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
展开从标准答案到解决方案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策略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提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同时,新课标提倡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活动,走进并观察大自然,在这过程中,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视活动的重要性,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展开复习教学。基于此,对于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复习,我们备课组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查学情,制定复习目标
中考复习应立足考点,基于学情开展,所以在复习前首先要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怎么学?考试中学生最大的失分点在哪里?因此在综合性学习复习前,我们先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情。(点)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作答综合性学习时遇到共性的问题是新题型不知道如何表达,涉及到生活真实问题需要解决时无从下手,因此,响应新课标,开展情境化教学就成了我们教学和复习的重点。
二、研究考题,明确考试内容
我们在研究2022年湖北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时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分值比重在逐年上升,最高达到10分。(点)
从考察的材料上看,内容涉及到社会热点、传统文化、校园生活、地方文化等,与学生读书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其中社会热点和传统文化考查频率是最高的,这其实是与教材教学内容是匹配的。(点)
纵观六册教材,一共设计了15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各地市的中考综合性学习考试的题目,充分体现教学考的一致性。
三、剖析真题,探寻考查规律
《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可见,“情境”是关键。但是新课标没有对“情境”进行解释,也没有作分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宁教授认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由此可得,语文学习情境必须源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
我们在研究省内外试题时,发现综合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具体情境,考查语文知识和语言运用
“情境”作为中考热词,在这几年的各地市中考中屡见不鲜,放眼全国,“情境”也是中考真题里的高频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情境创设既紧扣地域的特色,又巧妙地将语文要素和基础知识融合到情境中考查学生。如杭州市的这道“我爱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题,图文并茂,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杭州城标作为考查素材,从一“字”到一“城”,再到汉字文化,充分引导学生要关注身边的语文,一字一句一砖一瓦都是文化的积淀;在语言运用题上,选择的是村民公约,又体现了“生活即语文”的理念。
(二)整合多文本信息,推断探究
一些地市的综合性学习考题,出现了与非文学性文本一样的图表、数据、各种形式的文字呈现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源、整合推断探究、得出结论的能力。如江苏盐城的考题,以“身边的文化遗产”淮剧为主题,既有提供概念淮剧相关的“资料卡”,又有参加活动志愿者的情景对话,还有相关的对联与淮剧唱本片段。学生在考试中经历了一次“淮剧”学习和探究,充分考查学生理解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了当下语文命题生活化、情境化、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各种开放情境,倡导换位与定位表达
在研究各地市中考样卷综合性学习的题干表述时,我们发现,“你”这个字出现的频率较高,有身份的“你”各式各样,几乎囊括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各个方面,如“参会代表”(安徽、柳州)、“小记者”(重庆A、柳州)、“团委宣传员”(重庆B、吉林省)、“志愿者”(天水市)、“交通劝导员”(潜江)、“小明”(荆门)、“活动策划者”(襄阳)、“主持人”(宿迁、锦州、上海)等等,还原生活真实场景,让学生通过换位与定位的身份,尝试不同的表达。尤为特别的是在题干表述中,“理由”“怎样”两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对某件事发表你的观点,表达你的态度时,阐述背后的“理由”;处理某件事情,你会“怎样”说“怎样”做等等形式,倡导让学生言之有我,我手写我心。
四、对比探究,预测考查方向
将往年与2022年中考题型及分值进行对比,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考题的趋势与考查方向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综合性学习试题打破试卷板块界限,试卷命题趋于整体大综合(随州卷: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两则材料,字音字形、选词填空、病句修改、语句衔接、拟写新闻标题、补写结尾等)。外省有些地方命题以主题研学打通整张试卷,打破了板块的界限。
(二)文本形式多样化,真实再现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上海卷以“唱响经典”歌会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再现学习生活场景。创设情境给出曲目单,先设计“开场白”,再完成解说词,最后是完善活动曲目,给一首歌曲的歌词内容,让考生将该歌曲放入适当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这是一套完整的歌会流程,在完成题目的同时,学生按照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在毕业时可以迁移运用到毕业典礼的活动方案中,立等可用的考试内容。而湖南省郴州市干脆就是“我的青春”毕业联欢晚会,在项目的设置上与上海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情境创设从拟真走向“真实”,再现学习生活场景是命题的必然趋势,培养真实的“人”,解决真实的“问题”。
(三)试题开放灵活,从追求标准答案到得出解决方案。
综合性学习试题强化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的检测,对学生将课堂学到的语文能力迁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的能力进行评估。试题越灵活,开放性越大,对于评估的要求就越高,所以遵循的原则就是从追求标准答案到得出解决方案,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是简单的判断对与错,而是通过分层赋分来判断学生思维层级的高低。
如重庆市B卷中,让学生解决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加评选,让学生给出两个不同角度的推荐理由。全市这么多学生,重庆市文化遗产也不少,每一个学生对每一种文化遗产的了解也各不相同,推荐的理由也各有各的方式方法,这就给命题者、评卷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给出几个参考答案想要判断所有考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恐怕评价的效度不高,不够科学与准确。
为了准确测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势必要从思维层级上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层赋分,用“我的方法是否能更好的解决了我的问题”为标准,从而引导学生更科学、全面、系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只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我们在复习和平时教学时,通过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不同身份,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锻炼和培育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有的放矢,提高综合素养
新形势带来新挑战,我们备课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1.积极探究,真实实践
如在《君子自强不息》这一板块中,书本要求学生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人。学生只有真正成为采访者,才能了解书本列出的采访提纲中各个步骤的意义。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或许会对采访提纲萌生自己的想法,那么就可以在书本提纲的基础上加工润色,相信在考试中遇到采访有关的题目,他一定可以“侃侃而谈”。
一些同学对综合性学习的认知可能仅仅停留在圈画书本这一层面,认为只要把书本内容背下来,面对考题就一定没问题。但这恰好与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综合性学习看中的是以实践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思维的开拓与碰撞。
若单纯只阅读书本,学生对探究主题的思考仅仅是顺着编者铺好的路往下走,只是被动接收而非主动创造,那么对这一主题以及书本提供的探究方式其实并没有深入认识与理解,考试时就难免捉襟见肘。
总之,对于综合性学习,“背多分”小妙招可不灵。
2.横向思考,灵活变通
除了书本供给我们的主题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提供的方法对于相似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这样不仅深化了对探究方法的理解,还让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素材主题。
比如在学习完《走进小说天地》后,我们可以迁移运用课本提供的“从体裁特点到探究方式”的思路,自主整理议论文、传记等其他文学样式。
从一走向多,从典例挖掘本质,在面对灵活变化的考题时,才能揭开它的层层“糖衣”,直指题者意图。
- 整合典型,分析侧重
在考试中,对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考查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为中心,考查学生对该话题的理解与思考,问题偏向常规;第二种更侧重考查综合性学习背后所蕴藏的探究思路与方法,更具挑战性。我们整理试卷中的例题,以明晰该板块出题者的侧重点,使复习更加有目的性,从而提高效率。
4.厘清思路,规范答题
对于综合性学习,除了多熟悉题目外,我们还有一个更为便捷的提升方法,那就是教会学生厘清答题思路,熟悉规范性语言。
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回顾书本以及实践过程中与它相关联的内容,再根据现实情境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最后,依靠平时对该类题目解答要点的积累,将筛选的信息组织成较为规范的答题语言。
中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 知识讲解: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 知识讲解,共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巩固练习,共6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知识讲解: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知识讲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假设关系,排比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