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答案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docx
    • 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1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2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3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1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2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docx、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遵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B    2. D    3. B   

    4. 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首先提出“批判”的概念,引出话题;然后指出鲁迅的“批判”是一种文学的批判;再指出鲁迅的“批判”的核心是“批判国民劣根性”;最后得出结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实为“批判国民劣根性”。   

    5. ①概念内涵上:孔子的“立人”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的意思,是其“忠恕之道”中的“忠”道;鲁迅的“立人”是指人的彻底解放,即“尊个性而张精神”,立“有精神自觉”的人。(立具有独立人格、批判思维、思想自由的人,类似答案也给分。)
    ②提出目的上:孔子是为了说明仁道,教导子贡实践“仁”要能近取譬,推己及人;鲁迅是为了改造社会现实,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让国民能够真正地认识自身文化和性格的劣根性”“追赶世界新潮流”“建立现代国家”,类似答案也给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他的批评不涉及抽象的概念理论”错误。材料一第二段提到鲁迅的批判“不囿于”“不喜欢”“不仰仗”“不追求”哲学概念理论,并不表示鲁迅批判“不涉及”概念理论。

    C.“回归理性境界”错误,偷换概念。奴性、悟性、理性属于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材料三是说“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而非“回归理性境界”。

    D.“这是因为鲁迅是从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国人的精神和思维方式,所以常招致误解”强加因果,“从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国人的精神和思维方式”说明鲁迅认识深刻,“因而至今总有人骂他,攻击他,也总有人推崇他,纪念他”说明有误解和攻击,也有推崇和纪念。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鲁迅对民族人性的内审与反省,深刻改变了本民族的精神和人类的人性”,说明鲁迅考察了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为了明确中国的“现代文明”错误,材料三“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自觉就需要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思想家、文学家,对本民族的精神以至全人类的人性进行内审与反省,并以文学为途径把自己反思的结晶传达给人民,以改变本民族的精神和人类的人性”是就所有民族和人类发展而言,并没有指向鲁迅,“鲁迅毕生所致力的,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只是说明鲁迅致力于此。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三则材料,“劣根性”指的是国民“精神”“人心”“思维方式”上的痼弊。

    A.“一个自己傲然地坐着,一个自己卑劣可怜地,向了坐着的那一个自己跪着”,批判人“既为主,又为奴”的自我身份的二重性。

    B.表达了作者对死难者深切哀思,激发了作者面对敌人的刀丛剑树而进行殊死搏斗的战斗豪情,又表现了作者在“长夜”气氛下的愤慨之情。不属于鲁迅批判的“国民劣根性”。

    C.揭露反对派的无耻行径。

    D.“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涉及国民的自欺欺人与“精神胜利法”。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整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层层推进。

    材料一共有6段。第1段,“‘批判’一词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指……”,提出“批判”的概念,引出话题;

    第2段,“鲁迅的‘批判’也具有独特的哲思魅力,但并不囿于哲学和理论”“他的批判并不仰仗也并不追求高深玄妙的概念理论的架构,乃是整个生命(活泼的智慧、情感与意志)的全然投入。表现出来,更偏重于苏珊·朗格所谓‘情感的形式’,也就是文学”指出鲁迅的“批判”是一种文学的批判;

    第3段过渡,指出“鲁迅遗产也可以说就是批判的文学或文学的批判”;

    第4段,“这具体就是他所提倡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其核心,就是‘批判国民劣根性’”指出鲁迅的“批判”的核心是“批判国民劣根性”;

    第5段,“为什么‘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实为对‘国民性’或‘国民劣根性’‘坏根性’的批判?”提出问题;

    第6段“这是因为在鲁迅看来,社会现实的改造直至文明传统的更新,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精神’,即通常所谓‘人心’”“他的真正目标仍然是坚定不移地‘直指本心’:‘批判国民劣根性’”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批判国民劣根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己欲立而立人”是说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从概念内涵的角度看,这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是其“忠恕之道”中的“忠”道,强调要尽责坚守,要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从“‘其首在立人’,也即人的彻底解放”“他更重视与强调‘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可知,鲁迅的“立人”是指人的彻底解放,即“尊个性而张精神”,立“有精神自觉”的人。

    “己欲立而立人”,从提出目的角度看,想要帮助人的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实力。如果自己都站不稳,看到别人摔倒,你又怎么扶他呢?孔子是为了说明仁道,教导子贡实践“仁”要推己及人;从“在现实层面的现代化(‘现代文明’)目标与道路上,强调‘立人’是‘立国’的前提与基础,逻辑与历史的起点与终点(最终要建立的现代国家是‘人国’)”可知,鲁迅是为了改造社会现实,使中国实现“现代化”。

    6.D    7.A    

    8.(1)凸显英雄形象。小说第一次描写李连长深夜来访,还能够得到赵大娘的热情接待,凸现了李连长是领导者、先驱者,突出他亲民和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2)推动情节发展。李连长请求老金帮忙和渡河的行动为下文老金一家对牺牲战士的缅怀和追思做铺垫。(3)深化文章主题。李连长的英雄形象,深化了小说赞扬(无数)无名英烈(群像)不畏牺牲,革命精神永不止息的主题,对现实社会更有思想启示和精神引领作用。    

    9.①人物塑造含蓄:大量的心理描写是含蓄笔法的表现之一。比如文本一中作者仅仅是简洁地记叙了战士牺牲这一事件,却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这一事件对主人公一家三口的内心的影响。②内容表达含蓄:两篇文章中作者其实并没有用过多笔墨去直接写战斗,只是写这场战斗在旁观者心中引起的焦急和担心。如文本一所描述的是十几个八路军战士被日军围堵,或英勇牺牲,或命丧冰河。孙犁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这一事件给主人公一家三口带来的内心的焦虑。这是含蓄笔法的体现之一。③主题表达含蓄:《碑》把在残酷的反围剿斗争中八路军战士的负伤与死亡的情景通过哀伤、悲壮的笔调隐讳含蓄地表达出来,《荷花淀》透过女人们的视角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军民共同抗战的乐观情绪跃然纸上。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D.“也烘托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存处境”错误。选项的环境描写处于“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的背景和大娘“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的行为后,故应是表露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故选 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寄寓的是当地军民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说法有误。结合前文“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可知,结尾句子是出现在战士们牺牲后,而且句子属于比拟手法,赋予了原本客观的物象以丰富的意蕴,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而不仅仅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原文中描写李连长作为十几个八路军战士的领导代表第一次出场时,除了“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之外并未对其进行过多的直接描写,而是以“‘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中大娘和小菊的惊喜之情、热情接待来侧面展现,及其在战斗中与战士们一起勇敢奋战的过程中,充分说明李连长作为八路军战士们的领导者、先驱者,能与百姓打成一片,展现其亲民和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文中,李连长作为代表出现,是因为“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而正是老金渡他们过河后,才有了后文中那一场战斗,及后面的牺牲。因此,李连长请求老金帮忙和渡河的行动为下文老金一家对牺牲战士的缅怀和追思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文章在描写八路军战士们的战斗和牺牲时,并未对李连长个人进行过多描写,而是以“当他们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等集中展现八路军战士们的无畏精神。所以,李连长的英雄形象,是小说中、现实中无数无名英雄的代表。因此他的出现,深化了小说赞扬(无数)无名英烈(群像)不畏牺牲,革命精神永不止息的主题,对现实社会更有思想启示和精神引领作用,深化了文章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在人物表现上,文本一想要歌颂的明显是八路军战士们无畏战斗、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但作者却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多的直接描写,而是将重点放在他们牺牲后,“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和“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等老金一家三口的反应上。得知战士牺牲后,大娘一家非常悲痛,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的神态直接表达了悲伤,小菊用力织布、发呆等动作神态,含蓄地传达了她深藏的悲愤和痛楚。这些心理、神态、动作的描写内容从侧面含蓄地强化了八路军战士们的伟岸形象。

    其次,在写作手法上,文本一中,作者在塑造战争场面时,并没有从战争本身的角度来描写,而是借助“机枪梭连梭,响成一个声音”“那飞蝗一样的子弹”等老金一家三口听到看到的内容,调动他们的感官,将战斗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同时,“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满天满地霜雪”这些天气恶劣、河水结冰、作战环境不利等战争的残酷氛围,也都是通过老金一家三口的担忧含蓄表现出来的。文本二中,作者在描写战斗场面时,借助“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语言简洁地结束了战斗场面描写。由此可知,描写的重点不在如何作战,而是战后打捞战利品。这也是作者写作手法含蓄的体现。

    最后,在主题表现上,文本一中对八路军战士们并没有进行直接抒情式的赞颂,而是通过“碑”这一意蕴深厚的标题,以及“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而在文本二中,通过“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可知,文本是透过女人们的视角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作战刚刚结束,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正是通过这一特殊写法,文本凸显了军民共同抗战的乐观情绪的主题。

    10. D    11. C    12. B   

    13. ①现在能有机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即使被杀,也确实心甘情愿。
    ②没有圣人出现,诸侯放纵无度,处士(未做官的读书人)胡乱评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   

    14. ①墨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平等相爱;
    ②苏武认为,臣子应该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忠于君主;
    ③孟子批评了墨子主张君臣平等相爱的观点,强调君臣之间应该遵循圣人之道。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也想要端正人心,停息邪说,抵制邪僻的行为,驳斥过激的言辞,以此来继承三位圣人。我这难道是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

    “我亦欲正人心”,“人心”作“正”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C;

    “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结构对称,各自独立成句,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以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见犯乃死,重负国”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B.正确。

    C.“率,意思是全部、全都……不同”错误。

    “率疲弊之卒”的“率”,率领,带领;句意: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

    “率”的意思相同。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苏武的母亲被关押”错误。被关押的是李陵的母亲,不是苏武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①“自效”,宾语前置,“效自”,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诚”,确实;“甘乐”,心甘情愿。

    ②“放恣”,放纵无度;“横议”,胡乱评论;“盈”,充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可概括出:墨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平等相爱;

    由“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可概括出:苏武认为,臣子应该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忠于君主;

    由“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可概括出:孟子批评了墨子主张君臣平等相爱的观点,强调君臣之间应该遵循圣人之道。

    参考译文:

    文本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能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祸乱)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臣和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祸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主,因此使君主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即使是父亲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

    文本二:

    “……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文本三:

    没有圣人出现,诸侯放纵无度,处士(未做官的读书人)胡乱评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天下的学说不是杨朱的就是墨翟的。杨朱提倡“为我”,这是目无君主;墨翟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不把君主和父母放在眼里,这和禽兽有什么两样?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好马,百姓却面带饥色,郊野上有饿死的人,这是带着野兽来吞食人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孔子的主张就不能得到发扬,这是邪说蒙蔽百姓,阻塞了仁义的传播。仁义得不到传播,就等于领着野兽去吃人,人们将互相残害。我对此忧虑,所以竭力捍卫圣人的学说,抵制杨朱和墨翟的言论,排斥错误的主张,使胡言乱语的人不敢兴风作浪。邪说从心底滋生,会危害他们从事的工作;工作受到危害,就会影响政事。即使圣人重生,也不会反对我的说法的。

    过去大禹治理洪水,天下获得太平,周公兼并夷,驱逐猛兽,百姓获得安宁,孔子写成《春秋》,使得乱臣贼子害怕。《诗》说:“攻打戎狄,惩罚荆舒,无人敢抵抗我。目无君主和父母,是周公要奋力痛击的。我也想要端正人心,停息邪说,抵制邪僻的行为,驳斥过激的言辞,以此来继承三位圣人。我这难道是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能用言语反对杨朱、墨翟的,才是圣人的门徒啊。

    15.B   

     16.①《书愤》尾联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②《临安春雨初霁》尾联表示想要远离污浊的京城,希望早日回家,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鄙视)和志不得伸的惆怅落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达了想要效仿两位英雄,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错误,颈联用檀道济的典故,并非是表达效仿英雄、为国家鞠躬尽瘁之意。“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是以檀道济的典故,表明自己空自期许、壮志难酬的悲愤。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临安春雨初霁》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意思是: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17.

    (1)蝉蜕于浊秽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张高秋   

    (4)示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示例二: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烈火照狼山

    18.. ①锲而不舍   ②日新月异   ③望尘莫及   

    19. 此次增补的“见贤思齐”“文以载道”“乡梓”“束脩”等词,充分说明我们不仅没有忘记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还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20. 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由“弯道超车”可以看到科技攻关的坚持不懈,所以应该用成语“锲而不舍”。“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由“云计算”“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看到社会风貌的发展、进步极快,所以应该用成语“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指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这种便捷性是世界上其他的很多地方不能追上的,所以应该用成语“望尘莫及”。“望尘莫及”,望得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却不能追上,比喻远远地落在后面。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充分说明我们不仅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不能承接上一句的主语,把“此次增补了”中的“了”改“的”;“没有忘记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缺少介词,增加介词“对”,改为“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二是语序不当,先“没有忘记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再“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三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没有忘记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之间是递进关系,“也”改为“还要”。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波浪线句的“酷”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直接引用。

    故选A。

    21.①.人则会精神而充满活力;    ②.胰岛素对睡眠虽无直接作用;    ③.有利于能量的贮存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当人体内的促食欲素含量降低时,人就会感到睡意来临,缺少‘精气神’”,下文“而当促食欲素含量升高时”,因此应该补写表示人精神状态的句子“人则会精神而充满活力”。

    ②处根据上文“科学家们还发现胰岛素和犯困也密切相关”,下文“但能通过影响血糖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填写的句子应表示胰岛素对睡眠无直接影响,据此可填充“胰岛素对睡眠虽无直接作用”。

    ③处根据下文“之后动物再次开始寻找食物时就有更多可利用的能量”,能够看出此句也和能量贮存有关,应该填写“有利于能量的贮存”。

    22.①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    ②真理是科学的理论    ③所以,真理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检验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的担心是多余的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的逻辑方法是三段论。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他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根据示例可知,大前提是一般性原则,“每棵树都有根系”这是一般性原则,是一般规律,据此找出题干中的一般性原则是“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再由大前提找出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真理属于科学的理论。最后由两个前提得出结论:真理不怕实践的检验,因此有的同志的担心是多余的。

    最后按照句子的规律,排列句子的顺序,保证语句通顺。

    23.写作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的关键词是“苦”,第一段的“苦”讲的中华民族的“苦”,中华民族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最后才苦尽甘来。苦是甘的基础,甘是苦的结果。正是有了拓荒者的含辛茹苦、先驱的苦学力文、自发者的救苦弥灾、自觉者的志行苦,才有了中华民族的逐渐强盛。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更需要亿万人民的吃苦耐劳。

    第二段的“苦”讲的是现代人身上的“苦”,这种“苦”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二十年前的能吃苦,大多指的是体力上的苦,而现在的能吃苦,已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和维度。读书学习——寂寞的苦;深度思考——脑力的苦;自律习惯——修行的苦;低头做人——尊严的苦。只有吃得了这些苦,才能真正拉开你和许多人之间的距离,才能赢得未来,取得成就。

    这道题表面的关键词是“苦”,其实还隐含了一个关键词“甘”,论述的时候不能只谈“苦”,而是一定要把握“苦”与“甘”的辩证关系。只有吃得了“苦”,才能超越自己,获得成就。行文时建议写成议论文,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对吃苦的认识。

    立意:

    1.苦尽才能甘来。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

    3.能吃苦才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就。


     

    相关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共4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