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现有四类公务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191910月,北洋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这场考试     

    A.由考试院主持 B.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实行

    C.允许女子参加 D.依据《文官考试法草案》进行

    21902年,清政府颁布《派赴出洋游学办法》,将留学生分为三种:贵胄学生、官派学生、游学学生(自费)。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生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考试及第)。这说明(    

    A.采取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措施 B.彻底废除了八股取土的科举制度

    C.建立公务制度代替贵族世袭官职 D.清政府鼓励留学人员回国

    3优等、及优等则升级中等,下等则留原级;下等者减品行分数十分之一,若三次下等者,即令其出学……自高等小学堂以上,……比照奏定奖励出洋游学日本学生章程,给予出身,分别录用……考列优等者,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升入通儒院。如不愿入通儒院者,应由学务大臣查核该员才具,酌量分别委以京外要差,奏明请旨办理,以期及时自效。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是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B.为洋务运动培养了人才

    C.保留有科举取士的残余 D.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4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6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   

    A.利于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 B.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

    C.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5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规定的笔试应试科目,主要有国父遗教(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大纲及三民主义)、国文、中国历史及地理、宪法(宪法未公布前笔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地方自治等五项。《考试法》中的这些规定(   

    A.说明民国教育水平发达 B.利于提高官员政治素质

    C.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D.旨在应对日本侵华需要

    6.晚清学部曾奏请令各省督抚广加延访,凡专门学成回国在十年以上,学力素优,复有经验者,肿举实绩,或征其著述。经核定择其著述卓然成家,成绩确然其见者,赐予出身,以奖励后进,这一奏请得到晚清政府同意。由此可见(   

    A.晚清政府采用分科考试和甄别来选拔官员 B.学堂选官是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

    C.留学毕业生选官是晚清官员选拔方式之一 D.晚清已采用考试方式,建立文官运行机制

    71953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实行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如下表)。这一制度(  

    分部管理

    按工作需要将全体干部分类,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部门分别进行管理

    分级管理

    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分工管理各级干部

     

    A.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 B.创立了新的干部管理原则

    C.重视发挥地方积极性 D.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前提

    8.民国初年,政府专门设立官员甄别委员会,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如,司法部司长田某称其在日本留学的毕业文凭遗失,农商部部员贺某称其在比利时某校毕业但文凭遗失,甄别委员会即电请驻日、驻比使馆查复。民国初期的官员甄别(   

    A.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意在保障官员的素质 D.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

    9.我国现有四类公务员(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当今我国(   

    类型

    说明

    选任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选举任命,是政府组成人员(如Xx市长)

    委任

    任免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职务,为非政府组成人员(如XX部副部长)

    考任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为非领导职务(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

    聘任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署合同,是专业性较强职位和辅助性职位(不涉及国家秘密)

     

    A.公务员制度较为完备 B.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

    C.干部管理走向法制化 D.公务员考录规模扩大

    10.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A.使公务员的管理趋于法制化 B.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D.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

    11.下表是清末民初外务()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概况,据此可知(   

    途径

    章京考选

    驻外使馆

    同文馆与译学馆

    留学生

    举贡考试

    其他

    合计

    人数

    68

    15

    45

    79

    22

    4

    233

    比例

    29.18%

    6.44%

    19.31%

    33.91%

    9.44%

    1.72%

    100%

     

    A.中国外交人才选拔重务实 B.清末新政的效果显著

    C.传统科举选士制度已瓦解 D.外务部逐渐居六部之首

    12.有学者指出,清末文官录用方式的改变,均未经过周密筹划,多数为填补因科举制度废除后选官制度出现的真空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反映了(   

    A.传统教育已被近代教育取代 B.清末文官制度缺乏统筹安排

    C.废除科举制才能实行文官制 D.文官制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13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8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招录管理。这些做法表明我国对公务员(   

    A.招录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B.考试录取任用开始实施

    C.分类管理体制的逐步形成 D.考试录用制度逐步建立

    14.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理化

    植物

    动物

    图画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10

    177

     

    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 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15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30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略学堂出身为优。新式教育困境的出现表明

    A.废除科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 B.新旧教育体制的矛盾不可调和

    C.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共识及国家支持 D.科举制妨碍学堂的推进和开展

    161928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2月,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

    A.革命观念风靡一时

    B.服饰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C.人身控制日益严重

    D.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904年“癸卯学制”初等教育简表

     

    类型

    年限

    普通教育课程/专业

    毕业奖励

    备注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初等

    初等小学堂

    艺徒学堂

    5

    修身、读经、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等

     

    实行义务教育,1909年学生117874人。

    高等小学堂

    初等实业学堂

    4

     

    秀才

    修身、读经讲经占到1/3课时

    ——据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整理材料二  清政府在废除科举制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分科递减科举中额逐渐过渡到立停科举;其二,新学制的制定和新式学堂的兴起已足够成为科举制的制度性代替物;其三,奖励学堂出身,给学堂毕业生以相应的科举功名。

    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末出现了出国留学的热潮,在人数最多的19051906年,留日学生就高达8000人左右。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自学大兴,只日本一国,每岁吸我膏血,不下数千万金。在诸臣,日日富强,乃酿成此极贫极弱之证,其何说以解此?

    ——摘自《宣统政纪》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选官制度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材料“191910月,北洋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考试依据《文官考试法草案》进行,D项正确;考试院主持、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实行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排除AB项;北洋政府时期,女子不允许参加文官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将留学生分为三种:贵胄学生、官派学生、游学学生(自费)。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生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考试及第)。可得出清政府给留学生以正途出身,是鼓励他们能回国效力,这属于清末新政时期的官制改革的内容,D项正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具体是指学习技术抵抗西方,而材料强调的是人才政策,排除A项;科举废除是在1905年,排除B项;公务制度是民国时期建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考列优等者,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升入通儒院可知,给予出国留学优异者进士、翰林等身份,说明该制度保留有科举取士的残余,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学部的成立是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此时洋务运动已失败,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进行了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采取协议工资制,待遇高于普通公务员。改革有利于高度专业化程度的公务员,给予他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更好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期,公务员队伍的建设需要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项正确;国家政治文明建设是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材料是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排除A项;材料是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是基层干部的选拔,排除B项;有效避免说法绝对,腐败现象的滋生还会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依据材料“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规定的笔试应试科目,主要有国父遗教(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大纲及三民主义)、国文、中国历史及地理、宪法……”,主要体现了对应试者的政治素质的要求,B项正确;仅从考试科目无法说明中国教育水平发达,排除A项;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排除C项;应对日本侵华需要,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凡专门学成回国在十年以上,学力素优,复有经验者,肿举实绩,或征其著述。经核定择其著述卓然成家,成绩确然其见者,赐予出身,以奖励后进可知,晚清时期,留学回来的毕业生,达到一定的规定条件,可以赐予出身,以奖励后进,说明留学毕业生选官是晚清官员选拔方式之一,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采用分科考试和甄别来选拔官员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学堂选官的信息,排除B项;晚清已采用考试方式,建立文官运行机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分工管理可知,A项正确;党管干部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存在,排除B项;材料强调党的管理,而不是发挥地方积极性,排除C项;1953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官员甄别委员会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如对毕业证书的审查,其意图是保障官员的素质,C项正确;材料中的甄别委员会不能体现人治色彩浓厚,排除A项;材料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排除B项;这种官员甄别虽有一定的优点,但并不能巩固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现有四类公务员……选任、委任、考任、聘任可知,我国对不同层级的公务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分别采用选任、委任、考任、聘任的方式进行选拔,说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较为完备,适应了不同情况的人员选择,A项正确;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说法较为片面,排除B项;干部管理走向法制化、公务员考录规模扩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18年我国修订《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辞退事宜作出具体规定,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C项正确;200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对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高级干部的人事权,排除B项;我国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依据材料清末民初外务()部的人事来源构成,可以看出在清末民初外务()部的人事来源构成中,出国留学的人才明显增多,反映了当时的外交人才选拔更务实,注重与国际接轨,A项正确;材料并未指明具体原因,排除B项;表格中有章京考选以及举贡考试,说明科举制度依然存在,排除C项;从表格中不能得出外务部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清末文官录用方式的改变,均未经过周密筹划可知清末文官录用方式存在问题,缺乏统筹安排,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传统教育已被近代教育取代,排除A项;文官制在废除科举制前已经萌芽和实行,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题干讲述了从提出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到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招录管理这一演进过程,表明考试录用制度逐步建立,D项正确;公务员考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是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出台,排除A项;考试录取任用开始实施在题干信息中没有明确表述,排除B项;分类管理体制指的是干部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试题分析: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错误,中国并非殖民地;C项错误,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教育的发展。

    15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30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略学堂出身为优这说明科举制在考生中是首选,科举制妨碍了新式学堂的推进和开展。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科举制改革

    16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等信息可知,中山装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具有政治认同意义,说明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革命观念风靡一时,而是强调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社会进步推动服饰变革,排除B。材料反映了把中山装作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不等于人身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等,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7(1)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

    (2)主要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

    历史意义:减弱政界腐败风气;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巩固议会改革的成果;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清末新政前后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信息,可知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对中国官员选任制度进行变革,即旧有的选官制度存在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根据材料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可推出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

    2)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可推出公开考试录用文官;根据材料二“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可推出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可推出有利于减弱政界腐败风气;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官员素质;并结合所学可从文官制度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即有利于巩固议会改革的成果;有利于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18.示例: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科举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下,选官制度改革逐步展开。晚清官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选拔的主要方式;改革措施相对平稳,以渐进方式推行;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晚清官制改革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但留学费用高昂,加重了经济负担,改革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成效有限。

    【详解】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题目要求学生以晚清选官制度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论题已经确定,学生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变革的具体内容、特点和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科举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西学的传播等角度分析晚晴选官制度改革的背景,根据材料二中的新学制的制定和新式学堂的兴起已足够成为科举制的制度性代替物……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晚清官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选拔的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二中的从分科递减科举中额逐渐过渡到立停科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改革措施相对平稳,以渐进方式推行;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清末出现了出国留学的热潮,在人数最多的19051906年,留日学生就高达8000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晚清官制改革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三中的只日本一国,每岁吸我膏血,不下数千万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但留学费用高昂,加重了经济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改革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成效有限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精练: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