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用“额温枪”测量体温时,“额温枪”识别人体辐射强度不同的(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2.自然界“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树木
B.小明背着的书包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
5.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施工的场地周围设置板墙
B.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在住宅和小区周围植树
D.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探究像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对蜡烛A和B的选择中,合理的是( )
A.长度和粗细均相同 B.长度和粗细均不相同
C.长度不同,粗细相同 D.长度相同,粗细不同
7.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现象是( )
A.“小兔”的影子 B.花朵在水珠中成像 C.筷子在水中“弯折” D.丹顶鹤的倒影
8.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关于“冷气”和“热气”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后者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前者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后者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在此过程中( )
A.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的位置保持不变
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C.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右移动
D.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10.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某小组提出的做法如下: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你认为可行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11.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甲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乙中的
A. B. C. D.
1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左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2﹣4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4﹣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右运动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中,人眼所在位置正确的是_____(A/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14.“山间铃响马帮来”。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______而发出的;在乡间小路上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确定是铃声是根据其______来判断的。
15.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手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的振幅越_____,声音的_____越大;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会使声音的_____发生改变。
16.如表是几种物质在通常情况下的熔点和沸点。由表可知,水银在固液共存时的温度是_____℃,当温度为100℃时,甲苯是_____态;既能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又能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水银/酒精)温度计。
物质
熔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甲苯
-95
111
酒精
-117
78
17.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8.小红站在学校楼梯口衣冠镜前2m的地方,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她的距离为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污渍的像将_____(变大/不变/变小);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光发生_____时光路是可逆的。
19.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正方形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然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正方形孔上(如图所示),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上述实验_____(可以/不可以)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大小的关系;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_____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变大/不变/变小)。
20.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甲和乙,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
三、作图题
21.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_____
22.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在平面镜中的反射光线。_____
23.在图中画出经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四、计算题
24.2020年12月30日盐通高铁开通运营,盐通高铁北起盐城市,终至南通市,途径东台市,线路全长158km,设计最高时速为350km/h,盐通高铁运营后,东台到上海实现了高铁直达。如表是盐通高铁开通运营初期G8313次高铁列车从连云港至上海虹桥的简化时刻表。试求:(解本题时时间单位用h,速度单位用km/h,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连云港
﹣﹣﹣﹣
13:45
盐城
15:33
15:35
东台
16:00
16:02
南通
16:28
16:47
上海虹桥
17:45
(1) 若该高铁列车从盐城出发途中不停车,以设计最高时速运行到南通需要的时间;
(2) 该趟高铁列车实际在盐通区间段的平均速度;
(3) 连云港至上海虹桥高铁列车的大致行车里程。
五、实验题
25.小希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 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其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此时他应将_____(A处向上/B处向下)适当调整;
(2) 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oC,仔细观察此时水中形成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变大/变小);
(3) 如表是小希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在图丙中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oC
88
90
92
96
98
98
98
(4) 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o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
26.小明用平面镜、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激光器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 如图,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在纸板上标上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的大小;
(2) 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______(光滑/粗糙)一些,让激光______纸板射向O点;
(3) 小明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4) 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的做法______(合理/不合理),理由:______。
27.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带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以下操作前,先在光具座上用图示方法测量透镜焦距。
(1)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_____;
(2)探究实像时,小明调整物距后,应_____,直到光屏上呈现最清晰的像。探究虚像时,小明应_____(越过/透过)凸透镜观虚像;观察到虚像后,如果将光屏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小明在原观察像的位置_____(还能/不能)观察到像;
(3)如表是小明设计的表格(部分)和某次实验数据,表中A处内容是:_____;表中所记录数据存在的问题是_____。
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A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8.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纸锥下落时间和_____;
(2) 以较方便的常用方法测量时,主要测量器材是:秒表、_____;
(3) 小华这一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两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案: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小华选用_____比较合理;
(4) 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不同,同学们认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纸锥的质量、纸锥锥角的大小和纸锥下落的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你的简要做法是_____;
(5)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直径为8.0cm纸锥进行实验,用闪频照相机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根据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在OA段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纸锥在AB间的速度约为_____m/s。
六、综合题
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蒸气越少,则空气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但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的。
相对温度(RH)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例如,10oC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如图所示。干湿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一支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一块浸满水的沙布覆盖,称为湿球温度计。两支温度计放在相网的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的读数要低,两支温度计出现一定的示数差。相对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表格(如表)中的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查找出。表格中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两项数据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温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在45~55%的相对温度下,人感觉呼吸最舒适。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干湿球温度示数差
1oC
2oC
3oC
4oC
5oC
0oC
82%
65%
47%
31%
15%
5oC
86%
71%
58%
45%
32%
10oC
88%
76%
65%
54%
54%
15oC
90%
80%
70%
61%
52%
20oC
91%
82%
74%
66%
58%
25oC
92%
84%
76%
68%
61%
30oC
93%
86%
79%
73%
67%
35oC
94%
87%
81%
75%
69%
(1) 湿度是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_____多少的物理量;
(2) 依据文中所说“10oC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此温度下1m3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g,则相对湿度是_____%;
(3) 在相同的空气中,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低的原因是_____;
(4) 一定气温下,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_____;
A.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干燥
B.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
C.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D.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湖湿
(5)在相同的空气中,当温度计的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_____时,人体感觉呼吸比较舒适。
A.10oC和14oC
B.14oC和9oC
C.20oC和16oC
D.24oC和22oC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用“额温枪”测量体温时,“额温枪”识别人体辐射强度不同的红外线,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D
【详解】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被弹开的角度不同,说明音叉的振幅大小不同,振幅的大小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应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应选B.
4.B
【分析】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详解】
A.小红相对于路旁的树木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状态。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小红相对于自己背着的书包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小红相对于迎面走来的行人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状态。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小红相对于从身边驶过的汽车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状态。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施工的场地周围设置板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住宅和小区周围植树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检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小明同学应该选取两根长度和粗细均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A.手影是利用光的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花朵在水珠中形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在水中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丹顶鹤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
雪糕周围冒的“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出热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BC.由于水面是水平的,则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故BC不符合题意;
AD.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故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远视眼镜是一个凸透镜,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提前会聚。当取下远视眼镜时,像会远离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要远离凸透镜;若光屏位置不变,需要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即将蜡烛远离透镜,故①③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
向圆柱形玻璃杯中注水,圆柱形的水柱相当于凸透镜,透过“凸透镜”观察白纸上的水平箭头.
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放大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之内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有可能.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有可能.
CD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放大的,只是左右放大,上下不放大,故C有可能,D不可能.D符合题意为答案.
12.D
【详解】
由图象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0~2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小于8m,根据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2~4s 内,乙是静止状态,所以2﹣4s时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B错误;
C.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在4s时,甲是运动的,而乙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C错误;
D.4~5s内甲向左运动,乙处于静止状态,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右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3.B 0.1 2.50
【详解】
[1]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B正确。
[2] 相邻两条刻度线所表示的长度为0.1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3]该物体的长度是2.50cm。
14.振动 空气 音色
【详解】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撞击振动而发声的。
[2]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人耳通过声音的音色特征,知道是铃声。
15.大 响度 音调
【详解】
[1][2]手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会导致钢尺的振幅不同,响度就不同,拨动钢尺的力越大,钢尺的振幅越大,则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6.-39 液 水银
【详解】
[1]由表可知,水银的熔点为-39℃,当水银处于固液共存态时,说明水银的温度处于熔点,为-39℃。
[2]当温度为100℃时,在甲苯的熔点与沸点之间,则此时甲苯处于液态。
[3]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要想能测出这两个温度,要求温度计中测温物质的凝固点低于0℃,沸点高于100℃,则水银与酒精两者当中,只有水银适合。
17.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会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有的气态会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18.4 不变 反射
【详解】
[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4m。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当小红走近镜子时,镜中污渍的像将不变。
[3]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9.可以 圆 不变
【详解】
[1]据“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正方形孔上(如图所示),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大小的关系。
[2][3]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
20.凸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还未完全会聚到焦点,或会聚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2][3]具体判断方法是,将纸片靠近和远离透镜,观察光斑大小如何变化。如果靠近或远离时能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说明是凸透镜;如果光斑始终大于d,且越远离光斑越大,则说明是凹透镜。
21.
【详解】
作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2.
【详解】
图中法线已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3.
【详解】
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4.(1)0.5h;(2)178.9km/h;(3)715.6km
【详解】
(1)根据可得,该高铁列车从盐城出发途中不停车,以设计最高时速运行到南通需要的时间
(2)由时刻表可知,该趟高铁列车实际在盐通区间段所用时间
则该趟高铁列车实际在盐通区间段的平均速度
(3)连云港至上海虹桥高铁列车行驶的时间
则大致行车里程
答:(1)若该高铁列车从盐城出发途中不停车,以设计最高时速运行到南通需要的时间为0.5h;
(2)该趟高铁列车实际在盐通区间段的平均速度为178.9km/h;
(3)连云港至上海虹桥高铁列车的大致行车里程为715.6km。
25.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A处向上 94 变小 98 保持不变
【详解】
(1)[1] 甲图中,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了。
[2] 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应将A处向上适当调整。
(2)[3]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94℃。
[4] 根据表中数据,第5分钟温度开始保持不变,故第3min液体没有沸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3)[5]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6] 由图像可知,水从第5分钟开始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是98℃。
[7]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6.垂直 反射角和入射角 粗糙 紧贴 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不合理 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详解】
(1)[1][2]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硬纸板B垂直放置在平面镜A上,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3]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4]为了显示光路,光线应该紧贴纸板。
(3)[5]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不是70°、60°、4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6][7]根据其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是不合理的。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27.主光轴上 调节像距 透过 不能 光屏上像的特点 实验次数过少
【详解】
(1)[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主光轴上。
(2)[2]成实像时,小明调整物距后,接下来应该调节像距,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最清晰的像。
[3]成虚像时,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应该透过凸透镜观察虚像。
[4]将光屏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光屏会遮挡住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所以小明在原观察像的位置不能观察到像。
(3)[5]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物距的、像距的大小和光屏上像的特点,所以A处为光屏上像的特点。
[6]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次数过少。
28.路程 刻度尺 方案二 见详解 先变大后不变 0.6
【详解】
(1)[1] 由可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纸锥下落时间和纸锥下落的路程。
(2)[2] 测量路程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
(3)[3] 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4)[4] 为了验证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应控制纸锥的质量、纸锥锥角的大小相同而高度不同,即将质量相同、锥角大小相同的纸锥从不同的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5)[5] 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6]因为纸锥的直径为8cm,由图知AB间的距离约为24cm,AB间的时间为
纸锥在AB间的速度约为
29.水蒸气 25% 水蒸发吸热 C B
【详解】
(1)[1] 由文章第一句话可知,湿度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
(2)[2] 水蒸气含量为8g时,相对湿度为100%,故水蒸气含量为2g时,相对湿度为
(3)[3] 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会吸热,故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会比干球温度计低。
(4)[4]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即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故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故选C。
(5)[5]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呼吸最舒适,在表格中干球温度为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和干球温度为10℃、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以及干球温度为1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5℃时满足条件,故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5℃、1℃和10℃、6℃以及15℃、10℃时,故B最接近。
故选B。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三模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模考试题定稿docx、物理参考答案docx、物理答题纸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