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高一学考生物试题(五)含解析
展开 《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学考生物(五)
一、选择题
1. 脱氧核糖是DNA分子的重要组成物质,脱氧核糖不含有的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P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糖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其种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单糖 :分为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包括①核糖:组成RNA的成分②脱氧核糖:组成DNA的主要成分;六碳糖包括①葡萄糖:主要的能源物质②果糖③半乳糖。
【详解】脱氧核糖属于单糖,糖类物质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因此脱氧核糖也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M血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有M抗原,N血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有N抗原,两种血型个体婚配,子代红细胞表面既有M抗原,也有N抗原,该现象属于( )
A. 性状分离 B. 共显性
C. 不完全显性 D. 完全显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相同,则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详解】A、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题干信息中的个体红细胞表面都只有一种抗原,应为纯合子,该子代就不是杂种后代,因此该现象不是性状分离,A错误;
B、子代获得亲本的两种基因,在其红细胞表现呈现两种抗原,说明这两种基因都可以表达,因此这两种基因为共显性,B正确;
C、若是不完全显性,子代含有两种基因,应当表现为不同于亲本双方的中间性状,与题干不符,因此,该现象不是不完全显性,C错误;
D、若是完全显性,子代含两种基因,其表现应当同亲本一方(显性一方)表现型相同,与题干不符,因此,该现象不是完全显性,D错误。
故选B。
3. 比较造血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
A. 核基因的种类 B. mRNA的种类
C. 膜蛋白的数量 D. 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产生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细胞,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还含有少量糖类,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详解】A、同一个体的造血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二者的核基因的种类相同,A正确;
B、造血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两类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二者基因转录出的mRNA的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息息相关,造血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作为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膜功能必定不同,因此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C错误;
D、相对于造血干细胞,胰腺腺泡细胞的分泌功能更强,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较多,有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错误。
故选A。
4. 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用来证明上述论点的是( )
A.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B. 不同物种DNA、RNA的结构单体相同
C. 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D. 各种生物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生物分类群,乃至整个生物界,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总有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存在着统一的模式。这些层次包括:化学元素层次、分子层次、细胞层次、组织层次、器官层次、系统层次、个体层次、种群层次、群落层次、生态系统层次。
【详解】A、自然界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说明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为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有力证据,A正确;
B、不同生物的DNA、RNA的结构单体相同,说明生物界在分子层次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为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有力证据,B正确;
C、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C错误;
D、各种生物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这是生物界的共性,能够证明生物都有共同祖先,D正确。
故选C。
5. 中国农科院利用六倍体的普通小麦和二倍体的黑麦为原材料,培育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此育种方式属于( )
A. 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得到的后代一般均为纯合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优点是可以将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身上,且操作简便。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因此此育种方式不是诱变育种,A错误;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六倍体的普通小麦和二倍体的黑麦属于两个物种,存在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无法通过杂交育种产生可育后代,因此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形成不是杂交育种,B错误;
C、单倍体育种需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该育种过程没有经历花药离体培养,因此不属于单倍体育种,C错误;
D、六倍体的普通小麦和二倍体的黑麦杂交产生子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多倍体育种,D正确。
故选D。
6.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不包括( )
A. 氨基酸 B. 胸腺嘧啶 C. 核糖 D. 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
2、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差别是:一是五碳糖不同,二是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的碱基是A、T、G、C,RNA的碱基是A、U、G、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详解】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成分有RNA和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氨基酸、磷酸、核糖、碱基(A、U、C、G),不包含胸腺嘧啶(T),B正确。
故选B。
7. 如图所示中空的结构为植物通气组织,形成此结构的细胞生命历程是(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凋亡 D. 细胞坏死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详解】A、细胞分裂是使组织细胞数目变多,无法形成图中的通气组织,A错误;
B、细胞分化是使细胞种类变多,无法导致通气组织形成,B错误;
C、在通气组织形成过程中,部分细胞死亡,导致孔道出现,这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有积极意义,因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坏死不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而是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因此对机体不利,植物通气组织有利于其呼吸作用,是对机体有利的结构,因此细胞坏死不会导致通气组织形成,D错误。
故选C。
8. 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离体培养的神经细胞,发现细胞内K+浓度降低,推测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
A. 主动转运 B. 易化扩散 C. 渗透作用 D. 胞吞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由浓度较高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一侧,称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并且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离体培养的神经细胞,降低细胞呼吸速率,能量不足,发现细胞内K+浓度降低,推测神经细胞吸收K+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K+属于离子,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故可推测神经细胞吸收K+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
故选A。
9.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已知洋葱体细胞中含有16 条染色体,则图中A、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16、16 B. 16、32 C. 32、32 D. 32、16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真核生物而言,有丝分裂是其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将有丝分裂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各个时期主要特点如下:前期最大特点是: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期: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后期:着丝点(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该图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由图可知,A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位于赤道板上,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点)未分裂,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即16条;B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两倍,即32条,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医生发现有时同卵双胞中的一个会患上红斑狼疮,另一个却未患病且身体健康。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两者DNA序列不同 B. 两者基因突变概率不同
C. 两者DNA甲基化程度不同 D. 两者tRNA种类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即使遗传信息完全一样的两个个体,由于表观遗传修饰上的差异,也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状。同卵双胞胎有时其中的一个会患上某种疾病,如白血病或红斑狼疮,另一个却未患病且身体健康。
【详解】A、由题干可知,二人为同卵双胎,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二者的DNA序列应该相同,A错误;
B、同卵双胞生活在相同环境下,二者基因突变概率一般相同,不会造成一人患红斑狼疮,另一人不患病,B错误;
C、DNA的甲基化程度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即使二者DNA序列相同,若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也可能导致一人患红斑狼疮,另一人不患病,C正确;
D、每个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都相同,因此携带这些氨基酸的tRNA的种类也相同,D错误。
故选C。
11. 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酸奶出现胀袋现象,开袋以后可以闻到淡淡的酒味。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胀袋是乳酸菌厌(无)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B. 胀袋是酵母菌需(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C. 酒味是酵母菌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所致
D. 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延长酸奶的保质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糖变为乳酸。
【详解】ABC、密封的酸奶袋为无氧环境,酸奶出现胀袋现象是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造成的,乳酸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AB错误,C正确;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延长酸奶的保质期,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为验证酶的特性,某小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表示未加入)。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淀粉溶液(mL)
2
2
2
-
-
-
2%蔗糖溶液(mL)
-
-
-
2
2
2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1
1
反应温度(℃)
40
60
80
40
60
80
本尼迪特试剂(mL)
2
2
2
2
2
2
12. 若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可选择的对照组别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⑤ D. ②⑤
13.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蔗糖与淀粉的水解产物均可以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
B.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各试管的反应温度应变为相同
C. 试管④⑤⑥的实验结果可证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D. 本实验中若要证明温度影响酶活性,也可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答案】12. D 13. C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12题详解】
若要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可以选择不同底物进行实验,因此实验自变量是不同底物,反应温度应为无关变量,应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反应温度相同且适宜,结合题表信息,①~③底物均为淀粉溶液,④~⑥底物均为蔗糖溶液,①④温度相同,②⑤温度相同,③⑥温度相同,因此可以选择①④、②⑤、③⑥中的任何一组进行对照实验,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A、蔗糖水解产生的果糖和葡萄糖是还原糖,淀粉水解产物麦芽糖也是还原糖,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在水浴中加热条件下,会生成红黄色沉淀,A正确;
B、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应进行水浴加热,各试管的反应温度应相同,B正确;
C、试管④⑤⑥中底物是蔗糖,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因此试管④⑤⑥中均不发生酶促反应,无法证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C错误;
D、淀粉遇碘变蓝,本实验中若要证明温度影响酶活性,也可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通过观察各组反应相同时间后蓝色深浅即可判断淀粉的分解情况,进一步证明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D正确。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酪氨酸酶基因A突变为a基因,其中一个碱基对由G-C 对替换成T-A对,使该位点的氨基酸由色氨酸变为亮氨酸,导致酪氨酸酶结构异常,从而不能合成黑色素,皮肤呈白色,视力下降。
14. 下列关于白化病发病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产生等位基因
B. 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C. 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的特点
D.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合成从而控制性状
15. 已知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UA、UUG、CUU、CUA、CUC、CUG,则a基因中决定亮氨酸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
A. ACC B. AAT C. AAC D. GAA
16. 某地区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一位父亲为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女性,与该地区的一位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0 B. 1/4 C. 2/101 D. 1/202
【答案】14. B 15. C 16. D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
【14题详解】
A、由题干可知,白化病的病因是基因A突变为a基因,基因突变产生的是原基因的等位基因,A正确;
B、基因突变可逆性指的是已经突变了的基因还可以重新突变为之前的等位基因,由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B错误;
C、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化病个体,酪氨酸酶活性异常,不能合成黑色素,视力下降,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的特点,C正确;
D、由题干可知,A基因为酪氨酸酶基因,酪氨酸酶可以催化黑色素生成,因此白化病的例子可以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D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A基因发生一个碱基对替换后,突变位点的氨基酸由色氨酸变为亮氨酸,观察题干中色氨酸和亮氨酸的密码子,可知,亮氨酸的密码子与色氨酸密码子UGG有一个碱基差异的是UUG,即为突变后的亮氨酸的密码子为UUG。由于各种密码子都位于mRNA上,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推知a基因中决定亮氨酸的DNA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AC,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题详解】
由于某地区白化病(基因型为aa)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说明白化病的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则一个表现为白化病的父亲基因型为aa,则其正常女儿的基因为Aa,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基因型为AA或Aa,其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 (99%×1%×2)/(99%×99%+99%×1%×2)= 2/101,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aa的概率是 2/101× 1/2× 1/2= 1/202 ,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某基因转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A表示RNA聚合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沿着DNA链向右移动
B. A能断裂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C. C链长度与B链相同,碱基序列与之互补
D. D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是转录所需的原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由图可知,C链为单链结构,因此C为mRNA,其左端从模板DNA链上释放下来,说明其转录方向是由左到右,A代表的RNA聚合酶应沿着DNA链顺着转录方向即向右移动,A正确;
B、A代表RNA聚合酶,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同时能催化DNA双链的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B错误;
C、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的,一条DNA上包含多个基因,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即C链长度远小于其模板链B链长度,C错误;
D、由图可知,D参与mRNA的形成,因此D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
故选A。
18.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上共发现了13 种不同的地雀,达尔文推测这些地雀最初来自南美大陆。这些地雀在羽色、鸣叫、造巢等方面极为相似,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喙的大小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种地雀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因此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统一的模式
B. 不同岛屿上的环境不同,导致这些地雀朝不同方向发生突变
C. 自然选择使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
D. 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基因交流,使它们的差异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同种地雀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统一,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随机的,环境条件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C正确;
D、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基因交流,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异逐渐扩大,从而使它们的差异越来越大,D正确。
故选B。
19.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最末端的磷酸基团含有放射性标记。据此事实可推测( )
A. ATP 细胞中含量不高
B. ATP可快速水解又快速合成
C.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ATP只有最末端的磷酸基团可水解释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细胞,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最末端的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这段时间内,既有ATP的水解,也有ATP的合成。ATP水解与合成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由题干可知,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后,ATP含量变化不大,并不能说明ATP 在细胞中含量高或不高,A错误;
B、 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部分ATP最末端的磷酸基团含有放射性标记,说明ATP能够快速合成,而该时间段内ATP含量变化不大,说明ATP也能快速水解,其水解和合成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
C、由于题干中没有说明ATP供能的过程,所以不能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
D、实验发现ATP的最末端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最末端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但并不意味着只有最末端的磷酸基团可水解释放,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其余磷酸基团是否可水解释放,D错误。
故选B
20. 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如图所示,1-4表示染色体,①~⑧表示染色单体。不考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单体①和③可能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中
B. 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基因型两两相同,共有两种
C. 染色体1与2上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D. 染色单体⑤和⑥上可能存在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及非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1和2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致,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形态大小一致,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靠近,正在进行联会,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1和2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致,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③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和2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于单体①和③分别位于染色体1和2上,因此1和2分离,导致①和③不可能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中,A错误;
B、3和4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致,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图可知,单体⑥和单体⑦上端颜色互换,说明在这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互换后的染色体经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由⑤⑥⑦⑧四条单体形成的四条染色体分别进入四个精细胞中,导致形成的4个精细胞基因型各不相同,共有4种,B错误;
C、染色体1与2上的各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其上的非等位基因由于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染色单体⑤和⑥上的DNA是复制而来的,同一位置上具有相同基因,不同位置具有非等位基因;若该个体为3、4号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杂合子,则单体⑦和单体⑥上发生染色体互换后,导致单体⑤和单体⑥对应的交换位置上为等位基因,综上所述,染色单体⑤和⑥上可能存在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及非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⑤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与该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图中不含磷脂成分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填写2个)。
(2)若⑤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则⑤可形成细胞器_____________。除高尔基体外,图中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膜和______________, 形成.囊泡过程体现了膜结构具有______的特点。
(3)若该细胞为胰腺腺泡细胞,向该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亮氨酸,则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结构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加箭头表示)中,最终经细胞膜排到细胞外。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上述过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壁 ②. ①③
(2) ①. 溶酶体 ②. 内质网 ③. 一定的流动性
(3) ①. ①→④→⑦→⑤ ②. 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①为核糖体,②为细胞膜,③为中心体,④为内质网,⑤为囊泡,⑥为线粒体,⑦为高尔基体。
【小问1详解】
题图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与动物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等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不含磷脂成分的细胞器即没有膜结构,图中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①核糖体和③中心体。
【小问2详解】
⑤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若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说明该囊泡结构可作为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即⑤可形成溶酶体。不同的生物膜之间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化,如细胞膜可以通过胞吞形成囊泡,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可以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这些过程的发生依赖于生物膜上分子的运动,体现了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3详解】
胰腺腺泡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加工途径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已知⑤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故向该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①→④→⑦→⑤,最终经细胞膜排到细胞外。上述过程中,多种细胞结构共同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这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22. 建立模型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以下图4种形状的塑料片为材料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其中甲代表磷酸,乙代表嘧啶碱基,丙代表嘌呤碱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丁代表________________。 在制作DNA模型时,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 交替连接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在DNA模型中,乙和丙的数目相等,原因是DNA中碱基含量符合________________。
②有两位同学均构建了含6个碱基对的DNA模型,所用材料完全相同,但两个DNA模型并不相同,两者的差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进一步用上图中材料模拟DNA复制过程,将构建好的DNA模型中的乙、丙分离开来,模拟_________________过程, 然后以每一条链为模板,按照_____________原则构建新的子链。
(2)在4个容器内,各放入两种小球,如下图所示,进行“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容器I和II中各随机抓一个小球,模拟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___________的基因行为;将抓取的两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②从容器III和IV中各随机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的基因行为,该种基因行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脱氧核糖 ②. 甲、丁 ③. 卡伽夫法则 ④.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⑤. 解旋 ⑥. 碱基互补配对
(2) ①. 分离 ②. 受精作用 ③.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 子代产生多种基因型和表型##子代产生更多变异类型
【解析】
【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
DNA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①由题干可知,甲、乙、丙、丁四种形状的塑料片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材料,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嘧啶碱基或者嘌呤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由甲代表磷酸,乙代表嘧啶碱基,丙代表嘌呤碱基,可推知丁代表脱氧核糖。
由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可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即丁)和磷酸(即甲)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卡伽夫法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胞嘧啶C与鸟嘌呤G配对。由此可以推知,嘧啶碱基乙的总数和嘌呤碱基丙的总数相等。
②构成DNA的碱基对数目相等、种类相同,但是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也会导致形成DNA分子不同。
③DNA双链中嘧啶碱基乙一定与嘌呤碱基丙配对,中间连以氢键。将构建好的DNA模型中的乙、丙分离开来,相当于模拟DNA复制时的解旋过程,然后 然后以每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建新的子链。
【小问2详解】
①容器I和II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其中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基因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因此从容器I和II中各随机抓一个小球,模拟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行为,将抓取的两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通过受精作用不同基因型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②容器III和IV中的小球分别代表两对非等位基因,从容器III和IV中各随机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由于非等位基因间的组合具有随机性,会导致出现较多种类的配子,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的子代也具有多种基因型和表型。
23. 为研究弱光条件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条件
株叶面积(cm2)
总叶绿素(mg•g-1FM)
净光合速率(µmol•m-2•s-1)
胞间CO2浓度(µmol•mol-1)
自然条件
2860
1.43
15.04
187
弱光条件
3730
1.69
4.68
304
(1)叶绿体中色素除叶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法将它们分离。
(2)表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_____________。在弱光条件下,胞间CO2浓度较高,原因是弱光下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__减少, 三碳酸还原速率减慢,使叶肉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
(3)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通过增大株叶面积以及__________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答案】(1) ①.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②. 纸层析
(2) ①. 吸收量 ②. ATP、NADPH ③. 吸收CO2(消耗CO2)
(3)增加叶绿素含量
【解析】
【分析】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随着水的光解,同时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②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通过CO2固定和C3还原生成有机物,并将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小问1详解】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由于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其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可以达到分离各种色素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纸层析法。
【小问2详解】
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总光合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CO2固定量来代表,净光合速率一般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CO2吸收量来代表(或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O2释放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来代表)。
弱光时,光反应较弱,产生的ATP、NADPH较少,由于ATP、NADPH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因此C3还原也减弱,生成的C5减少,导致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固定(或吸收)CO2量减少,CO2滞留在胞间,胞间CO2浓度升高。
【小问3详解】
由题表可知,在弱光条件下,黄瓜的叶绿素含量和株叶面积都显著增长,这种改变有助于黄瓜在弱光下吸收更多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4. 果蝇直毛、分叉毛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系列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P
F1
雌
雄
雌
雄
①
直毛
分叉毛
1/2直毛,1/2分叉毛
1/2直毛,1/2分叉毛
②
分叉毛
直毛
全部直毛
分叉毛
③
直毛
分叉毛
4/5直毛,1/5分叉毛
4/5直毛,1/5分叉毛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______项杂交试验的结果,可知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直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 F2中雌性直毛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相对性状
(2) ①. ② ②. X ③. XBY
(3)5/9
【解析】
【分析】杂交组合②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全不相同,说明亲本的杂交组合为显性雄性与隐性雌性(直毛为显性,分叉毛为隐性),且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小问1详解】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小问2详解】
杂交组合②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全不相同,说明亲本的杂交组合为显性雄性与隐性雌性(直毛为显性,分叉毛为隐性),且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小问3详解】
第①组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2XBY、1/2XbY,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B:Xb:Y=1:1:2,而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B:Xb=4:1,则F2中雌性直毛个体(XBXB、XBXb)个体所占比例为1/4 ×4/5 +1/4 ×1/5 +1/4 ×4/5 =9/20 ,F2中雌性直毛杂合子(XBXb)所占比例为1/4 ×1/5 +1/4 ×4/5 =5/20 ,综上,F2雌性直毛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20 ÷9/20 =5/9 。
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考试题(一)(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考试题(一)(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考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学考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2022-2023学年高一学考生物试题(一): 这是一份浙江省新学考研究卷2022-2023学年高一学考生物试题(一),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