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奉化区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
    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节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是存在差异的,西方戏剧更看重情节,中国戏曲更看重演员的演技和唱腔。
    B.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C. 中国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所传达,如一支小桨和演员的姿态就能表现出行船。
    D. 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沉浸于剧中“事件过程”,他们看戏剧常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中国名演员的折子戏专场比整部戏曲表演更受青睐的现象可以看出,中国观众看戏曲的欣赏趣味更看重演员的表演能力。
    B. 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C. 《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
    D. 中国戏曲常忽视舞台布景,目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让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
    3. 下列戏曲评价语句,最能支撑中国戏剧表演“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 )
    A. 台前有泪原非我,坐上无声已入神。
    B. 顷刻间千秋万事,方寸间万里江山。
    C. 白雪阳春皆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
    D. 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结合材料内容,请概括分析中国舞台表演方式的“优越性”。
    【答案】1. D 2. A 3. B
    4. ①论证结构:围绕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迥然有别的观点,从“理论差异”“表演分疆”“欣赏异趣”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进行论述。②论证方法: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
    5. ①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演出方便。 ②依托演员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③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⑤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错,原文是“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选项“都”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错,材料一“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强调不是摹仿现实的细节,是以艺术的方式表现现实。
    C.“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强调的是中国戏曲理论与绘画理论的相通之处,不能看出“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
    D.“中国戏曲常忽视舞台布景”错,根据原文“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可见不是“忽视”,是一种“独创性”的追求。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从观众的角度谈看戏的感受。
    B.说的是戏剧在表演艺术上注重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小小戏台上展现大千世界。描写戏台情况,属于舞台空间。最能支撑中国戏剧表演“虚实相生”观点。
    C.说的是表演的唱腔之美,表现音乐效果,但并非舞台空间“虚实相生”。
    D.用历史来教育现在的人,就是以史为鉴,说的也是表演的认知功能或作用,不属于舞台空间。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①论证结构:材料一第1段直接提出观点: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然后由“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概括出下文从“理论差异”“表演分疆”“欣赏异趣”几个方面层层递进进行论述。第2段论述了中西方“理论差异”,西方强调行动的重要,中国强调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第3—5段论述了“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第6—9段论述了“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②论证方法: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是对比论证。“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是引用论证;“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是举例论证。
    【5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可见中国舞台表演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演出方便。
    根据“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可见中国舞台表演强调依托演员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
    根据“‘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可见中国舞台表演强调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
    根据“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可见中国舞台表演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根据《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可见中国舞台表演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玛丝洛娃案件审讯后的第二天)
    等到聂赫留朵夫同陪审员们一块儿走进法庭,昨天的那种程序就开始了,又是大叫一声:“升堂!”那三个衣领绣花的人又登上高台,又是肃静,陪审员们又在高背椅上坐下,又是那几个宪兵,又是那幅画像,又是那个司祭。
    开庭前的种种准备工作也跟昨天一样(只是陪审员的宣誓和庭长对陪审员的一番交代免掉了)。
    今天审理的是一个撬镇窃盗案。被告由两个手握拔出鞘的军刀的宪兵押上来,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生得瘦伶伶的,两肩很窄,脸色灰白,脱了血色,身上穿着灰色长囚衣。他独自一个人坐在被告席上,皱起眉头瞧着走进法庭的人。这个孩子被控同一个伙伴扭开一个堆房的锁,从那里偷出几条旧的粗地毯,一共价值三卢布六十七戈比。根据起诉书上的说法,这个孩子同肩上扛着粗地毯的伙伴正在走路,却被一个警察拦住。这个孩子和他的同伙就立刻认罪,于是双双关进了监牢。这个孩子的伙伴是钳工,已经在监狱里死掉,现在只剩下孩子一人受审。那几条旧的粗地毯放在物证桌上。
    这个案子的审讯工作完全像昨天一样,有供词,有罪证,有证人,有证人的宣誓,有审问,有鉴定人,有追根究底的盘问,总之各种花样无不齐备。充当证人的警察每逢庭长、公诉人、辩护人问他话,总是有气无力地回答几个字:“是,老爷,”或者“我不知道,老爷,”然后又是“是,老爷”……不过,尽管他表现出士兵的愚鲁和死板,人们还是可以看出他怜惜那个孩子,不乐意讲他逮捕孩子的情形。
    另一个证人是失主,年老的房产主,那几条粗地毯就是他的。他分明是肝火旺的人,法庭上问他承认不承认那些粗地毯是他的,他很不高兴地承认说是他的。可是等到副检察官开始问他打算拿那些粗地毯做什么用,他是不是很需要那些东西,他就冒火了,回答说:
    “滚他娘的吧,这些粗地毯。我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要是我早知道它们会惹出这么多的麻烦,那我非但不会找它们,反而情愿倒贴一张红票子,哪怕倒贴两张也成,免得让人家硬拉到这儿来受审。光是坐马车我就差不多花掉五个卢布了。况且我的身体也不好。我有疝气病,还有风湿病。”
    证人们是这样说的。至于被告本人,对所有的罪行一概招认,像被捉住的小野兽那样茫然失措地四下里张望,用时断时续的声调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出来。
    案子是清楚的,可是副检察官仍旧像昨天那样耸起肩膀,提出一些巧妙的、意在引诱狡猾的犯人上钩的问题。
    他在发言中证实这个盗窃案发生是在一个住人的地方犯下的,而且是扭开锁进去的,因为这个缘故那个孩子应当受到最重的惩罚。
    庭长也像昨天那样扮演着公正无私的角色,向陪审员详细解释和开导一些他们本来就知道,而且也不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法庭也像昨天那样有好几次宣布审讯暂停,大家就又去抽烟,民事执行吏就又吆喝一声:“升堂!”两个宪兵就又坐在那里,握着拔出来的军刀吓唬犯人,同时竭力不让自己打盹。
    从这个案子的审讯可以了解到这个孩子原本由他父亲送到一个卷烟厂里去做学徒,在那里过了五年。今年厂主和工人们发生纠纷以后,他被厂主辞退,始终没有找到工作。他在小饭铺里碰见那个跟他一样的钳工,比他失业更早。有一天晚上他们两个人喝醉酒,扭开锁,从那儿随手拿走了一些东西。他们被捕了。他们照实供认了罪行,被关进监狱。钳工在候审期间死掉了。现在这个孩子就作为社会必须与之隔绝的危险人物受到审判。
    “要说他是个危险的人物,那也跟昨天那个女犯人倒不相上下,”聂赫留朵夫听着法庭上人们所说的话,暗自想道,“他们危险,那么我们就不危险?……我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浪荡的人,骗子,所有我们这班人,凡是知道我的底细的人,不但不藐视我,反而尊敬我。那么我和我们这班人就不危险?”
    “其实,事情明明白白,这个孩子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坏蛋,而是极其平常的人。这是大家都看得出来的。他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也无非是因为他处在会产生这种人的条件之下罢了。因此,看来事情很清楚:为了不要再有这样的孩子,就得努力消除造成这种不幸的人的条件才对。”
    “可我们是怎么办的呢?我们把他关进监牢里,使他处在十分闲散的条件下,或者要他从事于对健康极其有害而且无意义的劳动,让他交结那些跟他同样软弱而且在生活里迷失方向的人,然后由国库出钱把他同最腐败的人混杂在一起从莫斯科省流放到伊尔库茨克省去。”
    “我们非但不去做任何事情来消除产生这种人的条件,反而一味鼓励那些制造这种人的机构……”
    “是啊,当初他家里穷得把他从乡村送到城里来。自从他像个小野兽似的在城里住下,过学徒的生活,剃光了头发为以免生虱子,而且给师傅们跑街买东西的时候起,有心怜悯他的人却始终一个也没出现过。刚好相反,自从他在城里住下以后,他从师傅和同事口里听到的,抑无非是‘谁会骗人,谁会喝酒,谁会骂人,谁会打架,谁会放荡’之类的话。”
    “到后来,对健康有害的工作、酗酒、放荡等,害得他生了病,戕害了他的身心,他就糊里糊涂,昏头昏脑,像在梦中那样,毫无目的地在城里流浪,一时莽撞,钻进人家的一个堆房,从那儿拿走了几条谁也不需要的粗地毯。可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这班衣食饱暖、家财豪富、受过教育的人,非但不去努力消除那些伤害这个孩子落到目前这个地步的原因,却要惩罚这个孩子。”
    聂赫留朵夫专心思考这些事,已经不再听庭上的审问。在他脑子里展开的这些思想使得他自己也心惊胆战。他暗自惊讶,不明白他以前怎么会没有看清楚这种事,为什么别人也没有看出来。
    (节选自《复活》,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出版,有删节)
    文本二:
    无论什么样的读者,他们对小说那样的大部头作品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得通过这一途径来实现:识别作品中那些重复出现的现象,并进而理解由这些现象衍生的意义。
    从细小处着眼,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成分的重复:词、修辞格、外形或内在情态的描绘;以隐喻的方式出现的隐蔽的重复则显得更为精妙。从大处看,事件或场景在文本中被复制着,由一个情节或人物衍生的主题在同一文本的另一处重复出现。最后,作者在一部小说中可以重复他其它小说中的动机、主题、人物或事件。
    (节选自《小说与重复》,有删节,作者:J·希利斯·米勒)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了容貌、服饰、神态等肖像描写和比喻的手法,以形传神,生动地刻画了那个孩子的形象。
    B. 作者列出粗地毯具体价格,意在说明孩子与伙伴虽然是他们随手拿走的粗地毯,但确实构成了犯罪。但这两人最后却一人死亡、一人面临“最重的惩罚”,则突出了惩罚的不合理。
    C. 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内容,一方面让读者明白孩子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的原因,也为聂赫留朵夫情感上复活做铺垫,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D. 小说描述那个孩子是“极其平常的人”,除了说明孩子不是“危险人物”外,还有深层的含意:这个孩子的遭遇在当时的社会,太常见、太普遍了。
    7. 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活》后文说,一般所谓的刑事犯的遭遇“还能多多少少见到一点依照法律办事的影子”,可见庭长,检察官们审讯这个孩子、玛丝洛娃等的刑事案件是依照法律办案的。
    B. 托尔斯泰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和分析,展现人物心灵变化的过程,评论家称其为“心灵辩证法”,文本一中对孩子和聂赫留朵夫都有这样的心理描写与分析。
    C. 文本一作者借聂赫留朵夫的思考,探讨“消除产生这种人的条件“的问题,表现了作者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D. 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卫·科波菲尔》也采用了同样的人称和视角。
    8. 鲜明的对比往往具有讽刺意味,这也是《复活》突出的艺术特点,请从对比角度赏析文本一的讽刺艺术。
    9. 文本一中多处出现“重复(或相似)”,请结合文本二,分别从语言、人物、情节等角度分析这些“重复”的作用。
    【答案】6. B 7. C
    8. ①对比一:案件简单明了,但审讯程序繁琐。讽刺审讯的荒唐可笑。
    ②对比二:两位证人都没有证明判孩子有罪,但副检察官却执意判“最重的惩罚”。讽刺检察官一类人物为显示自己的权力而为所欲为,冷酷、残忍。
    ③对比三:无罪的孩子在接受审讯、受最重的惩罚,有罪的聂赫留朵夫逍遥法外、坐在陪审团席上审判他人。讽刺司法黑暗、社会不公、审判荒唐。
    ④对比四:孩子弱小、无助、老实,但副检察官却认为犯人“狡猾”,是“社会必须与之隔离的危险人物”。讽刺副检察官们的愚蠢、自大。 (任选3点,每点2分;对比之处及其效果各1分;每点意思相近即可)
    9. (一)语言:(1)开篇十个“又”(“又是”)重复,说明所谓的案件审讯,其实不过是一种机械形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案子的本身,突出了作者对俄国司法制度的批判。
    (2)四个“跟昨天一样”(“像昨天一样”)重复,前两个突出了所谓的审讯每天都在这样发生着,加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后两个强化了副检察官和庭长的虚伪、丑陋嘴脸。
    (3)作者重复七个“有”,列出“有”的内容,既是对一个简单明了案件却有如此繁琐“花样”的讽刺,也表现了案件审讯程序与形式虽齐备,但无人关心案件真相。
    (二)人物:玛丝洛娃身世悲惨、无辜被害,因审讯疏忽被判重刑;男孩身世可怜、本性善良,偷了“几条谁也不需要的粗地毯”却要“受到最重的惩罚”,这两个形象有重合之处。这样既加深了人物及遭遇的可信度,又说明这种不公现象的普遍性。
    (三)情节:孩子偷粗地毯被抓的过程在选文一共出现三次,让读者对案件始末及孩子经历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使读者对案件有一个客观的评判。
    (四)主题:玛丝洛娃命案、男孩偷盗案审讯对象相类,审讯人员相同,审讯讯程序如昨,说明了马斯洛娃遭遇的社会普遍性,深化了玛丝洛娃遭遇的悲剧意义,加强了作品的批判力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意在说明孩子与伙伴虽然是他们随手拿走的粗地毯,但确实构成了犯罪”错误,作者列出粗地毯具体价格,意在说明孩子与伙伴偷盗的物品价值不大。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依照法律办案”错误。全文描述无罪的孩子在接受审讯、受最重的惩罚,有罪的聂赫留朵夫逍遥法外、坐在陪审团席上审判他人,讽刺了司法黑暗、社会不公、审判荒唐的现实,强化了检察官和庭长的虚伪、丑陋嘴脸。
    B.“文本一中对孩子和聂赫留朵夫都有这样的心理描写与分析”错误。聂赫留朵夫有详细心理描写,孩子没有。
    D.“第一人称、有限视角”错误。作者叙述事件时运用了内心独白、对话等手法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没有运用第一人称,而且运用的是“全知视角”。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对比一:“其实,事情明明白白,这个孩子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坏蛋,而是极其平常的人。这是大家都看得出来的。……”“案子是清楚的,可是副检察官仍旧像昨天那样耸起肩膀,提出一些巧妙的、意在引诱狡猾的犯人上钩的问题”,案件简单明了,但审讯程序却极其繁琐,作者讽刺了这种审讯的荒唐可笑的行为。
    对比二:“证人们是这样说的。至于被告本人,对所有的罪行一概招认,像被捉住的小野兽那样茫然失措地四下里张望,用时时断时续的声调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出来”“他在发言中证实这个盗窃案发生是在一个住人的地方犯下的,而且是扭开锁进去的,因为这个缘故那个孩子应当受到最重的惩罚”,两位证人,一位可怜孩子,一位嫌案子麻烦,都没有证明判孩子有罪,但副检察官却执意要孩子受“最重的惩罚”,文章讽刺了检察官一类人物为显示自己的权力而为所欲为,冷酷、残忍的丑恶嘴脸。
    对比三:“要说他是个危险的人物,那也跟昨天那个女犯人倒不相上下,”聂赫留朵夫听着法庭上人们所说的话,暗自想道,“他们危险,那么我们就不危险?……我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浪荡的人,骗子,所有我们这班人,几是知道我的底细的人,不但不藐视我,反而尊敬我。那么我和我们这班人就不危险”,无罪的孩子在接受审讯、受最重的惩罚,有罪的聂赫留朵夫逍遥法外、坐在陪审团席上审判他人。文章讽刺了当时社会司法黑暗、社会不公、审判荒唐的社会现实。
    对比四:“有一天晚上他们两个人喝醉酒,扭开锁,从那儿随手拿走了一些东西。他们被捕了。他们照实供认了罪行,被关进监狱。钳工在候审期间死掉了。现在这个孩子就作为社会必须与之隔绝的危险人物受到审判”“意在引诱狡猾的犯人上钩的问题”,孩子弱小、无助、老实,但副检察官们却认为犯人“狡猾”,是“社会必须与之隔离的危险人物”,文章讽刺了副检察官们的愚蠢、自大的性格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语言上的作用:(1)“昨天的那种程序就开始了,又是大叫一声:“升堂!”那三个衣领绣花的人又登上高台,又是肃静,陪审员们又在高背椅上坐下,又是那几个宪兵,又是那幅画像,又是那个司祭……”, 文章很多个“又”(“又是”)重复,说明所谓的案件审讯,其实不过是一种机械形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案子的本身,突出了作者对俄国司法制度的批判。(2)“开庭前的种种准备工作也跟昨天一样”“这个案子的审讯工作完全像昨天一样”“法庭也像昨天那样有好几次宣布审讯暂停”“庭长也像昨天那样扮演着公正无私的角色” ,文章四个“跟昨天一样”(“像昨天一样”)重复,前两个突出了所谓的审讯每天都在这样发生着,加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后两个强化了副检察官和庭长的虚伪、丑陋的嘴脸。(3)“这个案子的审讯工作完全像昨天一样,有供词,有罪证,有证人,有证人的宣誓,有审问,有鉴定人,有追根究底的盘问”,作者重复七个“有”,列出“有”的内容,既是对一个简单明了案件却有如此繁琐“花样”的讽刺,也表现了案件审讯程序与形式虽齐备,但无人关心案件的真相。
    人物上的作用:“马斯洛娃案件审讯后的第二天”“被告由两个手握拔出鞘的军刀的宪兵押上来,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生得瘦伶伶的,两肩很窄,脸色灰白,脱了血色,身上穿着灰色长因衣。他独自一个人坐在被告席上,皱起眉头瞧着走进法庭的人”“从那儿拿走了几条谁也不需要的粗地毯。可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这班衣食饱暖、家财豪富、受过教育的人,非但不去努力消除那些伤害这个孩子落到目前这个地步的原因,却要惩罚这个孩子”,马斯洛娃身世悲惨、无辜被害,因审讯疏忽被判重刑,男孩身世可怜、本性善良,偷了“几条谁也不需要的粗地毯”却要“受到最重的惩罚”,这两个形象有重合之处。这样既加深了人物及遭遇的可信度,又说明这样的弱小无辜受重罚在当时社会是普遍现象。
    情节上的作用:“这个孩子被控同一个伙伴扭开一个堆房的锁,从那里偷出几条旧的粗地毯,一共价值三卢布六十七戈比”“他在发言中证实这个盗窃案发生是在一个住人的地方犯下的,而且是扭开锁进去的,因为这个缘故那个孩子应当受到最重的惩罚”“有一天晚上他们两个人喝醉酒,扭开锁,从那儿随手拿走了一些东西。他们被捕了。他们照实供认了罪行,被关进监狱”,孩子偷粗地毯被抓的过程在选文一共出现三次,这三次叙述,让读者对案件始末及孩子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使读者对案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主题上的作用:文章开篇写“(马斯洛娃案件审讯后的第二天)等到聂赫留朵夫同陪审员们一块儿走进法庭,昨天的那种程序就开始了,……那三个衣领绣花的人又登上高台,又是肃静,陪审员们又在高背椅上坐下,又是那几个宪兵,又是那幅画像,又是那个司祭”,马斯路娃命案审讯的第二天,即发生男孩偷盗案审讯,审讯对象相类,审讯人员相同,审讯讯程序如昨,说明了马斯洛娃遭遇的社会普遍性,深化了马斯洛娃遭遇的悲剧意义,加强了作品的批判力度,给人以警醒。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己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同“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面”指古代礼仪以面北为尊,如帝王面北,臣下面南。
    B. “涓人”是指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
    C. “三晋”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
    D. “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 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 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本来安逸轻敌的燕国士兵变得心情舒畅不怕打仗,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D. 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14. 《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是怎样“谋定而后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仇。
    (2)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招揽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14. (1)借助贤良,以励精图治。
    (2)虚心请教,听取建议,礼贤下士。
    (3)厚待郭隗,以示广纳贤才的真诚态度。
    (4)吸引了大批人才。
    (5)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三月”是“得千里马”的时间,修饰“得千里马”,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三”前面断开,排除AC;
    “五百金”前面省略了介词“以”,是“买”的状语,所以应在“金”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指古代礼仪以面北为尊,如帝王面北,臣下面南”错误,古代礼仪中,君臣相对时,如帝王面南(坐北),臣子面北(坐南)。宴会上的座次则以东向为尊,依次为南向、北向、西向。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错误,“千里之马至者三”中“三”是虚数,形容很多。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破”,残破、破败;“卑身”,礼贤下士;“厚币”,丰厚的礼物;“以报仇”,省略句,“以之报仇”。
    (2)“诚”,如果;“致士”,罗致、招揽人才;“见事”,被重用;“况贤于隗者”,状语后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可知,燕昭王借助贤良,以励精图治。
    由原文“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可知,燕昭王虚心请教,听取建议,礼贤下士。
    由原文“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可知,燕昭王厚待郭隗,以示广纳贤才的真诚态度。
    由原文“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可知,燕昭王的做法吸引了大批人才。
    由原文“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可知,燕昭王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不怕打仗。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②。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在被免去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②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病骨支离纱帽宽”是诗人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点明诗人现实的遭遇。
    B.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表达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C. 颈联中“庙社”和“和銮”皆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庙社”喻国家,“和銮”喻南宋皇帝。
    D. 全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表现了诗人尽管仕途失意,但是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未绝望。
    16. 陆游《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和本诗尾联均用到了诸葛亮的典故,试分析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5. C 16. (1)同:都给予《出师表》极高的评价,敬佩诸葛亮自请北伐、讨贼报国的决定,表达了诗人欲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2)异:①《书愤》尾联暗讽南宋朝廷苟安偷生不思北伐。②《病起书怀》尾联表达诗人想要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颈联中‘庙社’和‘和銮’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应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庙社”指宗庙社稷,借代国家、朝廷。“和銮”指天子的车驾,借代君王。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意思是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所以尾联运用诸葛亮的典故,对《出师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的忠义之气万古流芳。《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所以这句诗对诸葛亮自请北伐、讨贼报国的决定表示了钦佩之情,表达了诗人欲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而《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到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这句诗也对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决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表达了作者想像诸葛亮那样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但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暗讽南宋朝廷苟安偷生不思北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咏“月”,往往置之于江海之上,来表达哲理情思,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君子喻于义 ②. 小人喻于利 ③. 天下云集响应 ④. 赢粮而景从 ⑤. 沧海月明珠有泪 ⑥. 蓝田日暖玉生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赢、景、沧、舫、唯、生。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如佩葛蒂先生。他是一位渔民,收养了两名孤儿;艾米丽和海姆。就在艾米丽和海姆结婚的前夕,纨绔子弟史蒂尔福斯竟诱骗艾米丽与他私奔。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来到史蒂尔福斯家,问他的母亲,他儿子史蒂尔福斯答应要和艾米丽结婚的话算不算数。那位富家太太对他们① 。在她看来,他儿子娶渔家女为妻,不但有辱门楣,而且还会毁掉儿子的前程。她有的是钱,想拿钱了事。佩葛蒂先生愤怒地拒绝并斥责了这个阴险的女人。他担心艾米丽,就立即出发,决心把② 的孩子找回来,他的心充满博爱与宽恕。上流社会所谓有教养的富家太太的心自私冷酷,而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心善良自尊,二者的对照使小说体现出鲜明的民主精神。
    亚摩斯海滨船难是小说的高潮。一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渔民海姆③ 地下海救人。当他游近时,认出挣扎求生的人正是在船上的史蒂尔福斯,史蒂尔福斯尽管诱骗了他的未婚妻,但他仍尽力救史蒂尔福斯。正当他即将抓住船桅时,一阵大浪把他俩都淹没了。海姆为人木讷憨厚,没念过书,更谈不上有仪容风度,然而,他的胸怀比海洋更博大。这是狄更斯对劳动人民高尚品质的最高赞美,小说因此具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巨大的道德力量。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句子改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小说”为主语,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尖酸刻薄;②误入歧途;③奋不顾身
    19. 小说通过上流社会中所谓有教养的富家太太的自私冷酷和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自尊的对比体现出了鲜明的民主精神。
    20. 当游近时,他认出在船上挣扎求生的人正是史蒂尔福斯,尽管史蒂尔福斯诱骗了他的未婚妻,但他仍尽力救史蒂尔福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强调富家太太对待佩葛蒂先生等人的态度冷酷无情,可用“尖酸刻薄”。尖酸刻薄:说话有刺,待人冷酷。
    ②处,前文有“纨绔子弟史蒂尔福斯竟诱骗艾米丽与他私奔”,可见艾米丽被骗犯错,可用“误入歧途”。误入歧途:由于受煽惑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③处,语境有“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渔民海姆不管危险去救人,可用“奋不顾身”。奋不顾身:指奋勇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复句变为单句,首先确定一个句子作全句的主干句,要求以“小说”为主语,那么,主干句为:小说体现出鲜明的民主精神。
    然后把其它句子都变为偏正短语:把“上流社会所谓有教养的富家太太的心自私冷酷”改为“上流社会中所谓有教养的富家太太的自私冷酷”,把“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心善良自尊”改为“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自尊”。
    再将偏正短语分别化为主干句的修饰语:把上面两个短语化为“对比”的定语,“通过……的对比”化为“体现”的状语。
    最后按照句子逻辑梳理语序,完整连贯表述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当他游近时,认出……”缺主语,可改成“当游近时,他认出……”;
    二语序不当,“在船上”应放在“挣扎求生”前面;
    三是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尽管”应放在主语“史蒂尔福斯”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意蕴极其丰美,叶朗教授认为,《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红搂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它的悲剧性。《红楼梦》的悲剧性不简单在 ① ,也并不只在于四大家族衰亡的悲剧,还在于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从汤显祖那里继承下来的,其核心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人性解放。汤显祖讲的“情”一方面和“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相对立,一方面和“法”(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社会习惯)相对立。他认为“情”是人生而有之的人性,它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② 。
    第三个层面, ③ 。这种感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一是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红楼梦》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的最深沉的伤感,它像一声悠长的叹息,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21. 下列句子中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重要关头。
    B.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C. 做好疫情的“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D.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D 22. ①宝黛爱情的悲剧;②不应受理和法的限制;③是它渗透着作家对人生的感悟。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突出强调。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红楼梦》的悲剧性,《红楼梦》的悲剧性体现在它的内容上,即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四大家族衰亡的悲剧,而后面给的是四大家族衰亡的悲剧,所以本处可填:宝黛爱情的悲剧。
    ②因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从汤显祖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汤显祖讲的是“情”和“理”“法”的关系,所以曹雪芹所讲的“情”也是和“理”“法”有关联,但曹雪芹认为“情”是人生而有之的,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所以是不应该被限制和扼杀,可填:不应受理和法的限制。
    ③是介绍《红楼梦》意蕴的第三个层面,根据空后句“这种感悟表现为两个方面”可知此空是感悟,这就要找是什么感悟,根据后文“《红楼梦》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的最深沉的伤感”可知作家对人生的感悟,而这个感悟是《红楼梦》渗透的,可填:是它渗透着作家对人生的感悟。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扎根于大山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校长则说:“我们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必须放弃快乐,必须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那个叫高考和大学的龙门,用劲儿一跳,奋力一跃。”的确,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要不懈奋斗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也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寻求内心安宁,放下执念方可“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普通万通,平凡不凡
    刘瑜教授所讲的普通,也就是“普遍”“平凡”的意思。这与张桂梅校长的观念截然不同,更是与我们这些心怀远大志向的国家未来之栋梁,希望将来可以有卓越成就、重大贡献,更愿在史书中留一笔浓墨重彩,和那些先贤前辈一起供后人瞻仰、膜拜的观念南辕北辙。有谁愿做一个“普通人”呢?
    我,愿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普通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滴水入河方能奔流不息,只雁入群才可腾飞万里,我们终将回归普通。春风熙微之时,花丛之中,自是一枝独秀的奇葩最易被随意采撷。而我愿做一朵普通的野兰,在生命的角落也依旧努力面向朝阳,散发并不浓烈的馨香;又或是做一缕风,在宁静辽远的湖边,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乘“表里具澄澈”的轻盈夜色纷飞。生命之美,即是普通之美。
    我,愿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普通有时也是别人求而不得的幸运。一说起王室,好像都是那么高贵典雅、光鲜亮丽,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想做一个普通人?古有年逾半百终于谈了一次恋爱却为万世诟病的唐明皇对杨贵妃感叹:“来生愿为平凡夫妻。”后有心愿建设家国,却囿于身份的溥仪临终遗恨:“救救我!我还想给国家做事……”在西方,虽有温莎公爵为爱退位的前车之鉴,英国王室仍闹出全球人尽皆知的“哈里、梅根夫妇退出王室”事件。我们身居普通之中,反而难见其可贵。疫情期间爆红网络的张文宏医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展露了他“愿为普通人”的亲和与智慧:“大家还是不要叫我‘网红’了,叫我‘文宏医生’吧。”
    我,愿做一个普通人。但我也深深地知道甘守平凡最为不易,也最为伟大。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时也只是一个在贫困、疾病、赌债之中苦苦挣扎的普通人,却活出了“爱生活,而不是爱生活之意义”的高度。朋友,成为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合孔子之音大喊“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志气与勇气。如此,才可循百岁儿科医生张金哲所言,步入“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那般平凡却诗意的人生。你们知道吗?中国于诺贝尔奖所获甚少,其实是因为获奖人最多只能有三个名字,而我们所有的伟大成就都是由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起托举起来的。
    做一个能静心于德尔斐古庙前聆听“不妄下誓言、凡事不过度、认识你自己”之神谕的普通人吧!坚守这份普通,并将我们所有普通人的意志汇集起来,在穹顶,便散发出比古老太阳更年轻的光芒。此光受之于天下而照四方,普通方可万通,平凡即是不凡!做一个普通人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认为家长应当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个性,自由成长,让孩子成为普通人;而张桂梅校长的观点是山里的孩子必须通过“死磕”“硬抗”“压抑自我”“放弃快乐”“不留退路”等实现自己的梦想,冲向高考,冲向大学的校门。
    材料中的两个观点,看似矛盾对立,其实有内在的关联统一。一种是快乐教育,种则是铁血教育,不过是站位不同,立场不同罢了。不同的阶层,势必导致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处境,势必衍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势必形成不同的见识;不同的见识,势必催生不同的言行。两种教育方式不分对错,考生要结合教育针对的人群来思考,应该关注到这个作文题背后的社会问题。同时题目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自身发展,思考新时代青年的人生意义。
    分析时需要对两者的观念进行全面、辩证地解读,如青年人应追求积极正面的“不懈奋斗”,而非造成精神内耗、毫无意义的“内卷”;青年人的从容更侧重于遭遇困境挫折后释怀和淡定,放下对物欲、名利的执着追求等等,而不是消极的摆烂、不思进取。但同时,写作时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对当下社会中年轻群体中弥漫的“躺平”“佛系”思想予以批评。论证时可以举出不同历史时期“奋斗者”的典型代表,并强调“奋斗”要有继承性;也可说当代青年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有责任去努力奋斗改变社会局面,用从容淡定的心态面对重重挑战,才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立意:
    1.拒绝躺平,努力奋斗。
    2.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可以平凡但不可平庸。
    3.接续百年奋斗,用青春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乐章。
    4.环境不同,教育方法不同。
    5.以快乐教育缓解教育的内卷化。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项链》选段,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人物繁多,描写细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答案docx、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