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复习练习题
展开
四 欧洲文化的形成
基础达标 (20分钟·3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2·嘉兴高二检测)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下列选项中,能够论证这一结论的有 ( )
①亚里士多德及其著作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②《神曲》中的诸神和英雄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③古罗马创制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A。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①正确;《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作品,不是古希腊、罗马的文化,②错误;《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只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排除③;④是古罗马的成就,故选A。
2.(2022·杭州高二检测)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在西方,被认为“史学之父”的是 ( )
A.修昔底德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
解析:选D。在西方,希罗多德被称为“史学之父”,故选D。修昔底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但不是“史学之父”,排除A;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排除B、C。
3.(2022·杭州高二检测)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 ( )
A.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立足于对神话和传说的因素
C.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
D.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解析:选D。题干信息“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本质,故选D;“完全摆脱”说法绝对化,故A错误;题干强调“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故B错误;题干未体现修昔底德思想的地位,C错误。
4.(2022·金华高二检测)奥林匹亚遗址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是古希腊的圣地。自1766年至1881年,经各国考古学家、史学家的勘查,发掘出了许多建筑和设施。古希腊修建这些建筑和设施的目的有 ( )
①宗教祭祀 ②纪念战功
③民主议政 ④体育比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位于奥林匹亚遗址的希腊古建筑和设施修建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宗教祭祀和体育比赛,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纪念战功和民主议政与这些建筑和设施修建的目的不符,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5.(2022·宁波高二检测)世界各地的民居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下表,影响各地民居建造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区域 | 建筑材料 | 布局特点 |
古代 两河流域 | 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为主,使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 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每户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 |
古代埃及 | 大多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椰子叶铺成屋顶 | 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
古代罗马 | 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得到普及 |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核心 |
A.政治制度 B.经济水平
C.文化习俗 D.自然环境
解析:选A。本题是否定选择题。从材料中的建筑材料发展来看,体现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对房屋建筑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房屋建设的布局特点来看,体现的是文化习俗及自然环境的影响,C、D不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未体现政治制度对民居的影响,故选A。
拓展延伸:
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1)古希腊文化是西欧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文化根源和要素之一。
(2)古希腊雅典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3)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4)古希腊在文学、史学、艺术、科学和体育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
6.中古西欧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但少有科学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 )
A.日耳曼人南下对文化的摧残
B.二元政治扼杀了文化的发展
C.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D.西欧文化领域缺乏领军人物
解析:选C。中古社会受到教会的控制,神学思想泛滥,因此科学发展受阻,故选C。日耳曼人南下之后逐渐被同化,因此其不是科学成就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
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解析:选D。图片中是一位教皇和一位国王,国王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很明显,这反映了他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故选D。
8.(2022·金华高二检测) 论及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史实中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 )
①城市取得自治 ②大学开始兴办
③封建王权加强 ④神权逐步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根据“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可得出其强调的是中古时期欧洲的转变与变化,其中包含了欧洲的城市取得自治,大学开始兴办,封建王权加强,故A正确;中古时期的欧洲神权并没有衰落,故排除B、C、D。
9.12世纪初,欧洲市民文学兴起。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市民文学兴起的背景是 ( )
A.商品经济复兴繁荣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基督教会统治崩溃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解析:选A。欧洲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兴起,为了适应市民的文化需求,出现了市民文学,故选A。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排除B;当时仍然是基督教会统治,排除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排除D。
10.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解析:选C。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罗马法令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是查士丁尼,其颁布的法律是《罗马民法大全》,故选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A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法律,B错误;《权利法案》是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颁布的宪法性文件,D错误。
二、非选择题(15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希腊确立了一些建筑物的形制,形成了稳定的柱式,发展了建筑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古罗马建筑得以继承,并开辟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形制、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广泛成就引领古典时期建筑走向最高峰。……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建筑功能的发展来看,建筑功能由崇拜神开始转向为服务于人。建筑开始变得世俗化、多样化。可见,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与建筑的功能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康楠《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对比研究
——以古罗马共和盛期和雅典卫城的建筑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万神殿为例,说明古罗马建筑“引领古典时期建筑走向最高峰”。以大竞技场为例, 说明罗马建筑功能如何“开始变得世俗化”。(15分)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万神殿和大竞技场为例,可分别从建筑和功能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说明:万神殿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是建筑史上首次出现最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成为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大竞技场拱门和柱式设计体现帝国的强大和罗马公民的自豪感;大竞技场主要用于角斗表演,满足奴隶主贵族和公民的娱乐需要。
【能力提升】 (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据下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判断该历史人物应是 ( )
◆霍布斯称他为“有史以来最具政治感的历史作家”。
◆被历史学家誉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独特的史学价值,成为西方历史学著作的典范。
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解析:选A。《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因此材料中的历史人物是修昔底德,故选A。希罗多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其典型著作是《历史》,排除B;苏格拉底、柏拉图是古希腊的思想家、教育家等,提倡人文主义精神,排除C、D。
13.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记载,在远古时期,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凭借智慧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19世纪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发掘出了古特洛伊城的遗址及其在公元前12世纪遭受战争的痕迹。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古希腊主流思想是神灵崇拜
B.《荷马史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考古结果最能反映历史真实
D.《荷马史诗》的描述属于历史事实
解析:选B。从题干中涉及的考古结果可知,古特洛伊城在公元前12世纪曾遭受战争的破坏,从而证明了《荷马史诗》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记载有些可能是真实的,故选B。题干中虽涉及“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等字眼,但并不能体现古希腊的主流思想是神灵崇拜,A错误;C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题干中的考古发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荷马史诗》中的有些叙述可能是真实的,但不能由此断定《荷马史诗》的描述均属于历史事实,D排除。
14.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 )
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
C.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解析:选C。题干材料体现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关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故选C。材料未体现古希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排除A;材料未涉及“哲学发展有永恒性”,排除B;“自然哲学不断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15.《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其中第六表有规定:缔结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的罚金。这则法律内容 ( )
A.旨在保护平民利益
B.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
C.注重维护自由民主
D.丰富《罗马民法大全》
解析:选B。据材料“缔结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的罚金”,法律对缔约双方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说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故选B。《十二铜表法》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意志,维护的仍然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A、C;《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民法大全》完备于东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
16.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的同时,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
A.是西欧普遍的文化符号
B.决定欧洲近代科学发展
C.实现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基督教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虽然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但却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故选D。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据材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可知,B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C排除。
17.(2022·嘉兴高二检测)“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与①对应;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本身表述有误,故排除;“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体现了③;④本身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C正确。
18.拜占庭虽然自诩为“罗马人”,以基督教立国,但古希腊文化作为潜流在拜占庭帝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该观点旨在强调 ( )
A.拜占庭融合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
B.希腊文化是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基础
C.拜占庭帝国借助雅典民主政治运行
D.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得以创立
解析:选B。材料“古希腊文化作为潜流在拜占庭帝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强调的是古希腊文化对拜占庭帝国存在的影响,即希腊文化是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基础,故选B。A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文化是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基础,排除;拜占庭帝国并非实行民主政治,C排除;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D排除。
19.俄罗斯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深远
D.拜占庭与俄罗斯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解析:选C。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选C。A说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不能仅凭俄罗斯兴起的时间来判断,排除B;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D。
补偿训练:
下面两幅国徽图案反映的是 ( )
A.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几乎是完全相同
B.两国之间存在着直接继承与被继承关系
C.俄罗斯的发展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D.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建设
解析:选C。图片显示两国的国徽有很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故选C。仅凭相似的国徽不能断定两国的宗教信仰完全相同,A排除;两国之间不存在直接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B错误;俄罗斯国徽中有骑兵形象,但不能说明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建设,D错误。
20.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它是从拜占庭引进并且自上而下推行的,而且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表明俄罗斯文
化 ( )
A.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
B.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
C.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
D.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情
解析:选B。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但它也属于基督教文化范畴,因此具有西方文化色彩,又引进具有东方色彩的拜占庭文化,所以说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故选B,排除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希腊的文艺和科学作品传入罗马。但是,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喜欢思辨、富于创造性,而是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既总结了意大利的农业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皇帝和贵族竞相兴建宏伟建筑和公共设施,以显示皇权的威严浩大和帝国的繁荣强盛。罗马的建筑采用希腊的营造法,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在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浸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文化发展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题特征:据材料“希腊的文艺和科学作品传入罗马”“既总结了意大利的农业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罗马在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题特点:据材料“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进行概括。原因:据材料“中古早期的动乱”“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特征:高度繁荣,全面发展;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注重实用;影响深远。
(2)特点:遭到战争的破坏而陷入停滞;文化教育被教会垄断;文化的神学色彩浓厚;侧重为《圣经》考证,脱离实际。原因: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中古早期的战争严重破坏了文化;经济的破坏和长期落后;基督教势力的膨胀;世俗政权的衰弱。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层次的基础上更应注重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