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五)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五)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该线两侧自然带体现的分布规律是,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通过考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登山爱好者攀登的是,该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强化练(五)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木
(2022·广东盐田高中高三期中)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如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炎热 D.寒冷
2.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植物地上部分树枝短小,但是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十分发达,主要是为了吸收深处的地下水,说明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A正确、B错误;根据材料和示意图无法反映该地的热量条件,C、D错误;故选A。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该地植物根系发达,便于吸取地下深处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说明该地气候干旱,典型植被为荒漠,结合材料知该植被位于我国,故其应为温带荒漠,C正确,D错误;热带荒漠对应热带沙漠气候,我国无,A错误;热带草原植被对应热带草原气候,我国没有,B错误;故选C。第3题,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D正确,C错误;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A、B错误;故选D。
答案:1.A 2.C 3.D
[点睛] 各种气候类型对应的典型植被: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022·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摸底考)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据此完成4~6题。
4.该线两侧自然带体现的分布规律是( )
A.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5.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北京西南方向 B.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
C.丙地附近有著名渔场 D.出发当日丁地日均温最高
6.通过考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各地都出现了极昼现象 B.乙地到丙地沿线多火山
C.丙地人口较密集 D.丁地森林覆盖率高
解析:第4题,依据图中海陆轮廓可知,该自然带的分界线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大体在北极圈附近,结合课本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该线以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带,该线以北则为寒带苔原带,自然带具有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符合以热量为基础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故选A。第5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附近,地处高纬度,故甲地位于北京以北,据此排除A;乙地位于亚洲以北的北冰洋沿岸,没有暖流经过,B错;丙地位于北美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没有世界著名渔场,C错;由图可知,丁地位于大西洋中部冰岛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与其他三地相比,气候相对温和,日均温最高,D正确。故选D。第6题,读图可知,该自然带的分界线,并非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内,由材料可知,也只是在科学考察活动临近结束时(4月20日之后的两个月),极昼范围才接近北极圈,因此,不可能各地都出现极昼现象,A错;乙地到丙地沿线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沿线多火山,B正确;丙地位于加拿大北冰洋沿岸,由于气候严寒,人口稀少,C错;丁地位于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森林生长,森林覆盖率低,D错。故本题选B。
答案:4.A 5.D 6.B
[点睛] 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分异:从赤道往两极的变化,以热量为基础,表现陆地自然带会从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2)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从沿海往内陆的变化,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地区(特别是亚欧大陆)表现得最为明显,表现为自然带从森林、草原到荒漠的变化。
(2022·广西柳州模拟预测)有一群登山爱好者于2019年春节期间从北坡Moshi小镇出发,攀登世界某著名山峰,下图是他们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沿途植被分布示意图。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该坡雪线高于南坡。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M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登山爱好者攀登的是( )
A.欧洲的勃朗峰 B.南极洲的文森峰
C.亚洲的乔格里峰 D.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9.该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原因是( )
A.南坡温度高 B.南坡温度低
C.南坡降水多 D.南坡降水少
解析:第7题,图中橡胶、咖啡等为热带经济作物。M地海拔比橡胶、咖啡种植园低,热量条件应更好;树木形似纺锤,利于在多雨的季节储存水分。因此M地自然植被为热带草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8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山麓地带为热带草原气候。欧洲的勃朗峰、南极洲的文森峰、亚洲的乔格里峰山麓均不是热带气候,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麓地带为热带草原气候,D正确。故选D。第9题,温度高,雪线应更高,A错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温度相差不大,B错误;乞力马扎罗山受东南信风影响,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7.B 8.D 9.C
[点睛] 纺锤树酷似一只特大纺锤,两头细,中间粗。粗壮的树干在湿季时吸收大量水分,一棵30米高的纺锤树,体内可贮存2吨多水,可供人们在干季和有火情时急用,在树干上挖孔就能取水,素有“植物水塔”“消防水桶”的美誉。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厘米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冬季雪岭云杉景观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影响伊犁河谷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层厚度 B.光照
C.海拔 D.人类活动
11.图中森林植被的特点( )
A.四季常绿 B.树冠浑圆
C.纸质叶片 D.结构复杂
12.关于针叶林下土壤特征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淋溶作用强——常年径流大
B.枯枝落叶厚——低温分解慢
C.土层分层多——土层厚度大
D.土壤酸性强——矿物分解快
解析:第10题,图示反映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相关地理知识分析,山地植被类型往往取决于气候中的水热条件,而山地海拔是山地气候的主导因素,综上分析,海拔是影响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故C正确;和土层厚度、光照有一定的关系,但都不是主导要素,故A、B错;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D错,本题选C。第11题,图中森林植被为云杉,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故A正确;树冠尖塔形,故B错;木针状叶枕,芽长圆锥形,叶锥形,故C错;云杉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多分布在海拔2 400~3 600米地带,所以森林植被结构单一,故D错,本题选A。第12题,针叶林下发育形成的土壤主要为棕色针叶林土。针叶林及其林下藓类,每年以大量枯枝落叶、树皮、球果等有机残体凋落地表。这些凋落物因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具有残余酸性物质,一年中低温时间长,微生物存活的时间短,不能分解当年的凋落物,土层分层少,土壤呈弱酸性,故B正确,C错,D错;针叶林分布区域降水强度较小,淋溶作用小,径流量小,故A错,本题选B。
答案:10.C 11.A 12.B
[点睛] 云杉具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它的植株冬季可以在北方寒冷地区露天生长。松科云杉属植物,云杉为中国宝贵树种,产于陕西西南部、甘肃东部及白龙江流域等地。其小枝有疏生或密生的短柔毛,叶枕有白粉,冬芽圆锥形,有树脂,基部膨大;主枝之叶辐射伸展,侧枝之叶向上伸展,球果圆柱状矩圆形或圆柱形,成熟前绿色,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种翅淡褐色,倒卵状矩圆形,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云杉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生长缓慢,属浅根性树种。在气候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地带生长迅速,发育良好。
13.(2022·河北邢台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火地群岛位于南美洲南段,主岛火地岛呈三角形。火地群岛西部和南部为山地,雪线高度仅500~800 m,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 m,海岸线较为平直。火地群岛南部的沼泽地中,还发现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被称为“倒木”。下图示意火地群岛区域位置。
(1)简述火地群岛西侧雪线较低的原因。
(2)说明火地群岛南部“倒木”的形成过程。
(3)试分析火地群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火地群岛为材料,涉及影响雪线的因素、整体性以及海洋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火地群岛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该地受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岛屿西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雪较多;该地西侧有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导致火地群岛西侧雪线较低。第(2)题,根据材料,火地群岛南部是沼泽地,土地松软;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多冻土发育,导致树木根系发育不良,根系较浅;在长期盛行西风的影响下,树木出现倒伏,形成“倒木”。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层破碎;该地所处纬度较高,冰川广布,受冰川侵蚀的影响,形成幽深的峡湾;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风浪较大,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较强,导致该群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破碎。
答案:(1)火地群岛西侧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多;火地群岛西侧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2)沼泽地中多冻土发育,树木根系较浅;冻土融化后,树木被西风吹拂,向一侧倒伏,形成“倒木”。
(3)火地群岛西侧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地群岛西侧受盛行西风影响,常年受海浪侵蚀;火地群岛附近有冰川发育,受冰川侵蚀作用强。
14.(2022·湖南长沙南雅中学高三期中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11 mm,主要集中在夏季,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较夏季高。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其植被覆盖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5-10月两类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
(1)从气温角度分析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2)推测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与流动沙丘相比,科尔沁固定沙丘5-10月1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较低,请分析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以科尔沁沙地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第(1)题,主要分析水分的收入和支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尔沁沙地冬季气温低,蒸发作用弱;冬季由于低温,表层土壤会出现冻结,冻结的土壤会抑制水分的蒸发。第(2)题,沙丘移动幅度最大,一般是风力强劲,气候干旱的季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在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加上此时降水量小,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沙丘移动的速度加快,幅度最大。第(3)题,5-10月份,该地区有一定的降水,该时段此地植被覆盖率处于一年中较高的时期,植被会截留雨水,减少雨水的下渗,使深层土壤中的水分补给减少;植被根系会吸收大量水分;该时段气温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强,消耗水分多。
答案:(1)冬季气温低,蒸发(蒸腾)能力弱;冬季土壤表层冻结,阻隔土壤水分蒸发。
(2)春季 多大风;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大,土壤含水低。
(3)(生长季)植被覆盖度高,植被(冠层)截留雨水多,雨水下渗至土壤深层少;植被根系吸收地下水多;植被蒸腾消耗水分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各位置挑选标准样株时需考虑,推测甲、乙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__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该线两侧自然带体现的分布规律是,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通过考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登山爱好者攀登的是,该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