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测试(7)城镇和乡村单元达标(湘教版)含答案
展开(7)城镇和乡村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在横断山区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藏族人在河谷、半山、高山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自古以来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他们往往将村落建在海拔2500~3000米的雨量充沛的半山台地上(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藏族人形成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饮食习惯 C.土壤 D.生产技术
2.与河谷相比,藏族人多将村落建在半山,是因为半山( )
A.地势更低平 B.不易遭受洪水 C.水源更充足 D.避免野兽侵袭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A.以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为主 B.空间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
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限明确 D.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
4.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
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对于城市组团绿心,需要在保护发展原有绿色空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倡复合利用空间,发展多种生态复合产业,形成复合型城市绿心。下图示意城市组团绿心网络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产业活动最适合布局在“绿心”区域的是( )
A.文具用品批发 B.生物制药 C.农产品加工 D.服装制造
6.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 )
A.加剧城市竞争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增加地下径流量 D.减缓城市“空心化”现象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由118个小岛组成,170多条河流纵横交叉。蜿蜒的水巷、穿梭其中的贡多拉、颜色各异的建筑外墙……这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著名的运河一改往日繁忙的景象,水面上显得空空荡荡。人们在运河中发现了游动的水母,甚至天鹅、海豚都来了。图a是威尼斯景观图,图b是运河中的水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对水城威尼斯建筑特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筑材料以耐水石材为主,形成与水和谐共生的地域文化
B.城市建筑采用丰富多彩的暖色调,与其寒冷环境形成互补
C.蜿蜒的水巷、造型各异的小桥,彰显庄严深厚的文化底蕴
D.小桥流水人家,充分体现了温婉可人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色
8.威尼斯运河中能看到海洋生物的原因可能是( )
①游船数量明显减少,水面更加平静安全
②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水面的清澈度提高
③受疫情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④全球变暖,运河水温接近临近海域水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10.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2020年济南市GDP跨入“万亿元俱乐部”行列,达1.014万亿元,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超过75%。下图为“1970年以来济南市主城区面积、人口、经济年均变化率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1970年以来,济南市主城区( )
A.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慢 B.人口数量增长停滞
C.用地增速总体快于人口 D.用地面积波动上升
1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主要表现为( )
A.二三产业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 B.城市人口越多,经济总量越大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化的速度越快 D.城市面积越大,经济增速越快
读天津交通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天津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过境道路和市内道路相分离 B.交通线路过多
C.交通环境污染 D.未充分发挥海河的水运功能
14.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使用自行车 D.建设市内铁路网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该城市演变发展先后阶段依次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Ⅲ→Ⅱ→Ⅰ D.Ⅱ→Ⅰ→Ⅲ
16.关于该城市在图示Ⅱ阶段特点的判读正确的是( )
A.西北部位于上风地带,环境最优 B.6所在区地价最高
C.住房市场化促进了住宅的分异 D.工业产值大幅降低
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如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4分)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4分)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的生活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9.5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据图甲信息,描述该城市与卫星城空间分布特点。(4分)
(2)据图乙、图丙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解释把卫星城建设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6分)
(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说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优点。(4 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科教、文化和经济中心,下图为西安市主要城市功能区分布图。经过多年来的规划与建设,西安城市各功能区不断协调发展,特别是建设中的浐灞生态区,是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西安着力将其建成集生态、会展、商务、文化、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城区。
(1)指出图中M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说明规划建设中的浐灞生态区对西安市的有利影响。(4分)
(3)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的合理性。(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经海水长期浸泡后盐分较重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如图所示)。受地形和海岸线影响,海草房聚落多呈紧凑的空间形态。在长期适应北方滨海气候的过程中,当地渔民常选择在海草房向阳面种植绿色植物。胶东半岛现存许多海草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保存较好。
(1)从气温角度分析海草房聚落布局紧凑的有利影响。(4分)
(2)推测在海草房向阳面一般种植的植物(自然带)类型及其高度特征,并说明理由。(6分)
(3)从海草房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能够保存较好的原因。(4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2.B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藏族人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地势起伏大,导致水热状况不同,在不同海拔发展相应的种植业或畜牧业,因此地形是形成该地区藏族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
2.河谷地带与半山相比较:河谷地带地势更低平,水源更充足,但易受洪水侵扰;而半山尽管降水也较多,但地势高,排水快,不易受到洪水侵扰;而野兽的侵袭无明确性。A、C、D错误,选B。
答案:3.D; 4.B
解析:3.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农业区规模最大,居住区分散在其间,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由图可知,不靠近道路的乡村都进行了拆除,居民迁移到靠近道路的乡村里,可见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B正确;城乡一体看不出来,都是乡村,A错误;邻里和睦也体现不出,C错误;图中没显示出等级顺序,D错误。故选B。
答案:5.B; 6.C
解析:5.城市绿心的生态环境好,在保护发展原有绿色空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倡复合利用空间,发展多种生态复合产业。生物制药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小,最适合布局在“绿心”区域,B对。文具用品批发、农产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产业,来往人流、车流量大,不利于保护绿心的生态环境,不适宜布局在绿心,A、C、D错误。故选B。
6.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C正确。城市竞争与绿心建设关系不大,A错误。绿心不是交通线,不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B错误。城市中心环境质量改善,地价上涨,城市“空心化”现象可能加重,D错误。故选C。
答案:7.A; 8.A
解析:7.威尼斯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运河纵横交叉,建筑物受流水的影响较大,所以建筑材料以耐水石材为主,A正确;意大利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并不是寒冷的环境,B错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圣地,大教堂是其文化的象征,因此水乡、小桥不能彰显其文化底蕴与文化特色,C、D错误。
8.疫期情间,游客数量少,对水面扰动小,所以水面更平静安全,①正确;人类活动减少,对河水破坏减弱,排放污染物减少,河水清澈度提高,②正确;人类活动影响减小,生态环境变好,③错误;全球变暖,运河、海域水温都会升高,④错误。故选A。
答案:9.B; 10.C
解析:9.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内涵。由材料可知,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因此“小规模”要求主要体现在人均用地方面,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故选B。
10.本题考查区域建设相关问题。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30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故选C。
答案:11.C; 12.A
解析:11.由图可知,1970年以来,人口变化率、面积变化率和经济年均变化率都大于零,呈波动起伏。说明经济发展速度并不是逐渐减慢,A错误。人口数量仍呈增长状态,B错误。面积变化率总体高于人口变化率,所以用地增速总体快于人口,C正确。由于面积变化率始终大于岺,所以用地面积呈持续上升,D错误。故选C。
12.由已学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形成畸形发展的现状,C、D错误。而二三产业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A正确。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是城市人口越多,不能代表经济总量越大,B错误;故选A。
答案:13.C; 14.B
解析:1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交通拥堵和交通环境污染;天津市过境道路和市内道路并未完全分离;交通线路过多不属于天津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海河水运功能在天津市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14.大力发展私人汽车会加重大城市交通拥堵,A错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B正确;限制汽车使用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可取,C错误;建设市内铁路网,成本高效益低,且市内交通本就应以公路为主,D错误。故选B。
答案:15.B;16.C
解析:15.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区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化。Ⅰ阶段城市功能分区最简单,是最开始的阶段;Ⅲ阶段在Ⅰ阶段和Ⅱ阶段中间,属过渡阶段;Ⅱ阶段功能分区最复杂,且出现高档住宅区,故是最后一个阶段。故选B。
16.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该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西北部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地带,但是位于夏季风的下风向,并且高档住宅区应在环境最优的地方,图中高档住宅区在西南部,A错误;6所在区远离市中心,地价不是最高,B错误;住房市场化促进了消费人群的分异,就会产生不同的住宅需求,从而出现了住宅的分异,C正确;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产值是不断增加的,D错误。
17.答案:(1)问题: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2)原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解析:(1)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将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的措施有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18.答案:(1)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中心区;卫星城多沿轨道交通线分布;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
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
解析:(1)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知,该城市主要围绕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形态。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中心区;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卫星城多沿轨道交通线分布;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2)结合图示信息,该市居民多在市区工作,在卫星城居住。卫星城可分散大城市职能,缓解中心区人口和产业集中带来的环境压力,并起到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分流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产业等,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治安混乱、就业困难等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从高效利用土地、方便人们出行、购物,减少出行次数等方面进行说明。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土地利用集约高效,配套设施利用率高;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
19.答案:(1)住宅区;面积较大,紧临传统内城区外围;内城区主要是商业区,M外围周边的开发区以工业生产为主;这里作为住宅,既有利于购物,又便于员工上下班。
(2)有利于改善西安城市生态环境;促进西安产业升级,提升西安城市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3)地处城市外围,地价低,发展空间大;城外临近快速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位于与城市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工业生产对城区污染小。
解析:(1)读图,M功能区分布最为广泛,且占地面积大,为住宅区;此外M功能区紧临传统内城区外围,而内城区主要是商业区,M外围周边的开发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以工业生产为主;M位于二者中间,作为住宅,既有利于购物,又便于员工上下班。
(2)浐灞生态区通过河流水系、植被等调节西安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改善西安城市的生态环境;读材料“西安着力将其建成集生态、会展、商务、文化、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城区”,可以带动西安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扩大知名度,提升西安城市形象: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形成西安市经济新增长点。
(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工业用地,且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读图,二者分别位于西安市西南郊和北部郊区,地处城市外围,地价低,且发展空间大;读图,临近城外的公路铁路等快速交通干线,交通便利;西安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二者都位于与城市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工业生产对城区污染小,符合环保要求。
20.答案:(1)夏季,紧凑的布局利于遮阳,产生较大阴影,降低室内温度;冬季,紧凑的布局利于降低街巷内风速,减少热量损失。
(2)植物类型:落叶阔叶植物。理由:夏季为建筑阻挡强烈日晒,冬季叶落后利于街巷接受太阳辐射。高度特征:树木高度较矮。理由:当地常年多大风,树木低矮避免被风吹倒。
(3)海草含有大量盐分,能有效防虫蛀防霉烂;屋顶坡度大,夏季便于排水,冬季减少积雪覆盖;海草屋顶层层叠压,并有防风网保护,抗风性好。
解析:(1)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所以紧凑的布局可以在夏季起到遮阴的作用,减少光照,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降低空气的流动,减少热量损失。
(2)北方滨海气候冬冷夏热,风力较大,所以种植的植被需要满足夏季遮阳,冬季落叶,并且能够适应大风的环境,植株的高度需要矮小,所以植被为矮小的落叶阔叶植物。
(3)海草房屋顶的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的保存;屋顶的海草有五六十层之多,并且含盐量高,不易受到虫子的啃食;屋顶的顶部具有防风网,抗风性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测试(8)产业区位选择单元达标(湘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测试(8)产业区位选择单元达标(湘教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测试(6)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达标(湘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测试(6)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达标(湘教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