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第二次学业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第二次学业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第二次学业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第二次学业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第二次学业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第二次学业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2022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
    生物学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1. 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通过无丝分裂产生子细胞 B.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上
    C. 都能通过线粒体产生ATP D. 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真核细胞中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A错误;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所以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上,B正确;
    C、原核细胞中不含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产生ATP,C错误;
    D、原核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是没有核仁,因此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考生要识记和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利用比较与辨析等的科学思维,并结合各选项准确判断。
    2.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酶能给反应物提供活化所需的能量,加速反应的进程
    C. 酶的遗传信息从根本上都来自于DNA
    D. 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A错误;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程,但是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酶是蛋白质或RNA,DNA通过转录形成RNA,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酶的遗传信息从根本上都来自于DNA,C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RNA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黑藻和蓝藻的细胞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B. 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
    C. 人体内浆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比红细胞的慢
    D. 人体肌细胞膜上既有识别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黑藻由真核细胞构成,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蓝藻由原核细胞构成,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③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在前期逐渐消失,在末期重新出现。④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为:在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往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⑤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⑥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黑藻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蓝藻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二者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A错误;
    B、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分裂末期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因此处于分裂期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没有核孔,B错误;
    C、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囊泡中的分泌蛋白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因此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率较快,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都可以作用于人的肌细胞,因此人的肌细胞有识别这两种激素的受体,D正确。
    故选D。
    4. 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运输钙离子或氢离子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将钙离子或氢离子运进液泡时需消耗能量(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膜两侧钙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都将趋于相等
    B. 钙离子进入液泡时细胞内ATP含量会明显下降
    C. 该植物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均生成于原生质层内部
    D. 当钙、氢离子进入液泡的同时水分子将流出液泡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原生质: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膜蛋白将钙离子或氢离子运进液泡时需消耗能量说明运输这些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钙离子和氢离子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是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会使膜两侧浓度差加大,A错误;
    B、细胞内ATP含量少但可以保持稳定,即ATP含量不会因主动运输的消耗而明显下降,B错误;
    C、植物细胞内产生ATP场所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叶绿体,都属于细胞质,因此都在原生质层内部,C正确;
    D、当钙、氢离子进入液泡,导致液泡内浓度增加,促进水分进入液泡,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和细胞骨架都能参与细胞分裂
    B. 叶肉细胞能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合成ATP
    C. 唾液腺细胞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都参与唾液淀粉酶的加工和运输
    D.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O2,以及ATP的形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骨架与有丝分裂中的胞质及核分裂有关,故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和细胞骨架都能参与细胞分裂,A正确;
    B、叶肉细胞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大量ATP,但是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内膜上不合成ATP,B错误;
    C、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溶酶体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其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CO2,D错误。
    故选A。
    6. 某同学探究温度、pH、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绘制出如下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B段与BC段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相同
    B. 图2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部分破坏且不能恢复
    C. 图3中把G点时对应的相关因素调至最适,则酶促反应速率不能同步升高
    D. 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分别是底物浓度、pH、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图1表示的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A点时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B点以后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A错误;
    B、图2表示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点时温度低酶活性降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不变,B错误;
    C、图3表示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G点强酸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将对应相关因素调至最适,酶促反应速率不能同步升高,C正确;
    D、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温度、pH,D错误。
    故选C。
    7. 如图表示油菜叶肉细胞光合与呼吸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变化途径,其中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是( )

    A. 过程①②③都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 参与过程④和⑤的酶种类相同
    C. 过程②③④⑤都有ATP产生
    D. 过程③产生的[H]不全都来自于丙酮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①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氢和ATP,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其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③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④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⑤为水的光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
    ⑥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形成C3,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详解】A、过程①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②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都不在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
    B、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参与过程④和⑤的酶种类不同,B错误;
    C、过程②、③、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⑤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这些阶段都有ATP产生,C正确;
    D、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产生的[H]部分来自于丙酮酸,部分来自于水,D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能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避免细胞发生癌变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C. 细胞在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等变化能使物质交换功能增强
    D. “老年斑”等色素沉积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例如: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而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A错误;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对机体是有利的,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但细胞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物质交换功能减弱,C错误;
    D、皮肤色素沉积出现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识记和掌握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内容,利用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准确判断各选项。
    9.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萨顿研究蝗虫的有丝分裂过程,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使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假说内容为:(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将35S标记的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发现32P标记的噬菌体组有新的噬菌体生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正确;
    B、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遗传因子是孟德尔提出用来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建构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B。
    10. 小鼠颌下腺中存在一种表皮生长因子EGF,它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其中含有6个二硫键(形成一个二硫键会脱去2个H)。EGF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激发了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从而促进细胞增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EGF的基因至少含有318个脱氧核苷酸
    B. 在氨基酸形成EGF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48
    C. EGF和高温处理后变性的EGF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EGF的mRNA沿着多个核糖体移动快速地生成EGF
    【答案】D
    【解析】
    【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经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三分之一,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六分之一,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该表皮生长因子EGF中的氨基酸数目是53个,所以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至少是53×6=318,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脱去的水分子数目是52,6个二硫键脱去12个H,因此相对分子量减少52×18+12=948,B正确;
    C、EGF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变性时肽键没有断裂,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D、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D错误。
    故选D。
    11.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一条单链的正链RNA(+R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先以自身的RNA为模板翻译出相关蛋白质,随后才进行复制,最后由病毒RNA和蛋白质组装成正链RNA的病毒颗粒,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正链RNA上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
    B. 过程①②③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同
    C. 过程②③需要的物质X分别是RNA复制酶和RNA逆转录酶
    D. ①过程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即RNA的复制;(4)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2)R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
    根据题图可知,①表示翻译过程,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以+RNA为模板合成了衣壳蛋白和X;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过程,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复制酶;③表示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过程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复制酶;说明X是RNA复制酶。最终+RNA与衣壳蛋白组装形成了新的新冠病毒,完成增殖。
    【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以+RNA为模板合成了衣壳蛋白和X,说明正链RNA上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A正确;
    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①表示翻译过程,②③表示RNA复制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是A-U、U-A、C-G、G-C,B正确;
    C、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②③表示RNA复制过程,需要的物质X是RNA复制酶,C错误;
    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①表示翻译过程,而该生物是新冠病毒,因此①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情景,考查中心法则。考生要要识记和掌握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运用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结合从题中和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推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确认了X染色体上有109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1098个基因中只有54个在对应的Y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
    B.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人体24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 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 伴X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由于X和Y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有所不同,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2+X+Y上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属于特殊的分离定律。
    3、X和Y为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条(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或1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2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X染色体,A正确;
    B、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24条染色体上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不是基因的,B错误;
    C、只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就与性别有关,所以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C错误;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的特点,D错误。
    故选A。

    13.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伴X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有较大概率由正常基因突变引发,基因诊断对于靶向DMD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图是某DMD家族系谱图,Ⅲ-1由于7岁时已经死亡现在无法获得其标本,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确认Ⅲ-1得病原因,应取其母亲的基因进行测序
    B. 经检测发现Ⅱ-1无DMD基因,则Ⅲ-1的DMD基因来自Ⅱ-2
    C. 经检测发现Ⅱ-3含有DMD基因,则Ⅲ-2为DMD患者的概率为1/8
    D. 经检测发现Ⅱ-3含有DMD基因,若Ⅲ-2为女性,则建议终止妊娠
    【答案】A
    【解析】
    【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单基因遗传病,设用a基因表示致病基因,A表示正常基因,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表现正常,Ⅲ-1为男性DMD患者,可推测Ⅱ-1可能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也可能是Ⅲ-1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
    【详解】A、DMD这种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单基因遗传病,Ⅲ-1为男性DMD患者,其致病基因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是Ⅲ-1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因此为确认Ⅲ-1得病原因,应取其母亲的基因进行测序,A正确;
    B、Ⅲ-1为男性DMD患者,基因型为XaY,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即基因型为XAXA,则可能是Ⅲ-1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Ⅱ-2表现正常,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且Ⅱ-2的X染色体不能传给其儿子,B错误;
    C、经检测发现Ⅱ-3含有DMD突变基因,基因型为XAXa,Ⅱ-4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XAY,则Ⅲ-2为DMD患者(XaY)的概率为1/4,C错误;
    D、经检测发现Ⅱ-3含有DMD突变基因,若Ⅲ-2为女性,由于其父亲不含致病基因,因此Ⅲ-2不可能患病,不应终止妊娠,D错误。
    故选A。
    14. 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 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 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B和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 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①定义公式法:某基因频率= (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个体总数×2)。②基因型比率法:某基因频率= 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比率。(2)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该种群个体总数。
    【详解】A、淘汰前,bb(白色)的个体占1/2×1/2=1/4,BB(黑色)的个体占1/2×1/2=1/4,Bb(黑色)的个体占1/2×1/2×2=1/2,故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应该多于白色个体数量,A错误;
    B、淘汰前,由于种群内个体是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所以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都是1/2,B错误;
    CD、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为1/4,白色个体占1/4;淘汰第一代白色个体后,BB的基因型频率为1/3,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2/3,b基因的频率为1/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4/9,bb (白色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1/9,BB的基因型频率为4/9;淘汰第二代白色个体,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也为1/2,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1/2+1/2×1/2=3/4,b的基因频率为1/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B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Bb的基因型频率不是逐代增加,且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1/4(25%),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HCO3-、HPO42-等离子的含量有关
    B.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抵御疾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量有关,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
    B、人体血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是血浆,B正确;
    C、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
    D、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D正确。
    故选A。
    16. 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的枢纽,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调节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是通过途径A实现的
    B. 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通过途径B实现的
    C. C途径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 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A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因此,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而维持体温,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皮肤散热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①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②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A、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汗腺分泌增强,图中A途径可以表示该过程,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通过途径B实现的,B正确;
    C、C途径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C错误;
    D、图中途径A为神经调节,途径B和C为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因此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A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D正确。
    故选C。
    17.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现象,都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单侧光照燕麦胚芽鞘的尖端,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增加,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C. 突触后膜上有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此类酶可以使突触后膜适时及时接受新递质的刺激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这几种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除各有其独特作用外,还能互相促进或抑制,充分发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详解】A、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现象,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故可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
    B、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单侧光照燕麦胚芽鞘的尖端,使尖端的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植物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引起向光弯曲生长,B错误;
    C、在突触后膜上具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这样可以保证神经调节的准确性,C正确;
    D、在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降低成本,因为赤霉素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迅速产生a-淀粉酶,D正确。
    故选B。
    18. 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给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将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脊髓灰质炎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将通过胞吞作用进入靶细胞内,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 T细胞、B细胞受刺激后将分别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D. 在短期内需多次反复注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详解】A、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没有特异性,A错误;
    B、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B错误;
    C、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
    D、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抗原性,不会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C。
    19. 1883年在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形成的光裸岩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替将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 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加、通气性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C. 物种的数量增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 群落演替中新出现的物种都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所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地衣在土壤形成中有一定作用。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所分泌的多种地衣酸可腐蚀岩面,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加之自然的风化作用,逐渐在岩石表面形成了土壤层,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地衣常被称为“植物拓能者"或先锋植物”。
    【详解】A、演替将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A错误;
    B、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加、通气性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B正确;
    C、物种的数量增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C错误;
    D、群落演替中新出现的物种不一定都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所形成,也可能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过来的,D错误。
    故选B。
    20. 下列与调查、探究实验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样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植物类群的丰富度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使用高倍镜观察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进行保温
    D.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红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答案】A
    【解析】
    【分析】1、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而植物丰富度的调查可使用样方法。
    2、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各组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再将相同温度的酶与底物混合,避免酶与底物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
    【详解】A、物种丰富度是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样方法调查样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植物类群的丰富度,A正确;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使用放大镜观察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各组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再将相同温度的酶与底物混合,C错误;
    D、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红细胞计数板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 请据图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
    (1)下图所示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因由美国学者卡尔文应用________(研究方法)所发现,故称为卡尔文循环,该循环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_______,完成b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

    (2)下图表示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环境中CO2浓度分别对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结果。请据图判断: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适宜光照温度等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用于育种时被称为“同室效应法”,用于筛选高光效的植物品种。

    (3)将某植物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的CO2浓度,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若降低光照强度后重新测定,请在答题卷相应的图中用虚线绘出最可能的测定结果。

    【答案】(1) ①. 同位素标记法 ②. 基质 ③. ATP和[H]
    (2) ①. B ②. 在低浓度CO2条件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能力弱
    (3)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2、分析题图:(2)题图表示二氧化碳浓度对不同植物的光合强度的影响,A植物较B植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和二氧化碳饱和点低。(3)题图表示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a~b段表示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在升高,此时限制因素为CO2浓度,b点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升高,此时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温度等。
    【小问1详解】
    卡尔文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根据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推测出了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O2中C的转化途径。卡尔文循环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图中a过程为暗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过程,b过程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需要a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和ATP参与才能完成。
    【小问2详解】
    图中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特性不同,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B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能力弱,积累光产物少,随着玻璃钟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影响,所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是B植物。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题图表示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若光照强度减弱,则光合作用强度减低,即CO2浓度补偿点增大,CO2饱和点降低,其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22. KT-30是一种新型细胞分裂素(BA)的类似物,商品名为吡效隆。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探究KT-30延缓叶片衰老的机制,以大田常规栽培的水稻叶—在幼苗期取叶龄20d生长状况相近的水稻叶片为材料,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素(BA)在植物体内产生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也是植物体内唯一能够延缓植物叶片衰老的激素。
    (2)将水稻叶片分别漂浮于盛有100mL不同浓度的KT-30溶液溶液中,每皿20片,加盖置于25℃暗处,使叶片衰老,每2d取1次样,重复3次测量。研究人员测定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如表,结果显示:KT-30对抗叶片衰老保绿的最适浓度随天数的增加在逐渐________(下降/上升/不变),并推测这可能与KT-30在细胞内的积累有关,其推测的理由是KT-30与其它的激素类似物一样在细胞中没有相应的________。
    KT-30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KT-30浓度(μg·L-1)
    处理天数
    0
    2
    4
    6
    8
    0
    9.87
    7.56
    3.74
    1.35
    0.34
    0.1
    9.87
    9.51
    7.17
    5.12
    2.53
    0.5
    9.87
    9.53
    7.82
    538
    3.69
    1.0
    9.87
    9.58
    5.79
    4.38
    2.66
    2.0
    9.87
    921
    5.66
    3.76
    1.94
    4.0
    9.87
    8.35
    5.28
    2.95
    1.81

    (3)分别用0.5μg·L-1的KT-30、细胞分裂素(6-BA)处理水稻离体叶片,第6天时进行测量,得到如下图1和图2所示数据。据图1所示的数据表明该研究的因变量有________。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物歧化酶(SOD)能及时清除衰老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则据图2所示结果表明该研究的假设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根尖 ②. 细胞分裂
    (2) ①. 下降 ②. 分解酶##水解酶
    (3) ①. 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 ②. KT-30、6-BA对CAT和SOD酶活性影响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言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小问1详解】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主要在根尖合成,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处理2天时,KT-30对抗叶片衰老保绿的最适浓度是1μg·L-1,在处理4天时,KT-30对抗叶片衰老保绿的最适浓度是0.5μg·L-1,可见随天数的增加,KT-30对抗叶片衰老保绿的最适浓度在下降,可能的原因是KT-30与其它的激素类似物一样在细胞中没有相应的分解酶,KT-30被细胞吸收后在细胞内的积累有关。
    【小问3详解】
    据图1可知,该研究的自变量是KT-30和6-BA,因变量有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据图2可知,该研究的自变量是KT-30和6-BA,因变量是CAT和SOD酶活性,故该研究的假设是KT-30、6-BA对CAT和SOD酶活性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能力,获取图表信息能力,准确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23. 随着城市的发展,黑臭水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通过雨污分流、生态浮岛、岸边湿地化等综合治理,将其改造成融休闲、健身和城市景观的地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河道中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城市内河等水体时,因有机物被水体中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会产生诸如H2S、NH3等多种臭味气体,过量有机物漂浮于水面或沉积淤泥,导致河水发黑发臭。
    (2)治理河道时岸边通常用较大的砾石堆叠稳固河岸,并在岸边和水中的浮岛上大量植入水生、陆生等绿色植物,吸收水体中________,能减少或避免水体发生________。
    (3)砾石河岸、生态浮岛能为________提供较大的吸附空间,供其生长繁殖,提高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能力,其间较大孔隙还能为各种小型动物提供生存空间,这表明治理措施提高了河道群落物种的________,进而提高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4)有人认为,要长期保持河道生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治理黑臭水体时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其主要的理由是________。
    (5)“流水不腐”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尽数》,让水体流动也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措施之一,请你谈谈“流水不腐”所蕴含的科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厌氧细菌 ②. 无氧呼吸(或厌氧发酵)
    (2) ①. 含N、P等离子 ②. 富营养化
    (3) ①. 需氧细菌 ②. 丰富度
    (4)减少有机物的进入,防止污染物超过河道的自我调节能力
    (5)①流动的水能不断补充氧气,促进耗氧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分解水体有机物的能力;②由于氧气充足,其他水生生物也能生存下来,有些可以吞食微生物,这样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物质被循环利用起来,水体自然得到大大净化;③静止的水含氧量不高,使厌氧细菌得以生长繁殖,它们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硫化氢以及其他一些臭味物质。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水体发黑发臭主要是因为河水中有机物过多,需氧细菌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各种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形成的产物积累。故当河道中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城市内河等水体时,因蛋白质等有机物被水体中的厌氧细菌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过程中,产生了H2S、NH3等多种臭味气体,且过量有机物漂浮于水面或沉积淤泥,导致河水发黑发臭。
    【小问2详解】
    由于水体中含N的物质,含P的物质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绿色植物吸收水体中的N、P等离子,用于生命活动,能减少或避免水体发生富营养化。
    【小问3详解】
    水中的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河流中的有机物,起到自我净化能力。砾石河岸、生态浮岛能为需氧细菌提供较大的吸附空间,供其生长繁殖,提高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能力,其间较大孔隙还能为各种小型动物提供生存空间,这表明治理措施增加了生物种类,提高了河道群落物种的丰富度,进而提高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小问4详解】
    水体发黑发臭主要是因为河水中有机物过多,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雨(水)污(水)分流可以减少有机物的进入,防止污染物超过河道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治理黑臭水体的一个重要措施,才能长期保持河道生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小问5详解】
    “流水不腐”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包括:①流动的水能不断补充氧气,促进耗氧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分解水体有机物的能力;②由于氧气充足,其他水生生物也能生存下来,有些可以吞食微生物,这样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物质被循环利用起来,水体自然得到大大净化;③静止的水含氧量不高,使厌氧细菌得以生长繁殖,它们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硫化氢以及其他一些臭味物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水中的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河流中的有机物,起到自我净化能力,故让水体流动也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措施之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果蝇是经典的遗传学研究材料。研究人员从一个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朱红眼(a)、亮红眼(b)两个隐性突变型个体,已知a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但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现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杂交后代
    野生型
    突变型
    F1
    37♂:44♀
    0
    F2
    79♂:83♀
    64♂:62♀

    (1)分析实验结果,亮红眼突变基因b________(填“在”或“不在”)2号染色体上,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该杂交实验中纯合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F2突变型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3)果蝇的相对性状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且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如图所示,野生果蝇种群均为粗眼个体。细眼基因(B)最初可能是由于________而出现的。已知含基因B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基因型为Bb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的眼形及比例________。

    (4)有科研人员发现了一只细眼雌蝇,其一条Ⅲ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科学家用该雌蝇与多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中雌蝇:雄蝇=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答案】(1) ①. 不在 ②. F2性状分离比接近9:7,是9:3:3:1的变式,a、b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 ①. aaBB ②. 4/7
    (3) ①. 基因突变 ②. 细眼:粗眼=1:1
    (4)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雄性果蝇不能存活
    【解析】
    【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在雌雄个体之间的比例都接近9:7,是9:3:3:1的变式,因此a、b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且都在常染色体上,且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野生型为的基因型为A_B_,突变型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b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即亮红眼突变基因b不在2号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因为F2性状分离比接近9:7,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题干“朱红眼(a)、亮红眼(b)两个隐性突变型个体”可知,亲本纯合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纯合亮红眼雄果蝇AAbb。F2突变型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 1:2:1:2:1,故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4/7。
    【小问3详解】
    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因此细眼基因(B)最初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出现的。含基因B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基因型为Bb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只有b,基因型为Bb的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以及比例为B:b=1:1,因此基因型为Bb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为Bb:bb=1:1,即果蝇的眼形及比例为细眼:粗眼=1:1。
    【小问4详解】
    用该雌蝇与多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中雌蝇:雄蝇=2:1,说明存在雄果蝇致死现象。若是含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配子致死所致,父本产生配子正常,则子代雌雄比例应为1:1,故推测为个体致死,且致死发生在雄果蝇中,致死雄果蝇占子代雄果蝇的一半,亲本雌果蝇能产生染色体正常的配子和含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配子,比例为1: 1,由此推测子代果蝇中雌蝇:雄蝇= 2 :1产生原因可能为Ⅲ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雄性果蝇不能存活。
    【点睛】本题以果蝇为素材,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以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明确基因突变能够产生等位基因,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难度一般。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25. 苹果醋是以苹果为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性饮品,请回答:
    (1)将乙醇转化为醋酸的代谢反应在醋酸杆菌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与酵母菌的果酒发酵相比较,醋酸杆菌需在________环境条件下完成醋酸发酵过程。
    (2)乙醇脱氢酶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对产酸的速率和产酸量起重要作用,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进行电泳,将乙醇脱氢酶与其他蛋白质分子分离。
    (3)为选育耐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醋酸杆菌,需先将含有少量优质醋酸杆菌的样液转移到含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并接种到含有CaCO3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菌株。从功能上分析,上述培养液是一种________,培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醋酸能溶解CaCO3,将稀释后的培养液接种到含有CaCO3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的菌株中选出________、菌落丰厚的单菌落做进一步的纯化。
    (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常用________进行接种并对菌落进行计数。除此之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有氧
    (2)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
    (3) ①. 选择培养基 ②. 筛选出耐较高酒精的醋酸杆菌 ③. 具有透明圈
    (4)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显微镜直接观察、红细胞计数板计数等
    【解析】
    【分析】1、电泳的原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性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小问1详解】
    将乙醇转化为醋酸的代谢反应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的果酒发酵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过程,醋酸发酵是醋酸菌有氧呼吸的过程,因此与酵母菌的果酒发酵相比较,醋酸杆菌需在有氧环境条件下完成醋酸发酵过程。
    【小问2详解】
    乙醇脱氢酶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对产酸的速率和产酸量起重要作用,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电泳,将乙醇脱氢酶与其他蛋白质分子分离。
    小问3详解】
    为选育耐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醋酸杆菌,需先将少量优质果醋样液转移到含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增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该增殖培养液是一种选择培养基,然后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并接种到含有CaCO3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菌株;培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筛选出耐较高酒精的醋酸杆菌;醋酸能溶解CaCO3,将稀释后的增殖培养液接种到含有CaCO3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的植株选出具有透明圈、菌落丰厚的单菌落做进一步的纯化。
    【小问4详解】
    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观察、平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微生物特定成分分析、干重法、比浊法。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并对菌落进行计数;除此之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显微镜直接观察、血球计数板计数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
    26. 鱼腥草是一种需求量较大的常用中草药,人工栽培中易感染病菌导致产量降低。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菌肽基因转入鱼腥草中提高其抗病性(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较多的抗菌肽基因用于操作,需要用PCR技术对抗菌肽基因进行扩增,其原理是_________。对该反应体系中的两种引物的设计要求之一是:两种引物之间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防止__________。
    (2)图中①过程为____________, 不能将抗菌肽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
    (3)步骤②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用Ca2+对农杆菌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
    (4)经鉴定,转基因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引物之间结合形成双链,以免影响引物与 DNA模板链的结合
    (2) ①.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②. 缺少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不能表达
    (3) ①. 提高农杆菌吸收重组质粒(外源DNA片段)的能力 ②. 农杆菌的浓度、农杆菌的种类、酚类物质的含量等
    (4)转基因鱼腥草产生有活性的抗菌肽 (或转基因鱼腥草的抗病菌能力得到提高)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①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过程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通过农杆菌感染将重组质粒导入鱼腥草叶片,经过培养和筛选获得转基因的鱼腥草。
    【小问1详解】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引物的设计要求之一是:两种引物之间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防止引物之间结合形成双链,以免影响引物与 DNA模板链的结合。
    【小问2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图中①过程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不能将抗菌肽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缺少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不能表达。
    【小问3详解】
    步骤②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用Ca2+对农杆菌进行处理,目的是提高农杆菌吸收重组质粒(外源DNA片段)的能力;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农杆菌的浓度、农杆菌的种类、酚类物质的含量等。
    【小问4详解】
    经鉴定,转基因成功的标志是转基因鱼腥草产生有活性的抗菌肽 (或转基因鱼腥草的抗病菌能力得到提高)。
    相关试卷

    2024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重庆市高三生物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生物试题pdf、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主城区)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主城区)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下学期4月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生物(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下学期4月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生物(PDF版),文件包含重庆主城区二诊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生物试题pdf、重庆主城区二诊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第二次学业教学质量抽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