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5(原卷版+解析版)-【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常州专用)
展开【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常州专用)
第一模拟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面不能作为对《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概括的一项是( )(3分)
A.寿镜吾老先生方正博学,比较开明,虽然回答“我”关于“怪哉”的问题时有些不悦,但是回忆起他,鲁迅先生的内心仍是充满了理解与温情。
B.《琐记》中的衍太太,非常热心、非常理解小孩子,她帮助“我”解决困难,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她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温暖。
C.《阿长与〈山海经》》中,保姆阿长絮叨粗俗,但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她对“我”质朴的爱,使成年后的“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怀念。
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
2.细读《朝花夕拾》,走近鲁迅先生,我们看到的是丰富而有趣的灵魂。他有童心童趣,他有深情厚意……请从中任选一方面,结合相关篇目,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1.B
2.【示例一】具有童心童趣的鲁迅。如《狗·鼠·猫》中,他把小隐鼠想象成墨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他拔何首乌、描绣像,充满了童心童趣。
【示例二】具有深情厚意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地怀念了他的保姆长妈妈,表现了对长妈妈的深情厚意。(如有其它概括并联系篇目内容谈得合理亦认可。)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衍太太出现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春宫图,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因此B项中表述错误。
2.本题考查对于名著内容的理解。
《朝花夕拾》写了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根据题目要求,从《朝花夕拾》中选择能够体现“童心童趣”和“深情厚谊”的内容进行说明。能够体现具有“童心童趣”的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他捕鸟,挖何首乌的根,吃覆盘子等,还听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也写了三味书屋的趣事,如去捉苍蝇喂蚂蚁,描绣像上的画等;《五猖会》中写儿时看迎神赛会的热闹与喜庆;能够体现具有“深情厚谊”的内容,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通过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表现出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范爱农》一文中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达了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深切的同情和悼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有其它概括并联系篇目内容谈得合理亦认可。
3.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寓意。(3分)
寓意:
【答案】示例:精益求精,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学海无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寓意。
左边的小男孩拿着六十分的试卷,开心的手舞足蹈,嘴里喊着:“及格了!”右边的小女孩拿着得了99.5分的试卷,苦恼的说:“错在哪里?”两个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要求截然不同,女孩子精益求精,学无止境。作答时语言要简洁,概括要全面。
4.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听人说:“不平凡的人,都有不平凡的遭遇。”②其实我们更应该讲:“______”③岩石间的树木,总是长得特别苍劲;④沙漠里的种子,常能在偶然间快速萌发。⑤生物既然被环境哺育,就当然受环境的塑造,⑥只是,一般的动植物,唯有在适应的机能上被锻炼得更坚强,人类却能在精神意志上被塑造得更柔弱。
A.根据前后的关系,句②中横线应填的句子是: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
B.句③与句④这两个句子的关系是递进关系,第④句要比第③句意思更进一层。
C.句⑤中“既然……就……”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所以第⑤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句⑥前后分句间承接自然,表述清晰,没有语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句子。
A.分析正确。这段话的中心是造就不平凡的人,所填句子“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点明了中心;
B.“句③与句④这两个句子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句”分析不正确;③与句④这两个句子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从句意及标点符号就可能看出;
C.分析不正确。第⑤中“既然……就……”是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所以第⑤句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D.分析不正确。句⑥前后分句间承接不自然,表述不清晰,有语病,应改为:人类却能在精神意志上被塑造得更强大;
5.探究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记者在一些直播间看到,主播和搭档一番“争吵”“推操”后推出的商品,价格相比其他电商平台,并没有太大优惠,但凭借“节目效果”,往往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有的直播间没人互动,订单却不少。大三学生王琪说,让她不解的是,有的直播间观众人数有几千人,但上架的商品少有人购买;而在另外一些直播间,观看人数只有几十人,主播上架的商品又频频被“秒杀”。
【材料三】
目前好多直播带货的是一些基层干部在兼职。直播地区的土特产、特色旅游、民俗文化基本上是各自为阵;当地资源禀赋没有用好、盘活,产品质量难保证,缺少特色产品,有的产品陈旧,产业链断裂现象严重。
【材料四】
北京市消协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3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9个样本存在问题,有的直播带货商家证照信息公示不充分,部分主播宣传不规范。中消协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目前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问题,主要有夸大宣传、货不对板、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日前,人民日报全国直播电商投诉平台已正式上线,接受网民的投诉举报。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直播带货的“猫腻”有哪些?(2分)
(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要使网上直播带货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将来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分)
【答案】(1)①带货数据造假。②卖东西还得“演戏”。③直播带货的商品价格并不便宜。④直播带货的商品质量较差。
(2)大力培养优质主播;对直播地区的产品进行整合、打包推广;用好、盘活直播地区资源优势;保证直播产品质量,对产品推陈出新,完善产业链;完善直播带货商家信息,规范宣传;加强直播带货售后服务;成立投诉监督平台。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可以概括出“网红”直播带货存在“数据假”“退货难”“质量差”的乱象;根据材料二“主播和搭档一番‘争吵’‘推搡’后推出的商品,价格相比其他电商平台,并没有太大优惠,但凭借‘节目效果’,往往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而在另外一些直播间,观看人数只有几十人,主播上架的商品又频频被‘秒杀’”可以概括出“卖东西还得‘演戏’”“直播带货的商品价格并不便宜”的信息。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首先,题干问的是“要使网上直播带货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将来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要回答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就要弄清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将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即可。其次,题干已经将答题范围限制在了材料三、四中,那么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来分析概括即可。
材料三针对“目前好多直播带货的是一些基层干部在兼职”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力培养优质主播”来解决:针对“直播地区的土特产、特色旅游、民俗文化基本上是各自为阵”的问题,可以通过“对直播地区的产品进行整合、打包推广”来解决;针对“当地资源禀赋没有用好、盘活,产品质量难保证,缺少特色产品,有的产品陈旧,产业链断裂现象严重”的问题,可以用“用好、盘活直播地区资源优势,保证直播产品质量,对产品推陈出新,完善产业链”来解决;
材料四,针对“在3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9个样本存在问题,有的直播带货商家证照信息公示不充分,部分主播宣传不规范”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直播带货商家信息,规范宣传”来解决:针对“中消协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目前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问题,主要有夸大宣传、货不对板、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直播带货售后服务,成立投诉监督平台等”来解决。
6.默写。(4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满江红》)
【答案】 天涯若比邻 人有悲欢离合 化作春泥更护花 折戟沉沙铁未销 秋瑾
【详解】本题中“邻”“化作”“戟”“销”“瑾”等是易错字词,作答时要注意。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内篇·北冥有鱼》
【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合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庄子·外篇·知北游》
【丙】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分)
(1)徙于南冥______(2)志怪者也______
(3)亦若是则已矣______(4)自古以固存______(5)天下莫不沈浮______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9.【甲】、【丙】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3分)
10.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乙】文作者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必须遵循其规律,即所谓的“道法自然”。
B.【甲】文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在写鲲鹏起飞的时候,说它们“翼若垂天之云”,造成了一种浩大的声势。
C.【丙】文通过邀“明月”与“影子”相伴为友,同舞共乐,从而表现出诗人超然洒脱、豪放乐观的思想感情。
D.【甲】文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对比:【乙】文运用“六合”与“秋毫”对比。两文都采用了大小对比的方式来阐明自己所说的道理。
【答案】7. 迁徙,迁移 记载,记录 这样 本来 )升降、往来。表示万物的相互作用与无穷变化。沈,通“沉”。 8.(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9.【甲】文中,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丙】文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地请明月和影子为友,同喝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父欢,醉后各分散。水结尤情游,相期邈云汉”等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相伴之游,并相约在远的天上仙境重见,想象奇特而丰富。 10.C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徙,迁徙,迁移;
(2)句意: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记录;
(3)句意: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是,这样;
(4)句意:自古以来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固,本来;
(5)句意:天下事物没有不是起落的;沈浮,沈,通“沉”,升降、往来,表示万物的相互作用与无穷变化。
8.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其,表示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至,到;极,极点,尽头;
(2)重点词:原,推究;美,美德;达,通达。
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与语言风格的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两文在语言风格上县里出瑰丽的想象色彩与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从甲文中对鲲、鹏形象的描写,例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作者借用这种奇幻的神话变幻故事,显现出鲲鹏变化中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同时,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展开对比,以大小对立阐述了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同样,在丙文中,李白的诗歌想象也很奇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请明月和影子为友,同喝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父欢,醉后各分散。水结尤情游,相期邈云汉”等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相伴之游,并相约在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这种上天入地的想象奇特而丰富。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有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人性化,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故选C。
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发 生
①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
②一个工人跟路人打趣:“这年头,啥事都有。刚有个姑娘,买了七十二块从烟囱上拆下来的砖头。这姑娘想干啥啊!”
③他眼神有些恍惚。三年前,妻子去世后,他发觉自己老了,思维的能力被掠去了一大半。前年,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根孤独的干木头。
④第二天,一个女孩找到他家,送给他一块红色的砖。砖面上写着:豆瓣胡同四十七号。“这块砖是从烟囱身上拆下来的。我想送给你,把烟囱的记忆留在你家里。这是我的一次艺术活动。”女孩说。
⑤“艺术活动?”在他的意识深处,只有绘画、音乐、电影和文学作品才是艺术,“我不是太明白……你这是什么艺术活动?”
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
⑦女孩走后,他摩挲着红砖,琢磨着女孩的话。
⑧傍晚,女儿回来看他,要把无用的红砖丢出去,两人为此争执了几句,女儿气呼呼走了。此刻的夜是最寂静的,就像一大桶凉水,将他内心的孤寂和伤感冲刷了出来。
⑨隔天下午,他再次遇到了那个女孩。
⑩“谢谢你让这条胡同有了艺术。”
⑪“叔叔,你喜欢这样的艺术吗?你也可以试一试。”
⑫“我哪行,我可没那脑子。”
⑬“艺术也是生活实践,这种实践能让人更热爱生活。想一想你最熟悉的生活环境,那里一定有你的艺术灵感。”
⑭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
⑮“我想在胡同里挂上彩灯……我想改变一下胡同沉闷的气氛。你觉得怎么样?”下一次见面,他皱着眉,急问道。女孩想了一下,笑着说:“叔叔,我们可以合作完成胡同灯光装置……我们把彩色灯泡挂在胡同的墙壁上,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再在地面上喷洒感应液体,路人的脚踏在上面,灯泡就会发光,脚步离开后,灯泡就会马上熄灭。”他啧啧称奇。
⑯此时的天色接近黄昏。他们抬着木梯,手拿工具,来到胡同中央……
⑰一个女人走过来,几秒后,彩灯突然在胡同里闪耀起来。女人发出一声尖叫,灯光灭了,接着又开始闪烁,女人再次叫出了声,不再是先前的尖叫,而是好几声惊叹。绚烂的光影在胡同里回旋。
⑱“叔叔,你不想试一下吗?”“好!”他慢慢走过去,五颜六色的光影亮了,在眼皮上跳跃,他从内心深处感受着,时间仿佛虚无了,他的身体异常轻盈。
⑲他感慨不已:自己只是一个退休工人,想不到会和艺术扯上关系,真是不可思议!他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彩灯朝他眨眼睛——我亲手买来的彩色灯泡,我亲手挂上去的,他心满意足。眼前的胡同成了灿烂的世界,他不出声地笑起来。
(原载《山花》,作者蒋一谈,有删改)
11.联系全文,分析第①段“他心里有些感伤”的表达效果。(3分)
1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5分)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工人跟路人的打趣,是为下文“女孩送老人烟囱上的砖头”埋伏笔。
B.第⑮段“他皱着眉,急问道”运用神态描写,主要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的不自信。
C.第⑰段从女人惊喜的表现,侧面体现女孩与老人胡同灯光艺术活动的成功。
D.第⑲段划线句,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实践胡同艺术行为的自豪、满足。
【答案】11.①老人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对废弃的烟囱和即将被拆迁的胡同的不舍之情。②废弃的烟囱正如无用的自己,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年老孤独的悲伤之情。③为下文老人参与艺术创造,乐观面对生活作铺垫。④与下文老人心情的变化形成对比。 12.主人公是老人。
理由:①主要篇幅是在表现老人,人物贯穿始终。②小说通过老人前后的改变,证明平凡人物也能进行艺术创造(艺术创造无处不在、艺术来源于生活),突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会让人更热爱生活”的主题。
主人公是女孩。
理由:①女孩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女孩的艺术行为引起老人对艺术追求的渴望,改变了老人的生活态度。②通过女孩这个人物表现出年轻人的创造力,突显主题“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会让人更热爱生活”。 13.B
【解析】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第①段中“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的内容可知,“他心里有些感伤”是心理描写,表达了他对废弃的烟囱和即将被拆迁的胡同的留恋和不舍;
联系第①段中“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第③段中“他眼神有些恍惚。三年前,妻子去世后,他发觉自己老了,思维的能力被掠去了一大半。前年,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根孤独的干木头”,第⑧段中“傍晚,女儿回来看他,要把无用的红砖丢出去,两人为此争执了几句,女儿气呼呼走了。此刻的夜是最寂静的,就像一大桶凉水,将他内心的孤寂和伤感冲刷了出来”的内容可知,“他心里有些感伤”,是因为觉得废弃的烟囱就像无用的自己一样,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年老孤独的悲戚,伤心;
联系第⑭段中“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第⑮段中“‘我想在胡同里挂上彩灯……我想改变一下胡同沉闷的气氛。你觉得怎么样?’下一次见面,他皱着眉,急问道”的内容可知,为下文老人参与艺术创造,乐观面对生活作了铺垫;
联系第⑲段中“他感慨不已:自己只是一个退休工人,想不到会和艺术扯上关系,真是不可思议!他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彩灯朝他眨眼睛——我亲手买来的彩色灯泡,我亲手挂上去的,他心满意足。眼前的胡同成了灿烂的世界,他不出声地笑起来”的内容可知,“他心里有些感伤” 与下文老人心情的变化形成对比,突出了艺术创作带给老人的喜悦。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要人物的分析。小说主人公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人物就是主人公。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理解分析即可。老人和女孩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也可以说,小说的主题是在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忽略、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会削弱对主题的理解。所以无论解答这两个人物中的哪一位是主人公都可以,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如选择老人,联系全文可知,老人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始终,大部分篇幅围绕老人进行叙述;联系第①段中“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第⑲段中“他感慨不已:自己只是一个退休工人,想不到会和艺术扯上关系,真是不可思议!他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彩灯朝他眨眼睛——我亲手买来的彩色灯泡,我亲手挂上去的,他心满意足。眼前的胡同成了灿烂的世界,他不出声地笑起来”的内容可知,小说通过老人前后的巨大改变,说明了平凡人物也能进行艺术创造;联系第⑥段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第⑬段中“艺术也是生活实践,这种实践能让人更热爱生活”的内容可知,老人的变化,证明了艺术创造无处不在,突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会让人更热爱生活”的深刻主题;
如选择女孩,联系④段中“第二天,一个女孩找到他家,送给他一块红色的砖。砖面上写着:豆瓣胡同四十七号。‘这块砖是从烟囱身上拆下来的。我想送给你,把烟囱的记忆留在你家里。这是我的一次艺术活动。’女孩说”,第⑪段中“‘叔叔,你喜欢这样的艺术吗?你也可以试一试’”,第⑭段中“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的内容可知,女孩的言行,是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
联系第④段中“‘这块砖是从烟囱身上拆下来的。我想送给你,把烟囱的记忆留在你家里。这是我的一次艺术活动’女孩说”,第⑦段中“女孩走后,他摩挲着红砖,琢磨着女孩的话”的内容可知,女孩的艺术行为引起老人对艺术追求的渴望,改变了老人的生活态度;
联系第⑮段中“女孩想了一下,笑着说:‘叔叔,我们可以合作完成胡同灯光装置……我们把彩色灯泡挂在胡同的墙壁上,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再在地面上喷洒感应液体,路人的脚踏在上面,灯泡就会发光,脚步离开后,灯泡就会马上熄灭。’他啧啧称奇”的内容可知,通过女孩所表现出的年轻人的独特、新奇创造力,突显主题“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会让人更热爱生活”的主题。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主要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的不自信”有误,联系段中⑬“艺术也是生活实践,这种实践能让人更热爱生活。想一想你最熟悉的生活环境,那里一定有你的艺术灵感。”第⑭段中“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的内容可知,表现出了老人急于验证自己的想法,像尽快“改变一下胡同沉闷的气氛”的心情;故选B。
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母亲
梁晓声
①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线。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②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做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块少勇气?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③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④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去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中世纪奴隶作坊式的街道小厂。
⑤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跃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忧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⑥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⑦“你找谁?”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毛茸茸的褐色的那老头像一只老雄猿。
⑧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⑨“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⑩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国几只灯泡的电热烤我的脸。
⑪“妈!……”
⑫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⑬母亲大声问:“你来千什么?”
⑭“我……”
⑮“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千活!”
⑯“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竞说出来了!
⑰“要钱干什么?”
⑱“买书……”
⑲“多少钱?
⑳“一元五角就行…”
㉑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㉒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城:“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生!……”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㉓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址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㉕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㉖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㉗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蛾头。
㉘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么?!……”
㉙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领。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㉚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线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㉛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选自梁晓声《母亲》,有改动)
(选自林清玄和记者的谈话,有删改)
14.根据提示补充故事情节。(3分)
开端: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母亲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15.文章第⑤小节为什么浓墨重彩描写母亲工作的环境?(3分)
16.联系上下文和标点符号,分析第㉘小节画线句子母亲说话时的心理。(2分)
17.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㉔小节画线的句子。(3分)
18.概括上文和下列材料里面的母亲的共同点,并说说她们的所作所为的重要意义。(6分)
【链接材料】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但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问豪绅地主的欺压,街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垫,光堵三十一年(一九零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选自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改动)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想买书中开篇,在拥有书中结尾,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B.第④小节中的加点字“怂恿”是贬义词,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意思是鼓励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想买书是正当的需求,理直气壮。
C.文章反复多次提到“毛茸茸褐色的毡絮”,意在强调母亲工作环境差、极其辛苦。
D.文中第②段画线句道出了一位母亲的心声:“当妈”就意味着责任与付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足见母亲理解、善待孩子,呵护孩子的精神需求,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答案】14. 发展:我去厂里找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毫不犹豫地给了我。 高潮:母亲没有听其他女工的规劝依旧给我钱买书,我惭愧地用钱给母亲买水果罐头。 15.这些环境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恶劣,体现了母亲挣钱异常辛苦,突出了下文母亲给我钱买闲书的难能可贵,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为下文写我听了女工的话惭愧难当作铺垫。 16.①连用两个“?”“!”,表现了母亲当时看到我买的水果罐头心内很惊讶,很不解;②“………”省略了母亲对我不买书而买水果罐头的埋怨、责怪和数落;③这是母亲吃尽了苦才赚到的钱,却买了水果罐头,表现了母亲对钱的心疼,舍不得。 17.①四个“立刻”构成一组排比,写出了母亲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她就像机器一样马不停蹄,舍不得浪费丝毫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贫困家庭的全部希望。②通过母亲的动作描写,一连串动词“坐”“弯曲”“俯”“手脚并用”,写出了母亲工作时的情状,表现了母亲的辛劳。③四个“又”字强调了母亲总是在重复前面的劳动,劳动强度很大,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18.共同点:注重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上学,读书,接受知识,识大体,顾大局。意义;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接受教育,改变了命运,开创了新的人生。对于家庭来说,改变贫苦的面貌,支撑门户。 19.B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
选文①~③段为小说的开端,写“我”渴望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第④~21段为小说的发展部分,写“我”去工厂找母亲要钱,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第22~28段为小说的高潮部分,写母亲没有听其他女工的规劝依旧给“我”钱买书,我惭愧地用钱给母亲买水果罐头;第29~31段为小说的结尾部分,写母亲又给我凑够钱买了《青年近卫军》。
15.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由第⑤段“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可知,本段大量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细致描写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沉闷、压抑的氛围,烘托出母亲工作的艰苦,挣钱的不易;由“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和“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3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可知,生动具体的外貌描写,令我们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艰辛。同时,也为下文“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毫不犹豫给“我”钱做铺垫。令读者更深刻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与母爱的情深。
16.本题考查对人物感情的理解。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会得给你钱的么?!”一句中连续两次连用问号和叹号,表达了强烈而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母亲因为“我”用买书的钱买了罐头而产生了疑惑和不解,还有对儿子乱花钱的气愤,转而又理解了儿子的一片心意,所以这里又有对儿子的欣慰之情。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遣词方面赏析:“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有节奏,连用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快节奏的工作状态,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辛苦,说明母亲挣钱的紧迫感和挣钱养家的辛苦,更加凸显母亲支持“我”买书的伟大。
动词角度赏析:“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作者连用“坐、弯曲、俯在、陷入”四个动词,生动写出母亲给“我”钱后,迫不及待再次投入到紧张忙碌工作的状态,从中看出母亲的挣钱的艰难,养家的不易,表现出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以及深深的母爱。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章中的母亲形象:从第④段“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从母亲的工作环境可以看出她的吃苦耐劳;从母亲拿钱让“我”买书,她知道“我”喜欢看书,表现了她的善解人意、关爱孩子;从她宁愿自己辛苦,省吃俭用,也支持“我”买书,可以看出她尊重知识、重视教育;从“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以看出,母亲明析事理。
链接材料中的母亲形象:从“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但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问豪绅地主的欺压,街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可以看出,虽然家里经济困难,但母亲节衣缩食供“我”读书,表现了母亲重视教育,坚持送孩子读书,接受知识。
综合以上,可概括出两位母亲的共同点是:重视孩子的教育,送孩子读书,接受知识,识大体,明事理。
重要意义:让孩子接受知识,懂得做人明理,改变命运,走上同父辈不一样的人生,另一方面对家庭而言,让孩子读书跳出农门支撑起门户。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有误。“怂恿”本义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在文中是指“我”不顾母亲赚钱的辛苦,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满足自己的渴望而毅然决定去找母亲要钱买书,表现出了“我”当时的不懂事、不懂得体谅母亲。此选项“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意思是鼓励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想买书是正当的需求,理直气壮”说法错误;故选B。
三、作文(共55分)
20.寻是什么?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徐志摩说:“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游者寻景,学者寻知,隐者寻静……你又在寻什么?你又会怎样寻?
请以“寻”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②不少于5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例文
寻
不知事的六岁,我被爷爷书桌上的水墨所吸引。望着砚中浓稠的一摊墨,我移不开眼睛,拉着爷爷的手,“爷爷,这是什么?”爷爷轻声笑笑,满眼愉悦,“这是水墨!写字的墨!”他一把将我抱起来,握住我的手在纸上落下一个“墨”字。“孙子,好的墨,和人一样,有‘凝’性。”
那时,我开始追寻水墨。水墨在我眼里,我在爷爷怀里,爷爷在洒满阳光的书房里,如一幅水墨画。
几年后,学写毛笔字。老师的笔在纸上一横,一折,一勾,一提,一个个端庄美丽的字便落在纸上。我拿着笔,咬着牙一遍一遍地照虎画猫,写出来的字却总是左歪右斜。我不甘心,老师告诉我要把字“扶起来”。我又尝试了一遍,可字还是像雨中的莲叶,要落到池里去。老师叹了口气,我心里又不甘又委屈。
我偏过头,又看见了砚中的墨,它安安静静地看着我。一时间,我竟无语凝噎。这时,墨仿佛一位温婉的女子,她若会说话,应当会轻言轻语地告诉我不要着急吧?
想到这儿,我又一次拿起笔,字站得越来越正。老师笑了笑,我也笑了笑。而那摊墨,仍在那儿不言不语。人们须专注地完成一件事,这大概就是人的凝性。而这,是笔下的墨,是砚中的墨教会我的。
犹记得一次参加朗诵比赛,我精心准备却输给了人数限制——朗诵节目被删掉了。我心怀愤懑回到家,不知不觉就走到书桌前,纸素白,墨青黑,撩拨起我的怒火。笔在纸上肆意地游走,一横写到尾也不知收笔,每一笔画被我写得像刀似的。心里的火越烧越旺,我终于哭了出来,趴在桌子上。
许久,我抬起头,擦擦眼泪,纸上的墨又一次落入眼底。古人笔走龙蛇的书法被人们交口称赞,却从未听说有人称赞构成笔画的墨。我们俩是惺惺相惜。转念却想到,虽然不被重视,青墨何曾言过不平?与墨相比,我是不是有点狭隘?
追寻水墨,墨教会我要静心,要专注,要旷达。墨者,君子也。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有墨的陪伴,得知己如此,我复何求?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以“寻”为题,完成作文。“寻”本义就是“寻找”“探求”。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分析,“寻找”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追忆,是一种反省。游者寻景,饱览美丽的风景;学者寻知,探求科学的奥秘;隐者寻静,远离尘世;游子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每个人都不厌其烦的在一生中寻寻觅觅,那么,你在寻找些什么呢?作文写作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寻什么?为什么寻?怎么样寻?寻的价值与意义?
二、立意。以“寻”为题写作,立意有高下之别。你可以“寻”一件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一般的学习做事的方法途径,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肤浅的“寻”,它注重的是“寻”的结果。我们还可以去“寻”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好心情、真理、奥秘、知音、一方净土……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美感和哲理的东西,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也许一时还找不到,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
三、选材与构思。此题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确定“谁”在“寻找”什么,如“我”寻找逝去的童年、“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如写成记叙文,应写寻找的具体的人或物,讲述寻找的故事,重点写寻找的过程,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点明寻找的意义。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寻找对手,不是为了一时的逞能,而是为了取长扑短”,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黄金卷05(原卷版+解析版)-【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5(原卷版+解析版)-【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东营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东营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5(原卷版+解析版)-【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5(原卷版+解析版)-【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5(原卷版+解析版)-【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江西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5(原卷版+解析版)-【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江西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江西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江西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