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教师版)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教师版)第1页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教师版)第2页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教师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下题,古诗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八上唐诗五首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B.诗作以“愁”字收篇,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照应开头,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C.颈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D.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案】
    1.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2.A
    【解析】
    1.考查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句主要景物有“晴川”“树”“芳草”“鹦鹉洲”,加上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描绘:阳光灿烂,江边一片明朗,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秀雅;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青葱,郁郁苍苍,这是多么清新美好的景致啊。
    2.A选项有误。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首先是神异渺茫(前两联的昔人黄鹤,杳然已去),再是明丽如画(颈联的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最后归于朦胧凄迷(尾联的日暮烟波)。故选A。
    二、(2020·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
    3.C
    4.选择图画一。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
    3.C.有误。“直接表达”错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月下飞天镜”一句。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黄昏时分,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写出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和喜悦的心情。
    三、(2020·湖北黄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6.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C
    6.A:“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B:最爱武大樱花美,花香百里心飞扬。
    【解析】
    5.A.有误,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西湖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B.有误,“水面初平”写的是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白云与水面相连接,并不是“水面降低”“与波浪相连”;
    D.有误,尾联并非间接抒情,“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故选C。
    6.A.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可贵,一个“啄”字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莺燕的动态,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B.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古诗的能力。可以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如“樱花”等,表现疫情结束后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即可。
    四、(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8.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
    7.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
    8.示例: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突出了早莺的生机活力,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②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③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对莺燕动态化的描写:也有对脚下植物静态化的描写,体现出植物的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
    【解析】
    7.本题考查景物的特点。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水面初平”,春水初涨是早春的特征之一。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乱花”“浅草”一联,“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写出了草浅。乱花和浅草都是初春景物的特点。
    8.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从炼字角度看,“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争”为竞争之意,初春乍暖还寒,鸟儿们争着落在向阳的树上,写出了早莺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从表现手法看,本诗情景结合,景中含情,通过对初春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意;从描写角度看,本诗写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动景是早莺和新燕,静景是乱花与浅草,动静结合,表现了春天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特点,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五、(2020·辽宁朝阳·中考真题)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赏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答案】B
    【解析】
    B.有误。“浅草才能没马蹄”说的是初春小草绿的特点,“草木繁茂”不是初春景物的特征,故B项说法有误。故选B。
    六、(2020·广西初三学业考试)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作者善于选取“征蓬”“归雁”“候骑”等自然景物表情达意。
    C.颈联描绘边塞之景,被王国维称赞为“千古奇观”,尤其“圆”“直”二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B
    【解析】
    B.有误。“候骑”的意思是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不是自然景物。
    七、(2020·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下题。
    黄鹤楼
    崔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①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①铁瓮:即铁城,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鹤楼》颈联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有力,音韵清明,富于音乐美。
    B.《望海楼》颔联两句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以“三峡”“六朝”突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C.两首诗尾联都用问句,以抒情作结:《黄楼》抒发诗人思乡之情,《望海楼》表露出诗人低沉而又伤感的情绪。
    D.两首诗都写登楼所见,诗句典雅凝练,写景角度多变,现实遐想交织,时空大大扩展,展现了雄浑阔大的境界。
    【答案】B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由此可知“三峡”“六朝”应是突出望海楼的高大久远;
    故选B。
    八、(2020·贵州遵义·中考真题)古诗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
    12.‘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13.D
    【解析】
    12.标题考查炼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3.D.有误。“候骑”是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诗人到萧关,遇见了侯骑,却没有见到将官,原来都护正在前线作战。写出了战事之紧,表达了对将官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孤寂之感。
    九、(2020·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5.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16.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4.C
    15.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16.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C.“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故选C。
    15.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16.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比较。甲诗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思“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直抒胸臆,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表达了对早春的热爱之情。乙诗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直抒胸臆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热爱之情。据此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十、(2020·甘肃天水·中考真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18.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17.B
    18.示例①: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示例②: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19.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不同点:①【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②【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B选项中“候骑”是“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不是自然景物,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评价。解答此题先要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写的意境,这两句诗写“大漠”、“孤烟”,写“长河”、“落日”,看似几个漠不相关的景物的简单罗列,实际上,其间是密切联系的。在这里,“大漠”与“孤烟”互衬,“长河”与“落日”互衬,作者以景物之单调写塞上之广阔,“以阔大苍茫的意境,衬托哀婉凄美的情思”,从而把塞外风光描绘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诗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北宋文学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结合以上内容,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线索提示,例如:这两句诗诗人抓住典型景物,描写了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
    19.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典故的来历和主题,“勒石燕然”的典故指《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甲】诗中,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巡视宣慰,“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意思是诗人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诗人在此引用 “勒石燕然”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乙】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业未成的愁苦的之情。二者的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紧迫,守边将士的爱国情怀以及慷慨雄壮之情。
    十一、(2019·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1.“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中的“行不足”三字最有表现力,请结合整首诗加以赏析。


    【答案】
    20.示例: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啄泥衔草,营建新巢。
    21.示例一:“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表现了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钱塘湖春景的美不胜收。
    示例二:“行不足”是“最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解析】
    20.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其次,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21.这道题考查诗歌赏析的能力。“行不足”意思是看不够。“最爱湖东行不足”,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行不足”三字,抒发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之情。
    十二、(2019·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尾联,诗人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十三、(2019·云南文山·初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4.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
    23.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意近即可)
    24.“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
    23.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抓住景物“山岭”“原野”“长江”“荒原”的特点描绘即可。
    24.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万里送行舟”,这句话是说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仍依依不舍送我的行舟。用的是拟人手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十四、(2018·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6.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答案】
    25.C
    26.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27.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
    2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 “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6.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心系祖国,视死如归,报效君王的思想感情。
    27.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诗歌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诗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十五、(2016·江苏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28.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9.“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30.“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28.庭院 紫蒲
    29.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没有写以声衬静不扣分)
    30.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结合注释 ②及诗句内容)
    【解析】
    28.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写景诗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此题前有“明月、岩石、木桥”,后有“水槛、红叶、江船”,之间也就只有“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了,仔细一找,也就找到“庭院、紫蒲”了。
    2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到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结合诗歌,体会表达技巧。“桥响犬遥吠”一句采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方法,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庭空人散眠”表现了月下村舍宁静的氛围。
    30.本题考查赏析诗人感情。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常用景中含情手法隐晦的表示内心情感。诗人在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表现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身处官场的无奈和厌恶。
    十六、(2013·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
    苏轼 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之情。
    3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答案】
    31.喜爱
    32.C
    【解析】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根据文中写景之后的抒情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句中的“爱”可知,文章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32.A.后一首没有写雨时的景。
    B.前一首不是生机勃勃的早春。
    D.所写景物的色彩不同。
    故选C。
    十七、(2011·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3.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4.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
    33.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34.“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意思对即可)
    【解析】
    33.此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及内容主题的理解。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这里可以结合诗歌的内容与主题上的特点来分析。唐代边塞(也就是北方边疆有敌人入侵)战事多发,诗人当时就是去边疆慰问将士的,然后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有很多大诗人都写过这种诗,统称边塞诗。本诗中处处体现出是边塞诗,如题目“使至塞上”,诗句中“问边、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户、燕然”等词语,都表现了这是写边塞之景和边塞事宜的诗歌。
    34.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在这里,“直”字是用来形容茫茫沙漠中的“孤烟” 的,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是用来形容天际边的那轮红日的,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既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又表现诗人的孤寂情绪,把景和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古诗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6:八年级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6:八年级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3:七下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真题诗词汇编专题3:七下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