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资源诅咒陷阱”是指一些地方过度陶醉于自然资源优势不能自拔,致使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核心竞争力缺失,持续增长乏力,使得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福音”。图4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下图为“我国各省区矿产丰富程度与经济增幅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左图中反映关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兴起期,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 衰退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经一个阶段
C.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摆脱“资源诅咒陷阱”的唯一途径
D.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地关系是变化是不协调—协调一不协调
2. 右图所示省区中与“资源诅咒陷阱”相符的组合是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在兴起期之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较小,因此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故A正确。若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合理规划,资源型城市的衰退期可以避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均可以摆脱“资源诅咒陷阱”;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地关系一般是按协调—不协调一协调发展变化的。故B、C、D错误。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四川和辽宁矿产资源丰富度高但GDP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
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
A. 东非高原 B. 北美北部地区 C. 澳大利亚西南部 D. 中国南方丘陵
4. 下列最能体现①至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说法是( )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垂直地带性规律判断甲植被为针叶林,东非高原的典型植被为热带草原,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针叶林,中国南方丘陵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CD错误;北美北部的典型植被为针叶林,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④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A错误;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描述阴坡阳坡差异,为非地带性,B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错误;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正确。故选D。
【点睛】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次降低,从赤道到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热量带。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自然带类型从沿海至内陆依次形成的主要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以热量而后水分的垂直变化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辐射、气温、气压、降水、土壤、生物等各个地理要素随海拔的升高而有规律的变化。
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 )
A. 12—2月 B. 2—4月 C. 5—7月 D. 10—12月
6. 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 )
A. 当气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B. 当气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C. 当海温为10—15℃,以蒸发雾为主 D. 当海温为10—15℃以冷却雾为主
7. 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5. C 6. A 7.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据图示可知,在海温15℃到25℃的范围,雾出现的次数最多,山东位于温带地区,5-7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温度较高,所以在5-7月出现雾的日数最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据图可知,当气温为10-15℃,大多形成的雾为气温低于海温,所以多为蒸发雾,A正确,B错误;当海温为10-15℃,形成的雾部分气温高于海温,部分气温低于海温,有蒸发雾也有冷却雾,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蒸发雾是气团的温度低于海面的温度,海水温度高,遇冷凝结形成的雾,①正确,②错误;冷却雾是指当气团的温度高于海面温度时,暖湿的空气遇到冷海面,凝结形成的雾,③错误,④正确;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雾形成主要条件有:充足的水汽、遇冷凝结、凝结核、无大风天气。
“大气河”通常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强“大气河”可长达约3200千米,宽约800千米,厚约300千米,携带的水汽量相当于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流量的25倍。根据大气河水汽输送量和指标P可将“大气河”分为1~5级(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划分“大气河”级别的指标P最可能是大气河的( )
A. 长度 B. 持续时间 C. 宽度 D. 厚度
9. 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
A. 冷气团内部 B. 暖气团内部 C. 高压脊部位 D. 低压槽部位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大气河”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其携带的水汽非常充足。“大气河”的强弱,持续时间等,与降水直接相关。根据图示可知,“大气河”级别P与最大水汽输送量相关,输送水汽量大,持续时间越长,越能带来危害,因此划分“大气河”级别的指标P最可能是大气河持续时间,B正确;“大气河”的长度、宽度、厚度所代表的是“大气河”所携带的水汽含量,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大气河通常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科学家将其定义为大气中强水汽输送的瞬变通道,水汽较多,说明为上升气流,冷气团内部、高压脊部气流下沉,不易形成水汽,AC错误;暖气团内部气流上升,多为面状分布,与“大气河”不一致,B错误;低压槽附近的气流呈辐合上升的形式,故在低压槽附近易产生气旋等天气系统,并常伴有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易形成“大气河”,D正确。故选D。
【点睛】高压脊:高气压凸向低气压,天气较好,晴朗少云,降水较少。低压槽:低气压凸向高气压,天气较差,常伴随着雨雪、大风、降温。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强度的差异,其中侵蚀较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其他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下图示意庐山某处河流袭夺前后的水系变化。河流袭夺后,当地修建了大月山水库,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水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地河流袭夺的主要原因是相较于④河段,⑤河段( )
A. 流速较快 B. 流量较大 C. 含沙量较大 D. 河床较松软
11. 该地河流袭夺后,水量明显增加是( )
A. ①河段 B. ②河段 C. ③河段 D. ④河段
12. 该地河流袭夺后,大月山水库的修建( )
A 促进①河段侧向侵蚀 B. 促进②河段泥沙淤积
C. 减缓③河段水位变化 D. 减缓⑤河段溯源侵蚀
【答案】10. A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④河段之间的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较慢,⑤河段等高线密集,流速快,⑤河段溯源侵蚀强,切穿分水岭,形成河流的袭夺,A正确;⑤河段是支流,流量不大,且流量大小对袭夺影响不大,B错误;含沙量大小、河床的松软不是袭夺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该地河流袭夺后,③河段河段有水流入⑤河段,②河段水流明显增加,B正确;④河段成为断头河,水量大幅减少,D错误;①③河段没有改变,AC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大月山水库的修建,⑤河段水量减少,①河段流速加快,下蚀增强,A错误;水库建成,有拦沙蓄清作用,减少泥沙下泄,②河段泥沙淤积减少,B错误;③河段注入水库,水位不受影响,C错误;水库建成后,⑤河段的流速减弱,溯源侵蚀减弱,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宋元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推测当时居民点分布特点( )
A. 散点状 B. 团聚状 C. 条带状 D. 放射状
14. 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有关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沿河堤坝,围垦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B. 沿海堤坝,便于灌溉,改善种植条件
C. 沿河堤坝,防治洪涝,改善土地质量
D. 沿海堤坝,阻挡海潮,保护农田安全
15. 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 )
A. 人地和谐 B. 区域发展 C. 科学资源观 D. 人地矛盾
【答案】13. A 14. B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河流入海口,河流多分叉,河流密布,大多乡民沿河而居,河流提供水源,提供充足农田;且位于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沿海地区聚落分散,呈散点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沿河、沿海堤坝建设后,进行淤地等措施,使得耕地面积增加,扩大种植规模,A不符合题意;沿河堤坝建设后,围内河道纵横交错,为水稻种植提供灌溉水源,水源的稳定,改善种植条件,有利于应对洪涝灾害,改善土地质量,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沿海堤坝堤建设后,将海水阻隔在外,减少海水倒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保护农田安全,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题详解】
结合混合农业的优缺点,桑基鱼塘使农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减少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桑基鱼塘使得该地小而分散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促进了该地农业的发展,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当地人口发展的需求,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A正确,D错误,做到人地协调能够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需要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农业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的是人地协调,BC错误。故选A。
【点睛】唐宋时期,因北方连年战乱,中原人口持续南迁,部分人来到珠三角流域围垦耕种,繁衍生息。桑园围的修建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历史,桑园围内“桑基鱼塘”也应运而生,人民通过堤围、河涌、窦闸灌排,开发洼地、河滩改造水塘养鱼,塘边植桑养蚕。这样,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卡塔尔(国)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截至2022年9月,卡塔尔总人口265.8万人,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伊斯兰教为卡塔尔国教,本国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卡塔尔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支柱产业是石油、天然气及与之相关的石化产业,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推行经济多元化战略。
材料二:2010年12月,渴望实现经济转型的卡塔尔获得了2022年世界杯主办权,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后,北京时间11月20日23时,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这是历史上第一届在北半球的冬季举行的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总成本为2200亿美元,而过去所有世界杯举办成本总和只有443亿美元。
材料三:下图示意卡塔尔地理位置。
(1)试分析卡塔尔选择在11月举办世界杯的原因。
(2)分析卡塔尔斥巨资举办世界杯的原因。
(3)推测卡塔尔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并解释他们选择在卡塔尔务工的原因。
【答案】(1)2月在举办北京冬奥会,时间冲突;卡塔尔主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11月气温较舒适,较适宜开展体育活动;伊斯兰教有开斋月等传统节日,期间不宜举办世界杯。
(2)①该国目前的支柱产业为石化工业,产业结构单一,谋求多元发展;②举办世界杯,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提高国家的知名度;③该国国土面积小,自然环境恶劣,举办世界杯需要改造的项目多,资金需求大;④油气资源出口量大,外汇收入多,资金充足。
(3)来源地:①南亚、东南亚(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②西亚和北非(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
原因:①东南亚经济比较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②西亚、北非政治格局动荡,外出就业人员多;③离卡塔尔近,方便回家探亲;④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相似;⑤卡塔尔本国人口少,资源丰富,劳动力需求量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卡塔尔地理位置图为资料,涉及了世界杯举办时间、举办世界版原因和人口迁移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卡塔尔选择在11月举办世界杯的原因需要结合时间安排和当地气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2月在举办北京冬奥会,卡塔尔选择在11月举办世界杯可以避免时间冲突;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卡塔尔主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11月气温较舒适,较适宜开展体育活动,因此适合举办世界杯;结合材料“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可知,伊斯兰教有开斋月等传统节日,期间不宜举办世界杯,卡塔尔选择在11月举办世界杯可以岔开传统节日的时间。
小问2详解】
卡塔尔斥巨资举办世界杯的原因可以从产业类型、国家收入和国家知名度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卡塔尔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支柱产业是石油、天然气及与之相关的石化产业”可知,该国目前的支柱产业为石化工业,产业结构单一,谋求多元发展,以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增强经济的稳定性;举办世界杯,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提高国家的知名度,来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结合图片可知,该国国土面积小,自然环境恶劣,举办世界杯需要改造的项目多,建设难度较大,资金需求大;卡塔尔油气资源出口量大,外汇收入多,资金充足,可以大规模的投资世界杯建设。
【小问3详解】
人口迁入的主要来源地需要结合地理位置、文化习俗和经济收入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卡塔尔位于西亚地区,而南亚和东南亚经济比较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会选择前往卡塔尔务工;西非和北非地区政治格局动荡,战乱较多,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外出就业人员多;结合图中位置可知,西亚和北非距离卡塔尔较近,方便外出人口回家探亲;西亚和北非地区和卡塔尔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较为相似,能够较快的融入当地的生活;结合所学可知,卡塔尔本国人口较少,油气资源丰富,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开采,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迁入。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月的一天,宁夏中卫市某学校学生来到当地环香山地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环香山地区海拔1600~1800米,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却达2400毫米,太阳能资源丰富,建有光伏产业园。
(1)分析环香山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坡地的砂石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左图)。经过了解,这是当地农民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的“砂田”耕作方式。同学们对环香山地区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量,并绘制了示意图(右图)。
(2)比较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砂田耕作方式的好处。
砂田种植西瓜,产量高、品质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些瓜农为追求高产,不合理施肥、灌溉微咸水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砂田退化。同学们了解到,宁夏政府已经提出要逐步有序退出砂田瓜种植。
(3)结合材料,从土壤退化角度说明宁夏政府要求退出砂田瓜种植的原因。
【答案】(1)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夏季日照时间长。
(2)差异:同一深度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随着深度增加,砂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裸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大。
好处: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砂田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3)不合理施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长期灌溉微咸水会导致土壤盐渍化;连年重茌种植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调。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中卫市砂田西瓜种植为材料,设置3道小问,涉及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农业区位因素、水循环、土壤退化等内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日照时长等。环香山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距离海洋遥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当地海拔1600~1800米,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当地纬度较高,夏季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夏季时当地日照时间较长。
【小问2详解】
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砂田土壤含水量折线位于裸田土壤含水量折线的右侧,说明砂田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土壤含水量;在深度为10cm时砂田土壤含水量约为12%、裸田土壤含水量约为7%,在深度为40cm时砂田土壤含水量约为16%、裸田土壤含水量约为14%,说明深度都增加30cm,砂田土壤含水量增加2%、裸田土壤含水量增加7%,判断砂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裸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大。
好处:根据材料可知,环香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达到2400毫米,水资源十分紧张。在坡地上覆盖砂石能够阻隔太阳辐射,从而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保留土壤水分;同时,砂石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能够阻拦地表径流,增加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时间,增加下渗量,从而增加土壤水分。
【小问3详解】
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宁夏政府退出砂田瓜种植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施肥、灌溉微咸水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砂田退化,具体展开分析不合理施肥、灌溉微咸水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对土壤退化的影响即可。长期偏施单一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结;微咸水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的积累,长时间会形成土壤盐渍化;作物重茬种植会导致土壤中植物偏好的营养元素缺失,也会使植物不喜或有害的元素富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乐业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过渡的斜坡部位,平均海拔1200米,区内石灰岩广布。白洞天坑和冒气洞位于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其中冒气洞冬季呼气,夏季吸气。下图示意白洞天坑—冒气洞剖面。
(1)指出该地天坑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2)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白洞天坑的形成过程。
(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冒气洞冬季呼气的原因。
【答案】(1)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石灰岩岩层;雨热同期时间长。
(2)丰富的地表水沿石灰岩裂隙下渗溶蚀形成地下溶洞;长年累月的溶蚀使地下溶洞不断拓宽增高;溶洞的洞顶变薄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天坑。
(3)冒气洞洞口小,受外界影响小且有地下河调节,季节温差比白洞天坑小;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白洞天坑的较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
【解析】
【小问1详解】
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形成,该地区石灰岩岩层较厚,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地下河的溶蚀作用形成洞穴系统,溶洞的洞顶崩塌形成天窗,逐渐形成天坑。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雨热同期时间长,流水溶蚀作用较强且时间长。
【小问2详解】
云贵高原降水丰富,丰富的地表水沿石灰岩裂隙下渗溶蚀形成地下溶洞;当地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长年累月的溶蚀使地下溶洞不断拓宽增高;溶蚀使溶洞洞顶变薄,由于重力作用坍塌,形成天坑。
【小问3详解】
本题要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首先要找到同一水平方向的冷热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洞的区别,一是冒气洞洞口较小(或较封闭),受外界大气影响较小,与洞外热量交换较少;二是与地下河相连,河水对洞内气温调节作用强,造成冬夏温差较小。由此可以判断出冒气洞冬夏温差小(洞内气温变化小),冬季是热源,夏季是冷源。由此可得出: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由于白洞天坑和冒气洞地下相互连通,因此,白洞天坑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故冒气洞冬天呼气。
【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太阳辐射的作用、温度差异的作用、气流的作用和水蒸气的作用。具体来说,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引起大气运动。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最终,热力环流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风、云、降水等天气现象。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根据材料推测该县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图中断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湖北省恩施州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恩施州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辖103个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