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学科
一、单选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
日本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境内多山,山地呈脊状分布于岛屿的中央,将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下面为日本地理位置示意图及富山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富山市位于本州岛( )
A. 东部 B. 西部 C. 北部 D. 南部
2. 影响富山市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从富山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该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说明由于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带来的水汽经地形抬升,形成较多的地形雨,故推测富山位于本州的西部,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从气候图看,富山的降水冬春多,夏秋少,但总降水量大,主要受季风的影响,东南风从太平洋带来充足的水汽为夏季带来较多的降水,而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后带来的水汽为冬季带来丰富的降水,故大气环流是形成其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日本富山降水的成因。日本是岛屿国家,其气候是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爱海洋影响明显,形成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差小,降水相对均匀。
3. 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南部,与墨西哥接壤,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独立于全美的自主供电系统,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州。2021年2月中旬,早见的寒冷天气伴随着冻雪、冻雨等降水现象席卷了该州,导致该州的电力供应系统出现巨大供应缺口,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下图为2021年2月中句德克萨斯州的气温统计图及电力供应组成图。结合材料,导致德克萨斯州寒冷天气的天气系统最可能类似下图中的( )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此次寒冷天气发生在冬季,且造成了降温和降水现象,主要是冷锋过境,图中的冷锋位于气旋西部,暖锋位于气旋东部,B错误,A正确;高压气流辐散,不可能形成锋面,且高压系统天气晴朗,CD错误。故选A。
彩虹山位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海拔约5200m,为丹霞地貌,其山体岩石色彩多、纹理分明,十分美丽。下图为彩虹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秘鲁彩虹山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繁,适合开发地热资源
B. 因岩层矿物质成分差异,而呈现不同颜色
C. 降水丰富,植被繁茂,可开发为国家森林公园
D. 坡度小,风力侵蚀作用弱,可乘车观光
5. 推测秘鲁彩虹山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
A. 板块挤压—褶皱隆起—沉积作用—风化侵蚀
B. 断层抬升—岩浆活动—沉积作用—褶皱作用
C. 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隆起—风化侵蚀
D. 板块挤压—断层抬升—褶皱隆起—沉积作用
【答案】4. B 5.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彩虹山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A错误;该山体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最可能为沉积岩,不同岩层中富含氧化铁或氧化铜等,导致岩层出现不同颜色,B正确;由图可知,彩虹山植被稀疏,坡面坡度较大,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秘鲁彩虹山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可推测其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而后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褶皱隆起,最后经风化作用和雨水侵蚀形成。即: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隆起—风化侵蚀,故选C。
【点睛】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属于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彩虹山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故其形成过程为: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隆起—风化侵蚀。
近年来,中国在境外建设的第—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肯尼亚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披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下图为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造成该地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B. 受到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
C. 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D. 肯尼亚山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7. 影响该地高海拔森林"北坡宽、南坡窄"的因素主要是( )
①风力大小②光照条件③坡度陡缓④土壤肥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随高度增加,植被带在肯尼亚山不同坡向分布差异减小的根本原因是( )
A. 水热条件随高度增加发生变化 B. 光照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
C. 山体表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D. 不同植被的生长习性存在差异
【答案】6 C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低海拔东部为潮湿森林、低海拔西部为干旱森林,造成该地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发育为潮湿森林,山脉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发育为干旱森林,C正确;东部距海近,若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东部应干旱,A错误;受到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不会导致东西部低海拔森林呈现图示分布特点,B错误;肯尼亚山距海较近,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读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东南坡降水多,西北坡降水少,且纬度存在差异,导致南北坡水热条件、光照条件存在差异,水热影响森林的生长,南坡水热条件较好,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因此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好,所以竹林带生长高度高,挤占了高海拔森林带的分布,南坡高海拔森林带分布的较窄。北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好,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差,因此需要水分较多的竹林带没有分布,使高海拔森林带分布的较宽,②正确;南北坡坡度存在差异,影响森林的生长空间,③正确;导致高海拔森林“北坡宽、南坡窄”,②③正确,与风力大小、土壤肥力无关,①④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随高度增加,坡度更陡峭,山体表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导致植被分布减少,植被带在肯尼亚山不同坡向分布差异也减小,C正确;海拔增加到一定高度,水热条件、光照强度差异不大,AB错误;植被对环境有适应性,植被的生长习性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洋流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据图判断,1953-2010年期间( )
A. 0-14岁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 总人口数量波动增长
C. 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先减后增 D. 人口老龄化自1953年来逐年加重
10. 影响杭州市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年龄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增长 B. 医疗水平 C. 机械增长 D. 生育观念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1964年递增,总人口总数增加,因此此时0—14岁人口数量增加;0—14岁人口比例在1953—1964年递增,1964—2010年递减,且1964—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递减速度快于65岁以上人口比例递增速度,劳动年龄人口比例=1-(0-14岁人口比例)-(65岁以上人口比例),所以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先减后增,A错误、C正确;总人口数量持续增长,B错误;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7%,读图可知,杭州市前期并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D错误。所以选C。
【10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杭州市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经济态势良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所致,C正确;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主要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增长,自然增长、医疗水平、生育观念对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影响较小。而且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人口的迁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地区,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迁入,导致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加,比例上升。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有近2500年的历史。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苏州常住人口为1275万人。左图为苏州市中心景观图,右图为苏州市两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苏州市中心( )
A. 地租高,形成大型中心商务区 B. 高楼林立,人口稠密,交通通达度高
C. 受历史因素影响,注重文化遗产保护 D. 建筑物低矮稠密,形成典型的低级住宅区
12. 苏州城镇化( )
A. 水平较低,进程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B. 水平较高,出现逆城镇化,大量人口外迁
C. 水平较低,进程慢,区域经济快速趋缓 D. 水平较高,进程快,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苏州市中心景观以寺塔、绿地为主,寺塔是古城区标志性的建筑,不是大型中心商务区,是受历史因素影响,注重文化遗产保护的结果,AB错误,C正确。图中苏州市中心景观以寺塔、绿地为主,环境优美,可能布局高级住宅区,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苏州城镇化水平较高,进程快,大量人口迁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未出现逆城镇化,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出现不合理发展。
老挝万象赛色塔工业园区是中老两国“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目前已吸引新希望、中石化等多家我国企业入驻。为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园区对待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截至2020年8月,已有83家中外企业入驻,涵盖电子产品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总部经济等产业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目前,老挝万象赛色塔工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最大优势是( )
A. 廉价的劳动力 B. 完善的交通网 C. 充足的原材料 D. 广阔的市场
14. 入驻老挝万象赛色塔工业园区的企业采用园区式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A. 共用基础设施 B. 利于交流与协作 C. 集中处理废弃物 D. 接近消费市场
15. 老挝万象赛色塔工业园区对待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市场范围,降低营销成本 B. 审核企业资质,提升园区层次
C. 强化园区企业协作,避免恶性竞争 D. 评估企业发展潜力,淘汰落后产能
【答案】13. A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作为发展中国家,老挝最大优势是劳动力廉价,A正确。材料中无交通网是否完善的相关信息,B错误。由材料可知,赛色塔工业园区涵盖电子产品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总部经济等产业类型,这些产业类型不都是原料指向型的工业,C错误。赛色塔工业园区并非该该园区产品的消费市场,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采用园区式发展模式是相对于分散投资建厂模式而言的,属于工业集聚现象,其主要优势是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A正确。该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多样,利于交流协作目前体现得不明显,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该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多样,废弃物种类多样,集中处理废弃物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该工业园区不是这些企业产品的消费市场,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为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园区对待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说明综合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选择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差异化企业,从而强化企业间的协作,避免恶性竞争,C正确。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不能起到扩大市场范围、提升园区层次、淘汰落后产能的目的,A、B、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集聚的优点:①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④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公元8世纪开始,基尔瓦逐渐成为非洲东海岸的商贸中心。15世纪初郑和船队曾从不同航线到达基尔瓦。17、18世纪随着世界贸易格局不断改变,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1981年基尔瓦所在地的造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郑和都队航海路线示意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公元8世纪基尔瓦作为商贸中心兴起时,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 )
A. 阿拉伯海沿岸 B. 南海沿岸 C. 几内亚湾沿岸 D. 地中海沿岸
17. 公元17、18世纪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枯竭 B. 风沙影响 C. 气候变暖 D. 航道变迁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时间“公元8世纪“可知当时有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存在,据图,基尔瓦位于非洲东海岸,东邻阿拉伯海,故判断其对外贸易主要地区是阿拉伯海沿岸,A项正确;南海沿岸当时人口数量较少,商贸不发达,B错误;几内亚湾沿岸位于非洲西部,距离基尔瓦较远,商贸不发达,C错误;地中海沿岸距离基尔瓦较远,不是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D错误,本题选A。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公元17、18世纪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航道变迁,因为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让基尔瓦显得有些鸡肋(基尔瓦仅仅是由于早期航海家们需要一个落脚点,充当桑给巴尔岛和索法拉之间的中转站。)。稍有吨位的船只,都可以从好望角直接抵达索法拉,然后直航到桑给巴尔,再转进印度等东方口岸,不需要在基尔瓦再停留,D项正确。资源枯竭,风沙影响,气候变暖均与该地商贸地位逐渐衰落关系不大,ABC错误,本题选D。
【点睛】海洋运输的优缺点:1、优点:①通过能力大。海洋运输可以利用四通八达的天然运输航道;②运量大。海洋运输船舶的运载能力,远远大于铁路运输车辆和公路运输车辆;③运费低,因为运量大、航程远、分摊于每吨货运的运输成本就少。2、缺点:运输速度慢,受港口、水位、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因而一年中中断运输的时间较长。
二、综合题
1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之中,海水的性质与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某远洋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进行环球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下图为科学考察航线示意图。
(1)通常海水的盐度越高,腐蚀性越强。请判断科考航线上a、b、c、d四处8月表层海水对船舶腐蚀性最强的是哪处,并从海水性质影响因素的角度说明原因。
(2)判断甲洋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3)简要说明乙洋流对此次航行的影响。
航线d处海域附近陆地为亚马孙河流域,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雨林的破坏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思考。左图为亚马孙河水系图,右图为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有所减少,但是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频率反而增大了。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该现象的成因。
【答案】(1)C,因为C处温度高,蒸发强烈: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盐度最高。
(2)甲洋流是暖流,从低纬度水温高的海域流向高纬度水温低的海域。
(3)乙洋流与C处航向一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4)降水减少的原因: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导致蒸发、蒸腾减少,因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及洪水发生频率增大的原因:热带雨林被破坏,热带雨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泥沙淤泥,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科学考察航线示意图和亚马孙河水系图及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海水性质,洋流性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循环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以能力。
【小问1详解】
海水的盐度越高,以船舶的腐蚀性越强,C处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远大于降水,所以盐度最高,腐蚀性最强。8月ab两地降水量大,盐度较低,d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且位于亚马孙河河口,有大量淡水汇入,盐度低。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甲洋流由较低纬度水温高的海域流向较高纬度水温较低的海域,为暖流。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乙洋流与此次航行经过此地时的方向一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节省时间。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导致蒸发、蒸腾减少,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了,因而降水量减少。由于热带雨林被破坏,热带雨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地表水下渗减少,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加了;由于热带雨林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泥沙淤泥,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最终使得洪水发生频率增大。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溪—2号是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全长1230千米,可绕过乌克兰把俄产天然气送至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输送到其他欧洲国家。北溪—2号投入运营后,将每年向欧洲出口天然气550亿立方米,与目前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完成于2011年)出口的天然气总量相当。北溪—1号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一起,可满足欧盟国家约1/4的天然气需求,两条输气管道的输气量将取代目前通过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境内的管道的输气量,同时为俄罗斯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转运费,但北溪—2号项目在建设前后都遭到了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以及欧盟部分国家的反对。
(1)与过境乌克兰相比,分析俄罗斯积极推进北溪一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原因。
(2)推测东欧国家和欧盟部分国家反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的主要原因。
(3)简述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对俄罗斯的有利影响。
【答案】(1)经过波罗的海中部,减少管道过境费的支出;直接通过海上管道向德国等西欧国家供气,受周边国家制约小;北溪—2号与北溪—1号基本平行,有利于减少建设和运营成本等。
(2)东欧国家反对的原因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避开东欧国家,可能导致俄罗斯减少或停止经过东欧向欧洲输送天然气,造成其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的损失;欧盟部分国家反对的原因是影响欧洲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导致能源过度依赖俄罗斯,影响欧洲的能源安全。
(3)为能源出口提供安全稳定通道;增加能源出口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助于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联系与合作等。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详解】(1)由材料可得,北溪—2号经波罗的海海底可绕过乌克兰把俄产天然气送至德国,从而减少管道过乌克兰境的费用支出;由图可得,北溪—2号直接通过波罗的海中部海底管道向德国等西欧国家供气,这样受周边国家制约小;由图可得,北溪—2号与北溪—1号基本平行,这样有利于减少建设、维护和运营成本。
(2)北溪—2号直接通过波罗的海中部海底管道向德国等西欧国家供气,受周边东欧国家制约小,造成其东欧国家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的损失,如材料中所说两条输气管道的输气量将取代目前通过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境内的管道的输气量,这是东欧国家反对的原因;欧盟部分国家反对的原因是北溪—1号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一起,可满足欧盟国家约1/4的天然气需求,影响欧洲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导致能源过度依赖俄罗斯,影响欧洲的能源安全。
(3)北溪—2号受周边东欧国家制约小,能够为能源出口提供安全稳定的通道;北溪—2号投入运营后,将每年向欧洲出口天然气550亿立方米,与目前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出口的天然气总量相当,有利于增加能源出口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无论是管道建设还是满足欧盟国家约1/4的天然气需求,都有助于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联系与合作等。
【点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资源的地区消费和分布不均,简单说就是需要资源的地方没有能源分布,资源多的地方能源需求量不大。影响:资源迁出区: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环境问题。资源迁入区:缓解资源不足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加强互相联系。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