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花边有多长_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花边有多长_北师大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宽松氛围促进课堂的非预设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花边有多长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五单元“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利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2.结合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生活中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磁性小棒、挂图、实物投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回头看看班级的光荣榜,有什么发现吗?
生:(七嘴八舌)班级要评选学习标兵、纪律标兵、礼仪标兵、互助标兵……
师:你们想当这些标兵吗?
生:(齐声)想。
师:那老师可要看看你们的表现了!
师:如果你被评上标兵,就把你的照片贴到光荣榜上。可是,照片直接贴上,不太美观,怎么办呢?老师想把我们手中的照片镶上花边,一张照片至少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学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首先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至少就是最少。
生:花边的接头处互相接上不压上,用的就最少了。
师: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就是求……
生:就是求照片一周的长度。
生:花边的周长。
师:这实际上是求一个什么样图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长方形周长在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揭示问题的本质——求周长,而且是求长方形的周长,并借此向学生简单介绍长方形周长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使学生不仅知道学习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要学,不仅有了思维的方向,也有了思维的动力。】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师:怎样求出照片的周长呢?
生:这相片是长方形,量一量它的周长就知道了。
师:你打算怎么量,谁有好主意?
生:用绳子把相片围一圈,再量量所用绳子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边说边演示,用绳子将相片围一周后,做上记号,再将绳子拉成一条直线,量绳子有多长。)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齐)可以。
师:你能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解决这堂课的新问题,你很爱动脑筋。谁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我在白纸上画一条长长的直线,从一点开始,把相片沿着这条直线滚动,滚完四条边后做一个记号,然后量量记号间的距离有多长,这就是照片的周长。
师:(惊讶)这种办法很新奇,大家同意这种方法吗?
生:同意!
生:我先量出相片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这个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大家认为如何?
生:这种方法可以。
生:老师,不用量四条边,只量两条边就可以了!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为什么只量两条边?量哪两条边?
生:(迫不及待地)老师,我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只要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然后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量数据,然后把相片的周长计算出来。 (学生量的量,算的算,大多数学生都已算出结果。)
【评析:这一部分教师注重了方法的渗透:一是做事前要考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怎样解决问题。】
师:每人都把自己想出的方法说给同学听,小组长负责统计大家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又最简便。(生活动。)
师:现在哪一组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生:我量的相片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我们小组讨论出两种计算方法:
13+8+13+8=42(厘米)
13×2+8×2=42(厘米)
生:我量出照片的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我们小组讨论出5种计算方法:
13+13+8+8=42(厘米)
2×13+2×8=42(厘米)
(13+8)×2=42(厘米)
13×2+8+8=42(厘米)
8×2+13+13=42(厘米)
师:真了不起,你们小组想出这么多方法,可是你们看看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方法可以归为同一类呢?谁愿意出来指一指、说一说?
【评析:通过解释每一种方法的不同,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白每一种方法的特点,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第四种和第五种分为一类。
生:第二、四、五种分为一类,因为……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精彩,其实13×2+8+8=42(厘米) 8×2+13+13=42(厘米),这两种算法与2×13+2×8=42(厘米)这种算法也可以归为同一类算法,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师:那(13+8)×2=42(厘米)这种算法在算的时候又是怎样算的呢?谁愿意当当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为什么能够这样算?
生:(边指边说)可以把长方形的边分成两组,每组都有一条长和一条宽,所以可以用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再乘以2。
(学生边讲解,教师边用教具演示。)
师:(喜不自禁)这位同学说得太棒了!那总结起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共有几种方法呢?
师生共同归纳出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三种方法:
13+13+8+8=42(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2×13+2×8=42(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13+8)×2=42(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独立思考,同伴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发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有效的开发。】
(一名学生要求发言。)
师:你来说说,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用8×4+10也等于42。
(这时有学生说:“哎呀,等于42的算式多了。”其他同学发出了阵阵笑声。)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脸红了)把四条边都看成是8,那就是8×4=32,然后把剩下的5+5=10加上去就是8×4+10=42。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我怎么没有想到。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师:那好,你来说说你的方法。
生:把四条边看作13,那就是13×4,然后再减去10,就是13×4-10=42。
【评析:教师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采取了积极的态度,顺应学生的思维,果断地改变了课前的预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
师:(赞叹)同学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都是正确的。那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照片的周长了。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同学们表示认同。)
生:我喜欢第二种,第二种方法好记。(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显得嘈杂。)
师:同学们,我们还是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说完了,再想想他说得对不对,这样才对我们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这么算的。但后来用第三种方法只用了两步就算出来了,所以我更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都不错!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虽然这些方法都对,可我们在计算周长时还要考虑实际,选择一些省时、省力、科学实用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去计算47页做一做。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生:第三种方法最简单。(大多数学生同意他的观点。)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要用科学的、简便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填出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周长公式。(生阅读课本,并填写。)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本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
三、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师:老师想把我们班级在广播操比赛中获得的奖状镶一个木框挂在墙上,奖状的长40厘米,宽30厘米,一共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框?
师:工人叔叔安装玻璃后,给玻璃装密封条,玻璃的长是120厘米,宽是50厘米,需要密封条多少厘米?
师:(出示一学生在长方形操场跑步的图。)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数据:长100米,宽32米。)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将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在一起,看看有几种拼法?怎样拼周长最长,怎样拼周长最短?为什么?
【评析: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化解成一道道生活的小问题,培养了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今天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生:我学会了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生:我学会了3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生:我知道用(长+宽)×2的方法求长方形周长最简单。
师:用今天学的知识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生:可以求操场的周长。
……
总评:
这节课虽然是一节传统的教学内容,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路,创设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与教材对比后可以发现,教师对原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和拓展,组合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准确,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中给黑板镶花边的情境,需要学生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而测量黑板的长和宽不适合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为自己照片镶花边的情境,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和情感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2.让学生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课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讲出各自得到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围”、“拆”、“算”;在研究计算方法时,教师没有包办替代,而是先量出有关数据再计算,且计算方法各异,然后分小组合作交流。面对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简单了解,而是让学生去分析、比较、筛选。通过深入思考与合作交流,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学生经历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本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装饰性的,小组探究前老师要求小组长先分工,操作探究时人人主动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宽松氛围促进课堂的非预设生成。
课堂上教师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给学生以自信与信心、宽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心灵放飞的时空。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中畅所欲言,生成了第四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长方形的周长_北师大版,共3页。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推理_北师大版,共3页。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可能性_北师大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