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说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锡”同“赐”赐给,“道”同“导”引导,“伏”同“服”保持,“离”同“罹”遭受,“章”同“彰”显著,改变措施,善于取巧,随流水消逝,修长的样子,动词崇尚爱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崇信,位至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被放逐达九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作《离骚》,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
1.楚辞体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其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段解:交代家世出身,意在塑造血统高贵、身世不凡、器宇轩昂的自我形象。
段解:表白自己的品德、才能、理想,表达焦虑、忧患、劝导之意。
层解:诗人心情极度苦闷、难以排解,而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
层解:周围风气败坏,群小诬陷自己。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却不会因此改变节操。
层解: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诗人在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兮”。段解:诗人追忆往昔,自述遭贬原因,表达“正道直行”的决心。诗人决心以前贤为榜样,不论环境如何险恶,也要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
层解:诗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内心犹豫、彷徨,苦苦思索,但倔强依然。诗人详细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自己修身之严。
层解:诗人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诗人回到了“九死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深沉。段解:诗人通过对自我的反思,表达了保持美好品质的强烈愿望,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错”同“措”,措施、举措
“圜”同“圆”,圆凿(榫眼)
“辟”同“僻”,僻静、幽静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
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
动词,交好、与……友善
形容词,表赞许、同意等应答之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巩固
“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使……压抑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无“者”“也”判断词标志的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不与吾”
宾语前置句,“不知吾”
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乎此时”后置
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兰皋”后置;“步余
马”是“余马步”的倒装
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以嘉名”后置
定语后置句,“岌岌”作“冠”
的定语,“陆离”作“佩”的定语
“替”翻译成“被贬黜”
“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当作
《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展示了自己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1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其中的“独”字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独”还有“只”的意思。
2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有“香草美人”之喻,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物比喻的内容。
答案 外在(客观)原因:①小人嫉妒、诽谤(“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②君王荒唐、不体察臣心(“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内在(主观)原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诗中诗人描写花草、香木、禽鸟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菱叶、荷叶、荷花为衣裳,这些都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的品格。在叙述自己被群小奸佞诽谤、壮志难酬时,诗人以自古以来鹰、雕等猛禽与凡鸟不能合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蕙”“茝”“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香木的色和香,更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和香木,把人们的心引到绮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这就写出了自己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课文里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试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该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写自己不为小人们的种种丑态、伎俩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③“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④“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的节操。
6“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什么一腔忠诚却劝不回那一心入秦自投罗网的君主?为什么君主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举世皆醉我独醒”,于是在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后,他选择了汨罗江的清流。屈原抱石沉江的举动,你赞成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不赞成。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屈原;虽然楚国国都暂时被攻破,但造成这一结局的楚王及其权臣尚且未曾殉国,未曾放弃,他又何必抱石沉江,做无谓的牺牲?况且他不是说要“退将复修吾初服”吗?就算不能“兼济天下”,“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也好啊!究其因,这实在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屈原应坚强地活下来!因为活着就有希望。(观点二)理解屈原的行为。屈原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加上国都被秦军攻破,他自然以为楚国要就此灭亡了,他区区一介逐臣,纵有满腔救国救民之理想,
又能做什么呢?他一生主张抗秦,想来如何愿意活在秦人统治之下?就算活着,楚文改秦文,楚音改秦音,还要看着秦人骑在楚人头上作威作福,这样活着,普通楚人尚且要椎心泣血,何况屈大夫?身处如此绝境,自尽殉国,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了。并且可以说,这体现了一个个体对自己国家的忠诚。
诗歌的语言风格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是以以屈原作品为主的《楚辞》为起始点的。浪漫主义并不注重对现实的刻意临摹和揭示,喜欢用瑰丽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艺术手法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来制造或神奇险怪,或奇妙虚幻的艺术境界。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歌鉴赏类题目考查的重点之一。
1.常见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概括这首诗(词)的语言风格,并简要分析。3.这首诗(词)体现了“×××”的语言风格,请结合相关诗(词)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皇甫别驾往开州李攀龙①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②。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吕虔刀③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注] ①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友人皇甫汸被贬往开州时所作。②玉珂:原指马络头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行的皇甫汸。③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谓三公可佩,虔以之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以之为称颂辅相之语。
《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送别诗,虽有朋友离别时的惆怅感伤,但无低沉哀婉之态。诗人宽慰友人看淡官场暂时的失意,激励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整首诗基调高亢,雄浑沉雄。①颔联是对友人的开导:诗人用旷达之语劝慰友人,已在诗坛享有盛名,不必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②颈联想象友人旅途境况,境界开阔苍凉,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悱恻之意;③尾联以激昂铿锵之声令人振奋:诗人勉励友人,相信他会得到贵人提携,定能东山再起,不必虚度光阴。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分析题干中“雄浑沉雄”的意思,“雄浑”指雄壮而浑厚,气势磅礴,含义深远;“沉雄”是指深沉雄健,悲壮有力。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看诗中是如何体现出“雄浑沉雄”这一特点的,重点从意境、情感、手法技巧等角度分析。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一联是对朋友的劝慰与开导;“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一联是想象朋友旅途情境,整体意境是开阔苍凉的;“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一联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激励。最后明确整首诗虽有愁情,但整体风格却是雄浑沉雄的。
『群文任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第一首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 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第二首九歌·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①。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②,左骖殪兮右刃伤③。霾两轮兮絷四马④,援玉枹兮击鸣鼓⑤。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⑥。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⑦,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 ①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错:交错。②凌:侵犯。躐:践踏。行:行列。③骖: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左右两边的叫“骖”。殪: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④霾:同“埋”。絷:绊住。⑤援:拿着。枹:用玉装饰的鼓槌。⑥弃原野:指骸骨被抛弃在战场上。⑦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探究任务:1.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结合所学诗歌《氓》,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桃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2.与《离骚(节选)》相比,《九歌·国殇》表达的情感和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达情感:《离骚(节选)》主要强烈地抒发了诗人遭谗被妒的苦闷和烦郁矛盾的感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为国献身的精神;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的腐朽黑暗,抨击了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九歌·国殇》这首诗是对英雄捐躯的悲壮场景的描绘,歌颂了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寄托了诗人对阵亡的爱国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诗人对洗雪国
耻的渴望,对勇毅精神浩气长存的信念,具有一种不同于《离骚(节选)》的凛然亢直之美和阳刚之美。(2)语言特点:《离骚(节选)》句式参差不齐,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使全诗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九歌·国殇》句式整齐,每句中间嵌一“兮”字,形成一种停顿之势,又把上下隔开变作三三句式。节奏明快有力,产生一种急促感和紧迫感,振人心弦,引人共鸣。
『读写能力』 赋比兴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诗经·氓》在写女主人公回忆往事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渲染,而是直接陈述,也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或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气氛、情绪。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便于人们联想想象,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经·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使用了这种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比兴往往结合起来运用。《诗经·氓》中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中有“比”。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的韵味和感染力。
『针对练笔』运用比兴手法写关于面对挫折、磨难的作文开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高山再高,仍有鸟飞过;流水再长,终究汇于海;道路再曲折,终会有尽头。人生天地间,我心宽阔,些许挫折,缥缈如云烟,不足为道。
解析 A项,“错”同“措”。C项,“泮”同“畔”,“道”同“导”。D项,“说”同“脱”,“章”同“彰”。
解析 B项,古义:到,到达。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C项,古义:荒唐。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D项,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解析 C项为名词作状语。A、B、D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解析 贿:财物,诗中指嫁妆。
解析 C项,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并列,相当于“而”。B项,介词,相当于“于”,在/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6.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B.“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其中“雅”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诗经》六义”。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是指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也用“风骚”泛指文学。D.《诗经》又简称《诗》,《尚书》又简称《书》,“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解析 B项,其中“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具有众多美好的内在品质与才能,这也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2)屈原在《离骚(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出身高贵。(3)《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诗经》,是经年已久的爱好,且阅读的热情并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阅读的理由很简单,我——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小女人,从少女时就有轻轻的怀想,渴慕做一名布衣乌鬓的古代女子,在打湿了花朵与衣襟的月色下,安静而忧伤地等候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良人。每当那些神秘而优美的诗名顺流而下,御风而来,我的心幕上便恍若上演着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是一场轻快且世俗的爱恋,在关关雎鸠的应和中,美丽的女子不再漫步云端,她美目四盼,唇边带笑,长发飞扬,裙裾飘飘,于清风流水中驾一叶扁舟,采几束荇菜,女子灵动的指尖流淌着醉人的光阴。当夏日淡黄的荇菜花堆满船舱,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一低头,便可听见心灵深处悠远的回响,那是斯人在叹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时,他尚不知在日后绵长的思念中,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更不知当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时,星夜中另一颗因爱而纤弱的心,也彻夜难安。
1.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B.“今天下午又要考试了,——快看,那边发生了一场车祸!”赵明明喊道。C.他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精力旺盛——是最好的班主任人选。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项与文中的破折号均标示解释说明。A项,标示插入语。B项,标示话题的转换。C项,标示总结上文。
2.文中画横线句“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表达直白,缺乏想象力,请加以修改。要求: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女子的笑容如一朵荷花盛开在斯人的心上。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本体是女子的笑容,然后要确定喻体,可以把女子的笑容比喻为一朵花、一幅画、一首诗等,最后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转换“吸引着斯人”。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的衔接,如果喻体是“花”,可用“盛开”“绽放”等词语;如果喻体是“画”,可用“刻印”等词语;如果喻体是“诗”,可用“书写”等词语。
3.“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一句中,运用“蚕食”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蚕食”本意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用在此句中,能更形象地写出男子因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而渐渐失眠的情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因思念女子而失眠。“蚕食”,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此处使用“蚕食”能化抽象为形象,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因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逐步加深而渐渐失眠的情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继《诗经》后,中国南方又产生了一种新兴诗体——《楚辞》。《楚辞》以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主,也收集了后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宋的作品。《楚辞》在形式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第一种形式是“骚体”。“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离骚》在内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以美人香草为喻托,表达了悲秋的摇落无成之慨、对理想的追寻以及殉身无悔的志意。《离骚》的句子较长,大致是“兮”字的前后各六个字。因为句法的扩展,篇幅也随之延长,这就使得这种诗歌有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楚辞》中的骚体,就逐渐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发展为赋的先声。
《楚辞》的另一种形式是“楚歌体”。“楚歌体”主要指的是《楚辞》中的《九歌》这一组诗。它本是楚地祭祀鬼神时由男女巫师所唱的巫歌,多用爱情的口吻来叙写一种期待和召唤的浪漫感情,因而能够引发人们许多方面的联想。《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离骚》短,①最常见的是“兮”字前后各三个字为主。②后世的《九歌》成为七言诗的源头。③总之,“骚体”与“楚歌体”代表了《楚辞》中两种不同的形式。④无论是“骚体”或是“楚歌体”,⑤都大量使用了“兮”等语气词。⑥由于语气词的间用,给《楚辞》增添了一种飞扬飘逸的风采。
4.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离骚》的三个特点,每个不超过8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形式是“骚体”。②以美人香草为喻托。③有散文化的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由“第一种形式是‘骚体’。‘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可知形式是“骚体”。由“《离骚》在内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以美人香草为喻托”可知以美人香草为喻托。由“因为句法的扩展,篇幅也随之延长,这就使得这种诗歌有了散文化的趋势”可知有散文化的趋势。据此可以概括出三个特点。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四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句,删去“为主”。②句,“后世的《九歌》成为七言诗的源头”,修改为“《九歌》成为后世七言诗的源头”。④句,“或是”改成“还是”。⑥句,删去“由于”。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最常见的是‘兮’字前后各三个字为主”中“以……为主”与“最常见的是……”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主”。②句“后世的《九歌》成为七言诗的源头”定语位置不当,“后世”应该修饰“七言诗”。④句“无论是……或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或是”改成“还是”。⑥句“由于语气词的间用,给《楚辞》增添了一种飞扬飘逸的风采”成分残缺,介词掩盖了主语,删去“由于”。
二、阅读素养培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子衿①《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①子衿:你的衣领。子,对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②嗣(sì)音:继续通音讯。嗣,继续。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④挑(tā)兮达(tà)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比喻修辞技巧,其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女主人公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D.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B项,“运用比喻修辞技巧”错误,应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7.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前两章句型重复,字面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如“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作用:①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踪影。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③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屈原庙梁辰鱼①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幡。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注] 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衡,香草名。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寒云”来渲染凄清的氛围,人们祭献白蒿来表达对屈原的哀思之情。B.颔联写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日夜陪伴屈原,使屈原的灵魂得到慰藉,表达诗人对屈原的深深缅怀之情。C.颈联写楚怀王“巫山云雨”之事和屈原投水而死的事件,表达诗人对楚怀王的荒淫无道的辛辣讽刺,也暗含对屈原大业未竟的惋惜之情。D.全诗以情感为线,情随境转,步步深入,言近旨远,可见诗人用笔之娴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D项,“以情感为线”有误,应是以行程所见景物为线索。
9.本诗的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歌的尾联用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的手法来表达情感。②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衡低泣,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的景象,渲染了人们前来拜谒屈原庙的凄清氛围。③诗人借这种景象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首先明确尾联所用的表达技巧,即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接着分析景物描写烘托出的氛围,最后明确表达的感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优秀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楚辞”,《楚辞》,《离骚》,《离骚》的艺术成就,第一段,内容自述出身与身世,第二段,香草美人,第三段,坚持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搜集的内容,课文梳理,原文呈现,离骚节选,一词多义,动词约定时日,名词准则,名词极点尽头,动词至到达,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精品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