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65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榆树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65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榆树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65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榆树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榆树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榆树市2023.4月考四校联考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分)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隋朝建立 B.隋灭陈,完成统一 C.隋炀帝登基 D.开凿大运河2.(1分)统治者能虚心听取意见,大臣才会敢于直言进谏。下面哪一组君臣身上有最充分的表现( )A.唐太宗﹣﹣魏征 B.武则天﹣﹣张骞 C.唐玄宗﹣﹣房玄龄 D.秦始皇﹣﹣司马迁3.(1分)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如图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1分)《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与这一理想最契合的太宗言论应是( )A.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B.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C.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5.(1分)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6.(1分)唐太宗在魏征病逝时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说明唐太宗( )A.善于用人 B.重视纳谏 C.善于吸取隋亡的教训 D.重视文化教育7.(1分)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办法是( )A.分化事权 B.设置通判 C.重文轻武 D.推恩令8.(1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1分)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串的看法,面唐朝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 )A.经济的繁荣 B.科技的发展 C.市民文学的兴起 D.诗歌创作的繁荣10.(1分)宋真宗准备让陈尧咨陪辽使射箭,并允诺授予高级武官。但陈母杖责他:“你们父子都是以文章立朝,现在为了厚禄,要使家族蒙羞吗?”这反映出宋代社会( )A.礼法兼顾 B.重文轻武 C.德才并举 D.君弱臣强11.(1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 )A.黄巢 B.安禄山 C.史思明 D.郭子仪12.(1分)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13.(1分)如图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14.(1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3月20日在成都举行,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为揭下古蜀文明神秘面纱提供了珍贵材料。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15.(1分)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A.浙江 B.广州 C.景德镇 D.泉州16.(1分)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建国的契丹首领是( )A.李世民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17.(1分)美国最有影响的媒体《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分别评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千年伟人”,以下属于成吉思汗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草原 B.建立元朝 C.灭南宋 D.灭大辽18.(1分)元军南下时,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19.(1分)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如图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人的装束,根据图片判断他们的生活( )A.以农耕为主 B.以渔猎骑射为主 C.以对外侵略为主 D.以商业贸易为主20.(1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经济作物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海外贸易的兴盛二、联系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5分,每题1分)21.(1分)长安是隋朝、唐朝的都城。 (判断对错)22.(1分)唐太宗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判断对错)23.(1分)北宋都城开封的另一个名称是西京。 (判断对错)24.(1分)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判断对错)25.(1分)充分开发古都留下的历史遗迹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判断对错)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5分)26.(17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6分)【艺术之光】艺术是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列举一例我国唐三彩的典型代表,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并分析宋代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日本出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2)(6分)【技术之光】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结合下面的图文信息,分别解读以下三项技术发明。(3)(5分)【建筑之光】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观察下图,简述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及概括唐长安城布局的特点。27.(7分)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农业](1)(3分)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什么?写出宋代的经济作物两例。[手工业](2)(1分)南宋时,哪一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3)(2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写出两例)(4)(1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28.(11分)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历史小短文。要求:①以《我看科举制》为题。②短文内容包含示意图中提及的三个朝代在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唐朝包含两位皇帝的措施)。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③史实准确,表达流畅,不低于150字。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B。2. A。3. D。4. A。5. B。6. B。7. A。8. A。9. D。10. B。11. A。12. C。13. B。14. D。15. C。16. D。17. A。18. B。19. B。20. A。二、联系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5分,每题1分)21. √。22.×。23.×。24.×。25.√。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5分)26. (1)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影响:影响了亚欧各国的文化发展;丰富了亚欧各国的社会生活。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皇宫瓷器用品生产地;瓷窑最多;瓷器精美;能工巧匠汇聚;博采众长;品种创新;驰名中外;资源丰富等。(2)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秧马:外形似小船,供一人骑坐其腹以枣木或榆木制成,背部用楸木或桐木。操作者坐于船背,插秧方便快捷。(3)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长安布局特点:①唐长安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②用于货物交易的“市”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③盛唐时期的长安街道分明为市、坊,分工明确。 27. (1)水稻;棉花、茶树。(2)江南地区。(3)广州、泉州。(4)交子。28. 我看科举制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科举制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倍出的文治局面。我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是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通过考试得到参政的机会,有利于大范围选拔人才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