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0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1981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0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1981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0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1981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0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0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0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
一、实验题
1.(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若在图乙中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到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4)如图乙所示,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0cm刻度线处,则观察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1”、“2”、“3”或“4”)。
(5)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同一________上;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应为丙图中的________(选填“1”、“2”、“3”或“4”),若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乙所示的A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蜡烛的实像;
(3)操作中不慎使凸透镜粘上了一个灰尘颗粒,那么原本光屏上清晰的像将________;
A.出现一个黑点 B.无黑点
(4)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像变得模糊了,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2020·江苏苏州·统考模拟预测)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将光屏放在乙图中的位附近,可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移除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能/不能)看到这个像,说出其原因是_______。
4.(2020·江苏苏州·统考模拟预测)实验空常用蜡烛完成以图光学实验:
(1)图甲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2)图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选填“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是在模拟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5.(2020·江苏苏州·统考模拟预测)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玲玲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________ (填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 _________ (填“光屏”或“凸透镜”).
(4)玲玲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 _________ cm 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玲玲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透镜的焦距应 _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10cm.
6.(2020·江苏苏州·统考三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 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素,此像的性质是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远视).
7.(2021·江苏苏州·校考二模)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像,这是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此凸透镜焦距f的范围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_(高/低),使像再次呈现在光屏中央。
(4)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___(近视/远视)眼镜的镜片。
8.(2021·江苏苏州·校联考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均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是______;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9.(2022·江苏苏州·校联考一模)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
(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2所示图像,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cm;
(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以用来制成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10.(2022·江苏苏州·统考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光屏中心与凸透镜中心______;
(2)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____cm 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实像,与此时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3)实验一段时间后,像“跑”到了光屏上方,接下来的操作可以将_______往下调,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撤去光屏后,将透镜放在光具座上60 cm刻度处时,人眼从右侧_______(能/不能)看到透镜左侧蜡烛的像.
11.(2022·江苏苏州·统考一模)小林用图甲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
(3)如果保持图甲中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应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镜;
(4)如图乙所示的是王亚平太空授课时展示的含有空气的水珠成像的情景,在水球中能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在水球中倒立的像是王亚平位于水透镜_________(一倍焦距以内/两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的像,若王亚平靠近水球,则________(正立像/倒立像/两个像)会变大。
12.(2022·江苏苏州·统考模拟预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若将凸透镜移到30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如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视眼镜(近/远)。
13.(2022·江苏苏州·统考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小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按顺序装到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为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接下来应如何操作:______;
(2)调节蜡烛、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刚好能成一个等大的实像,若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3)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______。
14.(2022·江苏苏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同学们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于是小涵和老师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与面板等大的均匀格子。
(1)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小涵应固定好LED灯、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______,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小涵改进后实验装置的优点,写三条______、______、______。
15.(2022·江苏苏州·校联考三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_________(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A. B. C.以外
(4)将蜡烛移到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16.(2022·江苏苏州·校考模拟预测)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甲,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是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再分开
(2)小明继续探究“视力的矫正”,它用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如图乙,小明先固定蜡烛,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摘掉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使像重新清晰,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得到清晰的像后可以发现,该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______。
参考答案:
1. 10.0 放大 65.0 4 远离
【详解】(1)[1]凸透镜的焦距为
(2)[2]由图乙可知,物距为
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3]图乙中物距,像距为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在65.0cm刻度线处,符合
所以把凸透镜移动65.0cm刻度线处。
(4)[4]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0.0cm刻度线处,物距为
可得,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择4。
(5)[5]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错后会聚,像向右移动,所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2. 10.0 高度 3 能 B 远离
【详解】(1)[1]由甲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
[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同一高度上。
(2)[3][4]由图乙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的像应为丙图中的3。若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乙所示的A位置能直接看到蜡烛的实像。
(3)[5]操作中不慎使凸透镜粘上了一个灰尘颗粒,物体上任何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它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上部和上部皆无黑点,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选B。
(4)[6]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像变得模糊了,是因为近视眼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在进入凸透镜前,先被发散,故折射后的像距变大了,故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3. 20.0cm 倒立 放大 实像 能 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详解】[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把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的焦点处,所以在主光轴上的会聚点就是焦点,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焦距,由图可知为20.0cm。
[2][3][4]图中物距为30.0cm,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5][6]人眼相当于光屏,所以可成像到眼睛。
4. 20 能 右 投影仪 凸 远视眼
【详解】(1)[1]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距等于物距,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20cm。
[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玻璃板仍然能反射光而成像,所以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2)[3]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即物距为15cm),蜡烛向右移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可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为投影仪的原理。
[5][6] 若不移动光屏,但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右侧,因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能使光线提前会聚),所以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凸透镜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因为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右侧,所以和远视眼一样。
5.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照相机 凸透镜 80 右 小于
【详解】第一空.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使所成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第二空.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12电和磁(作图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11能源及其分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模拟题精选知识点分类汇编-05力学(计算题-压轴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