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高二年级下学期月考
地理试题
命题人:审题人:时间:2023年04月0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如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防潮 C.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D.保温
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地形 D.土壤
达里诺尔(蒙语“诺儿”即“湖泊”)流域面积约40万公顷,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长期沿袭畜牧业为主。达里诺尔流域是一个封闭的高原盆地,整体为“三面环山,一面向沙”,是一个典型的内流湖区。图为近50多年达里诺尔流域围栏放牧的草地面积和湖泊面积的变化状况。以此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图中湖泊和草地面积60年间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和草地的变化面积大致相当 B.草地面积增长先快后慢
C.草地面积变化速度总体快于湖泊 D.湖泊面积逐年下降
5.若要恢复湖泊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植树造林 C.人工降雨 D.减少草地
近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积极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战略开发决策,走出了一条在修复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之路。下图表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2000年和2017年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有关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坡度小的耕地面积增加 B.坡度大的耕地面积增加
C.林草地面积变化不大 D.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
7.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 )
A.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 B.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C.农民经济收入提高 D.耕地质量有所好转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谷坊修建可使( )
A.河流含沙量增加 B.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C.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D.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9.“柔性坝”建成后,谷坊坝内( )
①泥沙颗粒变细 ②泥沙沉积增多 ③水体含沙量减少 ④耕地增速加快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榆林市地处陕北能源开发区腹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如图为榆林市1990~2015年GDP与三次产业结构演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近年来,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1.影响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能源资源禀赋 ②人力资源数量 ③市场需求结构 ④国家政策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13.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
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 B.提升运河转运能力
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14.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腹地 B.产业结构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16.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
A. B.
C. D.
读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植物地上部分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同一农业耕作区内同一作物植被覆盖度不同,最可能是( )
A.地形坡度不同 B.种植作物不同 C.气候条件不同 D.土壤种类不同
18.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植被春季气温回升,植物开始生长 B.N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M覆盖度6月份出现低谷与作物轮作有关 D.M变化是因该地河流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1980年广州的建成区面积为136平方公里,到2018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1300.01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越来越多原在市郊的村庄被吞并进城市用地,出现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目前广州有138个城中村。下表为2009-2019年我国主要城市人口和GDP增幅前十名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项目(单位) | 2009-2019年增幅排名情况 |
人口增幅(%) | 合肥61,东莞54,深圳51,广州48,郑州38, 佛山36,济南33,成都29,杭州28,天津27 |
GDP增幅(%) | 合肥347,成都277,重庆261,福州260,武汉251, 郑州259,西安242,南京231,深圳228,南通226 |
19.相比于粤西城镇化不够发达的乡村,广州城中村( )
A.拥有更好的采光 B.种植业更为发达
C.人口流动性大,房屋资源紧张 D.产业结构单一
20.结合表格材料,可以得出的观点是( )
①大部分省会城市可规划为都市圈的增长极
②人口增长和城镇化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③中部地区发展进步巨大
④北方经济发展活力较大
⑤长三角比珠三角更有增长潜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3题,总分50分)
2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和法国示意图(图2)。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000k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 海拔/m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月降水量/mm | 7月降水量/mm | 年降水量/mm | 年日照时数/h |
R | 201 | 2.6 | 20.7 | 54.1 | 60.6 | 824.5 | 1975.3 |
Q | 1111 | -8.4 | 23.3 | 1.2 | 42.2 | 193.7 | 2975.7 |
(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6分)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地表1m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6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mm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6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2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铁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部,地因山得名,山因铁盛名,矿石品位高达53.8%,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此铸就“大冶之剑”,后称大冶铁矿。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冶铁矿累计开采矿石4.6亿多吨,形成了大量的高陡边坡、废石废土废渣堆集场地、巨大的露天采坑、深邃的地下采空区以及重金属污染废弃矿山用地。
材料二:武汉市l小时经济圈示意图。
材料三:2011年铁山区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5%,成功创建了国家矿山公园“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2006~2011年引进了15个投资过亿的项目,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1%,初步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1)说明大冶铁矿开发的优势资源条件。(6分)
(2)分析大冶铁矿资源枯竭后,铁山区能持续发展的自身条件。(6分)
(3)说明铁山区的成功转型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供的经验。(6分)
高二年级下学期月考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5:DCACA 6~10:DDDAC 11~15:DADBC 16~20:DADCC
二、非选择题
21.(18分)
(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6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8分)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4分)
22.(14分)
(1)降水量少(低于400mm),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m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6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6分)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
23.(18分)
(1)铁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开采成本低。(6分)
(2)距离武汉近,地理位置优越;多条交通线路交汇,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6分)
(3)做好废弃矿区复垦工作,恢复生态环境;调整工业结构,引进资金、技术;积极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国家政策支持。(6分)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
2023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答案docx、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长春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pdfdocx、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