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新航路开辟-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新航路开辟-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统编版),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世界历史,历史概念,时间轴,新航路,地理大发现,趁热打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新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横向与纵向视角下的世界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世界历史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世界史·近代史编》
纵向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一个国家、地区社会形态的更迭。(例:近代欧洲资本主义/中国的近代化)
横向发展:各地区间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紧密,终于发展为整体的世界历史。(例:世界市场)
“世界向世界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世界历史形成的核心动力: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世界历史:一个动力,两条线索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既叙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纵向演变,又注重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是如何打破隔绝状态,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世界史·近代史编》
世界近代史:1500年—1900年
世界近代史发展的重要四个阶段:1.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打破各大洲之间的隔绝状态,引发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2.16世纪—18世纪中叶(1760年前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先后进行殖民扩张、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最终形成“日不落帝国”。1850年-1870年,以英国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以商品贸易建立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对比三张地图,说一说人们对地理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5世纪仿制的托勒密时期地图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即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对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
地理大发现——世界隔绝状态的突破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社会根源:对黄金的追求;(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 伦 布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记》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针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这一史学争鸣,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言之有据,逻辑清晰)
对于“马可波罗来华”真实性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怀疑者所提出的一些论据,也的确值得我们关注。如《马可波罗行纪》第145章“襄阳府大城及其被城下炮机夺取之事”,马可波罗描述是自己出谋献计的结果,但元军陷襄阳,事在1273年(至元十年),而马可波罗抵达元上都,却在1275年。元军攻城,利用了回回炮, 造炮者阿老瓦丁、亦思马因,载在《元史》卷203,无可置疑。同时,德国学者伍德博士也指出,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17年,但对很多极具中国特色的事物只字未提,如长城、茶叶、印刷、汉字等,这不禁让人怀疑。 ——摘录《马克波罗行纪》《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对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的回答》
观点一:我同意“马可波罗未成来华”的观点。理由:①《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襄阳城大战的历史事件存在时序错误,并不真实,说明《马可波罗行纪》真实性存在问题;②马可波罗称在中国居住17年,但对中国重要社会文化、饮食习惯、遗迹等内容只字未提,以茶叶为例,是中国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也是贸易商品,无记载显然不符合逻辑,因此,我认为“马可波罗”可能并没有到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其通过二手资料创作而成。
观点二:我不同意“马可波罗未成来华”的观点。理由:①《马可波罗行纪》属于文学史料,具有主观性,会有夸大的成分,襄阳大战的记载是马可波罗吹嘘伪造,但这不足以说明马可波罗未成来过中国;②关于长城的记载,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长城是中国的符号,主要是指明长城,而马可波罗是元朝时期来到中国的,可能并没有关注到长城,因此,通过这些记载就断定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是不准确的。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东西方陆路商道;
西方史学家强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中西方贸易,一定程度上是为其殖民扩张寻找借口。
史学家的立场会对历史叙述产生影响。
4.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5.思想根源:文艺复兴以来人文思潮的影响;
1.物质条件:欧洲经济的发展
2.知识进步: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3.科技进步:绘图、造船、罗盘针、火炮等
4.主观条件:西、葡王室支持;冒险家个人
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的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
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双重扩张”?
1.商品经济发展,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资产阶级与封建王室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为什么? (动因)
“为什么能?”(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民族君主国、王权集中)航海家探险精神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必修二·P83)
(1)引发欧洲 “商业革命”(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商品种类—增多(玉米、棉花等)
贸易范围—扩大(亚、非、美)
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经营方式—改变(股份公司、银行等)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经济思想—转变(重商主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
定义:“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相互传播和交流。
评价:①促进物种之间的交流,改变世界的生态面貌;②改变了人们的经济方式和生活习惯;③促进人口交流,改变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④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区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⑤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2)引起“价格革命”(历史的纵向发展)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处。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①大量金银流入欧洲,货币贬值;
②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④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和资本主义发展;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3)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了解海外奇闻让人们乐此不疲、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
①“地圆学说”得到证明,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②冲击了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①殖民扩张与掠夺,造成殖民地的长期贫困;
②带去传染病、实行种族屠杀,给殖民地造成深重灾难;
③冲击了当地的传统社会;
④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卷入世界近代化进程;
①各地经济交往密切,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③世界各地物种、文化、人口相互交流、融合;
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历史开始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解读:新航路开辟;(2分) 新旧世界(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4分)
(2015·四川文综·13)
②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
①改变了世界的生物形态、粮食种植结构;
④影响人们生活习惯、社交礼仪;
⑥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材料二 明朝茶类丰富,福建武夷茶、云南普洱、杭州龙井等名茶“甲于海内,鬻于四方”。1610年,荷兰人将中国茶带回欧洲后,茶叶日益为西方商人所关注,“其他商品成为点缀”。茶叶北至恰克图、南往广州,再输往海外。因茶利丰厚,西方国家还招募中国工人在殖民地种茶、制茶。茶叶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成为人们称道的特色文化。 ——据陶德臣、王金水《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茶叶外传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2分)
基本思路:属于概括类,是什么+抽象总结答题格式:①从……变为……;②直接总结;
变化:①外传茶叶种类由单一到多样/丰富;
②茶叶外传的范围扩大;
③茶叶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④种茶、制茶技术外传;
影响类:基本思路:材料+阶段特征思维路径:①问题的关联性角度;②内外角度;如对中国,对世界
①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②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④推动世界茶叶的发展;
⑤推动世界茶文化的多元化;
⑥改善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3讲 课题38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含详解)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主题概览,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标要求,内容导航,主干梳理,重难突破,考向研析,课时精练,马可·波罗行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13讲 课题38 全球航路的开辟
这是一份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