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一、非连续性文本 主题二 读书学习 新题型特训(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一、非连续性文本 主题二 读书学习 新题型特训(教师版),共10页。
主题二:读书学习[三](16分)材料一字句之间,慢慢品读一书,一椅,一人,一隅。这样的场景,随着移动互联和电子阅读的飞速发展,似乎渐行渐远。《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新开书店超过4000家,约是关闭书店的8倍,实体书店呈现蓬勃增长之势,说明许多人依然爱读纸质书。纸书承载的人文质感,翻阅、流转间的温馨回忆仍无可取代。多少人去书店、书市的乐趣就是淘书,翻捡的哗啦声耳边作响,淡淡油墨香扑鼻而来,踏破铁鞋后“捡到了宝”,多么惊喜。又或者,无意间瞥到一本书,读了开头就停不下来,干脆耗上半天一鼓作气读完。在纸质阅读里,书籍的使用也承载了读者的心意。特别是需要深度阅读的经典作品,一字一词去细细琢磨,圈圈画画,折条印记,夹张书签,甚至写上几句批注,纸张原汁原味地留住了“读”的痕迹,构成了丰富斑斓的人文风景。沉潜书的世界,慢下来的不仅是阅读的速度、生活的节奏,更是一方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春暖花开,正是读书好时节。(摘编自2020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材料二人间四月芳菲日,朗朗读书正当时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说到读书,疫情下武汉方舱医院的“读书哥”,在病床上翻看着一本厚厚的《政治秩序的起源》的那一幕,像一股清流激荡着阴霾中的人们。阅读是一束照进黑暗生活里的光。蒋勋说,读书就是“在不同的境遇中去求一个‘安’”。对更多人而言,读书给予人的是静气、底气和喜气,其背后是井然有序、身心和谐。读书,既可提高个人修养和谈吐气质,也可养浩然之正气。读书,让偏执的你,变得宽容一些;让自卑的你,变得自信一些; 。阅读让你的生命更加有精度、有色彩。同时,阅读让你因明白未知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对世界更加充满敬畏。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世界读书日,共话读书情。不能行万里路,就让我们沉下心来破万卷书吧。正如这段话所说——我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摘编自2020年4月20日《中国妇女报》)材料三疫期阅读,为何回归经典“一季度增长最明显的是文学类图书”,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人们以特殊方式度过了这个冬春之交。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此间,文学类图书销量大、读者关注度高。此外,4月10日,《光明日报》微博发起互动“疫情期间你在看什么书”,网友留言多次提到《浮生六记》《我与地坛》《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经典图书。可见阅读经典成为当下许多人重要的生活方式,经典图书焕发出新的生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部阅读史。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抵达精神的高原。心理学认为,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跳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当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无数人被迫隔离在家时;当我们需要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时,只有经典图书能够带我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如《鼠疫》中写道:“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的真情。”我们在疫情之中看到了许多的人间真情,人性的光芒带我们走出苦难,而经典作品则带我们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经典作品就是这样一些书,为读者提供一种宝贵的生命经验;经典作品还是这样一些书,如人类精神世界里的灯塔,在关键时刻放出光芒,为人们提供慰藉、鼓舞和希望。(摘编自2020年4月21日《光明日报》)1.根据材料一,说说为什么现在许多人依然爱读纸质书。(4分)纸质书承载的人文质感,翻阅、流转间的温馨回忆仍无可取代;纸质书承载了读者的心意,尤其可以圈点勾画,留住“读”的痕迹。(每点2分,共4分)2.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仿照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3分)示例:让浮躁的你,变得宁静一些(3分)3.材料三中引用《鼠疫》中的话有什么用意?(3分)具体有力地阐明阅读经典可提高我们的精神高度,“跳出问题”找到答案。(3分)【解析】阅读材料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引用《鼠疫》中的原话,是为了更好地阐述“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抵达精神的高原”“只有经典图书……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疫情期间,阅读经典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经典图书焕发出新的生命”的原因有哪些?(6分)阅读经典可以获得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阅读经典,给予人的是静气、底气和喜气,让人身心和谐;阅读经典,既可提高个人修养和谈吐气质,也可养浩然之正气;阅读经典,让人们因明白未知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对世界更加充满敬畏;阅读经典,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或“获得生命的力量”);阅读经典可提高精神高度,带我们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阅读经典可以给人带来慰藉、鼓舞和希望。(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解析】了解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即可。材料一,“沉潜书的世界,慢下来的不仅是阅读的速度、生活的节奏,更是一方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材料二,“读书给予人的是静气、底气和喜气,其背后是井然有序、身心和谐。读书,既可提高个人修养和谈吐气质,也可养浩然之正气”,“阅读让你的生命更加有精度、有色彩。同时,阅读让你因明白未知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对世界更加充满敬畏”,“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材料三,“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抵达精神的高原”“经典作品则带我们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为读者提供一种宝贵的生命经验”“为人们提供慰藉、鼓舞和希望”等。[四](15分)材料一 你是否常常遇到以下情况:思考时没有逻辑,有很多想法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讲话时没有条理,费很多口舌却很难把事说清楚;处理问题时效率低,东捡西漏效果仍旧不佳。其实,这跟我们的大脑不太擅长处理零散的信息有关。请看图1:发现了吗?当事物以某种规律出现时,我们的大脑处理起来就容易很多了。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将零散的信息用一个“结构”或“框架”组织起来,就如图2所示,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工作变得有条理,从而提高效率。上面提到的这种思维方式叫作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是一种层级分明的思考模式,简言之,就是借用一些思维框架来辅助思考。这是一个将杂乱的信息碎片化,再对其进行系统化思考和处理的过程,就如图3所示。结构化思维有利于扩大思维的层次,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是一个有条理、有层次、脉络清晰的思考路径。材料二 结构化思维也需要刻意练习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里介绍三个练习方法:第一,积累结构。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理论,思考出它的三个应用,然后把它记下来,作为自己的素材,有空可以拿出来看看。第二,撰写文章。一周写一篇文章,必须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写,并且尽量用你积累的结构素材。如果你没有时间写文章,那就只搭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第三,讲解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15~20分钟的时间,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来解决或论证它。你可以写下来,也可以口头表达。同样地,过程中尽量使用你积累的结构素材。另外,如果是你自己构思的结构,立刻整理到素材库去。这是训练中最关键的一点。材料三 结构化思维包括三大要素:第一,主题鲜明。先看这段话:“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苏黎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一家露天餐馆吃饭,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而且,如果你在纽约的任何一座写字楼周围转一转,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不留长胡子或长头发的人。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这段话想表达什么呢?伦敦比其他城市更开放,还是比较苏黎世和其他城市的区别?读者一脸茫然,实际上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是:男人留长胡子或长头发在商业界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苏黎世……;在纽约……;还有在伦敦……所以,一旦表明了主题,读者就能很容易理解了。第二,归类整合。归类可以提高抽象层次,减少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为什么呢?因为归类之后,较高层次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其下一层次的思想,如此一来我们就无须记忆每个概念,只需记忆概念分别所属的组别,信息也就更容易被记住。归类整合可以考虑以下方法。首先,信息归类:列出需要的所有信息项,将类似信息进行连线分组。其次,归纳共性:观察每组的各条信息,把它们的共性提炼出来,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最后,结构提炼:根据上一步中得到的分组,思考每组的信息是否都属于同一范畴,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最终得到这些信息的整体结构。第三,逻辑递进。怎么理解呢?比如,你要做一次“我们应该多运动”的主题发言,用三点来论证:①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②运动可以减轻压力;③运动可以交到新朋友。这三点中,你都附有相应的事实、数据来支撑你的主题。以上例子中,提高免疫力、减轻压力、交到新朋友是并列的三个原因,用以证明“我们应该多运动”这一主题的正确性。“我们应该多运动”与这三个原因之间就是纵向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当你持有一个观点,并用几方面的理由进行论证时,这中间是有一个推理递进关系的。它往往引导着“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例如“为什么是这样”“怎样才能做到这样”,从而使读者带着兴趣了解你思路的递进。不过要注意的是,从一开始,结构中的每一层信息都要对下一层整个组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而下一层的内容又是对上一层的支撑,以此类推,直到结构的底部。(以上材料整理自网络)1.下面三张图片是材料一中的文字配图,但下载时发生了错位。请你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判断它们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D)(3分)A.配图1—甲;配图2—乙;配图3—丙B.配图1—乙;配图2—甲;配图3—丙C.配图1—丙;配图2—甲;配图3—乙D.配图1—丙;配图2—乙;配图3—甲【解析】甲图描绘的是将零散的现状解构后重新排列为整齐的结构,是具体的处理方法,与第三段文字相符。乙图描绘的是将零碎的想法转化为结构化的思考方式,与第二段文字相符。丙图通过对比表明人很难记住零散的数字,却能轻易记住规律排列的数字,与第一段和第二段衔接紧密。故选择D项。2.材料三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分类别、举例子。(2分)条理清晰、生动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是结构化思维的三大要素。(2分)3.小语觉得材料中有关“结构化思维”的例子可以再丰富些,便搜集了以下三个例子。请你选择其中一例,先帮小语判断该例是否属于“结构化思维”,再结合材料三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4分)例一:“冠”字音义关系例二:《敬业与乐业》提纲例三:鲁迅作品整理示例一:我认为例一属于结构化思维。因为例一内容为表示“冠”字音义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主题鲜明”;同时,按读音梳理释义,进一步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归类整合”;最后,在每个释义下举例展示。三个层面逐层递进,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逻辑递进”。示例二:我认为例二属于结构化思维。因为例二先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主题鲜明”;接着,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归类分组同类信息并进行论述,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归类整合”;最后,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三个层面逐层递进,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逻辑递进”。示例三:我认为例三属于结构化思维。因为例三主要是在整理初中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主题鲜明”;然后,根据“文体”将作品划分为“小说”“散文”“杂文”三大类,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归类整合”;最后,在不同文体之下列举对应的作品。三个层面逐层递进,体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逻辑递进”。(观点1分,理由分析3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这三个示例都属于结构化思维。答题时,紧扣结构化思维“主题鲜明”“归类整合”“逻辑递进”三大要素,并结合所给示例进行分析即可。4.小文要将上述三则材料组合成文进行推送,同学们就材料的排列顺序展开了讨论,你认为应该如何排列?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链接材料】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使大家学会……正确的排列顺序是:材料一—材料三—材料二。(1分)材料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提出用结构化思维解决大脑无法处理零散信息的问题;材料二给出三个“结构化思维”的练习方法;材料三分三点阐述了“结构化思维”的三个要素。而由【链接材料】可知,一篇文章一般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故顺序应为材料一—材料三—材料二。(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一、非连续性文本 主题一 社会热点 新题型特训(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共53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01练习 非连阅读文本类(一)(教师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