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1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800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1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800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1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800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1物质的微粒性(分子)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1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1物质的微粒性(分子)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纯净物 B.含氢、氧两种元素
C.所含氢分子不运动 D.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2.(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学科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依据蔗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依据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D.探究与创新:集满NH3的试管倒扣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NH3与水反应
3.(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4.(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以下是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的一些现象或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A.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水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C.20m3的石油气能装到0.025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香烟燃烧时,能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
5.(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3个分子----分子很小
C.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6.(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7.(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向碳酸盐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一定是碳酸盐
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农作物生长需要 N、P、K 等元素,为增加肥效,可把 NH4H2PO4 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8.(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某化学小组对某一主题进行了分类,整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类型 | B.分子动理论 |
植物的光合作用—分解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置换反应 | 槐花飘香 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
C.天平的使用 | D.测定 |
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称量NaOH固体,左右两边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张 |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磁铁 氧气中有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
A.A B.B C.C D.D
9.(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 —— 蔗糖在水溶液中没有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C.NaOH 溶液和稀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 H+和 OH-结合成 H2O 分子
D.水结冰体积膨胀 —— 水分子体积变大
10.(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该溶液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蔗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11.(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为氧化物 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 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12.(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如图,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此时将火柴靠近管口处,再迅速移开火柴,火柴立即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水分子体积增大
B.管口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完全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等
13.(2020·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各地运往武汉的新鲜瓜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它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B.消毒的医用酒精溶质为乙醇(C2H6O),乙醇属于氧化物
C.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
D.医用口罩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属于有机物
14.(2020·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重要微粒。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5.(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铁 D.水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可知其中有氢分子和水分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所以富氢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故B正确;
C、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所含氢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C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富氢水中有氢分子、水分子两种分子,与水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所以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此选项正确;
B、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把杂质和色素等吸附在表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此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此选项正确;
D、将盛满NH3的试管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中,试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缘故,并不能说明NH3与水发生反应,此选项错误。
故选D。
3.B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通过分子的运动挥发散发气味,选项正确;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分子的种类不改变,选项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的总体积变大,选项正确。
故选B。
4.B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我们能闻到各种气味,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
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B错误。
C、20m3的石油气能装到0.025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正确。
D、香烟燃烧时,能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A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故B正确;
C、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不正确;
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C。
6.B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B正确;
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故C错误;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的质量大于10g,而l0mL水的质量等于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20%,等质量混合时才是20%,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向碳酸盐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不能与草木灰混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是一种物质,错误;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错误;
B、槐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正确;
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属于宏观现象不是分子不断运动所引起的现象,错误;
不完全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错误;
D、铁粉具有磁性,木炭粉无磁性,可用磁铁除去木炭粉中的铁粉,正确;氧气难溶于水且不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因此可用石灰水除去氧气中有少量二氧化碳,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B、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是因为蔗糖在水溶液中没有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正确;
C、中和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NaOH 溶液和稀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是因为H+和 OH-结合成 H2O 分子,正确;
D、水结冰体积膨胀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而是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该溶液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蔗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分析】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烷为CH4、乙为CO、丙为H2、丁为CH3OH,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为:2CH4+O22CO+4H2、CO+2H2CH3OH;
【详解】A、乙为CO,属于氧化物,丁为CH3OH,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错误;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2.5%,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符合题意;
B、把火柴靠近管口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所以管口处的火柴不能燃烧,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就会燃烧,不符合题意;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B
【详解】A、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维生素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B、乙醇(C2H6O)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微粒在不断运动,喷洒84消毒液后,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微粒四处扩散,故室内充满气味,不符合题意;
D、聚丙烯[(C3H6)n]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使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分子、原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