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6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6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6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一、单选题1.(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C.测量H2的体积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2.(2022·湖南娄底·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3.(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探究气态石蜡是否易燃将尖嘴玻璃导管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在尖嘴处点燃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将两枚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装有蒸馏水和食盐水的两个小烧杯中D测定肥皂水的 pH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 A.A B.B C.C D.D4.(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A.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C.对照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D.电解水实验在b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5.(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B.对比②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C.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D.对比③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6.(2022·河北·统考中考真题)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甲:头发被带电的气球吸引,说明头发原来一定带电B. 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 丙:一段时间后,只有①中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D. 丁: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7.(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B. 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a>b>cC. 图丙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 图丁实验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参与8.(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9.(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C.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D.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10.(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序号ABCD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11.(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NaHCO3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蒸发食盐水C.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D.测空气中O2的含量12.(2021·广西柳州·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疫情期间,可用75%的酒精消毒B.经常用湿布擦拭,可防止铁制品生锈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子叶,美观营养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13.(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14.(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探究 Fe、Cu、Ag的活泼性 D.探究水的组成 15.(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小B.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C.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D.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更易被锈蚀16.(2021·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实验1探究铁锈蚀是否于水有关B. 实验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C. 实验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实验4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17.(2021·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实验装置序号其他试剂100s时O2的含量①干燥剂21%②10滴水15%③10滴水和1.0g食盐8%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18.(2021·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钉是由铁合金制成的B.根据甲图,铁钉生锈过程中O2体积不变C.根据甲图,铁钉在潮湿环境更容易生锈D.根据乙图,铁钉生锈过程中温度升高19.(2021·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区分软水与硬水 B.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C.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20.(2021·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烧杯内水烧杯内剩余水246.0mL100.0mL51.5mL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21.(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A. ①区分铁和硫化亚铁 B. ②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C. ③干燥并收集一瓶氧气 D.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2.(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23.(2020·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右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24.(2020·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B观察乳化现象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A【详解】A、根据该装置内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该实验能够达到目的;B、如图所示,虽然向水中加入浓硫酸后会使水温升高,但红磷和白磷都在水中未与氧气接触故都不能燃烧,则无法比较二者的着火点,故故该实验不能够达到目的;C、如图所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从长导管导入后会会从短导管导出装置,无法观察到水被排出到量筒内,则无法测量氢气的体积,故故该实验不能够达到目的;D、如图所示,左侧铁钉处于水中未于氧气接触,右侧铁钉处于干燥的空气中未与水接触,因此两支试管内的铁钉都不生锈,故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故故该实验不能够达到目的;故选:A。2.C【详解】A、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保证只有一个变量,选项中溶质和溶剂都不一样,选项错误;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保证除温度以外其他量均相同,选项中水量也不一样,选项错误;C、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了只有氧气一个变量,选项正确。 D、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保证只有催化剂一个变量,但是选项中过氧化氢浓度也不一样,选项错误。故选:C。3.B【详解】A、除去氯化氢气体中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会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选项错误。B、探究气态石蜡是否易燃,将尖嘴玻璃导管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尖嘴处有气态石蜡,所以在尖嘴处点燃,选项正确。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将两枚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装有蒸馏水和食盐水的两个小烧杯中,没有控制变量水,选项错误。D、测定肥皂水的 pH,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选项错误。故选:B。4.A【详解】A、烧杯内浓氨水和酚酞互不接触,而酚酞遇碱变红色,这时酚酞变红,说明酚酞溶液中有氨气“进入”,即氨气分子的不断运动使得氨气扩散到酚酞溶液中,符合题意;B、红磷量不足,反应不完全,这时集气瓶中有残留的氧气,即测量的氧气体积偏小,不符合题意;C、两组实验均有水,难以说明铁生锈也需要水,仅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时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b管生成的气体体积较多,故b管里的气体是氢气,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详解】A.对比①②发现变量为水,所以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选项错误。B.无法对比②③,因为有多个变量:水和氧气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C.对比①④发现变量为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所以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正确。D.无法对比③④,因为有多个变量: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否加热,选项错误。故选:C。6.A【详解】A、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异性电荷也互相吸引,故该实验不能说明头发原来一定带电,符合题意;B、两个铅柱,紧密接触后,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C、试管①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试管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不符合题意;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详解】A、图中的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装置内外的物质没有交流,所以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选项正确;B、电解水时,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大于参加反应的水的体积,所以三支玻璃管中的液面,c处最高,连接电源正极玻璃管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小于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则液面a高于液面b,即管内液面高度的关系为:c > a>b,选项错误;C、该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其中氧元素一部分来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一部分来自参加反应的氧化铜,所以图丙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图中两支试管中的变量是氧气,其余的量相同,则图丁实验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参与,选项正确,故选B。8.D【详解】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9.C【详解】A、甲中,水面上用植物油封住,阻止了氧气溶于水,只有植物油上部分锈蚀,而乙中铁钉水上水下都锈蚀,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故A说法正确;B、甲中,水面上用植物油封住,阻止了氧气溶于水,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因为没有接触到氧气而没有锈蚀,故B说法正确;C、乙中,铁钉锈蚀最严重是水面接触处,因为此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最充分,故C说法错误;D、因为乙中铁钉锈蚀消耗了氧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产生了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丙烧杯中水部分压入导管中,故D说法正确。故选C。10.C【详解】A、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中左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右侧试管中铁钉没有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无法通过对比探究出铁生锈的条件;B、在蜡烛的上方放置干冷的烧杯若烧杯中产生水雾,证明燃烧产生水,水由H、O组成,反应物中有氧气参与反应,氧气中含有O,则证明蜡烛一定含有H,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0.5g碘分别放入10ml的水与酒精中,两个实验中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其余的量都相同,则可以通过该实验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需要128份质量的铜,则完全消耗完玻璃管中的氧气需要消耗大量的铜,则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设计不合理;故选C。11.C【详解】A、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规律,所以用NaHCO3溶于水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B、蒸发食盐水时,应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图中缺少玻璃棒,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左侧试管中的铁钉既能够与空气接触,也能够与水接触,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够接触空气,不接触水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左侧的铁钉发生了锈蚀,证明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选项正确;D、碳与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后,装置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不变或变化较小,则实验结果为零或偏小,选项错误,故选C。12.A【详解】A、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A说法正确;B、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导致生锈,经常用湿布擦拭,会加速铁制品生锈,B说法错误;C、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有毒,不可用于浸泡粽子叶,C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说法错误。故选A。13.C【分析】进行探究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当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时,才可探究出该条件对实验是否有影响。【详解】A、图中实验,溶质的种类不同、溶剂的种类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可用于探究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图中实验,金属的种类不同、稀盐酸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C。14.A【详解】A、左侧试管中铁钉有水无氧气,铁钉不生锈;右侧试管中铁钉有氧气无水,铁钉也不生锈,无法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选项正确;B、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条件之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条件之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选项错误;C、在相同条件下,铁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银片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即铁>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项错误;D、水电解实验中,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A。15.B【详解】A、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大,不符合题意;B、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焊锡是锡的合金,故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符合题意;C、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故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低,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沿海地区的铁制品比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更易被锈蚀,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详解】A、实验1一边是潮湿的铜丝棉,一边是干燥的铜丝棉,且用了干燥剂吸收挥发的水蒸气,观察到潮湿的铜丝棉生锈,干燥的铜丝棉未生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B、实验 2中两个瓶内均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石蕊小花一个干燥,一个湿润,观察到干燥的石蕊小花不变色,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C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浸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棉球显红色,若二者发生反应,则棉球会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故D正确;故选C。17.D【详解】A、铁生锈,氧气含量会减少,②③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铁已经生锈,A正确。B、干燥剂吸水,①没有水,氧气没有减少,铁没有生锈,②加水后氧气减少,铁生锈,说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B正确。C、③加食盐后铁生锈速度加快,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C正确。D、①②③实验中没有探究炭粉对锈蚀的影响,①②③无法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D错误。故选:D。18.B【详解】A、铁钉一般是由铁合金制成的,因为合金硬度大、耐腐蚀性好,具有优良的性能,不符合题意;B、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氧化,由甲图可知,有水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体积逐渐减小,说明铁钉生锈过程中O2体积减小,符合题意;C、由甲图可知,在无水时,氧气的体积不变,说明铁钉不易生锈,在有水时,氧气的体积逐渐减小,说明有水时,铁钉生锈,故铁钉在潮湿环境更容易生锈,不符合题意;D、由乙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铁钉生锈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故选B。19.C【详解】A、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正确;B、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可以通过相互刻画观察划痕情况比较,正确;C、红磷和白磷都和氧气接触,故不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错误;D、三支试管中现象分别为:生锈、不生锈、不生锈,对比说明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正确。故选C。20.C【详解】A、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说明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B、铁的锈蚀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氧化,进行的很慢,氯化钠溶液可以加快铁的锈蚀,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无对比实验,无法得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符合题意;D、烧杯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不符合题意。故选C。21.A【详解】A、铁能被磁铁吸引,硫酸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引区分,符合题意;B、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22.A【详解】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 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3.C【详解】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探究空气是否为铁钉生锈的条件,故A正确;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乙中铁钉因为缺乏氧气,丙中铁钉因为缺乏水分,都不生锈,故B正确;C、甲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C错误;D、通过甲乙丙三个试管中铁钉的生锈情况,可以判断出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C。24.C【详解】A、将集气瓶内放入一定量的木炭,振荡,气体的颜色变浅,甚至变成无色,证明木炭具有吸附性,选项正确;B、加入洗涤剂后,振荡,可观察到植物油“均匀”分散的倒水中,形成乳状液体(乳浊液),故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选项正确;C、将铁钉防止盛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探究铁生锈需要水,但不能证明需要氧气,选项错误;D、鼓入空气后,面粉悬浮在装置内,此时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面粉被蜡烛引燃而发生爆炸,可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选项正确。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0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04无明显现象的是否发生反应探究,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02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