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1718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节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1718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节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说课稿
展开《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及判断》说课稿一、课标解读1、课标内容: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2、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例子说明;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的例子进行重点说明。 二、教材分析1、知识与技能:(1)识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全面分析事物)和重点论(抓主导因素)观点。4、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观点。(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气压带、风带在影响气候各因素中的地位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说明:气候类型的判断是高中一项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的地理能力,课本上对气候的阐述比较简单,只是结合活动来对初中部分做了简单的复习,我们在这里结合初中地理内容做进一步的总结。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某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其分布规律由其形成因子所决定。太阳辐射决定了热量带的分布,在地球表面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五大类型;大气环流中的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决定着降水和气温的差异,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宏观分布规律;下垫面状况的不同影响着一些局部地区特殊气候类型的形成,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等。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习惯上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规律判断法,即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区域分布图中确认某地的气候类型;二是特征判断法,即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资料(气温和降水指标),归纳出该气候类型的特征加以确认,一般是先按温度判别大类,再按降水判别小类。(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那里?让学生明确气候与前面几节课中讲到的天气是不同的。通过提示引导让学生知道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而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从而对天气和气候有一个初步的区分,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气候内容。2、主要内容知识讲授1)、主要气候的形成(1)、通过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复习前面关于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影响下的天气现象,进而初步得到在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2)、说明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受一个气压带或是一个风带控制影响形成的,而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一些地区会受到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例如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影响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影响而形成的。(3)、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形成了典型的气候类型,区域性的季风环流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气候,例如季风气候,根据所处温度带的不同分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4)、以上都是大气环流影响下形成的气候,在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下也形成了另外的气候,如由于海陆位置而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形因素在高山、高原地区形成的高山气候;还有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而形成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冰原气候等。2)、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表(北半球)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及其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气候成因主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两侧到回归线之间非洲、南美洲、大洋州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10°N~25°N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至南北纬30°间的大陆内部、西部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地中海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和美洲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部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终年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东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全年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60°到北极圈间的大陆内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北部纬度高,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寒、夏短暖,降水少极地气候 南北极 高山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地势高,起伏大 3)、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1)以“温”定“球”首先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一般来说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在1月份,那么则可判断是在北半球,相反,若最冷月出现在7月份,则可判断在南半球。(2)以“温”定“带”温带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0—15℃之间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在0℃以上。(3) 以“水”定“型”然后根据降水量最多月、最少月的出现季节来分析,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湿润型、少雨型。(4)确定气候类型最后根据气温和降水的配合情况,全年的平均气温和全年总降水量综合分析,判断出具体的气候类型。判断步骤判断依据判断因素判断结论以“温”定“球”最高温或最低温出现的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以“温”定“带”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 带气 候最热月均温<5℃寒带气候以“水”定“型”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年内分配状况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125mm苔原、冰原气候<250mm冬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夏 雨 型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亚寒带针叶林气候300-600mm (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局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次通过课件图片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景观,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示例让学生自己描述典型气候的特征,自己得出结论。通过不同地区的降水气温图并展示当地景观,逐步的教授给学生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总结地理图表的基本能力。四、板书设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气候特征一、气候的成因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征三、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