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01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02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共1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阅读文段,完成1-3题。(6分)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chěng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飘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拨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驰 chěng(    )           漩(    )涡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并订正。(2分)

     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改为“ 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概括,应是___________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4分)

    ①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②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③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具有非凡深沉的黑夜一般的渗透力。

    4.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2分)

    5.第③句语序混乱,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_____;

    ______。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______,__________

    ①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 

     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熙熙攘攘  

    ④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7.《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________________;“雅”是____________________;“颂”是祭祀乐歌。(2分)

    8.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表格内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读书卡的制作。(每空1分,共2分)

    书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人公

    姓名:保尔·柯察金

    性格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摘录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心得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一)(共6分)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①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汇聚了诸多具有创新引领性的建筑设计理念和科技成果,在大跨度索网结构屋顶设计和绿色场馆、智慧场馆建设等方面形成新的亮点,树立起了体育场馆建设新标杆。

    ②“冰丝带”外观设计灵感来自冰雪运动和速度的结合。外墙曲面有22条特制圆管玻璃由高到低盘旋,犹如22条“冰丝带”飘舞,象征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动时留下的一圈圈风驰电掣的轨迹;“22”这个数字又代表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年份,这些都体现了冬奥文化。

    ③“冰丝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体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最高水平。单层索网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建筑的整体高度,建筑体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和谐地融入森林公园的整体环境。索网结构也有效地控制了比赛大厅的空间容积,以节省冰场大空间制冰、除湿、空调等能耗,并为大厅的混响控制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通过单层双向正交双曲面索网的设计,实现建筑功能、超级结构、绿色节能与建筑效果协调一致。

    ④“冰丝带”为实现速滑馆的使用功能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近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但制冰会产生大量能耗,“冰丝带”创新采用了中国自有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能完成超大面积制冰,而且充分考量了环保节能的需要。据介绍,使用相同数量的传统制冷剂的碳排放量,是二氧化碳制冷剂的3985倍。将来,在“冰丝带”全冰面运行的情况下,一年可节约大约200万度电。同时,高效的热泵回收系统将制冰系统余热回收,还可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等,一年可节省180万度电。

    ⑤“冰丝带”为降低屋顶对冰面的热辐射,以节省制冰能源,冰面上方的吊顶采用了全新工艺的低辐射膜结构吊顶,仅此一项就能降低冰面热辐射超过40%。同时,为有效利用光能源,屋面外缘设有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电力系统,蓝色的单元电池板自屋顶外边缘向内侧渐变排列。远观如同正在融化的雪,展现了冬季运动的特色。“冰丝带”打造了绿色环保的理念,让北京冬奥会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

    ⑥“冰丝带”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下,场馆中引入了全新的“BIM运维系统”“定位导航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它们就像是精于计算的“大脑”,具有感应、反馈和动态调节的智慧。传感器能实时感知冰的温度、空气温湿度等环境参数,通过设备自动化调节;数字冰场技术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观众和场馆的客户群都可以使用室内外一体化的导航服务到达自己的座位和工作区。

    ⑦丝带飞扬,连通世界。秀外慧中的“冰丝带”与来自全世界的宾朋共享奥林匹克荣光。

    (摘编、整理自相关新闻报道)

    9.第②段说明外观设计时重点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第④段与第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全文看,“冰丝带”成为体育场馆建设新标杆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2.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善学者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⑤,然后尽其声⑥。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又从而庸之:但归功于老师。庸,功劳。②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③说:同“脱”,解脱,脱落。④待问者:回答问题的人。⑤从容:同“舂容”。撞钟时,一春一容,其声方尽。比喻答问时,一问一答以尽其理。⑥尽其声:使它的声音响亮。

    13.【理文意】下面对《虽有佳肴》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开篇将“弗食,不知其旨也”与“弗学,不知其善也”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B.文中“教学相长”指在同一个主体身上学和教相互促进,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C.结尾引《兑命》中的句子极有权威地佐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主要以散句为主,对偶句为辅,句式整齐中又错落有致,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14.【理文意】下面对《善学者》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内容说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再勤快,也不会取得成绩,老师也会怨恨他。

    B.“善问者如攻坚木”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善于提问的人问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C.文章内容从老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来论证学习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

    D.文章内容在讲学习方法时,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5.【疏语意】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每空1分,共4

    方法

    关联

    解释

    勾连旧知

    乘奔御风

    (1)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合成词

    -

    (2)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关联

    如反掌

    (3)先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字典法

    逸:①超过一般的。②安闲。③释放。

    (4)师而功倍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6.【通句读】用“/”为《礼记·学记》(节选)一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7.【译其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鉴其言】甲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悟其理】你从这两篇短文中得到了哪些关于学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20.(1)在古诗文中,有太多的遇见。“求之不得,①____________”,这是君子欲与日夜思念的淑女遇见;“气蒸云梦泽,② ____________”,这是孟浩然与洞庭湖的遇见;“拣尽寒枝不肯栖,③ ______________”,这是初到黄州的苏轼与孤鸿的遇见;“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与梅花的遇见;“黄发垂髫,⑤_______________”,这是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与和谐社会的遇见;“下见小潭,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是贬谪永州的柳宗元与小石潭的遇见。遇见,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2)以下是小邕和小宁就古诗中的离愁别绪的讨论,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邕:我喜欢李白的《送友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以马的悲鸣、不忍离去,暗示友人沉重的心情和难舍难分的情愫。

    小宁:说到“送别”,我更喜欢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五、综合性学习(共6分)

    21.班上开展主题为“走进传统,涵养精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6分)

    (1)【观点论述】在中国,《愚公移山》的故事广为流传。九十高龄面山而居的愚公,开山修路,子孙相继。千百年来,像愚公这样的人和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层出不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怎样看待“愚公精神”?请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3分)

     

     

     

     

     

     

     

     

     

     

     

     

     

     

     

     

     

     

     

     

     

     

     

     

     

     

     

     

     

     

     

     

     

     

     

     

     

     

     

     

     

     

     

     

     

     

     

     

     

     

     

     

     

     

     

     

     

     

     

     

     

     

     

     

     

     

     

     

     

     

     

     

     

     

     

     

     

     

     

     

    (2)【故事链接】右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个著名诗人的故事有关,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6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2分)

     

     

     

     

     

     

     

     

     

     

     

     

     

     

     

     

     

     

     

     

     

     

     

     

     

     

     

     

     

     

     

     

     

     

     

     

     

     

     

     

     

     

     

     

     

     

     

     

     

     

     

     

     

     

     

     

     

     

     

     

    (3)【对联续写】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做事持之以恒的故事,请根据上联和本次主题活动续写下联。(1分)

    上联:精卫填海其志不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

    读三峡(节选)

    王充闾

    ①“船窗低亚小栏杆,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记事珠和备忘录。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律动着乾坤的吐纳,展现着大自然的启示,里面映照着尧时日、秦时月、汉时云,浸透了造化的情思与眼泪。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③在这锦山秀水之间,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小河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建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以及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自从归顺了皇叔爷的驾,匹马单刀取过巫峡。”老将黄忠的行迹,至今还留在《定军山》的戏文里。但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复识矣。

    ④就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无题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蒙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神女生涯”为人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成了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⑤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妙悟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

    ⑦始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这种灵境,有如晋人袁山松对三峡的观赏:“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⑧再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成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⑨卒读之,则身入化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翛然而远”,进入《易经》中讲的那种“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⑩读三峡,有乘上、下水船两种读法。乘上水船,虽然体味不到“轻舟飞过万重山”的酣畅淋漓的快感,但颇有利于从容玩味,沉思遐想。“读书切忌太慌忙,涵泳工夫意味长。”读三峡,也是如此,不能心浮气躁,囫囵吞枣。下水船疾飞如箭,过眼烟云,留不下深刻印象,其弊正在于此。但下水船又有其独特的美学效应。本来两岸的青松、丹橘、翠峦、粉堞,彼此相距甚远,但由于船行疾速,拉近了它们的距离,造成眼前多种物象重合叠印的错觉,从而丰富和充实了视觉形象,即使物象渐渐消失,也能留下一种雄奇的意境与奋发的情思。

    (有删改)

    22.作家梁衡在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思录》的自序中说:“大自然对人的赐予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空气水分,粮食蔬菜,给人生存的条件;二是精神,花好月圆,名山秀水,给人享受的环境。”通读全文,《读三峡》主要是从哪个角度介绍大自然对人的赐予的?作者重点读取到了三峡的哪两个美?其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请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无题诗卷。(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游记散文的共同特征。请结合梁衡《壶口瀑布》最后一段和本文第⑦-⑨段,分别谈谈两位作家对山川胜景的感受。(3分)

    [链接材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节选自梁衡《壶口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50分)

    2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登高山临清流,领略自然之美;尝美食听传说,感受地域风情;观古建探遗迹,品味人文古韵……

    请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提示:(1)根据游览的行踪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所选取的景物、事件或历史传说等能触发你某一方面的改变。(2)写清楚旅行带给你的具体改变。(3)如果写想象的旅行,还要做到想象合乎生活逻辑,有新意。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建议完成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共16分)1.骋(1分)xuán(1分)2.飘漂(1分)拨拔(1分) 3.前呼后拥(2分)4.第二个逗号 顿号(2 分) 5.把“具有非凡”调到“一般”的后面。(2 分)6.C(2分)(第一空里对应的是“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第二空对应的是“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最后再得出结论)7.各地的民歌(1分) 正统的宫廷乐歌(1分)8.(1)坚强、勇敢,有坚定的信念。(1分)(2)[示例]我们应该向保尔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1分)

    二、(共6分)9.“冰丝带”外观设计灵感的由来(1分)22 条“冰丝带”的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1分) 10.第④段介绍国家速滑馆全冰面设计采用先进的制冰技术和热泵回收系统,既能完成超大面积制冰,又能努力做到环保节能;第⑤段进一步介绍速滑馆在降低冰面热辐射、有效利用光能源方面的精心设计。这两段都介绍了速滑馆的节能设计,其说明顺序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同时也遵循了从馆内到馆外的空间顺序安排,第⑤段最后一句是两段内容的总结,所以第④段应在第⑤段前。(2分,意思对即可) 11.①“冰丝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②“冰丝带”打造了绿色环保的理念。③“冰丝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三、(共 20分)12.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用钟磬音反衬环境的清幽。抒发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向往之情。(2分)13.D(2分)(本文以对偶句为主,散句为辅)14.D(2分)(A.“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正确理解应为“不善于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教好”;B.“善问者如攻坚木”,以木工砍伐坚硬的木头的正确做法来说明善于提问的人问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是类比手法;C.未从老师的角度论证学习方法)15.(1)即使(1分)(2)反思(1分)(3)容易(1分)(4)②(1分)16.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2分)17.(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2 分)(2)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砍容易处理的地方,再砍坚硬的枝节。(2 分)18.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设喻说理,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2 分)19.[示例]①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②学习提倡先易后难、循行渐进的方法,这样收获更多。③在拥有好的老师的前提下,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且勤学好问的人,才能取得好成绩。④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2分,答出其中两点启示,合理即可)[乙文参考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还能感激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还会埋怨老师。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砍容易处理的地方,再砍坚硬的枝节,等到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像被撞的钟一样,轻轻敲击则响声较小,重重敲击则响声较大,等被撞的钟声音响起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四、(共10分,每空1分)20.(1)①寤寐思服 ②波撼岳阳城 ③寂寞沙洲冷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并怡然自乐 ⑥水尤清冽 (2)①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②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五、(共6分)

    21.(1)[示例]在当今“愚公精神”仍值得提倡。“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引导我们不断开拓进取。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应当磨炼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意志。(3 分)(2)[示例]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心,弃学途中看到一位老妇人决心把铁杵磨成细针。李白触动很大,最终发奋读书,成为一代诗人。(2 分)(3)示例]愚公移山此心无悔(1分)

    六、(共12分)22.精神角度。(]分)历史厚重之美,自然景观之美。(1分)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的敬佩和赞美。(1分) 23.(1)“摊开”,铺开的意思。与前文把三峡比作典籍相呼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峡历史悠久、厚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历史由衷的赞叹之情。(2 分)(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巫山十二峰云气氤氲、雨意迷离、时隐时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雄奇和秀美;是大自然的神奇杰作,非文字能描绘穷尽其美。(2分)24.①交代游览地点和方式。②开篇点出三峡“画”的特征,引起下文对三峡的描写。③表达作者对三峡的渴慕和游三峡时由衷的赞叹之情。④语言精练有文采,富有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5.①梁衡由黄河水磅礴雄壮的气势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联想到人经历磨难磨炼出伟大性格,抒发了对大自然感到震撼的思想感情。(或:梁衡由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感受到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受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1.5分)②王充闾由如诗如画的三峡胜景感受到人与自然相处的三种境界:目注神驰.怦然心动;

    物我融合,人和自然情感互渗;沉浸自然,物化忘我.心境恬淡悠然,得意忘言。表达了对三峡胜景的陶醉之情。(1.5分)

    七、(共50分)略。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