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质作用——山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质作用——山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1C2A,答案3A4C,答案5B6D,思维过程,答案4B5B,答案3C4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地质作用——山
考点1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积土成山考向1 外力作用与地貌“沙漠漆”是指戈壁基岩裸露的荒漠区,由于地下水上升,蒸发后常在石体表面残留一层红棕色氧化铁和黑色氧化锰薄膜,像涂抹了一层油漆。荒漠中的石头十分干涸,拼命吸收,使这些矿物质不仅仅停留于石头表面,也进入石内一定深度,形成各种美丽的画面,似湖泊,如山水,以及像各种生物体形状的图案石。
(1)“沙漠漆”的形成类似于( )A.黄土高原的形成B.华北地区的土壤盐碱化C.东南的红色丘陵D.长白山地区的熔岩地貌(2)解释“沙漠漆”石体表面形成各种美丽图案的地质作用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第(1)题,根据材料中“地下水上升,蒸发后常在石体表面残留一层红棕色氧化铁和黑色氧化锰薄膜,像涂抹了一层油漆”信息可知,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干旱荒漠区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将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析出,慢慢沿岩石缝隙渗透进入岩石体内,形成各种色彩的图案石。这原理形成过程类似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土壤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B项正确。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东南红色丘陵是流水侵蚀形成,长白山地区的熔岩属火山喷出冷却形成。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荒漠地区蒸发量大、降水少、干旱、昼夜温差大等区域自然特征及风力作用进行解释。
答案:(1)B (2)“沙漠漆”石体表面的岩画最初是从岩石底部开始的,因底部与地面接触,地下水由于含盐量高,水分蒸发时,被停留于地面上的砾石阻挡,在砾石底面形成许多露珠状的水点(荒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十分干涸,拼命吸收,使这些矿物质不仅仅停留于石头表面,也进入石头内一定深度,形成各种美丽的画面,后又被戈壁风暴掀动,经风沙研磨,使画面更加细腻,韵味十足,从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外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图示
2.掌握外力因素分布的两大规律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3.河漫滩(1)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一般位于凸岸,堆积。(2)洪水期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被淹没;枯水期裸露。
4.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
(2022·湖南卷)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思维流程]文字材料: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图示信息:黄土状物质与古堰塞湖沉积物分布区基本一致,空间上邻近。思维过程:
[参考答案] 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考法一 以海水变化考查海滩成因及海岸线变化(2022·湖南岳阳十四中模拟预测)天然海滩位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是近岸波浪、潮汐、风等动力因子和海滩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天然海滩形成最直接的地质过程主要是( )A.剥蚀作用 B.搬运作用C.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2.只有海退即海岸线向外海迁移,海滩才能形成,下列关于发生海退的情形是( )①地壳上升 ②地壳下降 ③冰期 ④间冰期 ⑤全球变暖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⑤
解析:第1题,天然海滩形成的最直接的地质作用是在剥蚀作用之后,A项错误;海滩的形成是海浪搬运后堆积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C项正确;风化作用与海滩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所以选C项。第2题,海退时,海平面下降,海水向外海后撤,海岸线向外海迁移,早年在海面之下的砂质堆积物被抬升到海平面上,并且在高潮时也不会被海水吞没,就可能形成海滩,地壳上升和冰期时才可能海平面下降,①③正确,A项正确;间冰期期间海平面会反复升降,④错误;地壳下降会使海岸线向内迁移,②错误;全球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⑤错误,B、C、D错误,所以选A项。
考法二 以黄土陷穴为例考查区域外力作用及差异(2022·辽宁沈阳回民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特有的不良地质现象,一般出现在新黄土层中,老黄土层中很少出现。下图示意黄土陷穴和暗穴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黄土暗穴形成陷穴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重力塌陷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4.新黄土层比老黄土层中更易形成陷穴的原因是新黄土层( )A.降水较多 B.植被较茂密C.土质较疏松 D.坡度较陡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黄土陷穴一般出现在新黄土层中,老黄土层中很少出现,原因可能是老黄土层是经过长期的风力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强,土层坚固,不容易出现黄土陷穴,而新黄土层由于压实时间短,结构较疏松,黄土暗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黄土陷穴,A正确;堆积作用、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不会导致黄土暗穴形成陷穴,B、C、D错误。故选A。
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新黄土层由于压实时间较短,土层较疏松,直立性差,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C正确;新老黄土层所在区域的降水差异不大,A错误;老黄土层和新黄土层的植被覆盖度差别不大,且植被茂密,固土作用强,不易形成陷穴,B错误;新黄土层由堆积作用形成,形成时间短,可能坡度更小,老黄土层遭受流水侵蚀等,可能坡度更大,D错误。故选C。
[点睛] 黄土陷穴是由于新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差,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坍塌形成的一种现象,对于工程而言,黄土坍塌会影响到路基建设,危害工程建设。
考法三 以河流阶地为例考查河谷演变(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第一中学二模)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某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段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 )①河流上游 ②风力作用 ③河流两岸 ④冰川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A.下切—抬升—堆积—崩塌B.崩塌—沉积—抬升—下切C.下切—沉积—侧蚀—沉积D.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解析:第5题,从图例可知,该河段阶段3出现了堰塞湖相沉积,推测主要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致,故河谷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上游和河流两岸,①③正确。金沙江地处长江上游,风力作用弱,该段河谷的沉积物由风力作用搬运可能性小,②错误;冰川作用搬运的物质一般是颗粒大小杂乱无章的沉积,形成冰碛物,该段河谷的沉积来自冰川沉积缺乏信息支持,④错误。
A、C、D错误,B正确。故选B。第6题,由图可知,河流早期处于下切,后侧蚀加强,河床展宽;受堰塞影响,流速减慢,出现湖相沉积;后可能冲破堰塞体或达到相对均一后,地壳抬升,河流重新下切,形成V形谷,D符合。故选D。
[点睛]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形成侵蚀地貌。初期,侵蚀作用以向下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等河道冲平后,河流侵蚀凹进去的河岸产生的泥沙,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最后形成蜿蜒的河道。
考向2 内力作用与地貌川东平行岭谷,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是世界上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在山脉顶部常有槽分布,形成一山二岭一槽的形态。图1为平行岭谷局部卫星遥感影像,图2为山脉横剖面示意图。
(1)山脉的顶部常形成“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图示平行岭谷、一山二岭一槽形态的地质形成过程。
解析:第(1)题,背斜的岩层向上弯曲,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断裂后易受外力侵蚀。四川盆地多降水,背斜顶部岩层多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第(2)题,根据材料“川东平行岭谷,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是世界上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结合所学,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形成一系列褶皱,背斜部分形成了山脉,向斜部分形成了谷地。
答案:(1)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2)地壳受到西北—东南水平方向力的挤压形成一系列褶皱,岩层向上弯曲的成为背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的形成向斜谷,呈东北—西南走向山谷相间平行状分布。褶曲的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断裂后易受外力侵蚀成谷地,形成一山二岭一槽形态。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3.地质剖面图(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沉积岩的新老关系。
②判断三类岩石的新老关系。
ⅰ.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图中火成岩2晚于沉积岩3、火成岩1和沉积岩2。ⅱ.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围岩),如图中火成岩2晚于沉积岩3、沉积岩2。ⅲ.变质岩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如图中变质岩1晚于火成岩1。
③判断背斜和向斜中的岩层新老关系。
④判断海底岩石新老关系。参照同一海岭或海沟,则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形成越晚;离海岭越远,形成越早。或者离海沟越远,形成越晚;离海沟越近,形成越早。
(图中三处岩石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依次为③、②、①)
(2)推断岩层缺失的原因。①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②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022·山东卷)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
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思维流程]文字材料: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乔治湖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示信息:科拉林地垒的隆起,切断了古雅斯河,在科拉林地垒与大分水岭之间形成乔治湖,大分水岭西侧的众多河流注入乔治湖。
[参考答案]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断层;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考法一 以河流改道考查地质构造特点(2022·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多年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莱士溪河道在多次地震中发生变动。下图为华莱士溪局部河道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地质构造线沿线最可能是( )A.背斜谷 B.向斜谷C.地堑谷 D.断层谷2.图示华莱士溪河道位移了大约( )A.150米 B.250米 C.350米 D.450米3.局部河道沿地质构造线发育,主要是因为地质构造线沿线( )A.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B.流速快,流水下蚀强烈C.地壳下陷,积水成河 D.流速慢,流水侧蚀强烈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易发生地震,图示河流流向在地质构造线附近扭转明显,华莱士溪上下游错位也很明显,故该地质构造线沿线最可能为断层谷,D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是背斜谷或向斜谷,A、B错误;地堑谷为岩块断裂下陷而成,如果是地堑谷,地质构造线沿线应该为连续的较宽阔的谷地,图中地质构造线沿线没有形成完整的谷地,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华莱士溪故道(甲段)曾经与华莱士溪上游(丁段)连通,故华莱士溪河道变动的水平位移应该是沿地质构造线从甲段到丁段的距离,根据比例尺可推算华莱士溪河道位移了大约350 m,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3题,图中地质构造线沿线最可能为断层谷,河道沿断层线发育,主要是因为断层线沿线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为河道发育提供了条件,A正确,B、D错误。该处未出现地壳下陷,C错误。故选A。
答案:1.D 2.C 3.A
4.AB沿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 )A BC D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乙地适宜开垦为梯田 B.甲地是好的储油构造C.甲乙两地岩石成因不同 D.甲乙两地高差100米
解析:第4题,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标出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算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各点的高度,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岩层的分布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倾斜方向绘制。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应该为山谷;甲处地质构造则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中老翼新,应该为背斜。甲处背斜成谷。乙处北部的地方为向斜成山。故选B。第5题,乙地岩层倾角较大,不适宜开垦为梯田,A错误;甲地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正确;甲乙两地岩石都是沉积岩,成因相同,C错误;甲地50~100米,乙地100~150米,两地高差0~100米,D错误。故选B。
考点2 地质作用过程——以今推古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江河谷,造型多样,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该区域早期岩浆活动和断裂运动显著,经长期内外力作用和气候环境演化,是青藏高原典型的高寒丹霞地貌,是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成片的丹霞地貌。下图是其形成过程。
(1)丹霞地貌形成过程当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2)简述新龙红山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解析:第(1)题,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形成分三个阶段:成岩、造山、成景。成岩阶段地壳发生断裂下降运动,造山阶段地壳隆起形成高山。第(2)题,根据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形成三个阶段,分别阐述清楚即可。其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D(2)早期岩浆活动和断裂运动显著,岩层断裂下降,地势降低,来自周边大量的红色碎屑物在此堆积,堆积物经高温、高压作用(固结成岩)形成红色岩层;后期该地发生造山运动,红色岩层隆起形成高山;隆起成高山的红色岩层接受当地气候、植被、水文等各种外力作用,红色岩层高山地表逐渐形成峡谷、方山等造型各异的景观。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③岩浆岩:一进三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3)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
2.推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1)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2)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在参考各岩石新老关系的基础上)。①除喷出型岩浆岩之外,其他岩石出露地表均需先经地壳抬升,再经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②沉积岩的形成层须先经地壳下降。③褶皱形成于岩层形成之后。
3.描述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的基本思路
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思维流程]文字材料: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示信息:科拉林地垒的隆起,切断了古雅斯河,在科拉林地垒与大分水岭之间形成乔治湖,大分水岭西侧的众多河流注入乔治湖。雅斯河古河道因科拉林地垒成为其河源区。思维过程:
[参考答案] 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考法一 以河流袭夺为例考查地壳运动特点(2022·河北模拟预测)水系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各条河流发展不平衡,发生相互袭夺,将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使河流流向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流向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受地质演变影响,图示河流中年径流量变大的是( )A.都坝河 B.苏宝河C.通口河 D.安昌江2.几条河流流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凉风垭口抬升 ②凉风垭口下降 ③银屏口分水岭被侵蚀 ④银屏口分水岭下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早期古湔江的下游是安昌江,河流改道后湔江从通口河入涪江,导致安昌江年径流量变小,通口河年径流量变大,都坝河和苏宝河年径流量变化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现代湔江在凉风垭口处折向东北与现代都坝河交汇,表明凉
风垭口抬升,现代湔江无法自凉风垭口汇入安昌江。同时,现代湔江和现代都坝河交汇后联通通口河,表明银屏口分水岭的下蚀,流水切穿分水岭,最终从通口河注入涪江,并不是银屏口分水岭下沉(分水岭下沉,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缓,下蚀减弱,难以切穿分水岭)。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正确答案为A。
[点睛] 袭夺全称河流袭夺。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
考法二 以地质剖面切入考查区域地质作用过程(2022·江苏扬州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图中地区可能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侵入—下沉沉积—岩层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B.下沉沉积—岩层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下沉沉积C.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层断裂D.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下沉沉积—岩层断裂—下沉沉积
4.图中所示该地岩层断裂前岩石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是( )A.温暖广阔的浅海 B.干旱寒冷的大陆C.封闭的高原山地 D.开阔的内陆盆地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花岗岩切断了页岩,说明页岩先形成,页岩为沉积岩,所以先有下沉沉积,页岩形成后,有岩浆侵入。页岩及花岗岩表面深度不同且高低不平,说明有抬升过程,抬升后被外力侵蚀。侵蚀面上有新的沉积层(石灰岩),说明又发生了下沉沉积。断层切断了所有岩层,说明断层形成最晚,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据图可知岩层断裂前形成的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当时的环境特征为温暖广阔的浅海,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地层:具有相同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①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②沉积岩中容易找到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③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微专题4 河流阶地1.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在地壳的构造运动与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当河漫滩、河谷形成之后,由于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原来的河床或河漫滩遭受下切,而没有受到下切的部分高出洪水水位之上,变成阶地(如图)。
1.阶地面 2.阶地坡 3.阶地前缘 4.阶地后缘 h.阶地高度
2.阶地形成(1)外力作用。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2)内力作用。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
注:侵蚀基准面是河流下切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主,局部地区以湖泊、河流汇水口、堤坝等基面为准。在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中,侵蚀和沉积的外力作用交互进行。流水沉积制造出阶地面和上面的堆积物,侵蚀在不断加宽阶地面、加深阶地坡,并最终使洪水位下降到阶地面之下。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从众多研究者对渭河、长江三峡等河流阶地的研究中可以发现:(1)古人类活动遗址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这是因为河流阶地具有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特点;堆积阶地或基座阶地面上往往覆盖了河流沉积物,尤其是颗粒较小的堆积物,这十分有利于发展种植业。(2)现代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生产活动范围、生存范围也随之扩大,但河流阶地仍然是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的主要居所、农耕区等。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2.图中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① B.② C.③ D.④3.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最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①,离水源较近B.分布在阶地②,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③,土壤肥沃D.分布在阶地④,地势较高
解析:第1题,图中的河流西岸砂岩层形成堆积明显,以堆积作用为主。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可知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C正确;图中的阶地不断增加,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A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阶地是河流沉积层在地壳上升后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D错误。第2题,图中①河漫滩位置继续有河流泥沙的沉积,平坦面仍在扩大,A正确。②③④已经抬升形成阶地,没有洪水位淹没就没有泥沙沉积,面积就不会再扩大。第3题,阶地③有火山灰,土壤非常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最适宜分布耕地及居住地;河流沿岸的居民点和耕地,要考虑到洪水威胁,故应位于海拔较高处,分布在河漫滩,虽然离水源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侵袭,A错误;阶地②砂岩土壤没有火山灰肥沃,并且植被丰富不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分布的理由,B错误;阶地④地势太高,居住不方便,D错误。
答案:1.C 2.A 3.C
金沙江金江街段位于金沙江中游。下图为金沙江该河段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河段的河流流向最可能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南向西北
5.图示河流阶地形成之前,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内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C.地震 D.岩浆活动6.下面四个阶段中,河流流速最慢的是( )A.T1 B.T2 C.T3 D.T4
解析:第4题,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东北方向,金沙江位于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读图可知,该河段河流东北岸以河流堆积地貌为主,据此可判断,河流流向最可能为自西北流向东南。故A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金沙江该河段的基岩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河流阶地形成之前,最可能发生岩浆活动。故D项正确。第6题,河流流速快慢会影响河流阶地沉积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太平洋,思维流程第3题,第4题,典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质作用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四地质作用,续上表,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答案1A2B,考点2地质作用过程,思维过程,答案1C2D,答案1B2A,微专题4冲淤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地质作用规律(课件)-【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考情分析,对点解密,微专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