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翩然piān 褶皱 戛然而止gá 消声匿迹B.两栖xī 羁畔 流水淙淙cóng 人情事故C.缄默jiān 斡旋 阡陌相通mò 楔形文字D.龟裂guī 箬篷 风雪载途zài 佁然不动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B.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C.欺侮 搏击 亢奋 叹为观止D.吩咐 油馍 斡旋 兴高彩烈3.(2分)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窗,注定要与诗词 的。古诗词中 就有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毛滂的“ 窗破月寻人”……因此,人们一般都与窗十分 。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绝无半点诗意的“ ”。人如遭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那就连窗也变得硬邦邦、冷冰冰的了,此时的窗,就有了某种 的意味。A.结缘 信手沾来 亲近 铁窗 警世B.相遇 信手沾来 亲密 窗棂 劝诫C.结识 信口雌黄 亲近 窗户 警告D.邂逅 信口雌黄 友好 铁窗 劝慰4.(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光溢彩的重庆洪崖洞依偎在长江边,令人叹为观止。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C.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D.那些书皮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5.(2分)运用对偶句,能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气势,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而且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B.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C.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7.(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8.(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①⑤②③④ B.⑤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⑤④ D.⑤④②③①9.(2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灯笼》的作者吴伯箫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C.《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D.《恐龙无处不有》是法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二、默写(共1题;共10分)10.(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1分)窈窕淑女, 。(《关雎》) (2)(2分)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2分)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 。(柳宗元《小石潭记》) (4)(2分)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 , ”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5)(4分)请默写出《蒹葭》的开头四句: , , , 。三、综合题(共1题;共7分)11.(7分)学校开展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1分)请围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一主题,补充完成下列宣传活动方案。活动主题: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活动步骤:①调查活动“低碳生活知多少?”② ③ ④校园“低碳生活达人”表彰会(2)(2分)学校需要在校园显眼位置张贴向“低碳生活达人”学习的宣传标语,请你拟一条。 (3)(3分)请你担任表彰会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4分)12.(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漫成①(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释]①漫成:随手写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③拨剌:鱼尾拨水声。(1)(1分)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 ”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2)(3分)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静得安恬、和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3分)13.(13分)阅读下面与陶渊明有关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①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丙)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①畜:同“蓄”。(1)(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阡陌交通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博学善属文 ④环堵萧然 ⑤亦雅咏不辍 (2)(2分)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3)(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2分)下列关于材料(丙)《归园田居》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描写了诗人的隐居生活,恬淡、自然、闲适、宁静。B.“晨兴”“带月”均表现诗人早起晚归,躬耕劳作的场面,说明诗人乐在其中。C.颈联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细节描绘,体现农业劳动的艰苦和诗人的深刻体验。D.尾联既写出诗人愿意走上归隐之路,但又向往回归官场的心声。(5)(2分)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分析陶渊明的人物形象。 六、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18分)北门看戏已是深秋,空中斜飞着雨丝,一股浓浓的寒意包裹着夜色。戏台搭建在北门的大榕树下,台下靠椅、长条凳沿街整齐摆放。台上热情激昂的旋律回荡在小城上空,戏的开演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吧?几百个位置,座无虚席。我装着一副凝神入迷的样子,恐怕错过每一个动作或是每一句唱词。此时的夜晚,我感觉突然鲜活了起来。台上的角色与台下的角色就是不灭的灯盏。祖辈们热衷于看戏,似乎看戏成了他们特有的娱乐方式。以至于有看戏的消息,总是不胫而走。儿时的我经常听见哪里开始唱戏了,唱什么曲目的戏,哪里来的戏班子,等等。也有年老的戏迷,不顾路远,专程赶去看戏。观看结束,戏的各种情节总能获得一番热烈讨论。外公健在的时候,尤其喜欢看戏。老生、小生、武旦、丫鬟,京戏中的人物总是评论得头头是道,当然,也会有板有眼地唱上几段。听说一般开始“做戏”的日子,总要挑个好日子,寓意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小镇方圆的鸣山、水亭、万全等地方,一到看戏的时间,就成了网红的打卡点。为了尽快赶上戏的开场,甚至哪里可以抄小路,都一清二楚。匆忙的午饭后,三五成群,结伴而行,那股兴奋劲,彼此之间熟悉或陌生的微笑,发自心底的诚恳问候,让他们在这段或长或短的看戏路上,不再是冷漠。小时候,我也曾零星地看过两回戏,说是看戏,更准确地说是热衷于类似捉迷藏的游戏,在喧闹的人群中,歪着头吃着心爱的薯片,你追我赶,乐此不疲。跑累了,接下来的点子也即将派上用场,大家捂着嘴,眯着眼,蹑手蹑脚地偷偷去张望着台后门缝空隙里的一举一动,个子矮小的,就地搬来一张小板凳,踮起脚尖,使劲地朝门的空隙里看,既看热闹,也看稀罕。心目中的演员,原来可以如此惬意夸张地在自己脸上刷饰涂抹。浓黑的眉毛,红艳的双唇,倾注了对戏台上人物的所有艳羡。也总有邻家的男孩儿,美滋滋地炫耀着自己玩具刀枪之类的收获,得意扬扬地显摆道:“这是在看戏的地方买的。”于是,看戏的地方不仅仅局限于看戏,花上几块钱,还可以有吃的,有玩的,真是个简单又温馨的好地方。其实,我根本不会享受“看戏”的乐趣,也不懂戏的曲折情节以及有关荡气回肠的故事内容。台上,长长的水袖浮动间,似水波灵动,微妙清美。或回眸一笑,或顾影自怜,总有千年的尘埃等待落定,碎花一样的步伐,含蓄深沉。女子若有重重心事,水袖挥舞间,情到深处,又是演绎着与谁有关的故事?戏还在继续,我只好收走停留在台上的目光。走远,台上女子的声音若即若离。我一路上在想,倘若我能够好好坐下来欣赏这出戏,是否该有另一番味道?(摘自《散文选刊》2020年第4期)14.(2分)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5.(2分)作者在文章中大量运用插叙,用较多篇幅描写回忆,这样会不会冲淡文章主题?为什么?16.(2分)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7.(2分)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认真看戏了吗?请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18.(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古代美食如何“有滋有味”倪方六①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离不开色、香、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用酸酸的青梅来去除异味;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外来的“辣味”成为餐桌新宠……②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是菜都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并不是万能的,如遇到腥膻味食材,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从史料记载来看,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③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调味品,先秦时均已使用,如花椒、桂皮、姜、葱、芥、薤(读xiè)、韭等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礼记·内则》即称:“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读liǎo)。脂用葱,膏用薤(读xiè),三牲用藙(读yì),和用醯(读xī),兽用梅。”可见,先秦时,对以辛香为主的各种天然调味品的开发和使用,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④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并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醋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寻常百姓才真正吃得有滋有味了。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味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及豆豉一类,一经发明,便带来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因有酱而能吃、好吃;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美食因此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烹饪要求——中国人的饮食中从此离不开酱系列。⑤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到宋代时,现在常用的红糖、白糖已能生产,而且质量上乘。在甜味调料中,“饴”使用最早。饴,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饴的生产,应该在殷商时已出现,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诗经·大雅》里的《绵》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膴膴(读wǔ,意为“肥”),堇荼(读jǐn tú,一种植物的名称)如饴。”意思是,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⑥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乡党》中所谓“不撤姜食,不多食”。在烹制牛肉等菜肴时,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据东汉张衡《七辨》,汉代人制作肉类食物便是“芳以姜椒,拂以桂兰”。⑦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朝时引种中国,之前一直靠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胡椒的价值赛黄金,宋人陶谷《清异录·药谱》中便称胡椒为“金丸使者”。而黄金常见,胡椒难买。唐宋时,家里有胡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胡椒的特殊地位。据《新唐书·元载传》,曾官至宰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朝廷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明代爱国名臣于谦曾为此大发议论,他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⑧在“外来风味”中,明清以后能对中国饮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辣味”——辣椒的味道。辣椒原产美洲,在被西班牙香料商发现后移种欧亚,明代后期,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引种中国。讲究口味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尤其是一向嗜辛辣的四川、湖南等地,一改对花椒、生姜的依赖,恋上了辣椒,“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椒不食”。从此,“辣味”成川菜、湘菜等菜系的主打味道。(1)(2分)阅读全文,请你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2分)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盐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B.先秦普通人是不可以享用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的。C.大概最早在明朝,人们有可能品尝到胡椒的味道。D.明朝时,“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由西班牙香料商从美洲引种中国。(3)(1分)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我们平时所称道的“色、香、味俱全”是在 时期才出现的。(4)(2分)文章第⑦段画线句中“大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2分)文章第⑦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分析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七、写作题(共1题;共50分)19.(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成记叙文;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C3.【答案】A4.【答案】C5.【答案】D6.【答案】A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1)君子好逑(2)欲济无舟楫(3)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1.【答案】(1)例如:②“低碳生活”知识竞赛;③校园“低碳生活”研究(2)示例:少坐汽车多行走, 低碳健康我拥有 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 (3)略(要素是:称谓、礼貌语、主题引入语,语句通顺表达亲切) 12.【答案】(1)船尾跳鱼拨剌鸣(2)示例1:诗中的“静”,静得寂寞、凄清。因为安史之乱后,作者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深更半夜,难以成眠,只有江月、鹭鸶相伴,孤独凄清,寂寞难耐。示例2:诗中描写的月夜,鹭鸶恬静夜眠,跳鱼跃出水面,静中有动,蕴含生机。我们能读出经历安史之乱后,看到这样静谧的夜景,杜甫仍有一份宁静祥和的心境。13.【答案】(1)交错相通;邀请;撰写;空寂的样子;停止(2)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 (3)①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陶潜说:“只要领会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琴弦发出声音呢!”(4)D(5)①甲文中,作者描绘了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场面,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现作者是一个对现实生活感到不满,希望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人。 ②乙文中,陶渊明所处的环境非常简陋,生活也极为贫穷。面对如此贫苦的生活,他依然与亲朋好友举杯痛饮,个性洒脱、不拘小节,自得其乐。③乙文的结尾处,陶渊明虽有一把琴,却无琴弦,更不会抚琴,然而朋友相聚,他总能抚琴相和,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的性格。④丙文的诗人在月夜之下肩扛锄头,穿行在草丛里,辛勤躬耕。为了不违背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畏惧,反而很享受田园生活,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悠闲自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并有与污浊官场决裂的决心。【答案】14.在深秋一个带着寒意的雨夜,“我”在北门大榕树下看戏,浮想联翩,回忆祖辈们看戏、外公健在时看戏、人们看戏路上的兴奋与喜悦以及“我”小时候和孩子们看戏时的乐趣,感慨万千。(意思对即可) 15.示例:不会。这些插叙内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人们了解到过去人们看戏的盛况以及看戏带给人们的感受,表现出人们对戏剧的喜爱和看戏时的喜悦心情。这正与文章的主题相契合。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比作灯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演员和观众活跃、兴奋的样子,表现出人们演戏、看戏的喜悦之情。 17.示例:没有。依据:①文章以回忆看戏的往事作为重点,而没有写戏里的情节和细节;②文中的句子“我装着一副凝神入迷的样子”“其实,我根本不会享受‘看戏’的乐趣,也不懂戏的曲折情节以及有关荡气回肠的故事内容”“倘若我能够好好坐下来欣赏这出戏,是否该有另一番味道?”都表现出作者没有认真看戏。 18.【答案】(1)第①段文字在结构上是通过叙述殷商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等时代各种调味品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作用,总领全文;在内容上,明确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各种调味品的发展史。 (2)B(3)时间顺序;秦汉(4)不能删去。“大概”一词表估计,说明胡椒被引种到中国的时间可能是在明朝,不排除胡椒被引种到中国的时间会更早或者更晚,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文章第⑦段使用了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等方法。示例:“胡椒的价值赛黄金”一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胡椒的价值与黄金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胡椒被引种来中国时的特殊地位,使说明更具体。 19.【答案】【参考例文】 最美心头一亮时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风景如画。可是那里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不少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留下他们尚未成年的孩子跟已近古稀的父母生活在一块。这些可怜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女孩儿的名字叫作青青。她长得很可爱,身上带着一种乡下孩子特有的天真淳朴,眼里有乡间田野里特有的纯真。她曾经带我去她的家里参观过——那样一间阴暗、矮小、破旧的土坯房,只有她和她的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妈妈在外很少回家,爸爸则几乎从未回来过。如果你认为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必定学习不好,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青青很聪明,也很勤奋。她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计算能力尤甚,常常是我一边给她念题,她一边心算,我的题目报完,她的答案也出来了。数学这个让好多孩子头疼的科目,却是青青的快乐所在。一天,我和青青爬山游玩时,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小男孩被树枝绊倒在地,小腿上血流不止。我一看,那不就是那个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冲青青丢石头,骂她是“没爹的孩子”的邻居家的小男孩吗?向来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击”的我扯了扯青青的袖子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让他先待一会儿。走,下山找他家大人来吧!”青青却毫不犹豫地向男孩奔去,询问他的伤势,又找来一种我不认识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敷在他的伤口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他背在背上,慢慢地朝山下走去。这时我看见小男孩的眼睛和脸蛋都通红通红的,想来只怕是为自己往常的举动内疚吧!事后我问青青:“他那么对你,当时你为什么却能够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呢?”青青的回答让我回味了很久,她说:“他怎么对我,我无法改变,但我相信与人为善总没有错。而且有时候,宽容比反击更有效。”青青的话,像一簇火苗,让我心头一亮:这样一个乡下姑娘,她的聪明、善良、勤奋、懂事,是很多城里孩子所不能及的。后来的后来,青青跟着她的母亲远走他乡,杳无音信,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她曾让我的心头一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二)-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二-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二-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一)-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0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一-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0期中仿真模拟测试一-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题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