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二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工程Ⅰ、Ⅱ分别( )
A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D.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 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水资源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工程I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II大致沿长江沿线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故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C错误,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故选A。
【点睛】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影响: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改善大气环境。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天然气资源综合开发;有利于改善当地大气环境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缩小东西差距,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有益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
图为新西兰位置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新西兰位于( )
A.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B.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
C.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D.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4. 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新西兰易发生( )
A. 风暴潮 B. 海啸 C. 台风 D. 洪涝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属于消亡边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新西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比较活跃,因此非常容易发生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B正确,风暴潮、台风、洪涝与板块运动无关,ACD错误,故选B。
【点睛】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6. 有关甲地环境特征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 图示时刻的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C. 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
D. 该地为受寒暖流交汇影响显著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及文字材料可知,该海区位于北印度洋索马里半岛附近,根据表层洋流向北流动,推知此时该海域应该盛行偏南风,所以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西南风,故排除ABD,选择C选项。
【6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此时盛行西南风,应该为北半球夏季。此时该地盛行西南风,表层海水流走之后深层海水上泛补充,所以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离岸风影响形成的,A错误;此时深层海水上泛补充表层寒流,深海水温低,致使表层洋流性质为寒流,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B错误;上升补偿流带来海底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形成渔场,但冬季时风向转变为迎岸风,无上升补偿流,营养盐类减少,海洋生物减少,故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C正确;该地为上升补偿流影响,表层洋流为向北流动的索马里寒流,故没有寒暖流交汇,D错误。故选C。
【点睛】季风洋流是印度洋北部特有的洋流。洋流随印度洋季风的更替而有季节性的流向转变。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风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夏季沿顺时针方向,冬季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季风环流。
7. 读等高线示意图,某地质队在我国华北一个沉积岩山地勘探,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该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00米、290米、538米、270米和60米。该沉积岩层( )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北高南低 D. 南高北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等高距为200m,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①②③④⑤的海拔分别为200,400,658,400,200。材料显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该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00米、290米、538米、270米和60米,可以得出在①②③④⑤沉积岩层顶部的海拔为100,110,120,130,140。据此可以看出该沉积岩层①处顶部最低,⑤处最高,由⑤向①方向倾斜,结合指向标,可以看出为南高北低,D正确;故选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分值分布可以反映地表形态;地质构造通过地下岩层的形态来反映。
河湾的演变会影响滨河植被的分布。下图为我国某一河湾的平面图及其凸岸植被分布状况,该河湾植被受人为干扰小。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植被呈带状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垂直分异规律
9. 图中灌木植物树龄的分布规律是( )
A. 西北到东南增大 B. 西北到东南减小 C. 东北到西南增大 D. 东北到西南减小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植被类型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离河流远近不同而导致水分等条件出现差异,属于小区域范围内的植被演变,为典型的地方性分异,C对;A、B、D错。本题选C。
【9题详解】
结合材料“下图为我国某一河湾的平面图及其凸岸植被分布状况”可知,植被主要生长于河流堆积而成的凸岸地带,结合指向标和材料信息进一步推测可知,该河流凸岸向西南方向拓展,故东北方向泥沙堆积更早,灌木植物也生长更早,树龄更大,结合河流凸岸的拓展方向可以分析出,灌木植物树龄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北向西南减小,D对;A、B、C错。本题选D。
【点睛】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凹岸一般用作港口,凸岸则多为耕地和聚落。
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附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此次滑坡落差达400多米,造成部分公路、农田掩埋和少量房屋损毁。下图为此次滑坡堆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
A. 由西南滑向东北 B. 由东北滑向西南 C. 由西北滑向东南 D. 由东南滑向西北
11. 垂直方向上钻探发现,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其主要原因是( )
A. 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长 B. 细小颗粒碎屑数量多,堆积范围广
C. 细小颗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强 D. 细小颗粒碎屑受震动,沿空隙沉降
【答案】10. B 11. D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结合图中方向信息、挡土墙分布可知,滑坡方向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CD错;滑坡时巨石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滚落的距离远,结合图中滑坡范围信息可知,此次滑坡的方向应为由东北滑向西南,A错,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更短,A错;堆积范围的大小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B错;同理,摩擦作用的强弱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C错;细小颗粒碎的粒径较小,受震动影响,细小碎屑沿空隙沉降,使得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图中挡土墙的作用是阻挡碎石下滑,其呈西北-东南走向,表明滑坡呈东北-西南走向,再结合图中滑坡范围和巨石等信息可推断滑坡的方向;第2小题注意题干重在表述颗粒粒径大小的垂直分布差异,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判断即可。
20世纪60~80年代,鲁尔区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成为世界传统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左图为鲁尔区目前较大钢铁企业分布图,右图为鲁尔区整治前后的三种产业构成(Ⅰ为1958年,Ⅱ为1995年)。完成下面小题。
12. 鲁尔区将部分钢铁企业迁至荷兰沿海地区,主要是为了( )
A. 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 B. 改善大气污染 C. 降低运费 D. 加强科技协作
13. 调整产业结构是本区治理的另一重要措施。右图中的Ⅱ与Ⅰ相比,主要的变化包括( )
A. 煤炭、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减小
B. 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值下降
C. 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
D. 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产值占比增多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靠海运进口,将钢铁企业中的生铁冶炼业移向近海区域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费,便于就近获取原料,C正确。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改善大气污染、加强科技协作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右图中的Ⅱ与I相比,第三产业占比从25%到50%以上,因此,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大量增多,故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C正确;读图可知,煤炭、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比重下降,但看不出生产规模是否大幅度减小,A错误;汽车工业属于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B错误;图中没有反映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D错误。故选C。
【点睛】鲁尔区进行的改造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优化环境,发展科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下表为一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我国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1月4日
11月5日
11月6日
11月7日
11月8日
11月9日
最高温(℃)
12
11
7
5
6
8
最低温(℃)
2
4
0
-4
-2
-2
天气状况
晴
多云
阴
晴
晴
晴
14. 与过境时相比,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当地( )
A 气温升高 B. 风力减小 C. 气压降低 D. 光照减弱
15. 对该地4—9日天气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4日和7日天气晴朗的相同原因是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
B. 与8日相比,9日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获得太阳辐射多
C. 与4日相比,5日最低气温高的原因是大气保温作用强
D. 6日气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云层削弱太阳辐射多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当地5日到7日之间。气温降低,说明该地经历了冷锋过境,因此该地过境后,气温降低,故A排除;过境之后,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故C排除;过境之后,天气转晴,因此光照变强,因此D排除;冷锋过境时,会有大风天气,过境后应该风力减小,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故选择B。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得,该地4-9日该地受冷锋控制。4日在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7日在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因此A排除;8日和9日均为晴天,因此两者太阳辐射差异不大,因此B排除;5日和6日气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冷锋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故气温降低。因此D排除;4日天气为晴天,与4日相比,5日天气为多云,因此5日大气保温作用更强,最低气温高。因此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
【点睛】冷锋过境前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暴雨暴雪天气,气温降低;冷锋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大峡谷,该区域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6至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河流AB处的断面形态是( )
A. “U”形河谷 B. 河漫滩 C. 槽形河谷 D. “V”形河谷
17. 丹娘沙丘的砂砾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沙洲,堆积丹娘沙丘的盛行风主要为( )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18. 近年来,丹娘沙丘面积有所减小,直接原因可能是( )
A. 上游植被破坏 B. 下游用水过多 C. 夏季降水增加 D. 冬季大风加强
【答案】16. D 17. A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观察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可以发现其位于山区,地势落差较大,且材料中指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以下切作用为主,故此时河谷应为“V”形谷,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丹娘沙丘的砂砾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沙洲,读图可知,最近的沙洲出现在丹娘沙丘的东侧。只有偏东风才能将砂砾物质带到丹娘沙丘处堆积,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8题详解】
丹娘沙丘面积有所减小,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物质来源减少,即上游来沙减少;第二是侵蚀沙丘的力大于了堆积沙丘的力。上游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来沙,A错误;下游用水对上游河流含沙量不产生较大影响,B错误;降水增加会导致流水侵蚀沙丘,带走沙丘物质,C对;冬季大风有利于沙丘面积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丹娘沙丘:(1)丹娘沙丘的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作用,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2)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也就是每年的冬春两季,这个地方因为处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所以说这两个季节相对干燥,有着大风。(3)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区域时会挟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由于受到的阻碍比较少,直到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的情况下沙粒堆积于山坡,经过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丹娘沙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甲地进行天文观测。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时20分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 甲地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20. 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日为春分日
B. 该日晨昏线为南北走向
C. 该日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D. 图中太阳高度和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间隔为12小时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北极星高度是45度,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即北纬45度;且北极星方向为正北方向,则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为太阳在正南方向时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正午,北京时间已经12时20分,北京位于北纬40度,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北极星高度是45度,正午太阳高度也为45度,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地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最大值,故AC错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南北走向,B正确;图中太阳高度为正午测得,但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为夜晚,不一定就是0点,故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大),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少。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4~7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多 B. 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
C. 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D. 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22. 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导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 光照强 B. 温差大 C. 天气炎热 D. 多大风天气
23. 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 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 B. 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C.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D. 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表层土壤盐碱化
【答案】21. B 22. C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4—7月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小,地上生物根系不吸收盐分,A错误;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B正确;甘肃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不强,C错误;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容易导致盐分增加,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7月23日-10月9日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因为7月底春小麦收获后,小麦遮阴作用消失,土壤裸露,而此时气温较高,蒸发强烈,C正确;7月不是光照最强的月份,不考虑天气状况,夏至时太阳辐射最强,A错误;温差不会使得表层土壤盐分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冬季多大风天气,而不是夏季,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种植模式,增加绿色覆盖密度,不是防风固沙,A错误;不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B错误;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但不是生态效益,C错误;采取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延长一年中绿色覆盖时间,减轻蒸发量,减轻表土盐碱化,两幅图对比也可看出套种模式,表层土壤盐碱化降低,D正确。故选D。
【点睛】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套种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以甘肃民勤为中心的河西走廊东部多沙尘天气,下图为最近10年民勤地面气象要素均值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读图可知民勤地区( )
A. 相对湿度大时地面蒸发旺盛 B. 风速大时大气结构相对稳定
C. 地—气温差大时地面辐射强 D. 相对湿度和风速完全负相关
25. 据图推断,民勤地区沙尘天气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是( )
A. 深夜到日出 B. 日出到正午 C. 下午到傍晚 D. 傍晚到深夜
【答案】24. C 25. C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图中信息显示,民勤地区相对湿度大时,地-气温差较小,垂直气压差小,气流运动小,则地面蒸发量并不大,故A错误;图中显示风速变化不大,且风速越大,气压差越大,大气结构越不稳定,故B错误;从图中不难看出地-气温差大时,相对湿度减小,沙尘出现,促使地面辐射增强,故C正确;图中相对湿度变化较大,但风速的变化幅度小,关联性很小,故D错误。答案选择C。
【25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民勤地区相对湿度较低时间段为正午过后,且地-起温差最大的时间段也是12点-17点,地面辐射强,风力略微增强,故沙尘天气频率最高的是正午过后,到傍晚时间,排除ABD,答案选择C。
【点睛】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由于冬春季节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很少。并且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也非常弱。所以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沙尘物质、大风以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三个必要条件。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自古就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底,有“天然种子生产车间”、“天然种子仓库”之称。“天干地不干”是其作为制种基底的独特自然条件。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近年来,在“沙产业”、“戈壁生态农业”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已培养出一大批制种知识的企业技术骨干和掌握农作物制种技术的农户,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
(1)甘肃河西走廊“天干地不干”是因为地处____气候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____,该地水资源较____(丰富/贫乏)。
(2)从气候角度,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育种产业的区位条件。
(3)简述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 ①.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 冰雪融水补给 ③. 丰富
(2)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等,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3)引进人才,培育良种;利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林、育草;调整农业用地结构;控制农业规模。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发展育种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分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天干而地不干”的独特自然条件,说明天气干燥降水少,是因为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但是有冰雪融水补给而地不干,该地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解决了当地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水”的问题,该地水资源较丰富。
【小问2详解】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关于气候方面主要是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冬季低温等方面。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少,空气流动快,有利于种子的干燥脱水;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种子的品质好;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病虫害少。
【小问3详解】
河西走廊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产业,可能会加剧环境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引进人才,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良种,以获得更高的效益;利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盐碱化;发展制种产业,的同时要在绿洲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林、育草;同时还要调整农业用地结构,控制农业规模,防止过度农垦,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荒漠化加重。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岸线资源是指占用一定范围水域和陆域空间的国土资源,是水土结合的特殊资源,是港口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休斯敦港工业区一直是美国最大原油出口和炼制的重要基地,如图1所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休斯敦的经济因石油遭受打击,开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亦是美国著名航空中心和医学中心。2020年12月,科技巨头H公司宣布将从加州硅谷迁往休斯敦,休斯敦在城市的中心至西南的莱斯大学之间规划了创新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推动产业新发展。图2为休斯敦地区示意图,图3为1981年到2010年休斯敦油气产业结构变迁图。
(1)阐述1981年至2010年休斯敦油气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2)分析休斯敦港区利用岸线资源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的主要原因。
(3)简析休斯敦吸引众多科技公司落户的原因,并分析科技创新区发展对提高休斯敦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答案】(1)特点:①油气上游产业比重下降明显;②油气下游产业比重先升后降;③油气产业比重整体大幅度下降。
(2)①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物资,运输量大,沿港区分布,降低运输成本;②工业用水量大,沿河水源充沛,取水便利;③沿港产业集聚,便于集中处理废弃物;④沿海沿河,环境承载力大。
(3)土地成本低;政府扶持力度大;产业基础好;众多的高素质的人才;极为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完善的通信网络等的基础设施。
意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吸引高素质人才迁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升。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休斯顿城市经济转型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工业区位、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图3表示不同产业人口的就业比重随时间的变化,据图可知,1981年--2010年整个石油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油气上游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下游产业就业比重波动变化,先上升后下降。
【小问2详解】
休斯敦港工业区一直是美国最大原油出口和炼制的重要基地,产品以出口为主,所以工业布局在港区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石化工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并且可以集中处理污染物;图1中石化工业沿河布局,取水方便;沿海沿河,水体自净能力较强,环境承载力大。
【小问3详解】
休斯敦的经济因石油遭受打击,开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的政策是吸引科技公司落户的重要原因;与加州相比,本地经济较为落后,土地成本较低;该地是美国著名的航空与医学中心,产业基础较好。科技创新区的建立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科技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可吸引众多科技公司落户。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集聚,加强了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同时企业竞争也推动了企业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污染,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可提高休斯敦城市竞争力。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黄河的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改道后,原黄河河道被称为废黄河,原河口被称为废黄河口。图1为江苏北部某区域不同年份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黄河主要测站输沙量统计(数值为统计年份之前的多年平均值)。
(1)获取黄河入海口三角洲面积变化数据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读图描述自497年以来不同年份间废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位置总体变化过程__________。
(2)江苏北部有较长的海岸线,但没有形成大型港口,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调查发现,图中废黄河口附近的陆上三角洲面积减小,水下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试分析原因。
(4)概述黄河输沙量的时空分布特点,为使黄河含沙量进一步下降,请提出在黄河中游地区可采取的有效工程措施。
【答案】(1) ①. 遥感##RS ②. 自497年到1582年、1582年到1855年废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均向黄海推进,陆地面积变大;1855年到1921年废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后退。
(2)①历史上是黄河入海口,泥沙淤积严重,水深较浅;②海岸线相对平直,避风条件差,缺少大型港湾;③苏北沿线城市经济欠发达,运输需求量不大。
(3)①黄河改道后,该处入海径流骤减,海水侵蚀作用加强,使陆上三角洲后退,海水侵蚀掉的泥沙在浅海区沉积;②附近仍有其它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入海,因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水下三角洲面积增加。
(4)空间分布特点:黄河输沙量自上游到下游呈“小—大—小”的分布特点。时间分布特点: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工程措施:①修建梯田(水平沟);②打坝淤地;③修建水库;④挖鱼鳞坑(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港口的形成条件,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与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获取黄河入海口三角洲面积变化数据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RS,根据图中给出的不同年份海岸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从497年到1585年,海岸线都是向海洋方面推进;这几条线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反映出推进的速度有差异,其中497年到1582年间,推进的速度较慢,1582到1855短短三百多年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比之前一千多年都要多,说明速度快,1855年到1921年,海岸线有了向陆地后退的趋势,且后退的并不均匀,在废黄河口处后退的最明显。
【小问2详解】
大型港口的形成与陆域条件,海域条件,经济腹地等有关。该区域地形平坦,陆域条件好,但根据图中废黄河口等信息可知,黄河曾改道在苏北入海,受黄河泥沙淤积的影响,海域泥沙淤积严重,水深较浅,海域条件较差,且海岸线相对平直,缺少大型港湾,潮流作用弱,海域条件差。其次,整体而言,江苏苏北地区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经济腹地不大,所以难以形成大型港口。
【小问3详解】
废黄河口附近的水下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表明仍有泥沙淤积,导致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积增多。废黄河口附近仍有陆地径流挟带泥沙入海,在水下沉积,促使水下三角洲部分缓慢向海洋一侧推进。由于黄河的改道,废黄河口附近的入海水量骤减,海浪侵蚀加剧,海浪不断侵蚀陆上三角洲,海岸线后退(图中1855~1921年海岸线向陆地一侧退却),而海水侵蚀掉的陆地泥沙在浅海区沉积,促进了水下三角洲的发育。
【小问4详解】
空间上来说,根据图2信息可知,关注图中兰州、潼关、利津三地多年平均输沙量的大小,由此可知,黄河输沙量大小自上游到入海口呈现小-大-小的分布特点。时间上来说,根据图中2004年前~2018年前的时间信息可知,整体而言,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使黄河含沙量进一步下降,需要控制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工程措施方面,可修建水平梯田,人为降低坡面坡度。可打坝淤堤或修建水库,拦蓄泥沙,从而减小黄河的含沙量。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若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晨线为, 图中序号代表变质作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