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贵州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10°E,20°N)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夏至日昼长为13时13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时间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②~③时间段,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③~④时间段,北极地区一直处于极昼 D.④~①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北半球冬至日,N城市(70°W,20°S)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47分钟 B.12小时 C.13小时13分钟 D.16小时
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能正确表示③处的风向是( )
A. B. C. D.
4.常年受到①处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与地中海气候形成成因有关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其所携带的大量泥沙不仅形成了广裹的华北平原,同时也使黄河下游河段成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地上河”。近些年黄河水明显变清。读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单位:亿吨)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可知,黄河的含沙量从哪个水文站之后开始明显增大( )
A.小浪底站 B.头道拐站 C.龙门站 D.潼关站
7.下列对黄河水变清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管控不合理的水土利用方式
B.黄河中上游注重生态保护,植被覆盖率提高
C.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使降水量增加,河水变得清澈
D.众多大中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得泥沙向下游的输送量明显减少
8.黄河兰州段水流最清澈的月份是( )
A.2月 B.6月 C.7月 D.8月
岱崮地貌是我国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下图为某岱崮地貌等高线(单位:)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等高线地形图数据测量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卫星发射技术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10.若在该地貌处攀爬陡壁,准备的绳索最合适的长度是( )
A.41m B.51m C.61m D.71m
下图为“某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②处洋流是( )
A.南半球寒流 B.北半球暖流
C.南半球暖流 D.北半球寒流
12.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B.甲处可能有大型渔场
C.①处洋流使流经海域盐度升高 D.②处洋流使沿海气候降温减湿
台湾某货轮于埃及时间2020年3月23日上午8时左右,从红海向北进入苏伊士运河后,船身偏离航道,意外触底搁浅,将苏伊士运河塞住,导致欧洲部分商品涨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货轮从红海经苏伊士运河驶入地中海的过程中( )
A.一直顺着洋流 B.一直逆着洋流 C.先顺洋流后逆洋流 D.先逆洋流后顺洋流
14.此货轮搁浅,导致欧洲价格上涨的产品可能是( )
A.纸巾 B.手机 C.鲜花 D.石油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并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见图)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气团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越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有关大湖效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降雪的主要时期是乙图中的④
B.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与冷锋形成过程相同
C.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量最大的时期是乙图中的④
D.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是反气旋
16.下列地区冬季大雪可能类似“大湖效应”的是( )
①瑞典东南部形成降雪 ②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暴雪
③山东半岛北部冬季大雪 ④苏必利尔湖西北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湖效应造成的低温、暴雪,使感冒流行 B.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手机信号中断
C.大户效应对陆上交通运输影响严重 D.大湖效应减少了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海拔4613米。下左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下右图为甲地附近拍摄的照片,图中“玛尼堆”由石块砌垒而成,为藏传佛教地区典型的文化元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湖泊面积约为( )
A.680km2 B.950km2 C.1230km2 D.1560km2
19.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可能为( )
A.8:00 B.12:00 C.16:00 D.20:00
20.藏区“玛尼堆”广布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植被 B.地形,土壤 C.气候,河流 D.植被,湖泊
二、选择题组
到长白山天池附近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长白山天池形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2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属于喷出岩
内蒙古高原海拔约1700米的北大山的山脊部位,拥有一个举世罕见的花岗岩巨石阵峰林景观。这些巨石多呈半圆形,三面陡峭,一面凹陷,且凹陷方向相同,就像一个个围椅,又如冰斗,十分独特。专家在巨石阵附近还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痕迹。左图示意北大山位置,中图为巨石阵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形成巨石阵的岩石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4.结合所学,推测巨石阵石林的形成过程( )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冰川侵蚀—外力作用
B.岩浆喷出—地壳上升—冰川侵蚀—外力作用
C.地壳上升—岩浆侵入—外力作用—风力侵蚀
D.岩浆喷出—冰川侵蚀—外力作用—地壳上升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为经纬度,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完成 47-48题。
25.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B.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
C.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 D.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6.关于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少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下列关于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
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30.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32.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
C.沿海向大陆内部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三、综合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砂壤土,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
材料二:涠洲岛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火成岩广布,东侧多滩涂、浅滩、海水盐度较低。在岛屿东、北侧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南侧有火山活动形成“C”型的岩崖,水底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各种各样的珊瑚和珍珠。岛上最大的城镇涠洲镇分布在附近。
(1)说明红树林分布在岛屿东、北侧的自然原因。
(2)分析涠洲岛珊瑚和珍珠采集产业分布在岛屿南侧的原因。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卡盐湖湖区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210.4mm,年平均蒸发量2000mm。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面积154km2,湖水含盐量极高,富含钙、镁、锌、硒等各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湖畔生长的茶卡羊,自古被冠以“贡羊”之誉。湖水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湖面光滑平整,空旷寂静,造就了绝美的镜面效应,被人们称为“天空之镜”。如今,茶卡盐湖发展成生态游新型景区。下图为茶卡盐湖位置示意图及“天空之镜”照片。
(1)分析茶卡盐湖湖底有石盐层分布的原因。
(2)分析湖畔生长的茶卡羊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3)分析茶卡盐湖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罕坝林场位于承德市北部(如图),平均海拔1500米,是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后来由于塞罕坝曾开围放垦,原始森林几乎绝迹,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60年代初,冬季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城。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初期造林成活率不到8%。经过五十多年艰苦奋斗,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使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2)指出塞罕坝“绿进沙退”后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
(3)说明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②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故②④为太阳直射的时刻,结合该地的纬度(20°N),可知该时刻分别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①介于②④之间,故①为夏至日(6月22日),④在夏至日前(3月22日~6月22日),②在夏至日后(6月22日~9月23日)。③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冬至日(12月22日)。①~②时间段在6月22日~9月23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A错误;②~③时间段在6月22日~12月22日之间,接近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正确;③~④时间段在12月22日~6月22日之间,北极地区先极夜后极昼,C错误;④~①时间段在3月21日~6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B。
2.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规律,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北半球冬至日N城市(70°W,20°S)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冬至日我国某城市(110°E,20°N)的夜长,北半球冬至日我国某城市(110°E,20°N)的夜长等于北半球夏至日该城市的昼长,为13时13分,C正确。故选C。
【点睛】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3.A 4.A 5.B
【解析】3.据图可知,③处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位置,盛行西南风,故风向为西南风,A项正确。故选A。
4.①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影响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故A项正确;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故B项错误;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盛行西风有关,故C项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故D项错误。
5.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有关;图中②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表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故B项正确。
6.B 7.C 8.A
【解析】6.由材料可知,经过头道拐站时,黄河输沙量还比较小,但是从龙门站开始,黄河输沙量猛增数倍,含沙量急剧上升的位置应位于头道拐站之后,龙门站之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如果黄河流域降水量明显增加的话,会导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变得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黄河水变得更加浑浊,且降水量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会使降水量发生明显变化,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黄河中上游注重生态保护,植被覆盖率提高,会导致流入河流的泥沙减少,河水变清澈,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众多大中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得泥沙在水库中沉降下来,向下游的泥沙输送量明显减少,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管控不合理的水土利用方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A错误。故选C。
8.兰州段及其以上河段主要的河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因此夏半年河流流量比较大地表的冲刷力比较强,水土流失会比较严重;该河流的另一种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夏半年降水强度较大,也会导致夏半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6月、7月、8月均属于北半球夏半年,黄河水量大,含沙量高,B、C、D错误。兰州段水流相对较清澈的时间段应该是水流量较小、含沙量较低的冬半年。2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半年,相对来说河流流量最小,水流最清澈,A正确。故选A。
【点睛】河流的含沙量和河流的流速、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性质有关。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随着这些年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泥沙含量明显降低。
9.D 10.C
【分析】9.等高线地形图数据测量需要对各测量点进行精准定位测量,需要用到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D正确;卫星发射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都不具备测量的功能,ABC错误。所以选D。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等值距为1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及变化可知,陡崖有5条等高线重合,所以陡崖的高程大于等于40米,小于60米,所以准备的绳索的长度应刚刚超过60米即可,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陡崖高程的计算公式为(n-1)d≤ΔH<(n+1)d,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11.B 12.B
【解析】11.读图可知,②洋流所在海域水温自南向北递减,表明南部纬度更低,向北纬度增加,因此应位于北半球,A、C错误;②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B正确,D错误。故选B。
12.图中显示,①洋流自北向南流,所以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逆流而行,速度减慢,A错误;甲处为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大的渔场,B正确;①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寒流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蒸发减弱,流经的海域海水盐度降低,C错误;②洋流自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暖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D错误。故选B。
【点睛】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的原因:1、寒暖流交汇会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这些盐类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2、发生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多半都是靠近大陆的浅海区域,这些区域阳光可以直射海底,形成了适宜的温度。3、寒流带来冷水性鱼类,暖流带来暖水性鱼类,鱼类丰富。4、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洄游。
13.B 14.D
【解析】13.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大,降水稀少,终年高温,是世上最热和盐度最高的海洋之一,因气候原因,红海水面比周围海域的水面要低,使得表层洋流向红海流动,表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红海,底层海水由红海流向地中海,因此该货轮从红海经苏伊士运河驶入地中海的过程中一直逆着洋流,B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14.货轮搁浅,会导致欧洲石油出现暂时性短缺状况,则对导致欧洲石油价格上涨,D项正确,对纸巾、手机及鲜花的需求不会发生太大变化,ABC项错误。故选D。
【点睛】密度流也称异重流,是洋流的一种。主要由重力和密度差异所引起静压力导致的高密度流体向低密度流体下方的侵入。引起密度差异的因素有温度、溶解质含量及混合物含量等,如工厂废热水排入河中形成温差异重流,淡水与盐水交汇形成盐水异重流,河流挟带泥沙形成的浑水异重流等。
15.C 16.D 17.C
【解析】15.根据材料信息“大湖效应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后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在迎风岸产生的降雪”,与冷锋降水原理不同,AB错误;而反气旋一般为晴朗天气,不会产生降水,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气团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越大”,图中④时期气温低于0°C ,属于强冷空气,水温较高,且与气温差值较大,是大湖效应产生降水等现象的主要时期,④时期降雪量最大,C正确。故选C。
16.北半球秋冬季节,西伯利亚产生大面积冷高压,促使大陆内部冷干气团向外移动,穿过俄罗斯西部地区进入芬兰湾、波罗的海,冷干气团与较为温暖的海水接触,获得热量和水蒸气后的大气到达瑞典东岸,容易形成降雪,瑞典东南部沿海地带形成降雪与大湖效应一致,①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的暴雪是由于冷锋过境形成的,②错误;山东半岛冬季大雪是冷空气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在地形阻挡下形成的,与大湖效应一致,③正确;苏必利尔湖西北岸为冬季风的背风岸,其降雪与大湖效应不同,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的降雪于降温,使得细菌不易流行,A错误;强降雪会导致交通堵塞,但与手机信号无关,B错误;大湖效应对陆上交通影响严重,C正确;大湖效应不会对全球干湿、冷热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1.大湖效应产生的条件:(1)有冷空气吹来;(2)冬季湖面存在“热源”;(3)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2.降水(雪)量取决于以下因素:(1)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水(雪)量就大;(2)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即吹程也会影响降水(雪)量,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18.B 19.B 20.A
【解析】18.地球上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湖泊南北宽度约为0.2个纬度,实地距离约为0.2×111km,东西方面长约为0.6个经度,地球上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km×当地纬度的余弦值,所以湖泊东西长约为0.6×111km×cos31°,约为0.4×111km,所以湖泊面积约为0.2×0.4×111×111km²,约为950km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湖泊位于甲地偏南方,故日影大致指向西偏北,日影的方位与太阳方位相反,所以此时太阳位于东偏南,为当地地方时的6-12点间,而当地经度约为85°E,当北京时间为12时的时候,当地地方时约为9:40,在6-12时之间,当北京时间8:00时,当地地方时在6时之前,当北京时间16: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3:40,当地地方时在12时之后,北京时间20时当地的地方时也在12时之后,所以只有北京时间12:00符合条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玛尼堆”由石块砌垒而成,这说明藏北高原气候高寒,植被稀疏,岩石裸露,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所以用石块垒砌成“玛尼堆”,藏区“玛尼堆”广布的主导自然因素是气候和植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藏北高原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这片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代生息着逐水草而居的藏族。
21.A 22.D
【解析】21.根据材料,长白山天池附近的岩石有气孔构造,可知为喷出岩,由此可推测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成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由材料“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可知,浮石属于喷出岩,D正确;不能找到化石,能找到化石的是沉积岩,A错误;浮石孔隙源于岩浆喷发时挥发性物质挥发后留下的气孔,与外力作用无关,B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浮石是喷出型岩浆岩,岩性不同,C错误。故选D。
【点睛】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I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23.B 24.A
【解析】23.根据材料可知,该巨石阵属于花岗岩石林,故其基岩应为花岗岩,右图中甲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巨石阵的岩石属于乙,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4.结合材料可知,巨石阵呈围椅形状,犹如冰斗,说明遭受过冰川侵蚀;再结合其基岩为花岗岩,推知其形成过程应为:岩浆侵入,形成坚硬的花岗岩;地壳上升,上覆岩层受风化、侵蚀等作用,花岗岩出露地表;冰川对花岗岩地貌强烈侵蚀,冰川消退以后,冰蚀地貌出现在北大山的山脊上,形成了花岗岩石林的雏形;再经长期的风化、风蚀、冻裂及重力作用而形成,其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上升—冰川侵蚀—外力作用,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克什克腾石阵的石林是在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流水的冲蚀作用下,由两组近于垂直的节理和一组近于水平的节理切割而成。在第四季冰期的精雕细琢及岩浆活动、冰盖卸载、气候变迁、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所形成。
25.D 26.C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山脉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5.据图中的经纬度范围可得,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该些山脉都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故选D。
26.山脉依次是横断山脉、贺兰山、巫山、大兴安岭。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南北向山脉构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A正确。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B正确。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线;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界线是太行山。C不正确。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正确。故选C。
【点睛】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 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等.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为: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是横断山脉。
27.D 28.C
【解析】27.读图可知,热量净收入在低纬度较多,在中高纬度为负值,且差值逐渐变大,①正确;海洋热量主要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蒸发耗热,④正确;从图中可读出收支平衡的海区在30°N附近,②错误;赤道海区热量收入小于15°N,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少,③错误;故选D。
28.洋流在较低纬和较高纬之间流动,使高低纬度之间不断进行着热量输送和交换,从而减小其温差,②正确;近岸受陆地影响大,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④正确;相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但不同纬度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寒流,①错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洋流的流动,③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9.D 30.B
【解析】29.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东部,①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②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读图可知,甲海域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存在大规模上升流,因此不存在大型渔场,A错误;乙群岛沿岸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降温降湿的作用,因此会出现荒漠景观,B正确;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冬季降温不会明显,C错误;地热资源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丁海域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污染物的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2.对航海的影响:顺水,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节约时间。但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给船只出行带来威胁。
3.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陆地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寒流对陆地有降低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4.大型渔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同时两种洋流交汇,形成“鱼障”,也使得鱼群在此集中,进而形成较大的渔场。
31.A 32.B
【解析】31.读图分析,甲为大漠胡杨,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A正确;B为兴安林海,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山地地形;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青藏高原的环境特点,B错误;丙为海南椰树,分布在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是东北平原的环境特点,C错误;丁为黄山迎客松,分布在黄山,气候湿润,以流水侵蚀为主,D错误。故选A。
32.结合上题分析,从丙到丁到乙,随纬度升高,热量减少,植被从热带季雨林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寒温带针叶林,体现了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又称之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表现在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分异(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33.(1)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地势相对低,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2)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南部海湾,风浪小;纬度相对低,南部向阳,阳光较充足;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详解】(1)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砂壤土。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和北部火山岩广布,火山灰厚度大,增加土壤的肥力,土质肥沃;岛的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河流多从岛屿的东、北侧入海,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结合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分析,珊瑚和珍珠采集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结合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等环境进行分析。该岛位于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纬度低,阳光较充足,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珊瑚和贝类数量巨大。该岛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南部的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减少了寒冷气流对珊瑚和珍珠的影响;南部地区海湾较封闭,风浪小,海上作业安全等
34.(1)该湖属内陆湖,周边入湖河流源源不断带来盐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湖中盐分结晶析出,形成石盐层。
(2)茶卡羊生活在盐湖附近,吃的是天然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丰富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河水;气温低,生长周期长。
(3)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水面反射率高。
【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湖泊底部的石盐层高盐度湖水盐分结晶析出而形成,茶卡盐湖属于内陆湖,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周边有众多河流注入,河流注入携带盐分,盐分在湖泊不断累积,湖水的含盐量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湖面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导致湖水盐分结晶析出,在湖底沉积,形成石盐层。
(2)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水含盐量高,富含钙,镁,锌,硒等各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羊群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丰富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河水,加之食用的牧草多是天然牧草,种类多,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天然盐分,牧草和饮用水源天然绿色健康,茶卡羊品质优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茶卡盐湖湖区年平均气温4℃,区域地处青藏高原,气温整体较低,羊的生长周期长,肉质鲜美,品质优良。
(3)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天空之境即是将晴朗的天空反射在水面中,一是考虑晴天多,二是考虑水质优良且水面反射率高。区域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同时,湖区周边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湖泊污染小。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水面反射率高,从而形成天空之镜的景观。
【点睛】
35.(1)塞罕坝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且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大风、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风蚀、水蚀作用强,土壤肥力低。
(2)局地气候改善,从较为干旱的气候转变为较为湿润的气候,植被蒸腾作用增强,大气水增加,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土壤水分条件得到改善,从沙土转化为森林土,土壤肥力增加。
(3)塞罕坝林场处在北京城的西北方,植被具有阻风滞沙的作用,原始森林破坏,土壤退化,土壤沙化严重,受西北风影响,风沙活动影响北京城。
【分析】本题以塞罕坝林场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植被的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的成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自然原因从林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水热条件对植被的影响较大,塞罕坝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且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林场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大风、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影响植被的发芽,威胁植被生长;从土壤肥力角度分析,风蚀、水蚀作用强,土壤肥力低,较难满足植被生长。
(2)塞罕坝“绿进沙退”后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恢复植被后,从气候角度分析,恢复植被后,局地气候得到改善,气候从较为干旱的沙地转化为较为湿润的森林;从水环境角度分析,植被恢复后,植被的蒸腾作用增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土壤水分条件提高;从土壤角度分析,受森林影响,土壤从沙土转化为森林土,土壤肥力提升。
(3)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主要从森林的生态意义分析,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塞罕坝林场处在北京城的西北方,植被具有阻风滞沙的作用,原始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土壤沙化严重,受西北风影响,风沙活动影响北京城。
2024鹤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鹤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地理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1,2,呈弱碱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