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 C12 N14 O16 F19 Cl35.5 Sc45 C59 As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不能用于比较Na与Al金属性相对强弱的事实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B. Na和AlCl3溶液反应
C. 单质与H2O反应的难易程度D. 比较同浓度NaCl和AlCl3的pH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可以比较Na与Al金属性相对强弱,A项正确;
B. Na和AlCl3溶液反应,主要是因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钠,这不能说明Na的金属性比铝强,B项错误;
C. 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可用于比较Na与Al金属性相对强弱,C项正确;
D. AlCl3的pH小,说明铝离子发生了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为强碱,氢氧化铝为弱碱,所以能比较Na、Al金属性强弱,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金属性比较规律: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前大于后。
2、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
3、由金属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
4、由置换反应可判断强弱,遵循强制弱的规律。
5、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6、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的作负极。
7、由电解池的离子放电顺序判断。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硝酸可用来制造氮肥、染料、塑料、炸药等
B. 人体中极少量的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
C. 石膏可用于制造硫酸
D. 硫酸铜能杀死某些细菌,因此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硝酸常用来制造氮肥、染料、塑料、炸药等物质,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故A正确;
B.NO是明星分子,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NO极少量时在人体的血管系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故B正确;
C.石膏与碳在高温下可制得二氧化硫用于生产硫酸,故C正确;
D.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不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故D错误;
故选D。
3. 我国科学家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为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酸性氧化物B. 链状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C. 合成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 该新路径有利于促进“碳中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正确;
B.链状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醛基2种官能团,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合成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正确;
D.该新路径可以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有利于促进“碳中和”,D正确,
故选B。
4. 关于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 聚丙烯酸钠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
C. 苯胺在酸性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D. 淀粉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聚丙烯酸钠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B错误;
C.苯胺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
D.淀粉中存在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淀粉能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D。
5. 下列有关胶体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混合物B. 胶体比溶液更稳定
C. 都属于分散系D. 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与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浊液、胶体都是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A正确;
B.胶体是介稳分散系,其稳定性比溶液差,B错误;
C.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 nm)、胶体(1 nm~100 nm)、浊液(大于100 nm),胶体和溶液都是分散系,C正确;
D.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的胶粒对光发生了散射,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gN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02×1023
B. 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为22.4L
C. 常温常压下,22.4LCO2物质的量为1ml
D. 100mL1ml·L-1NaCl溶液中含有0.1ml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30gNO的物质的量为1ml,含有2ml原子,含有原子总数为,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 不是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C错误;
D. 100mL 1ml/L NaCl溶液中含有0.1mlNaCl,含有0.1 ml,D正确;
故答案选D。
7. 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气体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A错误;
B.SiO2属于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硅酸,B错误;
C.六水合氯化镁受热时发生分解、水解,最终所得固体为氧化镁,C错误;
D.可溶性铜盐与过量烧碱溶液易反应生成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后者能氧化葡萄糖,加热时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氧化亚铜),D正确;
故答案为: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 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 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或SO32-
D.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故A错误;
B、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故B正确;
C、硫酸钡和AgCl均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Ag+,故C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氯化钠是大量的,制得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量较少,不能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9. 下列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固体药品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氯化钠是大量的,制得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含量较少,不能采取冷却结晶的方法,应该是蒸发结晶、趁热过滤,B错误;
C.溴水易挥发,有毒,实验中要用到溴水时,可将平时分开存放的KBrO3和KBr溶液用稀硫酸进行酸化,按的比例进行混合,二者发生反应生成单质溴,可降低溴水的贮存与使用风险,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加入碘水后,单质碘被消耗,溶液不变蓝,不能证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 X、Y 、Z、W为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X、Y为同周期且相邻元素,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X、Z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Y原子核外电子数的3倍。W是人类最早掌握其冶炼技术的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Y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B. 简单离子半径:X> Y> Z
C. 加热蒸干WZ2溶液不能得到纯净的WZ2固体
D. 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X、Y、Z、W为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X、Y为同周期相邻元素,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Z最外层电子数,X、Z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Y原子核外电子数的3倍,设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Z的能层电子数为b(b=10或18),Y的核外电子数为a+1,Z的核外电子数为b+a,则a+a+b=3(a+1),整理可得a=b-3,b=10时a=7(满足条件),a=18时b=15(舍弃),则X为N,Y为O,Z为Cl元素;W是人类最早掌握其冶炼技术的金属,则W为Cu,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N,Y为O,Z为Cl,W为Cu元素,
A.X为N,Y为O,氮的氧化物与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氮的氧化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故A正确;
B.X、Y、Z简单离子分别为:N3-、O2-、Cl-,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Cl-> N3->O2-,故B错误;
C.WZ2为CuCl2溶液,加热促进铜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且HCl是易挥发性酸,加热蒸干CuCl2溶液得到Cu(OH)2,不能得到纯净的CuCl2固体,故C正确;
D.Y、Z形成的ClO2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故D正确;
故选:B。
11. 某Fe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l·L-1,则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 11.2gB. 16.8gC. 19.6gD. 22.4g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的三种阳离子浓度均为2ml/L,根据SO42-反应前后的量不变,溶液中已有铁元素0.4ml,所以只需再加0.2ml Fe,即11.2g,选A。
12. 某二次电池装置如图所示,锂、充有催化剂的碳纳米管为电极,电解质能传导Li+。放电时生成的Li2CO3和C附着在电极上,充电时可使Li2CO3转化为Li、CO2和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电流从电极Y经外电路流向电极X
B. 充电时,电极X接外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充电时,电极Y的电极反应式为2Li2CO3-4e-=2CO2↑+O2↑+4Li+
D. 应用该电池电镀铜,若析出64gCu,理论上消耗标况下33.6L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放电时生成Li2CO3,则锂电极为负极,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电极Y经外电路流向电极X,A正确;
B.放电时,X为负极,则充电时,电极X接外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阴极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 放电时,电极Y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Li++4e-=2Li2CO3,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放电是正极反应的逆反应,C正确;
D.应用该电池电镀铜,若析出64gCu即1mlCu,转移了2ml电子,根据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即转移2ml电子消耗1.5ml二氧化碳,理论上消耗标况下33.6LCO2,D正确;
答案选B。
13. 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l·L-1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合金的质量不可能为6.4 g
B.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l
C. 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D. 溶解合金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一定量的镁和铜合金加入到稀HNO3中,二者恰好反应,金属、硝酸都没有剩余,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发生反应: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发生反应:Mg(NO3)2+2NaOH═Mg(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5.1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3m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l,生成NO为=0.1ml。
【详解】A.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15ml×24g/ml=3.6g,若全为铜,质量为0.15ml×64g/ml=9.6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3.6g<m<9.6g,则合金的质量可能为6.4g,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反应(HNO3)=n(金属)=×0.15ml=0.4ml,故B错误;
C.加入的氢氧化钠恰好与硝酸镁、硝酸铜反应,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OH为0.3ml,故加入NaO溶液的体积为=0.1L=100mL,C错误;
D.标准状况下0.1mlNO的体积为2.24L,D正确。
故选D,
14.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SO、SO、Cl-、Fe2+、Fe3+、CO中的若干种,且各离子浓度相同,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②向①中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产生,微热,有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SO
B. 是否存在Na+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C. CO肯定不存在,Fe2+、Fe3+至少有一种
D. 溶液中存在NH、SO、Cl-、Fe2+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不溶于硝酸,沉淀为BaSO4,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所以原溶液中存在SO、SO中的一种或两种;
②在①中加入了足量的硝酸,滤液中不存在CO,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O;向①中的滤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此沉淀为Fe(OH)3,由于硝酸能将Fe2+氧化为Fe3+,所以不能确定Fe(OH)3中Fe3+的来源,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2+、Fe3+中至少一种;微热,有气体产生,此气体为NH3,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
③由②分析原溶液中含有NH,至少含有Fe2+、Fe3+中的一种,由于Fe2+和Fe3+会与SO、CO发生反应,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无SO、CO,则有SO。
【详解】A.由上分析,原溶液中不存SO,A项错误;
B.由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SO,根据各离子浓度均相同及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还存在Fe2+、Cl-,不存在Na+,B项错误;
C.由上分析,CO肯定不存在,存在Fe2+,不存在Fe3+,C项错误;
D.由上分析,结合B选项,溶液中存在NH、SO、Cl-、Fe2+,D项正确;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硝酸铁是一种工业和医药行业常用的原料,用作媒染剂、铜着色剂等。Fe(NO3)3∙9H2O是浅紫色晶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
Ⅰ. 利用稀硝酸和铁屑制备硝酸铁。目前常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釜中原料是稀硝酸和细铁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硝酸需要过量,原因是_______。
(2)会污染空气,不能随意排放,浓缩池中也会产生,请用化学用语解释产生的原因_______。
(3)冷却结晶后的硝酸铁晶体,最适宜用下列哪种试剂进行洗涤_______。
A. 水B. 四氯化碳C. 20%稀硝酸D. 乙醇
Ⅱ. 利用工业废水制备硝酸铁。不锈钢酸洗废液中含有大量、、等金属离子,可对不锈钢酸洗废液中的各金属元素进行分离,并利用分离的含铁物质制备硝酸铁,同时回收其他金属。
已知:①Cr(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②各金属离子沉淀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4)分离出适宜的范围是_______。
(5)请设计实验,继续从废液中分别分离出Cr元素和Ni元素_______。
【答案】(1) ①. Fe+4H++=Fe3++NO↑+2H2O ②. 防止生成,抑制水解
(2)4HNO34NO2↑+2H2O+O2↑ (3)C
(4)
(5)加入过量NaOH,Cr3++4OH-=+2H2O,Ni2++2OH-=Ni(OH)2↓,过滤后滤渣中可得Ni元素;再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调节至pH=7-8,,过滤,滤渣中可得元素
【解析】
【分析】反应釜中稀硝酸和Fe反应,方程式为4HNO3+Fe=Fe(NO3)3+NO↑+2H2O,NO可以与O2反应生成NO2,2NO+O2=2NO2,NO与NO2通入碱液中吸收;Fe(NO3)3溶液在120℃下浓缩,加入Fe(NO3)3晶种后结晶,经过离心分离得到Fe(NO3)3∙9H2O。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稀硝酸和Fe反应生成Fe(NO3)3、NO和H2O,离子方程式为Fe+4H++=Fe3++NO↑+2H2O;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硝酸过量可以将Fe2+完全氧化为Fe3+,而且酸过量可以抑制Fe3+的水解;
【小问2详解】
浓缩池中有过量的硝酸,受热分解,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O2↑;
【小问3详解】
A.硝酸铁晶体溶于水,不能用水洗涤,A不符合题意;
B.CCl4不溶于水,因此无法洗涤,B不符合题意;
C.20%稀硝酸可以洗去硝酸铁表面较浓的硝酸,也可以抑制Fe3+的水解,C符合题意;
D.乙醇可以洗去水,但不能抑制Fe3+水解,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4详解】
调pH需要Fe3+完全沉淀,Cr3+不能沉淀,因此pH的反应是3.2≤pH<4.6;
【小问5详解】
利用Cr(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在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Cr3+转化为,Cr3++4OH-=+2H2O,此时Ni2+转化为Ni(OH)2沉淀,Ni2++2OH-=Ni(OH)2↓,可将Ni(OH)2沉淀过滤出来从而分离出Ni元素,在剩余的溶液中加稀盐酸,调节至pH=7-8,转化为Cr(OH)3沉淀,过滤后分离出Cr元素。
16. 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是提炼铜的重要矿物原料之一、以H2O2作为氧化剂在硫酸环境中对辉铜矿浸出生成CuSO4的模型如下:
(1)根据上述转化关系,请回答。
①I和Ⅱ的转化过程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
②将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u2S+H2O2+_____=CuS+_____+____,_______。
③过程Ⅱ中,H2O2起主要作用,但加入Fe2(SO4)3可以提高浸出率。过程Ⅱ的浸出模型如图。结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释加入Fe2(SO4)3的作用_______。
④在浸出过程中,Fe3+可以不断再生,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⑤在相同时间内,测得Fe2(SO4)3浓度对Cu2+浸出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当c[Fe2(SO4)3]>0.25ml·L-1后,图中曲线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2)测定浸出液中Cu2+浓度,其过程如下:
i.取a mL浸出液,煮沸除尽过量H2O2,调节溶液的酸度。加入KF(除去Fe3+);
ii.加入过量KI溶液,与Cu2+反应生成CuI白色沉淀和I2
iii.用0.1000m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消耗Na2S2O3镕液b mL。(已知:)
①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浸出液中的c(Cu2+)=_____________ml∙L-1。
【答案】 ①. Cu、S ②. Cu2S+H2O2+H2SO4=CuS+CuSO4+2H2O或Cu2S+H2O2+2H+=CuS+Cu2++2H2O ③. CuS存在平衡:CuS(s)⇌Cu2+(aq)+S2-(aq),随Fe2(SO4)3溶液的加入,Fe3+与S2-结合,使c(S2-)降低,促进上述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浸出率 ④. 2Fe2++H2O2+2H+=2Fe3++2H2O ⑤. 当c[Fe2(SO4)3]>0.25ml·L-1时,虽然c(Fe3+)的升高有利于提高浸出率,但随c(Fe3+)的升高催化H2O2分解,对浸出率下降的影响大于c(Fe3+)升高对浸出率提高的影响 ⑥. 2Cu2++4I-=2CuI↓+I2 ⑦.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过程Ⅰ中Cu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为+2价被氧化,过程Ⅱ中部分S元素由-2价变为0价被氧化;
②过程Ⅰ中Cu元素被H2O2氧化生成CuS,Cu2S和H2O2的系数比为1:1,根据电子守恒可知H2O2应被还原成H2O,该反应在硫酸环境中进行,再结合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Cu2S+H2O2+H2SO4=CuS+CuSO4+2H2O离子方程式为Cu2S+H2O2+2H+=CuS+Cu2++2H2O;
③CuS存在平衡:CuS(s)⇌Cu2+(aq)+S2-(aq),随Fe2(SO4)3溶液的加入,Fe3+与S2-结合,使c(S2-)降低,促进上述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浸出率;
④在浸出过程中,Fe3+可以不断再生,即Fe3+被还原为Fe2+,又会被H2O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⑤当c[Fe2(SO4)3]>0.25ml·L-1时,虽然c(Fe3+)的升高有利于提高浸出率,但随c(Fe3+)的升高催化H2O2分解,对浸出率下降的影响大于c(Fe3+)升高对浸出率提高的影响,所以曲线下降;
(2)①根据题意KI会被Cu2+氧化生成I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2Cu2++4I-=2CuI↓+I2;
②根据Na2S2O3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n(I2)=ml,根据KI与Cu2+可知n(Cu2+)=0.1b×10-3ml,溶液体积为amL,则c(Cu2+)==ml/L。
17.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两两之间能组成5种化合物A、B、C、D、E;X、Y、Z三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F。已知:化合物A、B、C中原子个数比都为1︰1;B为淡黄色固体,C、E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A是化学式为XZ的离子化合物,A与E反应生成F和一种气体;D是化学式为X2Y的离子化合物,D的阴、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与E分子所含电子数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X、Y、Z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
(3)写出F的电子式___________。
(4)已知X单质、A、B、D分别与E反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其中X单质、A、B分别与E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X单质、B分别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请举一例说明B的用途___________。
(5)请写出由化合物C制取Y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钠 (2)Na>O>H
(3) (4) ①. 2Na+2H2O=4NaOH+H2↑ ②. 2Na2O2+2H2O=4NaOH+O2↑ ③. 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④. 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得来源
(5)2H2O22H2O+O2
【解析】
【分析】B为淡黄色固体可推测为Na2O2,三种元素中有Na和O;C、E常温为液体,推测为H2O2和H2O,可知三种元素还包括H;A为XZ的离子化合物,可知A为NaH,X为Na,Y为O,Z为H;则A为NaH,B为Na2O2,C为H2O2,D为Na2O,E为H2O,F为NaOH。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X元素的名称是钠;
【小问2详解】
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X、Y、Z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Na>O>H;
【小问3详解】
F化学式:NaOH,F的电子式:;
【小问4详解】
X为Na,B为Na2O2,E为H2O,X单质、B分别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4NaOH+H2↑、2Na2O2+2H2O=4NaOH+O2↑,B是过氧化钠,含有钠离子和非极性键,过氧化钠可以与水和CO2反应生成O2,因此过氧化钠可以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得来源;
【小问5详解】
C为H2O2,Y为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18. 乙烯用途广泛,工业上可通过下列流程合成二甘醇及其衍生物。已知:R-OH + SOCl2 → R-Cl + SO2 ↑+ HCl↑ 请回答:
(1)写出B的官能团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反应类型:②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
(5)①二甘醇又名(二)乙二醇醚,根据其结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难溶于水 b. 沸点较高 c. 不能燃烧
②E的同分异构体很多,写出其中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两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由1-氯丙烷合成丙酮的合成路线图并注明反应条件(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OHCH2=CH2Br-CH2CH2-Br
【答案】(1) (2) ①. ②. Cl-CH2CH2-O-CH2CH2-Cl
(3)消去反应 (4) ①. +H2O ②. ClCH2CH2OCH2CH2Cl+2KOH+CH2=CH-O-CH=CH2+2KCl+2H2O
(5) ①. b ②. CH2=CHCH2CHO、CH3CH=CHCHO、CH2=C(CH3)CHO
(6)
【解析】
【分析】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A(C2H4O),A的结构中没有甲基,则A为,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B,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种H,结合二甘醇的结构可知B为HOCH2CH2OH;二甘醇发生信息中的反应得到D,结合D的分子式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Cl-CH2CH2-O-CH2CH2-Cl,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为CH2=CHOCH=CH2。
【小问1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HOCH2CH2OH,官能团为羟基,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D的结构简式为:Cl-CH2CH2-O-CH2CH2-Cl,故答案为;Cl-CH2CH2-O-CH2CH2-Cl。
【小问3详解】
反应②为卤代烃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的消去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
【小问4详解】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2O,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lCH2CH2OCH2CH2Cl+2KOHCH2=CH-O-CH=CH2+2KCl+2H2O,故答案为+H2O;ClCH2CH2OCH2CH2Cl+2KOHCH2=CH-O-CH=CH2+2KCl+2H2O。
【小问5详解】
①a.含有2个羟基,与水形成氢键,应易溶于水,故a错误;
b.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较高,故b正确;
c.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能燃烧,故c错误;
故答案选b;
②E为CH2=CHOCH=CH2,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O、CH3CH=CHCHO、CH2=C(CH3)CHO,故答案为CH2=CHCH2CHO、CH3CH=CHCHO、CH2=C(CH3)CHO。
【小问6详解】
由1-氯丙烷合成丙酮,可以首先合成2-丙醇,然后将2-丙醇氧化即可得到丙酮,由1-氯丙烷合成2-丙醇,可以将氯原子消去,然后与水加成即可,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方法
A
配制溶液
将固体置于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B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
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C
降低溴水的贮存与使用风险
稀硫酸酸化的的混合液替代溴水
D
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溶液,再滴加少量碘水
开始沉淀
1.5
4.6
6.7
完全沉淀
3.2
6.9
9.5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 Sc45 C59 As75,1mlNH4Cl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 Sc45 C59 As75, 通过下列实验探究与的反应, 下列实验装置或现象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化学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 Sc,2 m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7,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O2,2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