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国乙卷)(A3考试版)
展开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乙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发生互动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历史上曾经历多次重大能源变革,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近代以来,能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能源丰富及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更快。今天,能源更是关乎各国民生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意义重大的能源进步,是对火的利用。大约五十万年前,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火使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智力,人口数量随之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用火来获取有机物中累积的太阳能,人类首次支配了自然力,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进步。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能源进步是距今万年前后农业的诞生。通过种植作物与驯养家畜,人类更有效地把太阳能转化为食物、热量和动力。农业文明时代的燃料是薪柴,动力有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距今约六千年前,乌克兰大草原上的人们将马驯化为驮兽。公元1000年左右在波斯出现了风车。水车源自中亚和东亚,从欧亚大陆到北非,在大河溪流之畔,经常能看到水车。
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影响深远的能源进步。迄今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化石能源有泥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荷兰是第一个采用泥炭为主要燃料和动力的国家,由此开启了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时代。英国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有很长的煤炭利用史。在此基础上,18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能源技术革命,即高效利用煤炭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这一变革使英国突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实现了经济腾飞并确立了世界头号强国地位。石油是一种比煤炭能量更高且更容易储存和输送的化石燃料。整个20世纪,人类严重依赖石油,使石油成为决定国际事务、影响世界历史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最初主要作为照明、取暖和炊煮的燃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输送管道网络建设的发展,天然气在居民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天然气在很多国家都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
19世纪中叶,对更为便捷灵活的动力和更充足照明的需求促进了人类历史上新的一次重大能源进步的发生——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到19世纪末,西方社会迅速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力被人类学家视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电力引起许多国家,包括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的高度重视。列宁曾说:“共产主义是苏维埃力量加上整个国家的电气化。
20世纪,人类在能源开发利用的道路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控制原子核的变化——核裂变和核聚变来获取巨大的能量。苏联、英国和美国先后建设了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其后,世界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纷纷建造自己的核反应堆来发电。然而,频发的核事故消解了人们对核电的热情,发展核电也遭遇了越来越大的阻力。
目前,在能源问题上,人类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目前尚无其他足够丰富且廉价的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由此也导致化石能源短缺与巨大的能源需求的矛盾;其次,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这将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基于化石能源短缺及对环境的影响,推动能源转型显得十分紧迫。迄今,能源多样化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选择,如太阳能、海浪和潮汐及地热等,都已成为人类利用的新能源。不过,这些能源在现有能源结构中仅占很小比重,而且还存在不少局限。
(摘编自滕海键《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源和人类社会关系密切,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B.火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它使人类告别了野蛮时代,是人类对自然力的第一次支配。
C.因为受开发技术的制约,化石能源最初的使用范围较为狭窄,到后来才日趋广泛。
D.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来获取巨大能量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益处,反而造成了许多核事故。
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阐述了能源的重要性,以此作为立论的前提,有吸引读者关注的作用。
B.文章在论述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先总写其种类,然后进行分说,思路清晰。
C.文章引用革命家列宁的话,充分论证了电力资源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的重要性。
D.文章梳理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程,并按每种能源重要程度进行了详略处理。
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来看,能源类型从单一变为丰富,这样能更好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B.煤炭能源技术革命极大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如果没有这次革命,英同可能成不了世界头号强国。
C.人类一直在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一个新能源时代的来临就意味着原有能源利用方式的消失。
D.要解决人类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和能源短缺的矛盾,丰富能源类型和能源技术的创新都是有效途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球每年大约会有上千人遇上雪崩,其中约有150人会因此丧生。雪崩还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甚至能堵截河流,导致洪灾。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其它严重的次生灾害。
积压在山上任何地方的雪都有移动的可能,但每个地方发生雪崩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如果山坡陡峭,雪则不会堆积过厚,很难发生雪崩。地表光滑的地方,雪也不会堆积过多,比如,雪崩很少在有草的山坡上发生。接近峰顶的平地也相对安全,雪会在此积累成厚厚的一层,但它相对稳定,如果其上方发生雪崩则会破坏这种稳定,这就是平坦区域只有在上面的坡上没有过厚积雪的情况下才会安全的原因。最危险的地方是坡度大约在30—40度的地方,这个坡度并不太缓,所以雪不会堆集得过厚,同时,这个坡度又并不太陡,可以保证雪层的相对稳定。
山上的雪层一般相对稳定。如果发生移动,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恰巧破坏了它的稳定。急剧的升温会引起不稳定。山上较高处的雪融化后,汇成一股水流沿坡而下,水渗透到山下的雪中,会溶解部分同地表接触的雪。这不仅使雪同地表分离并让地表更加润滑。虽然从表面上看并无明显的变化,但此时雪层已经不稳固了。
雪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在温度较高时,底层的雪会升华,在升华过程中,水蒸气会沉积为冰,因此部分雪层会从紧密包裹状变成霜状。在霜状雪层中,雪粒间的结合部比其他类型的雪层都要脆弱,所以这时候,雪层已经失去了部分的凝聚力。当你走在上面时,它会吱嘎作响,这是雪变得不再稳固的迹象之一。
如果雪的重量达到一定的极限,就会发生动摇。铺在山坡上的雪受到两种力量的制约:摩擦力和地心引力。摩擦力一般阻止直接同地表接触的雪层的运动,而地心引力却与摩擦力相反,它更喜欢把雪从山坡上“拉”下来。如果雪要保持稳定,那么摩擦力必须克服地心引力。地心引力此刻作用于整体的雪层,雪层增大、地心引力也随之增强。雪层间的凝聚力会让整个深层的雪开始一起移动。结果,移动的雪层越来越大,最后只能彻底崩溃。
当空气经过峰顶,地表的不规则性会引起旋风,旋风夹带着雪在山顶盘旋或是冲下背风的一面,导致背风坡累积更多的雪,这些只是发生在高处的雪地上。尽管此时山下天气依然睛朗,能见度高,然而,滑雪者和登山者却并不知道他们头顶上的积雪已经蠢蠢欲动了。
当雪层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下,一声枪响,或是滑雪而过的呼啸声,人们招呼远处朋友的喊声,树枝忽然折断的劈啪声……都足以引起雪崩。如果雪是干燥和粉状的,开始也许只有少量的雪粒被扰动。它们滚动着,跳跃着,一点点地移动着。然后,就像卡通片中的雪球一样,当滚下山坡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雪地此刻已经乱作一团。越来越多的雪加入到洪流之中。这种现象我们叫做“点状释放雪崩”。
不过,这种雪崩与湿雪崩相比,危险性要小一些。湿雪崩的雪呈现块状。湿雪崩通常发生在气温上升时,因表面雪层融化后又渗入到下层雪并重新冻结,形成湿雪层,而因为气温升高,使得新的湿雪层不容易吸附在密度更小的原有冰雪之上,于是向下滑动,从而产生雪崩。湿雪崩重量较大、速度慢、质地密,在其滑落过程中,会带起沿途的树木和岩石,从而产生更大的危害。
许多著名的冬季旅游胜地都有近距离监控设施。在积雪较厚并极有可能发生雪崩的地方还装有可控引爆装置,它利用爆破引发小型的雪崩以防止随后较大雪崩的发生。作为游客,你要牢记当地的安全警示,不要到规定以外的区域游玩。
(摘编自《耀眼的暴风雪》)
材料二:
雪崩究竟有多恐怖,1999年阿尔卑斯山大雪崩会告诉你答案。1999年1月份,奥地利著名的滑雪胜地加尔蒂,迎来了自己的滑雪旺季。当年加尔蒂1月29日到2月4日,阳光异常充足,这样的天气虽然反常,但是却给滑雪爱好者们,带来了极佳的滑雪体验。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也正是这种反常的天气,给他们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好天气过后,加尔蒂却迎来了一场十年一遇的大暴雪,这场暴雪整整持续了两周时间。同时遭遇了高达120公里/小时的大风。2月23日下午3点59分,厚重的积雪开始滑落,约20万吨的积雪以4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山下袭来,直奔加尔蒂小镇。
(摘编自《阿尔卑斯山雪崩,3分钟摧毁了半个村庄》)
4.(3分)材料一中的图片是阿尔卑斯山脉某山峰的右侧山势图,下面是从该图片得出的相关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c处是三处中最不安全的地方,但该处如果是草地,则发生雪崩的几率将会降低很多。
B.即使天气晴朗,d处也可能遇到雪崩,因为在旋风作用下,山上可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雪。
C.相较于a、b两处,旅游胜地一般会选择在c处安装可控引爆装置来预防较大雪崩的发生。
D.b处比a处更易发生雪崩;如果地形相近,从左侧登山比从右侧遇到雪崩的可能性要小。
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霜状雪层比紧密包裹状的雪层更易发生雪崩,是因为霜状雪层中雪粒间的结合部是所有雪层中最脆弱的,这致使雪层失去部分凝聚力。
B.在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的凝聚力大于它所受到的摩擦力时,雪便向下滑动,这时如有像声音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就有可能引发雪崩。
C.材料一介绍了雪崩的相关知识,生动形象,如用“卡通片中的雪球”来形容“点状释放雪崩”,这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特征。
D.作者在材料一的开篇简述了雪崩的巨大危害,之后介绍了雪崩发生的原因和雪崩的分类,最后为游客给出了在雪山旅游时的安全建议。
6.(6分)材料二中加尔蒂小镇遭遇的异常天气为什么会导致该地发生大雪崩?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5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地道
朱赞军
“嘿,您瞧瞧,朱爷,您这手艺,地道,忒地道。”
朱爷醒了。近几天做梦,梦到这句,必醒。
前不久,朱爷被诊断为帕金森初期,朱爷嘀咕:“完了,完了,到我这辈儿算完了,没个给祖上争气的。”
朱爷祖上和一裁缝学手艺,后来,朱爷的爷爷专门给大宅门的女眷做旗袍,誉满京城。到朱爷这儿传承着朱家的手艺,开了个“老朱制衣”。以前生意还凑合,现在没人做衣服了,没收入了,这不重要,关键是手艺,手艺不能失传啊!儿子小朱学的是金融,每天不是融这个就是融那个,把朱爷融得头大。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可儿子呢?您说您的,我就是不学。
别看朱爷急,精气神儿还在,傲气和优雅共存。朱爷是雅爷,喝红酒但也吃卤煮,背头梳得一丝不苟,一身休闲装干净利索。这是他爷爷教的,甭管什么时候,制衣做人,有里有面,这是朱家的职业操守。
朱爷站在院子里看石榴树。石榴寓意多子多孙,多子多孙哪!手艺断了,我们朱家手艺断了,在我这儿断了。不应该呀,愧对爷爷啊!酸甜苦辣咸,在朱爷这儿,不叫事儿,都能咽。病,他自己扛着呢,哪天不行了再说。朱爷敢叫爷,不是在外面人五人六,是在家在外都大度,能扛事儿。
朱爷回到厢房,沏上茉莉花茶,拿起裁衣服的大剪子。咔嚓,咔嚓,声音清脆,利落。阳光照在剪子上,光芒四射。透过茶杯的热气再看朱爷,剪子如兵器在手,朱爷像个侠客。朱爷闻了闻茶香,许下愿望:从今往后,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不收钱。
“朱爷在吗?我想做件衣服。”一个手臂上打着石膏的老者站在院门口。
“我就是,您想——?”
“我想做件寿衣。”老者声音洪亮,语气坚定。
朱爷傻眼儿了——自己没做过寿衣啊,本月第一位顾客,又要做寿衣,还得免费。
“看您这把剪子,就配得上叫‘朱爷’。”
“让您见笑,祖传的剪子。”
“能做吗?”
“能。”
老者从挎包里拿出布料,说:“寿衣七件套的布料都在这儿,几天能做完?”
“量体裁衣,给谁做?”
“我。”
朱爷没做过寿衣,更没见过亲自上门给自己定制寿衣的。
“多少钱?”老者坚定,非做不可。
“不要钱。”朱爷更坚定。
“有意思,能说说理由吗?”
“没理由,您来巧了。我刚许诺,每月的第一个顾客不收钱。这月,您是第一位。”
“这都月底了。
“那……那……那您也是第一位。”
老者递上纸条,身长、领围、手臂长、后肩宽、后背宽……漂亮的小楷,各部位的尺寸清晰准确。
“您……这是……让我同行给量的?”
“我自己量的。”
朱爷蒙了,这是来做衣服的还是砸场子的?
朱爷觉得蹊跷,老者说:“朱爷,做吧,我在您这儿待会儿,看着您做。布料我洗过了,不掉色不缩水。”老者坐下,拭目以待。
朱爷不含糊,拿出直尺下料画线。直尺在布料上上下左右移动,不同颜色的画粉画在布料上,尺到画粉到。朱爷动作娴熟,自信和专注是朱爷的本色。
突然,朱爷握剪刀的手有些抖动。帕金森害了朱爷,朱爷可不能丢手艺。朱爷尽力控制,精神能战胜肉体吗?肉体能战胜精神吗?
朱爷假装喝茶,端杯的手还在抖。
老者一只手拿起烙铁,说:“烙铁功,讲究推、归、拨、烫,拿稳,放平,走出速度……”
“裁准缝密,形神兼备。”朱爷回了一句,“您的手艺是家传,还是——?”
“我年轻的时候,想拜您爷爷为师,您爷爷不收啊!”老者没抬头,一只手爱抚地摸了摸剪刀,剪刀的反光在老者的脸上瞬间闪过。
朱爷给老者茶杯添水,想多问几句,老者已起身向屋外走:“受累了,朱爷,我明天再来。”老者来到院中,看着石榴树,长出了口气,低声自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朱爷,活儿地道哇!”
三天后,老者的保姆来拿寿衣。保姆说老者一辈子没成家,这会儿就剩一口气儿。
“谁给他穿寿衣?”
“我是不敢,估计是大夫吧。”
朱爷拿起寿衣七件套,紧紧地抱在胸前,朱爷常说他做的衣服都带着他的体温。他的手又抖起来,他用力按住抖动的手:“走吧,我和你一起去。”
如今,朱爷已经不在了。小院还在,朱爷的传说还在。
(作品有删改)
文本二:
笔下有术,心中有道(节选)
朱赞军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谈小小说创作,我想说四个词。第一个词:人物。文学即人学。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您要找出个性和共性统一的形和色。第二个词:视听语言。看得见,听得到,少形容,多展示……悬念的设置,作品是否能留白也得在叙事上用力。以上这些是术。术,是方法和技巧。要不停地修炼方法和技巧,最终再回归平实的创作。“术”说完,再说“道”。道,是品格和规律,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创作观。术和道,似阴阳,一体两面,相伴相随。笔下有术,心中有道。字数少,信息量大;小切口,大生活;小人物,大情愫。这是我对小小说的理解,能做到很难,但我在努力实现它。
(作品有删改)
7.(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道”作为小说的标题,简洁精炼且有一语双关之效,“地道”既指朱爷的制衣手艺,又关乎其做人的原则。
B.在石榴树旁都有感慨,但情感不同,朱爷是对手艺将在自己这断了的痛心和愧怍,老者则是对朱爷手艺的叹服。
C.朱爷“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不收钱”的许愿,正是文本二中作者所谈到的“悬念的设置”在文本一中的体现。
D.小说意蕴丰富,由朱爷给老者制寿衣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传统手艺无可挽回走向衰落的思考和慨叹,令人回味。
8.(6分)小说结尾说“朱爷的传说还在”,“朱爷的传说”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6分)文本二中作者说“笔下有术,心中有道”,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作者的这一认识是如何体现的。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改编)(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
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自频年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又旱,湖广则又旱,流徙者相属,道瑾相枕,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而有事,将何以仰以为资耶?”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门谢客”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
B.“淳熙”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属于皇帝年号。
C.“属万里为之记”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他还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寨堡,扼住盗贼的道路。
B.杨万里才能出众。他多次受到宰相的举荐;东宫太子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他担任侍读。
C.当王淮和杨万里谈及治国人才时,他举荐了朱熹等人,这些人都受到了王淮的提拔和任用。
D.杨万里刚正不阿。宁可丢官也不为韩佗胄作记;又因韩傧胄专权僭越而忧愤,郁郁成疾。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
(2)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来春。
14.(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了拟人手法,将书卷当做老朋友,与自己从早到晚形影相随。
B.颔联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读书之快之多以及读书入迷的情态。
C.颈联用了景物描写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在书中看到的春水和花柳繁华之景。
D.尾联用了反衬手法,写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突出书斋之乐趣。
15.(6分)诗人告诉我们,懂得如何读书的道理就能获得读书之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蕴含的读书之道。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6.(改编)(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评论蚯蚓,说它没有优越的条件,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条件好却只能寄居于蛇鳝之穴的蟹形成了鲜明对比。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琵琶声停之后众人的表现,可见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3)“干”是盾牌,“戈”是长柄兵器,两字相合泛指武器,也代指战争或动武。古人常在诗词中用到这一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我国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① ,终于大寒。每个月都有的两次节气,月初的称为“节”,月后的称为“气”。节指的是气的转换,是一个月份的开始,而气则是节的延续。中国古代主要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温差大, ② ,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 ③ ,如芒种,“芒”是指麦稻类有芒植物,“种”指播种,因此“芒种”有提示农人开始收获麦子、播种稻谷的意思。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7.(3分)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写“节气”的一项是( )
A.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18.(6分)在上文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1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除了阅读故事之处,通过形形色色的刻画人物,我们可以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通过看别人的故事,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自己。别人悲欢离合的生活让我们联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由此可以得到人生的感悟,受到启发。这也是我们阅读《红楼梦》很重要的一个理由。
现在红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毫无疑问,众多的专家学者及业余爱好者,在这部小说上花费大量的心血,花费大量的时间,花费大量的笔墨,写出许多研究论著。其论著之丰富,真可谓 ① 。其实《红楼梦》是值得的。因为它是一部凝结着天才作家毕生心血的杰作,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所以这部小说当得起如此密集的关注和如此精深的研究。这不是某个人的 ② ,它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
我们知道作者没有写完,这部作品又经过很多次改编,所以就留下很多难以弥补的缺憾,在作品里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真乃至于有错的现象,在情节和字句上尽管有不少破绽,但是 ③ ,这无损于《红楼梦》卓越的艺术成就。
19.(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
20.(4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谈谈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1.(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材料作文(共60分)
22.(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的影视界,出现了多部热播国产剧。像《苍兰诀》《点燃我,温暖你》《卿卿日常》《去有风的地方》等,这些电视剧凭借轻松有趣的剧情吸引了诸多观众;而另一类作品,如《大山的女儿》《人世间》《天下长河》《狂飙》等,以其内涵厚重,价值引领,让人深思,成为口碑和收视率双赢的“爆款”。
剧作家曹禺先生说过:“什么是好戏?不是剧场里面观众热烈的掌声,也不是他们的叹息,或者是和你一起流泪,而是他们在走出剧场的时候带着思索。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命运。”曹禺先生的话,尽管是就戏剧而言,但它也适用于评价影视、小说、散文等文学艺术作品。
文艺作品应注重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乙卷】-语文(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乙卷】-语文(考试版),共6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天津卷)(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天津卷)(考试版)A3,共7页。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国乙卷)(答题卡):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国乙卷)(答题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