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14 说明文语言特点(原卷版+解释版)中考语文重难点突破(全国通用)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重难点突破(全国通用)
重难点十四:说明文语言特点
(原卷版)
【小试牛刀】
马铃薯有望成为主食
①马铃薯俗称土豆、地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块茎蔬菜,南北熟知的“醋熘土豆丝”更是很多饭馆的必备菜品。习惯上大家将其视为蔬菜,其实马铃薯是一种粮菜皆宜的作物。我国已经将马铃薯列为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主食,可见马铃薯未来将和小麦、水稻一样,逐渐以主食的“身份”摆上餐桌,可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②虽然我国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但它其实是一种舶来品。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智利等地的安第斯山高原地带,人工栽培历史始于公元前8000—前5000年。据考证,马铃薯早在16世纪就已传入中国,早期主要在西北地区种植。目前,我国的马铃薯主要在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广泛种植。在甘肃省定西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马铃薯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定西和固原也因而享有“马铃薯之乡”的美誉。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始终没有将其纳入主粮的范畴。
③马铃薯可以说是一种高营养食品,这也是推广马铃薯主食化的基础。科学研究发现,每100克鲜马铃薯中含有蛋白质1.5~2.39克、碳水化合物10.5~28克、脂肪0.4~0.94克,另有粗纤维0.4~1.5克、钙11~60毫克、磷15~68毫克、锌17.4毫克、铁0.4~4.8毫克、维生素B1 0.03~0.17毫克、维生素B2 0.03~0.11克、烟酸0.4~1.1克、维生素C 8~40毫克。
④从营养学上分析,马铃薯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白菜、萝卜、丝瓜等蔬菜,尤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A更为突出。而与“水果之王”苹果相比,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其10倍,B族维生素含量是其4倍,其余各种无机盐含量更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之多。
⑤马铃薯食用后的饱腹感,也是它作为主食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的农业研究机构发现,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即可获取人体所需的全部食物元素,并且这一组合能提供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多种必需氨基酸。
⑥我国传统中医学对马铃薯的保健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味甘,性平,具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强身益肾、活血消肿的功效,常被用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马铃薯中含有大量钾,对胰岛素分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马铃薯含有的黏体蛋白质是一种多糖蛋白的混合物,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马铃薯还能防止肝脏、肾脏中结缔组织的萎缩,保持呼吸道、消化道的滑润;它对肾脏病、高血压也有良好的食疗效果,还具有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功效。可见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比较高的食材。
⑦相信随着中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推进,百姓对马铃薯主食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营养学家和美食家也会开发出众多马铃薯主食产品,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更多享受。
(摘自《科技画报》2016年第6期)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铃薯习惯上被大家视为蔬菜,原产地为中国和南美洲秘鲁、智利。
B.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让人刮目相看。
C.食用后有饱腹感是马铃薯作为主食的原因之一。
D.马铃薯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还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
2.阅读选文,说说我国为什么将“马铃薯”列为第四主食,并推行战略化发展。
3.根据文意,想象未来我们的餐桌上会出现怎样的“马铃薯”食品。
【精准突破】
说明文语言主要特点:准确、严密。主要表现在:说明文往往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频率、范围、程度等有关词语的作用。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具体题型有:
【题型1】加点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②解词:解释该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该词与没有删掉该词文意前后发生的变化;④结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删去。删去了“××”词(或句),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题型2】加点词能否换成另一个,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②解词: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③比较:即比较替换上去的词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④结论: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原文“××”一词的意思是……,而替换为“××”后,原文的意思变成了……,与原文内容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和严密性。
易错提示:①对词语的含义及一般作用理解不准确;②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时脱离语言环境。
附: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时常出现的词语:
分类 | 常用词语 |
表示约数 | 约、大约、近、上下、左右 |
表示程度 | 极、将、至少、仅仅、几乎、全部、最(多) |
表示范围 | 一般、主要、大部分、大多数、之一 |
表示频率 | 多、可能、有可能、相对 |
【巩固练习】
未来服装“智能”无限
黄培昭
①千百年来,服装的功能和价值无外乎实用性和美观性两大范畴。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将赋予服装更多属性。在不久的将来,你打开衣柜,里面有可以播放音乐的外套、可以测量脉搏和血压的运动衣、带有保暖功能的袜子,甚至有一双可以识别你情绪的手套。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智能服装”已经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②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边骑车边使用手机是极其危险的事,那么就请穿上一件智能夹克吧。骑行者不用掏出手机,只需轻轻触碰一下夹克的袖口,或按压、摩擦夹克的纤维表面,便可接听电话、获取导航信息、欣赏音乐。据说,除了适合骑行者,这款智能夹克还能被用于不同的职业领域,比如保安、窗户清洁员、驾驶员等等。而且,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明年春季就会公开出售。
③智能夹克的生产商之一李维斯表示,夹克这种可穿戴设备不应该有丑陋的电线,装有多点触控传感器的袖口区域“轻薄、柔韧和富有弹性”,与正常的衣服没有明显区别,而且还可以洗,“洗衣的时候,你只用把那一部分取掉就可以了”。“那一部分”指的是一个可移动的电子标签,它连接了LED元件、触觉元件、电池及传感器,可以随时拆卸并给其电池充电。
④无独有偶。耐克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能够自动系鞋带的运动鞋。其大致原理和步骤是:在这种鞋子两侧鞋带孔处安装一排小型马达,马达和鞋底的传感器一起,通过电池来供电。传感器记录鞋主人的体重、脚位和身体重心等关键数据,然后,根据传感器发回的数据,马达就会“像钓鱼竿的绕线轴一样将鞋带绕紧,从而达到自动系鞋带的效果”。有业内专家指出,根据耐克的这一思路,还可以拓展开发产品的范围和品类。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把传感器、电池和动力装置做得恰如其分,便能成功地应用在衣服上,让服装产生意想不到的功能效果。
⑤当“智能”遇上“服装”,会摩擦出各种各样的火花。英国媒体还报道说,科学家正在进一步加强高科技服装的研究,使未来的服装兼具多重功能。例如,可为手机等设备提供电力的“充电衣”、可以实时记录主人运动数据并给出反馈和指导的智能紧身衣、可根据用户意愿改变衣服明亮对比度的“变光装”、只要穿在身上就能知道自己身材尺码和胖瘦几许的“测体装”、能够实时监测婴儿呼吸、心跳、体温、姿势和活动状况的“智能婴儿连体衣”,以及可形成折射投影从而使人与周围景物完全融为一体的“量子隐形衣”等,不一而足……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服装,甚至可以拥有与主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周遭环境相互动的一些特殊功能。
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深度融合,是未来一个时期信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们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将会使智能服装拥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和数据支撑。而衍生于其间的新科技将会为智能服装的突飞猛进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夸张地说,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已辐射到传统的服装业,其未来演变的节奏和多样化增量将超出人们的想象。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04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未来,当你打开衣柜,你可以看到能够播放音乐的外套、可以测量脉搏和血压的运动衣、带有保暖功能的袜子,甚至有一双可以识别你情绪的手套。
B.骑行者不用掏出手机,只需轻轻触碰一下夹克的袖口,或按压、摩擦夹克的纤维表面,就能接听电话、获取导航信息和欣赏音乐。
C.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把传感器、电池和小型马达做得恰如其分,便能成功地应用在衣服上,让服装产生意想不到的功能效果。
D.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服装拥有一些特殊功能,比如说,与主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周遭环境相互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据说,除了适合骑行者,这款智能夹克还能被用于不同的职业领域”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作者认为传统的服装业未来演变的节奏和多样化增量将超出人们的想象,有何依据?
【强化提升】
故宫为何不积水
单霁翔
①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天气过程,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均超过了2012年“7·21”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②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其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③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历年固定时间淘挖养护,几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无论雨量多大,并无积水之弊。
④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是主要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兽,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螭首龙头孔中流出,小雨时如冰柱,大雨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景象,蔚为壮观。三台雨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⑤故宫人为紫禁城的智慧营造而感到骄傲,更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使紫禁城的排水功能永葆青春。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08月08日,有删减)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紫禁城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B.雨水降落时,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再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
C.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兽,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D.本文先举例引出说明对象——故宫排水系统,再具体介绍了故宫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最后总结全文,倡导人们开展研究、保护工作。
2.第④自然段“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是主要排水口”一句中的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
【总结优化】
(1)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根据题干,审清题意。
(2)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
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选取,才能有效率,才能准确。 需求规定范围,即信息的筛选区间。 要在确定的区间取舍。
(3)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
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
(4)通过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信息。
步骤:①通读材料,整体感知;②审清题干,定位筛选;③锁定目标,精选信息;④加工整合,表述正确。
注意,答题时牢记三种意识:
文体意识——以文解文;
语境意识——依托揭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首括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抓住给出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句子。
2023年中考语文重难点突破(全国通用)
重难点十四:说明文语言特点
(解释版)
【小试牛刀】
马铃薯有望成为主食
①马铃薯俗称土豆、地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块茎蔬菜,南北熟知的“醋熘土豆丝”更是很多饭馆的必备菜品。习惯上大家将其视为蔬菜,其实马铃薯是一种粮菜皆宜的作物。我国已经将马铃薯列为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主食,可见马铃薯未来将和小麦、水稻一样,逐渐以主食的“身份”摆上餐桌,可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②虽然我国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但它其实是一种舶来品。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智利等地的安第斯山高原地带,人工栽培历史始于公元前8000—前5000年。据考证,马铃薯早在16世纪就已传入中国,早期主要在西北地区种植。目前,我国的马铃薯主要在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广泛种植。在甘肃省定西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马铃薯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定西和固原也因而享有“马铃薯之乡”的美誉。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始终没有将其纳入主粮的范畴。
③马铃薯可以说是一种高营养食品,这也是推广马铃薯主食化的基础。科学研究发现,每100克鲜马铃薯中含有蛋白质1.5~2.39克、碳水化合物10.5~28克、脂肪0.4~0.94克,另有粗纤维0.4~1.5克、钙11~60毫克、磷15~68毫克、锌17.4毫克、铁0.4~4.8毫克、维生素B1 0.03~0.17毫克、维生素B2 0.03~0.11克、烟酸0.4~1.1克、维生素C 8~40毫克。
④从营养学上分析,马铃薯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白菜、萝卜、丝瓜等蔬菜,尤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A更为突出。而与“水果之王”苹果相比,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其10倍,B族维生素含量是其4倍,其余各种无机盐含量更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之多。
⑤马铃薯食用后的饱腹感,也是它作为主食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的农业研究机构发现,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即可获取人体所需的全部食物元素,并且这一组合能提供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多种必需氨基酸。
⑥我国传统中医学对马铃薯的保健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味甘,性平,具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强身益肾、活血消肿的功效,常被用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马铃薯中含有大量钾,对胰岛素分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马铃薯含有的黏体蛋白质是一种多糖蛋白的混合物,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马铃薯还能防止肝脏、肾脏中结缔组织的萎缩,保持呼吸道、消化道的滑润;它对肾脏病、高血压也有良好的食疗效果,还具有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功效。可见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比较高的食材。
⑦相信随着中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推进,百姓对马铃薯主食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营养学家和美食家也会开发出众多马铃薯主食产品,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更多享受。
(摘自《科技画报》2016年第6期)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铃薯习惯上被大家视为蔬菜,原产地为中国和南美洲秘鲁、智利。
B.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让人刮目相看。
C.食用后有饱腹感是马铃薯作为主食的原因之一。
D.马铃薯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还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A项出自第②段,由第②段“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智利等地的安第斯山高原地带”和“据考证,马铃薯早在16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可知原产地没有中国,表述有误。
2.阅读选文,说说我国为什么将“马铃薯”列为第四主食,并推行战略化发展。
【参考答案】①马铃薯是一种高营养食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高;②马铃薯食用后具有饱腹感;③马铃薯的保健价值非常高。
【试题解析】文章第③~⑥段从三个方面说明了“马铃薯”作为主食的优势,从中筛选段首中心句,稍加归纳即可作答。
3.根据文意,想象未来我们的餐桌上会出现怎样的“马铃薯”食品。
【参考答案】示例:营养学家和美食家会开发出众多马铃薯主食产品,马铃薯馒头、面条和米粉这些常规主食会上餐桌,马铃薯粉丝、粉皮、粉条、速冻薯条、油炸薯片、薯泥、薯饼等新兴的马铃薯加工产品也将搬上我们的餐桌。
【精准突破】
说明文语言主要特点:准确、严密。主要表现在:说明文往往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频率、范围、程度等有关词语的作用。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具体题型有:
【题型1】加点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②解词:解释该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该词与没有删掉该词文意前后发生的变化;④结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删去。删去了“××”词(或句),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题型2】加点词能否换成另一个,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替换;②解词: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③比较:即比较替换上去的词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④结论:这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原文“××”一词的意思是……,而替换为“××”后,原文的意思变成了……,与原文内容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和严密性。
易错提示:①对词语的含义及一般作用理解不准确;②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时脱离语言环境。
附: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时常出现的词语:
分类 | 常用词语 |
表示约数 | 约、大约、近、上下、左右 |
表示程度 | 极、将、至少、仅仅、几乎、全部、最(多) |
表示范围 | 一般、主要、大部分、大多数、之一 |
表示频率 | 多、可能、有可能、相对 |
【巩固练习】
未来服装“智能”无限
黄培昭
①千百年来,服装的功能和价值无外乎实用性和美观性两大范畴。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将赋予服装更多属性。在不久的将来,你打开衣柜,里面有可以播放音乐的外套、可以测量脉搏和血压的运动衣、带有保暖功能的袜子,甚至有一双可以识别你情绪的手套。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智能服装”已经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②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边骑车边使用手机是极其危险的事,那么就请穿上一件智能夹克吧。骑行者不用掏出手机,只需轻轻触碰一下夹克的袖口,或按压、摩擦夹克的纤维表面,便可接听电话、获取导航信息、欣赏音乐。据说,除了适合骑行者,这款智能夹克还能被用于不同的职业领域,比如保安、窗户清洁员、驾驶员等等。而且,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明年春季就会公开出售。
③智能夹克的生产商之一李维斯表示,夹克这种可穿戴设备不应该有丑陋的电线,装有多点触控传感器的袖口区域“轻薄、柔韧和富有弹性”,与正常的衣服没有明显区别,而且还可以洗,“洗衣的时候,你只用把那一部分取掉就可以了”。“那一部分”指的是一个可移动的电子标签,它连接了LED元件、触觉元件、电池及传感器,可以随时拆卸并给其电池充电。
④无独有偶。耐克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能够自动系鞋带的运动鞋。其大致原理和步骤是:在这种鞋子两侧鞋带孔处安装一排小型马达,马达和鞋底的传感器一起,通过电池来供电。传感器记录鞋主人的体重、脚位和身体重心等关键数据,然后,根据传感器发回的数据,马达就会“像钓鱼竿的绕线轴一样将鞋带绕紧,从而达到自动系鞋带的效果”。有业内专家指出,根据耐克的这一思路,还可以拓展开发产品的范围和品类。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把传感器、电池和动力装置做得恰如其分,便能成功地应用在衣服上,让服装产生意想不到的功能效果。
⑤当“智能”遇上“服装”,会摩擦出各种各样的火花。英国媒体还报道说,科学家正在进一步加强高科技服装的研究,使未来的服装兼具多重功能。例如,可为手机等设备提供电力的“充电衣”、可以实时记录主人运动数据并给出反馈和指导的智能紧身衣、可根据用户意愿改变衣服明亮对比度的“变光装”、只要穿在身上就能知道自己身材尺码和胖瘦几许的“测体装”、能够实时监测婴儿呼吸、心跳、体温、姿势和活动状况的“智能婴儿连体衣”,以及可形成折射投影从而使人与周围景物完全融为一体的“量子隐形衣”等,不一而足……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服装,甚至可以拥有与主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周遭环境相互动的一些特殊功能。
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深度融合,是未来一个时期信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们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将会使智能服装拥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和数据支撑。而衍生于其间的新科技将会为智能服装的突飞猛进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夸张地说,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已辐射到传统的服装业,其未来演变的节奏和多样化增量将超出人们的想象。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04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未来,当你打开衣柜,你可以看到能够播放音乐的外套、可以测量脉搏和血压的运动衣、带有保暖功能的袜子,甚至有一双可以识别你情绪的手套。
B.骑行者不用掏出手机,只需轻轻触碰一下夹克的袖口,或按压、摩擦夹克的纤维表面,就能接听电话、获取导航信息和欣赏音乐。
C.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把传感器、电池和小型马达做得恰如其分,便能成功地应用在衣服上,让服装产生意想不到的功能效果。
D.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服装拥有一些特殊功能,比如说,与主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周遭环境相互动。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C项内容与原文第④段“从理论上讲,只要能把传感器、电池和动力装置做得恰如其分,便能成功地应用在衣服上,让服装产生意想不到的功能效果”对比后,发现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动力装置”不能等同于“小型马达”,表述错误。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据说,除了适合骑行者,这款智能夹克还能被用于不同的职业领域”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据说”表推测,说明信息的来源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而不是从官方等正规渠道得到的,如果去掉就无法说明信息的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作者认为传统的服装业未来演变的节奏和多样化增量将超出人们的想象,有何依据?
【参考答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深度融合,以及它们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将会使智能服装拥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和数据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深度融合,衍生于其间的新科技将会为智能服装的突飞猛进带来巨大的动力。
【试题解析】阅读文章,在第⑥段可找到“……传统的服装业,其未来演变的节奏和多样化增量将超出人们的想象”的语句。这样,即可抓住相关语句进行梳理、整合、概括,然后分条予以回答。
【强化提升】
故宫为何不积水
单霁翔
①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天气过程,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均超过了2012年“7·21”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②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其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③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历年固定时间淘挖养护,几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无论雨量多大,并无积水之弊。
④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是主要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兽,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螭首龙头孔中流出,小雨时如冰柱,大雨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景象,蔚为壮观。三台雨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⑤故宫人为紫禁城的智慧营造而感到骄傲,更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使紫禁城的排水功能永葆青春。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08月08日,有删减)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紫禁城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B.雨水降落时,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再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
C.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兽,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D.本文先举例引出说明对象——故宫排水系统,再具体介绍了故宫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最后总结全文,倡导人们开展研究、保护工作。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B项内容与原文第③段“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对比后,发现少了“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这一条件用语,与原文表述不一致,故B项错误。
2.第④自然段“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是主要排水口”一句中的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能去掉。“主要”的意思是大部分而非全部,用在句中指望柱下的石龙头口内圆孔是前三殿台基排水口中的主要部分,如果去掉就成了唯一的排水口,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示例:①落实责任制度;②加强执法力度;③完善队伍建设;④扩大宣传力度。
【总结优化】
(1)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根据题干,审清题意。
(2)快速阅读,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
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选取,才能有效率,才能准确。 需求规定范围,即信息的筛选区间。 要在确定的区间取舍。
(3)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
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
(4)通过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信息。
步骤:①通读材料,整体感知;②审清题干,定位筛选;③锁定目标,精选信息;④加工整合,表述正确。
注意,答题时牢记三种意识:
文体意识——以文解文;
语境意识——依托揭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首括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抓住给出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句子。
重难点15 说明文说明方法分析(原卷版+解释版)中考语文重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5 说明文说明方法分析(原卷版+解释版)中考语文重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试牛刀,精准突破,巩固练习,强化提升,总结优化,参考答案,答案解析,试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13 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原卷版+解释版)中考语文重难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3 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原卷版+解释版)中考语文重难点突破(全国通用),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试牛刀,精准突破,小试身手,巩固练习,强化提升,总结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11 小说句子赏析(原卷版+解释版)2023年中考语文重难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1 小说句子赏析(原卷版+解释版)2023年中考语文重难点突破(全国通用),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试牛刀,精准突破,巩固练习,强化提升,总结优化,参考答案,答案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