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思想情感 (含答案)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思想情感 (含答案)第1页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思想情感 (含答案)第2页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思想情感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思想情感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思想情感 (含答案),共16页。
    专题02 思想情感
    TIPS
    思维导图




    TIPS
    知识点讲解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答题分析


    第一步:整体感知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分析诗句
    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
    答题格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①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②揭示思想内容。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选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TIPS
    古诗积累
     


    表达爱国的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 杜甫《春望》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TIPS
    习题演练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重庆大足·统考小升初真题)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8.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10.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2.《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13.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14.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17.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2020秋·六年级课时练习)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8.解释词语。
    莫:_____    彻:____________
    闻:_____    闲:____________
    19.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0.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__________。
    21.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秋·六年级课时练习)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2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4.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25.“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 )
    26.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 )
    27.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 )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8.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9.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30.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31.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这是他写在____家___(哪里)的一首诗。
    32.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和“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33.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的情趣。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34.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 )
    (2)互相呼唤。              ( )
    (3)庭院中间。              ( )
    35.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6.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37.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8.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
    39.“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
    41.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4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 )
    (2)“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 )
    (3)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 )
    43.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体会到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外美文欣赏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44.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
    45.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47.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凉月如眉挂柳湾。( )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越中山色镜中看。( )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3)兰溪三日桃花雨。( )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48.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
    50.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地白    3.C    4.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识记能力。完成此类题目,在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
    本题根据对《十五夜望月》的记忆能力,把古诗补充完整即可。即: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地白”意为地面雪白,作者不写月光,其原因是十五之夜,满地的月光,皎洁、明净、素洁、清美、寂静。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清冷(寂静)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赏析能力。鉴赏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A.“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由此可知本项赏析正确。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由此可知本项赏析正确。
    C.“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由此可知本项“没有这份思绪”赏析错误,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综上,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通过朗读全诗,诗歌后两句意为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故根据本诗望月思人这一题材和“秋思”这一提示词,可知本诗表达的是诗人的相思之情。诗人不说自己的思念,而是以疑问语气问“落谁家”,一个落字经静为动,含蓄深沉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表达了诗人的望月怀远、怀人之情,思念之情。(答出一点即可)。
    5.夏季。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    6.云、雨、风、楼。    7.急而大  持续时间短  大    8.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5.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理解。
    本文的意思是: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 ,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来的急而大 ,“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短。符合夏天雨的特征。
    6.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的理解。
    文中写了“黑云”“白雨”“卷地风”“望湖楼”这些景物。
    7.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欣赏。
    “白雨跳珠”的意思是: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写出了雨急而大。“忽吹散”的意思是:忽然就吹散了,写出了雨持续时间短。“水如天”的意思是: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写出了雨大。
    8.本题考查的是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的意思是:这次回来又能够如醉如痴地观赏西湖的雨景,不见这雨珠跳落湖面的景象已经十五年了。与本诗相呼应,十五年后还能有以前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9.     √     √     √    10.“一曲新词酒一杯”和“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比。“新”的是唱词,“旧”的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和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11.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终将会消逝,但是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其他美好事物再现。只是这种重现并不是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罢了。

    【分析】9.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作答时,仔细阅读词,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最后结合对这首词的理解判断各小题的对错。这首词通过写眼前的景物与去年的景物好像一样,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因此第①②③题均正确。
    10.这道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或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在这首词中,有多处用到了对比的手法,选一处进行分析即可。
    11.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作答时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分析大意,体会词人通过这两句词所传达出来的哲理。
    12.A    13.B    14.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情感: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欣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诗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悲壮。    15.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红军的伟大。我们不仅要学习红军坚强勇敢,乐观积极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红军,你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我们要学习,继承,发扬你们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把祖国的未来建设的更加美好!

    【分析】1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根据本诗的内容可知经过的地名是: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A选项正确。
    1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诗人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走泥丸”,充分显示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选项理解正确。
    1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理解词句表达的情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15.本题考查读后感受。在理解意思及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可以从红军长征所历经的艰难和红军具有的精神来表达感悟,注意语句通顺。本诗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6.C    17.A

    【解析】16.“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不是表达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17.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所以理解成“ 十”字之误用,是十分荒谬的。
    18.     不要     整,通     看     悠闲    19.C    20.且莫催    21.连用两个问句, 不仅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22.元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

    【解析】略
    23.B    24.     ①     ①    25.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26.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27.《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解析】略
    28.     明月     鹊     清风     鸣蝉    29.A

    【解析】28.本题考查的是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词的意思,这两句词的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送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因此可以知道这两句词写到了明月、鹊、清风、鸣蝉。
    29.本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与鉴赏。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知道“清风半夜鸣蝉”意思是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后两句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惊”字写出了月亮的明亮,所以A是错误的,其他选项是正确的。
    30.一水护田将绿绕    31.     宋     王安石     湖阴先生     墙上    32.     净     无     花木成畦     手自栽    33.     拟人     热爱自然山水

    【解析】30.考查对古诗的默写。首先要会背诵这首古诗,还要会默写,然后根据所给诗句填上所缺的诗句即可,注意要把字写正确
    31.考查对作者的了解与对题目的理解。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诗。
    32.考查对诗句关键字词的理解。其中一个“净”字,一个“无”字写出了湖阴先生家的院子非常干净,干净得连苔藓都没有。“花木成畦”意为花草树木成行成垄,从中可以看出庭院的秀美。这些花木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的,可以看出他的勤劳。
    3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从“护”和“排闼”可以知道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主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34.     竹溪     相唤     中庭    35.农忙    36.     妇女冒雨浴蚕     当地人的忙    37.乡村生活

    【解析】略
    38.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9.     黄河弯弯曲曲     黄河很长,绵延不绝     疑是银河落九天    40.     银河     浪漫主义     气吞山河

    【解析】略
    41.清风半夜鸣蝉 路转溪桥忽见    42.     √     ×     √    43.     孤寂愁苦     丰收在望的喜悦

    【解析】略
    44.愁
        45.不能,因为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    46.表达了诗人旅夜愁怀,心中充满寂寞凄凉之情。

    【解析】略
    47.     B     B     B    48.     凉月如眉挂柳湾。     半夜鲤鱼来上滩。    49.     √     ×     √     √    50.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47.略
    48.略
    49.略
    50.略

    相关学案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题材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3 咏史怀古诗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题材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3 咏史怀古诗 (含答案),共14页。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题材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边塞军旅诗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题材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2 边塞军旅诗 (含答案),共16页。

    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4 手法鉴赏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年小升初部编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考点分类训练学案:专题04 手法鉴赏 (含答案),共2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