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二Ο二一年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生 物 试 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告一段落。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沉着冷静,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选择题(共5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 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故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说明:环境影响生物。而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说明这些同学体质好,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出现一个明显的不规则黑点,若要判断该黑点的来源,首先应该
A. 移动装片,观察变化 B. 转动目镜,观察变化
C. 更换物镜,检查镜头 D. 擦拭反光镜,观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在视野中出现的不规则黑点是污点,可能的位置有三处:目镜、物镜、玻片,判断的方法是:①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②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③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转动一下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移动了,则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装片或物镜上。B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污点位置的判断方法。
3. 肾蕨叶态优美,为常见的观赏植物,如图所示。其叶背面会生有许多褐色的斑块隆起,这些斑块内包含
A. 种子 B. 孢子 C. 精子 D. 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详解】肾蕨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孢子生殖,叶片背面的斑块为孢子囊,孢子囊内包含孢子,B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蕨类植物的特征。
4. 我们常见的玉米粒、西瓜籽、葵花籽的发育来源分别是
A. 子房 胚珠 子房 B. 胚珠 胚珠 胚珠
C. 胚珠 胚珠 子房 D. 子房 子房 子房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西瓜籽属于种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葵花籽属于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所以,玉米粒、西瓜籽、葵花籽的发育来源分别是:子房、胚珠、子房,故选A。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 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及苋菜的种子在光照和遮光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苋菜种子光照组和遮光组的水分条件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B. 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但抑制烟草种子的萌发
C. 蚕豆种子光照组和苋菜种子遮光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D. 蚕豆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都受光照的显著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即变量为光,在实验过程中除光照外,其他条件必须保持适宜且一致。分析结果:蚕豆种子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种子都能萌发且发芽率接近,说明蚕豆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照的影响。烟草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萌发情况良好,在无光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说明光照可以促进烟草种子的萌发。苋菜种子在无光条件下萌发情况良好,在有光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说明光照会抑制苋菜种子的萌发。
【详解】A.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苋菜种子光照组和遮光组的水分条件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
B.分析结果可知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但能促进烟草种子的萌发。B错误。
C.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蚕豆种子光照组和蚕豆种子遮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但蚕豆组和苋菜组的温度可以不一致。C错误。
D.分析结果可知光照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对烟草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此题当然关键是正确运用对照实验相关知识并正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 图为种子、芽和枝条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图乙是由图甲中的2发育成的
B. 图乙中的7发育成图丙中的10
C. 图甲中的1发育成图乙中的7
D. 图甲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中:1是胚轴,2是胚芽,3是胚根,4是子叶;图乙中:5是生长点,6是幼叶,7是芽轴,8是芽原基;图丙9是叶片,10是茎,11是侧芽。
【详解】A.图乙芽就是未发育的枝条,枝条包括茎和叶,图甲中的2是胚芽,胚芽发育成植物体的茎和叶,A正确。
B.图乙中的7芽轴发育成10茎,B正确。
C.图甲中的1是胚轴,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位,C错误。
D.图甲中1是胚轴,2是胚芽,3是胚根,4是子叶,1234组成胚,胚来自受精卵,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种子的结构、叶芽的结构及发育。
7. 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将逐步实施三胎生育政策。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B. 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C. 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源于卵黄
D.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详解】A.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A错误。
B.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B正确。
C.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源于卵黄,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C正确。
D.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D正确。
故选A。
【点睛】人体的生殖和发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与之相关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8. 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2内可以完成蛋白质的消化
B. 1分泌的消化液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C. 3分泌的消化液具有多种消化酶
D. 营养的吸收主要在4内完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A.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在[2]胃内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A错误。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故[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能促进脂肪的消化,B正确。
C.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则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糖类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3]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具有多种消化酶,C正确。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营养的吸收主要在[4]小肠内完成,D正确。
故选A。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9.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灿烂的饮食文化在全国各地都有着极为丰富的体现。下列饮食组合中,营养搭配较为合理的是
A. 豆腐脑+烧饼 B. 家常小米粥+馒头+腌萝卜
C. 炖鸡+馒头 D. 家常小米粥+煮鸡蛋+清炒小油菜+馒头
【答案】D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也叫营养膳食,是指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详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原则有: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④常吃适量鱼、需、蛋和瘦肉。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⑨如饮酒应限量。⑩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据以上原则可知,合理的每餐都应含有糖类(主食)、蛋白质、维生素等。家常小米粥和馒头是主食,含丰富的糖类。煮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清炒小油菜含有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故D选项是最合理的搭配。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什么叫做合理营养并能为自己制定合理的食谱。
10. 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对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优势,解释错误的是( )
A.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B. 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C. 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D. 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可见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尤其是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这样减少了吸入的冷空气气体对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子吸气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清洁和湿润。
故选D。
【点睛】掌握呼吸道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 图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a→b→c表示一次呼吸过程
B. b点肺内气压小于c点
C. 曲线a→b段,膈肌上升
D. 曲线b→c段,肋骨间的肌肉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A.ab段肺容量减小,表示呼气的过程;bc段肺容量增大,表示吸气的过程,因此曲线a→b→c表示一次呼吸过程,A正确。
B .ab段肺容量在减小,表示呼气,b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c段肺容量在增大,表示吸气,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因此b点肺内气压大于c点,B错误。
C.ab段肺容量减小,表示呼气的过程,在此阶段,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C正确。
D.bc段肺容量增大,导致吸气,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肋骨上升,膈顶部下降,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
12.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 )
A.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神经的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人体排出的尿液只是对人体无用的代谢废物,而原尿中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则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被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99%左右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最终原尿仅有1%左右会成为尿液即1.5升。因此,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但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知道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的主要原因是原尿中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13. 图为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结构4的曲度变大
B. 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2将变大
C. 6的作用是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视觉
D. 结构4和8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眼球结构示意图:
【详解】A.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故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结构[4]晶状体的曲度变大,A正确。
B.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故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2]瞳孔将变大,B正确。
C.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但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
D.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对光线也就有折射作用。故[4]晶状体和[8]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列反射活动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A. 听相声时哈哈大笑 B. 红灯停,绿灯行
C. 眨眼反射 D. 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
【详解】ABD.听相声时哈哈大笑,红灯停,绿灯行,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条件反射,ABD不符合题意。
C.眨眼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5. 下列疾病或生理现象与人体激素无关的是
A. 糖尿病 B. 青春期男孩开始出现喉结突出
C. 夜盲症 D. 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激素调节,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详解】A.胰岛素是人体激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使得血糖的浓度保持稳定。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则血糖浓度无法降低,就会形成糖尿。故不符合题意。
B.男孩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是男女差别的第二性征。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夜盲症一般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与人体激素无关,符合题意。
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或甲状腺激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肥大,与人体激素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疾病或生理现象的成因。
16. 下列行为中,可能不是由身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是( )
A. 蜘蛛结网捕食 B. 失去雏鸟的小鸟给金鱼喂食
C. 孔雀开屏 D. 大山雀偷喝放在门外的牛奶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
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详解】A.蜘蛛结网捕食是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失去雏鸟的小鸟给金鱼喂食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C.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门外的牛奶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7.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属、种
B. 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
C. 特征完全相同的生物才能划分到同一分类单位中
D. 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分类学相关知识。
【详解】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可见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A.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选项错误。
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B选项正确。
C.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具有某些相同特征,而不是完全相同,C选项错误。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相似程度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的原则。
18. 为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并已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中,你认为存在较高风险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 引入其他地区的生物,丰富本地区生物种类
D. 将濒危物种迁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A.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
B.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B正确。
C.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C错误。
D.对动物的迁地保护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D正确。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9. 我国有着悠久的科学研究史,其中有不少对生物生殖现象的描述体现在成语和诗句中。下列对生物生殖发育阶段的描述,分析错误的是( )
A. 蜻蜓点水——产卵 B. 金蝉脱壳——化蛹
C. 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育雏 D. 风吹绿水皱,蛙鸣翠荷惊——求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
详解】A.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现象,正确。
B.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节肢动物会定期蜕皮,退去的皮是外骨骼,因此,金蝉脱壳是指蝉蜕皮,错误。
C.飞燕将捉来的青虫喂雏鸟属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育雏,正确。
D.春末夏初交替之际,雄蛙有鸣囊,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是求偶行为,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特点。
20. 小鼠的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黑毛小鼠在一个繁殖期产生的后代为四只黑毛雄鼠和一只白毛雌鼠,该对黑毛小鼠在第二个繁殖期生产的两只雄鼠和一只雌鼠的毛色可能是
A. 两黑一白 B. 三只全黑 C. 三只全白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子。
【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根据题干信息“一对黑毛小鼠在一个繁殖期产生的后代为四只黑毛雄鼠和一只白毛雌鼠”可知黑毛为显性性状,白毛为隐性性状,则亲本黑毛小鼠为杂合子。一对杂合子的黑毛小鼠交配,产生的后代表现型有黑色和白色,理论比例为3:1。现该对黑毛小鼠在第二个繁殖期生产的两只雄鼠和一只雌鼠的毛色,由于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它们的表现型及比例有多种可能:可以全是黑色、可以2黑:1白、可以1黑:2白、也可以全是白色。
故选D。
【点睛】在计算后代出现的形状或基因型时,要明确只有后代的数量足够大时,其比例才遵循遗传定律。
21. 对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多种多样,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原始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但没有氧气
B. 原始地球上的有机物可能来自于星际空间
C.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 生命的最初形式就是各种不同的简单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①自然发生说、 ②化学起源说、 ③宇生说、 ④热泉生态系统。
【详解】A.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宇生说学者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证据是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能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原因是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不符合题意。
D.现存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生命的起源。
22. 2021年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龄健康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部分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了多种不适,这是由于接种前已被病毒感染
B. 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们不需要继续遵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D. 周边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未接种者也不会再被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详解】A.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个外来的抗原。由于疫苗的特性和接种者个体的差异,接种疫苗后有人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应激导致的,A错误。
B.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将“新冠病毒”灭活,制成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新冠疫苗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B正确。
C.在我国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场所,公众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遵循各地具体的防控措施要求,C错误。
D.当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并产生保护力,才可对新冠病毒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防止病毒发生大规模的传播。但是,疫苗保护的是大多数人,尤其是预防重症;对于个别人,可能因为个体或其他原因,会出现保护失败的情况,D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计划免疫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3. 夏季吃瓜果降暑时要清洗干净,以免“病从口入”。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蜜瓜而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痢疾杆菌是传染源 B. 患病的人是传染源
C. 照顾患者的人属于易感人群 D. 输液治疗该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解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流行环节、预防措施。
【详解】A.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A错误。
B.传染源是指病原体的携带者或传染病患者,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传染源,B正确。
C.照顾患者的人是容易接触到病原体,属于易感染的人群,C正确。
D.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因此输液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选A。
【点睛】传染病知识点要牢固掌握。
24. 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一种蛋白质,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排列顾序上存在差异,且其差异能反映生物间系缘关系。请分析下表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猴
B. 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酵母菌
C.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结构越相似
D. 猪、鸡、鸭与金枪鱼间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数量相同,但不能说明该三种动物的亲缘远近
【答案】B
【解析】
【分析】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详解】A.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1,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
B.人类与链孢霉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49,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B错误。
C.通过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就越小,那么蛋白质分子结构越相似,C正确。
D.猪、鸡、鸭与金枪鱼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数量相同,只能表明这3种动物分别与金枪鱼的亲缘关系相同,并不能表明该3种动物之间的亲缘远近,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5. 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和正确急救方法,对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烧时为防止高温损伤人体器官,应立即使用退烧药稳定体温,然后查清原因进行治疗
B. 当发现有人溺水呼吸暂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然后拨打120请求急救
C. “是药三分毒”,当服药至症状减轻后,应减少剂量以减轻药物对人体的毒害
D. 使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时,应确认患者是否有过敏现象以免造成机体损伤
【答案】D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式、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详解】A.发烧时,应先查清原因进行治疗,而不是立即使用退烧药稳定体温,A不符合题意。
B.当发现有人溺水呼吸暂停时,应立即拨打120请求急救,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B不符合题意。
C.“是药三分毒”,但当服药至症状减轻后,也应按照要求正常服用药物,C不符合题意。
D.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对药物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使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时,应确认患者是否有过敏现象以免造成机体损伤,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相关的急救知识。
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夏日炎炎,新鲜的西瓜是最受大家喜欢的降暑佳品,但正常培育西瓜的上市时间较晚且季节性较强。为了满足人们对西瓜的消费需求,瓜农会在大棚中种植西瓜。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密闭大棚中的西瓜种植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西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叶片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叶片进行气体吸收和释放的结构是[ ]_____,此结构同时也是叶片进行_____作用的“门户”。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由图中[ ]_____运输至果实储存,该结构同时还可以运输______。
(2)乙图为密闭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昼夜变化曲线。由图分析可知:12时至18时,西瓜的光合速率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示的24小时内,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在______时左右最多,24时比0时的西瓜植株内有机物量______。
(3)丙图为夜间密闭大棚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由曲线分析可知:若要进一步促进西瓜生长,可以在夜间采取________的措施。
【答案】 ①. 5气孔 ②. 蒸腾 ③. 4叶脉 ④. 水和无机盐 ⑤. 大于 ⑥. 18 ⑦. 多(或高) ⑧. 适当降低温度
【解析】
【分析】甲图为西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乙图为密闭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昼夜变化曲线,AB段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E段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丙图为夜间密闭大棚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
【详解】(1)甲图中的5是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则叶片进行气体吸收和释放的结构是5气孔。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可以运到植物体的各处,筛管位于叶脉中,图中的4是叶脉,则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由图中4叶脉运输至果实储存,同时4叶脉中还有导管,导管是指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则4叶脉同时还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
(2)光合作用只在白天(有光)进行,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释放二氧化碳,则在12时至18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B段和DE段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植物消耗有机物;BD段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植物制造有机物。在BD段中,植物一直都在积累有机物,则在D点,即18时左右,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24时比0时的西瓜植株内有机物量多,因为E点比A点低。
(3)在夜间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通过丙图可知,在相同环境中,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也相应降低。因此若要进一步促进西瓜生长,积累更多有机物,可以在夜间采取适当降低温度的措施,这样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理解叶片的结构,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27. 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
(1)人体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形成的闭合管道内循环流动,其中____为其提供动力。
(2)血液从[ ]______出发,经过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最终流回[ ]____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液经过肺循环后,由____血变成_____血。
(3)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当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心房与心室间瓣膜_____,动脉瓣________。
(4)人生病后口服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答案】 ①. 心脏 ②. 4右心室 ③. 1左心房 ④. 静脉 ⑤. 动脉 ⑥. 张开 ⑦. 关闭 ⑧. 3→4→1→2
【解析】
【分析】人体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形成的闭合管道内循环流动,其中心脏主要有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血液循环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体循环,二是肺循环;血液经过肺循环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人生病时,口服药物后,药物 在消化道里被吸收,进入血液,先随静脉流回右心房,再到右心室,再经肺动脉流向肺部,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再到左心室。
【详解】(1)人体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形成的闭合管道内循环流动,其中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血液从[4]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最终流回[1]左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当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心房与心室间瓣膜打开,动脉瓣关闭。
(4)人生病后口服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即3→4→1→2。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人体血液循环的路线,掌握血液循环的意义即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
28. 夏季的草地上常见蝗虫在草叶上飞来蹦去,翻开草下湿润的土壤,也常见蚯蚓在土壤中扭转翻腾。请对蚯蚓和蝗虫两位“邻居”进行比较,完成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可以发现:蚯蚓的身体由多个____的体节构成,身体前后部区别不大,靠___辅助运动,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显。蚯蚓需要保持体表_____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相对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虫也有多个体节,但不同体节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且分别组合成了不同的部分,其中_____部有专门的_____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发现敌害;其____部有三对分节的_______,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这都使得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______,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虫比蚯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______。
【答案】 ①. 彼此相似 ②. 刚毛 ③. 湿润 ④. 头 ⑤. 感觉 ⑥. 胸 ⑦. 足 ⑧. 外骨骼 ⑨. 强
【解析】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由体节构成,靠刚毛运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
【详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属于环节动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刚毛辅助运动。
(2)蝗虫头上两根感觉须,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里面是肉外是骨(外骨骼),蝗虫头部具有专门的感觉作用。胸部长有两对翅膀三对分节的足,因此蝗虫的运动方式为:飞行和跳跃。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
(3)由(2)分析可知蝗虫的特点使得它比蚯蚓更加适合陆地环境。
【点睛】掌握动物的结构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9. 坊间流传“开封赏菊花,菏泽观牡丹”,而菏泽牡丹又以今年爆红网络的“北上广曹县”中曹县的牡丹最负盛名。曹县牡丹种类繁多,观赏性强,这是相关科研人员长期培育的结果。请回答下列关于牡丹繁育的相关问题:
(1)牡丹多以重瓣形大色艳为美,满足人们对“花开富贵”的美好期许。若要获得性状组合较好的新品种,科研人员一般采用不同优良品种相互______的方式,获得具有亲本性状而又不同于亲本的变异个体,从而选育出性状组合更优良的新品种,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生殖,这些子代的变异是由于_____的变化导致的_____的变异。
(2)经过多代选育后,科研人员得到了各项性状指标皆优良的新品种,但其自然繁殖后代会出现不良性状个体。为迅速扩大该优良新品种的种植量并保障其遗传性状的稳定,你建议科研人员可以采用_____生殖的方式,若要同时有效脱毒可采用_____技术来实现。
(3)曹县牡丹花期在清明前后,某年由于出现“倒春寒”,导致牡丹植株生长缓慢,花形较小。这种变异是由____引起的,一般_____(填“会”或“不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 ①. 杂交(或授粉) ②. 有性 ③. 遗传物质 ④. 可遗传 ⑤. 无性 ⑥. 植物组织培养 ⑦. 环境 ⑧. 不会
【解析】
【分析】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生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1)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若要获得性状组合较好的新品种,科研人员一般采用不同优良品种相互杂交(或授粉)的方式,获得具有亲本性状而又不同于亲本的变异个体,从而选育出性状组合更优良的新品种,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经过亲代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变异性较,遗传物质易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所以这些子代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化导致的可遗传的变异。
(2)无性生殖是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较好地保持遗传的稳定性,所以为迅速扩大该优良新品种的种植量并保障其遗传性状的稳定,可以建议科研人员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若要同时有效脱毒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3)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遗传给后代,所以曹县牡丹花期在清明前后,某年由于出现“倒春寒”,导致牡丹植株生长缓慢,花形较小。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杂交、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组织培养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30.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生物圈中还有不少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下面是有关“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请结合你平时的学习,补充完整相关内容。
(1)目的要求: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及______。
(2)采集和培养:
草履虫生活在_____较为丰富且无污染的稻田、池塘、水渠、溪沟等环境中。从上述地点取水放入试管内,用显微镜观察确认后,就可以作为草履虫的种液继续培养。一般用煮过的稻草液作培养液,将采集到的草履虫放入其中,一周后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
(3)实验过程和方法:
草履虫往往聚集在培养液富含____的地方,因此取材时一般从草履虫培养液的_____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盖上盖玻片,在____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若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丝_____,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______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4)观察结果:
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属于单细胞生物。图是某同学观察时绘制的草履虫的结构图,其中____端为草履虫的前端。
【答案】 ①. 运动 ②. 有机物 ③. 氧(或氧气) ④. 表层 ⑤. 低 ⑥. 棉花纤维 ⑦. 缓慢 ⑧. B
【解析】
【分析】(1)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一方面它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且在一滴培养液中有许多草履虫;另一方面,在显微镜下看到它的身体只是一个细胞,细胞内还有一些基本结构。
(2)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能够依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到处游动。从水中获得氧以及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排入水中。它会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草履虫。
【详解】(1)目的要求: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及运动。
(2)采集和培养:
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植物为食。培养草履虫时,用煮过的稻草液作培养液,将采集的草履虫放入其中,一周后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培养出实验用的草履虫。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往往聚集在培养液表层富含氧的地方。
(3)实验过程和方法: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往往聚集在培养液表层富含氧的地方。因此取材时一般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4)观察结果:
草履虫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口沟总是朝前,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外形很像一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叫做草履虫。图中B端为草履虫的前端。
【点睛】解此题要熟练掌握“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操作步骤。
31. 酸奶因其独特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倍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第一步: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第二步: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奶的酸碱度。
第三步: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只广口瓶。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如图所示)。
第四步: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奶的酸碱度。
请根据以上探究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_____和______?
(2)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_______。1号瓶能不能和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如果能,实验变量是什么?若不能,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
(3)牛奶加热煮沸、广口瓶等实验器材清洗并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向牛奶中按比例加人酸奶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步骤;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人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________。
【答案】 ①. 适宜的温度 ②. 空气(顺序可颠倒) ③. 温度 ④. 不能 ⑤. 变量不唯一 ⑥. 空气抑制酸奶的形成(或制作酸奶需要无空气) ⑦. 去除杂菌 ⑧. 接种 ⑨. 杀死乳酸菌
【解析】
【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其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1号和2号唯一的变量是温度,1号和2号作为对照,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2号和3号唯一的变量是空气,2号和3号作为对照,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空气。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对照实验又称单一变量实验,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温度。1号和3号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氧气,因此1号瓶不能和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2号和3号唯一的变量是氧气,3号和2号作为对照,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的结论是空气抑制酸奶的形成(或制作酸奶需要无空气)。
(3)“牛奶加热煮沸、清洗广口瓶等实验器材”,目的是灭菌,避免杂菌对实验的影响。
(4)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包括: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恒温培养。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接种。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人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杀死乳酸菌。
【点睛】熟练掌握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应用,并注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1页。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0页。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非生物部分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