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语文(全解全析)
展开2022 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01【新高考卷】
语文·全解全析
1 | 2 | 3 | 6 | 7 | 10 | 11 | 12 | 15 | 18 | 19 |
A | B | D | C | A | B | D | B | A | D | A |
-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开始运用诗意手法”错误,此意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唐传奇使用诗意笔法,但无法看出是“开始运用”; “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是说创作进入“自觉与成熟”, 并非唐传奇“推动创作……”。故选 A。
-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描写了真实的历史事件”错误,《柳毅传》写的是神话故事。C.“……所以……”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中说的是“……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人物情感”范围扩大,材料中是“人物的痴情”。D.“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错误,材料二最后只是说“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 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只能说明诗歌渲染氛围达到的效果,但无法说明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旧无 法取得理想效果。过于绝对。故选 B。
-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层层递进”错误,原文主体部分是并列 结构,形象、叙事、抒情是并列关系。故选 D。
- ①材料一所说的“诗笔”侧重指与诗歌创作相通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追求,如虚实相生的手法、叙事的节奏与韵律、含蓄蕴藉的特色等;②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指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推动 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材料一是总分总结构,由第一段“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和最后一段“总之,‘诗笔’的运用, 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说“诗笔”手法在唐传奇中的运用;结合分说的三个部分来看,“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籍之
美”,可见,材料一主要是说唐传奇中所运用的和诗歌创作相通的手法。材料二只有一段文字,材料先提出 观点,然后列举例子进行证明。由一开始的观点“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 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可知,材料二中的“诗笔” 是说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 ①采用虚实相生之法,写女子之美仅用“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八字进行正面描写,然后从虚处着笔,通 过崔护的“眷盼”“径往寻之”等来侧面烘托,让读者感到女子美貌如在目前。
②重视情境的营造,如崔护“复往寻之”,其痴情自见;老父哭诉“君杀吾女”“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 而死”,女子虽未出场,但其痴情可见。
③体现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举手投足间喑含深情。如“彼此目注”“送至门”“眷盼”等动作、神态,体现了二 人的一见钟情,人物情感的表达含蓄蕴藉。
④小说中引用崔护的诗歌,既表现崔护的心理,又推动情节发展,于叙事作用甚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可以先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然后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提到唐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这段材料在塑造女子形象的时候也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如对女子进行直接描写的语言“妖姿媚态,绰有余妍”,正面展现其美,这是实,如通过崔护的表现进行侧面烘托,崔护离开之时是“眷盼而归”,到下一年清明之时又“径往寻之”,可见女子之貌美,这是虚。材料一提到唐传奇通过 “诗笔”进行情境营造,“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文段中写崔护第二年前去没有看到女子,留下诗作离开之后又“后数日复往寻之”,可见崔护之痴情;女子父亲向崔护哭诉“君杀吾女”, 向崔护讲述女子“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而死”,可见女子的痴情。材料一提到唐传奇使用含蓄情感的 “诗笔”表达,“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宽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文段中崔护和女子之间的情感大多通过动作、神态体现出来,如二人初见之时,“彼此目注”,崔护离开,女子“送至门”,崔护归去之时是“眷盼而归”,这些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二人是一见钟情,情感表达含蓄。材料二提到“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是说引用诗歌在表现人物心理以及推动情节方面的作用,文段中崔护留在门上的诗歌既能体现出崔护再寻女子而未见的失落,又带出了下文女子看到诗歌而绝食而亡的情节。
-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含有对嫂嫂行为的不理解”说法有误,前文有 说“嫂嫂特地从下谷来的用意,弟弟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所以应该不存在“对于嫂嫂行为的不理解”。弟弟这时转述嫂嫂的话,是跟之前嫂嫂说阿吉要抽纸烟是一样的意图,就是想向哥哥借钱,说其他方案已被否决, 暗示只有向哥哥借钱这一个方法了。故选 C
-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一波三折”说法错误,本文情节并不曲折, 主要围绕解决阿吉的生活费展开。故选 A。
- 冰冷的墙壁是阿吉寂寞人生的象征;也是一家人各自面临的生活困境的象征;也寓指家人之间的心理和 情感隔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由“对着冰冷的墙壁,寂寞地卧着病躯;给吃的就吃,不给吃的就不吃;这就是阿吉的生涯”可知冰冷的墙壁是阿吉寂寞人生的象征。由“这种事呀,一个月两个月算不了什么,长年累月,可就有困窘的时候了”可知墙壁也是一家人各自面临的生活困境的象征,阿吉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嫂嫂一家也需要人接济,弟弟生活窘迫,但也要承担弟弟的生活费。“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那我死也不干”,当弟弟提议出钱由嫂嫂来照顾阿吉,嫂嫂不同意,“我以为你满应付得了呢, 下谷那边的费用我也没给送去。哈哈哈哈哈!都困难到一块儿去啦”,弟弟向哥哥借钱时,哥哥一次次进行语言上的抵挡,“受照顾的人还说这种话”,哥哥指责嫂嫂,“当弟弟从钱包里拿出十圆交给她的时候,却反而觉得受到了阿吉的嘲笑:‘虽然兄弟很多,却都不够意思啊’”,弟弟尽力帮助阿吉,却又觉得阿吉不领情, 可知墙壁也寓指家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隔阂。
- 嫂嫂不愿意照顾阿吉,因为阿吉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她与阿吉之间缺少血缘亲情; 哥哥埋怨、指责阿吉,因为他从自身立场和想法出发,认为阿吉受人照顾,不该再麻烦人; 弟弟尽自己的努力照顾阿吉,因为他顾念兄弟之情,觉得阿吉可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无论怎么说,阿吉终究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呀,物价又一个 劲儿地上涨”“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那我死也不干”,当弟弟提议出钱由嫂嫂来照顾阿吉,嫂嫂不同意,因为阿吉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她与阿吉之间缺少血缘亲情;“阿吉这家伙真是个使人操心的人呀”“唉,话又说回来了,第一,他的思想方法就是错误的。既然是个窝囊废,就应该像个窝囊废的样儿,老 老实实地听从大家的安排。残废到那样,还动不动要责难别人”,哥哥埋怨、指责阿吉,因为他从自身立场 和想法出发,认为阿吉受人照顾,不该再麻烦人;“说起来阿吉也真够可怜的了”“而且一想到世上还有阿吉那样的人,弟弟不由得为自己的奔波忙碌而感到可笑起来。但是,又觉得只要是阿吉活一天,就不能不养活一天”,弟弟尽自己的努力照顾阿吉,因为他顾念兄弟之情,觉得阿吉可怜。
-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先前奉诏担任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从辰时
到酉时,营帐没有准备好,物资粮食也还没有到,士兵没有解下盔甲,战马没有饲料,就这样两天,加上士兵缺水,冒死争相取水。“臣”是主语,“充”是谓语,“都部署”为官职名,做宾语,主谓宾结构齐全,所以 “都部署”后面断开,排除选项 AC。“军不解甲”与“马不刍秣”为对称结构,所以应在“马不刍秣”后断开,排除选项 D。故选 B。
-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朕,与寡人、孤、不谷在先秦时均被用做君主或诸侯的自称,但只有朕被一直沿用”错误,“朕”在先秦时并非君主或诸侯的自称,“孤”在后世仍被使用。 故选 D。
-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就趁机提出议和的建议”错误。由原文“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敌人颇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可知,景德元年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被敌人俘虏,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当时的敌人也很有厌 战的意思,虽然大举深入(宋境),但是也采纳了王继忠的建议,于是派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拿着信物、令箭, 带着王继忠的书信拜访莫州部署石普,并且送上写给皇帝一封密奏,希望能够迅速送达给皇帝。由此可知, 是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并不是“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 故选 B。
13.(1)北朝(契丹)因为我早年在宫里做事,曾经承担边防事务,(就)给与我特别的恩宠,(让我)位列于大臣之中。
(2)现在(契丹)在军队多次受挫后,又对自己退兵感到耻辱,所以通过王继忠来请求(议和),料想不是假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
(1) “以”,因为;“荷”,承担;“被以殊宠”,给与我特别的恩宠。
(2) “兵锋”,军队;“耻”,意动用法,对……感到耻辱;“因”,通过;“谅”,估计,料想。
- 虽心存疑虑但愿意和谈。前者是因为他认为契丹人本性粗野彪悍,不会轻易顺服。后者是因为他想要 安定百姓,不想穷兵黩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原文“谓辅臣曰:‘朕念往昔全盛之时,亦以和好 为利。朕初即位,吕端等建议,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讣; 次则何承矩谓因转战之后, 达意边臣。朕以为诚未交通,不可强致。念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 能柔服? 此奏虽至,恐未可信
也’”可知,皇帝对辅臣说:“我回想过去全盛的时候,也认为和好是最为有利的。我刚刚即位的时候,吕端等人建议,想要通过太宗去世的机会,让使者报丧;其次何承矩说通过在不同地方作战后,把(和好的) 意思传递给边臣。我以为还没有互相往来,恐怕不能强行得到。(我)心想(如果)不用最大的恩德来感化他们,(不用)强大的兵力来威慑他们,那么他们粗野强悍的本性,怎么能柔顺服从呢?这份奏折虽然到了,但是恐怕不能相信。”由此可知,虽心存疑虑但愿意和谈。前者是因为他认为契丹人本性粗野彪悍,不会轻易顺服。
由原文“上曰:‘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无成请盟,固其宜也。然 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财货,斯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 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整众,躬行讨击耳’”可知,皇上说:“你们所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因为没有成功来请求议和,本来就是他们应该的。然而等到得到所请求的东西后,必定有所要求。如果委屈自己使老百姓安定,特派遣使者,送给他们财物,这是可以的。所担心的是关南曾经属于对方,他们拿这个作为借口,那么必须断绝这个议和。我应当整顿军队,亲自讨伐他们。”由此可知,后者是因为他想要安定百姓,不想穷兵黩武。 参考译文:
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大举进攻宋朝。魏能、石普等率兵抵御。魏能打败契丹前锋,斩杀其偏将。契 丹又进攻北平寨,田敏等击退了他们。契丹又向东奔向保州,振武小校孙密带领十个士兵侦查,路上遇到 敌人前锋,孙密等依靠树木,张开弓箭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敌人下马用短兵器格斗,孙密等人射杀了十余 人。
景德元年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被敌人俘虏,敌人立刻授予他官职,逐渐地亲近信任他, 王继忠趁机进言和好的益处。当时的敌人也很有厌战的意思,虽然大举深入(宋境),但是也采纳了王继忠的建议,于是派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拿着信物、令箭,带着王继忠的书信拜访莫州部署石普,并且送上写给皇帝一封密奏,希望能够迅速送达给皇帝。言辞很诚恳激切。李兴等说契丹君主把他们召到帐前当面交给他们这封信,并告诫命令他速速送到莫州交给石帅,当得到回复的信札(书信),立刻快马赶回。于是石普派遣使者带着王继忠的密奏到京城去。宋真宗打开来看,是王继忠叙述的文字,信中详细说道:“我先前奉诏担任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从辰时到酉时,营帐没有准备好,物资粮食也还没有到,士兵没有解下盔甲,战马没有饲料,就这样两天,加上士兵缺水,冒死争相取水。第二天,我带领士兵前进,拦截其偏将。虽然胜负各半,但是后援没有到来,被敌人俘虏,这并不只是王超等人的轻敌缺少谋略,也是我的罪过。北朝(契丹)因为我早年在宫里做事,曾经承担边防事务,(就)给与我特别的恩宠,(让我)位列 于大臣之中。曾想当年面辞陛下,亲自奉行您的恩诏,只把使百姓休养生息和停止战争作为自己的事情。况且契丹听闻您的圣德,希望能够修复以前的和好状态。他们一定希望睿智慈爱的皇帝,能够屈尊听从他
们愚昧盲目的想法。”皇帝对辅臣说:“我回想过去全盛的时候,也认为和好是最为有利的。我刚刚即位的时候,吕端等人建议,想要通过太宗去世的机会,让使者报丧;其次何承矩说通过在不同地方作战后, 把(和好的)意思传递给边臣。我以为还没有互相往来,恐怕不能强行得到。(我)心想(如果)不用最大的恩德来感化他们,(不用)强大的兵力来威慑他们,那么他们粗野强悍的本性,怎么能柔顺服从呢?这份奏折虽然到了,但是恐怕不能相信。”毕士安等人说:“近年归顺的契丹人说:契丹国中畏惧陛下的神武, 我们国家富足,契丹常常担心我们突然有一天举兵收复幽州,所以现在深入入侵。现在(契丹)在军队多次受挫后,又对自己退兵感到耻辱,所以通过王继忠来请求(议和),料想不是假的。皇上说:“你们所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因为没有成功来请求议和,本来就是他们应该的。然而等到得到所请求的东西后,必定有所要求。如果委屈自己使老百姓安定,特派遣使者,送给他们财物,这是可以的。所担心的是关南曾经属于对方,他们拿这个作为借口,那么必须断绝这个议和。我应当整顿军队,亲自讨伐他们。” 于是写手令让石普交给李兴等,对王继忠说:“我继承了帝位,抚养教育天下的百姓,常常想着停止战争来使百姓安定,哪里想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侵略战争?现在看你的奏折,我非常赞赏你的诚恳。我富有天下,做百姓的君主,倘若成功地停止战争,也是符合我一向的心意的。诏书到的时候,你可以秘密传达我的意思,共同商议此事。如果有清楚确实的情况,就交给边疆的大臣上奏让我知道。”王继忠想要让朝廷先派遣使者,皇帝没有答应。
-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 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错误,“徇”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忧百姓生计。故选 A。
16.(1)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2)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让诗人欣喜不已。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3)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到诗歌中找到诗人“忧喜”的内容,然 后结合儒家情怀进行分析。先看“忧”的内容。由“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可知,诗人一登官位就 心怀百姓之忧,“长人忧”即“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关心百姓生计”,而儒家提倡“有为”,爱民治国,积极 入世,把百姓、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所以曾巩的“忧”体现的就是儒家的这种情怀。
再看“喜”的内容。由颈联“更喜”可知,颔联“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也是喜的内容,“蚕初茧”“麦已秋”意味着丰收在望,这是一喜;颈联“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是喜雨之及时,让“菽粟非虚祷”, 可以想见“瓯窭果满篝”,这是为百姓的丰收和即将带来的生活富足而喜;儒家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富民”“足
民”“制民之产”,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曾巩的“喜”体现的就儒家的这一理念。
综合来看,曾巩无论是“忧”还是“喜”,都是以民为本,都是与百姓相关,可以说“尽显儒者情怀”。
-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晦朔”“蟪蛄”“要”“作”“萋萋”。
-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承继:①给没有儿子的伯父叔父等做儿子。②把兄弟等的儿子收做自己的儿子。③继承。传承: 传递和继承。语境是指“寒食的文化血统”,比较抽象,用“承继”合适。
第二处,回顾:①回过头来看。②回忆检讨过去发生的或所经历的事。回溯:回首往事;回顾。根据语境“梳 理清明寒食的过程中”,选“回溯”。
第三处,生命之本:是生命的根据,生命的根源的意思。生命之源:指生命的源泉。语境是指人们的认同 和践行才是民俗的根本,选“生命之本”。
第四处,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破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含贬义。故步自封: 指把自己限制在原来的地方;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 语。语境是指与“继承传统、弘扬文化”相反的行为,应该选“抱残守缺”。故选 D。
-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向上苍祈求”说法不 当,按照句子的主谓宾的构成,应该改为“祈求上苍”。二是“对于天地的敬畏与感恩变换了新的存在感和仪式感”成分残缺,可在“对于”前面添加“人们”。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两处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 A。故选 A。
20.(1)原文句式整齐,由三个“由……到……”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加强了语气语势;(2)原文采用一一对应的结构形式,层次分明,更有节奏感;(3)原文从形式、对象、理念三个方面更清晰更深刻地阐述了今昔祭祀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和改句的区别在于原句的“由敬神到敬人,由‘生之本’ 到‘类之本’,由神道到人道”改为了“由敬神、‘生之本’、神道转为敬人、‘类之本’、人道”,对比可以发现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由敬神到敬人”“由‘生之本’到‘类之本’”“由神道到人道”三个“由……到……” 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句,使句式整齐,起到了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作用。原句的“由敬神到敬人”“由‘生之本’到‘类之本’”“由神道到人道”三个句子内容上“敬神”和“敬人”对应,“生之本”和“类之本”对应, “神道”和“人道”对应,这样一一对应的结构形式,使得层次分明,更有节奏感。同时也分别从人们祭祀的形
式、对象、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今昔祭祀的变化,使得议论更清晰更深刻。改句没有采用一一对应的结构形式,层次不分明,没有原句效果好。 21.①凹进去的部分叫卯②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③起到连接和稳定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文“榫卯,是……凸出来的部分叫榫”以及后文“一凸一凹”可知这里是说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注 意格式与“凸出来的部分叫榫”一致,所以可以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
第二空结合后文“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榫和卯咬合……”可知应是凸的榫嵌入凹 的卯里。
第三空结合前文“榫卯万年牢”以及后文“而且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极强”可知榫和卯咬合能起到连接和稳定 的作用,可以填:起到连接和稳定的作用。
注意表达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 因为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性”,所以当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构件时,因挤压或拉伸造成 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二段共三句话。第一句主要讲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 性”,有一定松动的余地。第二句“这看似缺点”紧承第一句,接着讲“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 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重点内容是当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构件时,就不怕来自任 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第三句接着分析第二句论断的原因,即“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 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这里“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性’”的特点是因,“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是最终 的结果。
所以最后可以表述为:因为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性”,所以当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构件时,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 【解析】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可预约者”必然如期而至,让我们了无惊喜,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生活 的变化,保持生命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不可预约者”常常不期而至,倘若带来的困扰和伤害,我们应 从容面对,接受现实,并积极往向好的方向努力;“不可预约者”常常不期而至,有时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获 得,我们应镇静自己,淡然处之,切勿抱有过分的奢望。可预约的是一些恒常的东西,如四季轮替,生老病死;不可预约的是人生中的变数、无常。正因为生命不可预约,我们才更要保持可预约的希望。我们希望人生每一步都可预约,当不可预约突然降临,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期待可预约,但正是
很多的不可预约,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精彩、更能创造更多的美好。对可预约充满期待,对不可预约 坦然面对。
本题是关系型作文,挖掘“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二者关系是关键,观点需由材料生发。考生在行文中要 对“可预约的”、“不可预约的”的内涵、外延有所界定,在此基础上,再谈二者关系。可写对材料中“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论述的理解,也可写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人生,态度要积极、思想要健康。行文可偏重“可预约的”和“不可预约的”中的一个方面,但不能另一方面丝毫不提。立意:
- 坦然面对猝不及防的事情。
- 不可预约的事情给我们更多惊喜。
- 期待可预约的美好发生。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1(五省通用卷)-语文(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1(五省通用卷)-语文(全解全析),共9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共24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