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历史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五单元总结梳理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六单元总结梳理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总结梳理课件PPT,共11页。
典例精析例1 [浙江2019年4月·26]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C【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文字。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表明固化的观点不可盲从,需要原始史料加以印证,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怀疑历史定势思维(发现问题),进行深入考证,排除A项;材料与“摸索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排除B项;材料恰恰体现了先怀疑观点,再查找资料加以考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排除D项。例2 [海南2017·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B【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体西用思想。材料中科考试题反映出清末教育借鉴西方学校体育、德育、智育,这只是教育内容方面发生变化,不能推断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旨在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同时借鉴利用西方教育,反映出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朝廷借科举强调以国学为本,同时倡导借鉴利用西方教育,而不是仅仅回归国学,故C项错误;材料中朝廷仍然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西方教育思想还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例3 [经典题]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A【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由“14~15世纪意大利”可知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能力培养,德育培养主要依靠研读古罗马和基督教作品,这反映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故选择A项;B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D两项偏离了材料主旨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例4 [经典题]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例5 [经典题]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由材料“1880年”可知,日本此时为明治维新时期。“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由此判断该指令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故D项符合题意;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四民平等、向西方学习、文明开化、运用武士道精神培养忠君思想,故A、B、C三项与史实不符。
典例精析例1 [浙江2019年4月·26]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C【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文字。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表明固化的观点不可盲从,需要原始史料加以印证,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怀疑历史定势思维(发现问题),进行深入考证,排除A项;材料与“摸索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排除B项;材料恰恰体现了先怀疑观点,再查找资料加以考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排除D项。例2 [海南2017·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B【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体西用思想。材料中科考试题反映出清末教育借鉴西方学校体育、德育、智育,这只是教育内容方面发生变化,不能推断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旨在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同时借鉴利用西方教育,反映出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朝廷借科举强调以国学为本,同时倡导借鉴利用西方教育,而不是仅仅回归国学,故C项错误;材料中朝廷仍然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西方教育思想还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例3 [经典题]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A【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由“14~15世纪意大利”可知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能力培养,德育培养主要依靠研读古罗马和基督教作品,这反映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故选择A项;B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D两项偏离了材料主旨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例4 [经典题]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例5 [经典题]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由材料“1880年”可知,日本此时为明治维新时期。“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由此判断该指令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故D项符合题意;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四民平等、向西方学习、文明开化、运用武士道精神培养忠君思想,故A、B、C三项与史实不符。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