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预测卷2(含答案)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预测卷2(含答案)第1页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预测卷2(含答案)第2页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预测卷2(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预测卷2(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预测卷2(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绍兴中考科学预测卷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下列能源中既属于一次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太阳能       C.天然气                      D.核能
    2.如图是我们常见的水果及其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西瓜pH=6.6 B.葡萄pH=5.1
    C.猕猴桃pH=3.3 D.桔子pH=3.6
    3.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A. B. C. D.
    4.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长兴,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质量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5.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月亮的“倒影”
    C.手影 D.笔“折断”了
    6.以下哪个实验在初中科学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检查气密性
    B.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
    C.O2验满
    D.测定空气中 O2含量
    7.25℃时,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三个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比较甲和乙的实验现象,可知硝酸钾固体能导电
    B.比较甲和丙的实验现象,可知蔗糖溶液不导电
    C.比较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知溶质影响溶液的导电性
    D.仅观察丙的实验现象,就可知此实验中的水不导电
    8.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结构里榨取的(  )
    A.胚乳 B.子叶 C.胚轴 D.胚芽
    9.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量筒中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B.实验Ⅱ中集气瓶中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C.实验Ⅲ中烧杯中水作为反应物
    D.实验Ⅳ中烧杯中水:只为了提供热量
    10.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进室内避险
    D.地球上的淡水能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11.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12.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于探月卫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射时,燃气向下喷射,火箭向上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C.月球土壤样品从月球送到地球,样品的质量不变
    D.卫星在绕月球转动时不会坠落地面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3.学习了《神经调节》后,同学们对“成年人的人工肺排尿活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们关于“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的排尿活动的?有什么证据能支持你的观点?”的讨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成年人一天产生的原尿约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大脑皮层控制的结果
    B.尿液的产生是连续的,而成年人尿液的排出是间断性的,说明排尿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
    C.成年人脊柱受伤后,往往会出现排尿失禁的现象,说明没有大脑皮层控制就失去排尿能力
    D.成年人排尿前在大脑中出现“尿意”,但不会马上排尿,说明排尿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
    1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变为光能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变为化学能
    ③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④生活中,“娃哈哈”、“农夫山泉”矿泉水都是纯净物
    ⑤等质量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溶液的pH=7
    ⑥科学家把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称为“四中子”,是新发现的元素
    ⑦升高温度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A.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⑤⑦
    15.科学探究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像清晰地呈现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B.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则在a点时幼苗转绿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丙图a、b曲线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20℃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若丁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强度变化,则从B点开始该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二、填空题
    16.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甲+单质乙化合物丙+单质丁,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7.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 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 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
    18.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本次探月之旅是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完成的。
    (1)火箭带领嫦娥四号穿过大气层时,包裹在嫦娥四号外的整流罩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整流罩温度迅速升高,在这个过程通过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增大了它的内能。
    (2)三级发动机采用液氢为燃料,主要是利用液氢_____的优点。
    19.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火炬“飞扬”的小火苗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火炬采用的是碳纤维材质,燃烧的是氢能源,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零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赛事期间大量使用氢燃料电池车,以减少污染排放,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
    (1)高压火炬体积非常小,燃料氢气采用“高压储氢”的方式储放在很小的气瓶内,则高压储氢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七至九倍,被誉为材料中的“黑黄金”。碳纤维每平方毫米可以承受3530牛的拉力,所以火炬“飞扬”碳纤维“外衣”能承受的压强为___________帕。
    (3)火炬“飞扬”披上碳纤维“外衣”不惧800度以上氢气燃烧的高温,氢气的热值为1.4×108焦/千克,假设火炬中5克氢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
    (4)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___________
    (5)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气,在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火炬研发团队用相当于420个大气压的高压将12克氢气压缩进氢气瓶,随后将氢气瓶放入“飞扬”火炬中。计算需要电解___________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氢气。
    20.有一位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一棵绿色植物各摘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从________时间叶上取下的圆片。将在暗处放置两天的天竺葵植株种植在广口瓶里,瓶内有氢氧化钠溶液,用日光照射植株两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灯溶去叶绿素后,在叶片上滴碘液,叶片不变蓝,是由于缺少________  , 因而绿色植株不能制淀粉。
    2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2.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并分析.
    【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H2OCO2+CO+4H2O
    (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问题讨论】将(1)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数据分析与计算】
    (3)称取铁红样品12.0 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8.8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实验评价】反思:
    (4)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三、探究题
    23.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MnO2在此反应中起_______________作用。
    (2)图乙是“0.1克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
    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用“3%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MnO2的质量有4克(一药匙),就能使下图______(选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3%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A                                     B                                  C
    24.用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材测导体电阻,甲、乙、丙三组同学进行如下操作,试回答:
    (1)如图是甲组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请补画正确的导线______;
    (2)乙组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数据如下:
    电压表示数U/V
    0.6
    0.8
    1.0
    1.2
    1.4
    电流表示数I/A
    0.18
    0.24
    0.30
    0.36
    0.42

    请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推断乙组在实验中所用的电路是下列______图。

    25.小明得知氯酸钾与氧化铜、氧化铁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他想要研究氧化铜、氧化铁是“本身有参与反应”还是“仅像二氧化锰一样只起到催比作用”,按下表进行实验井测定出了氨酸钾的分解温度(实验装置略) 。查阅资料:氯酸钾的熔点为356℃,酒精灯加热温度为400℃-500℃。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1
    3.0g氯酸钾
    460℃
    2
    3.0g氯酸钾和0.5g二氧化锰
    248℃
    3
    3.0g氯酸钾和0.5g氧化铜
    267℃
    4
    3.0g氯酸钾和Xg氧化铁
    290℃

    (1)小明认为不能选用图甲作为实验1的发生装置,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为实现实验目的,完全反应后,还需测量的量有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温度有影响,小明将等质量的氧酸钾分别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后得到混合物A、B,并用如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比较AB分解温度的高低。请简要说明他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
    26.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查阅数据: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出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1)小海首先设计(如左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双氧水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______mL规格的量筒(填选100mL、200mL、250mL、500mL)。
    四、简答题
    27.葱含有挥发性的硫化丙烯(化学式为C3H6S)等芳香物质,既可作为蔬菜和调味品,也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
    (1)硫化丙烯中的碳、氢、硫元素质量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
    (2)烹饪时用葱作调味品,温度越高,葱的香味越香,这是因为___________。
    (3)葱段外表皮细胞有一层防止水分渗入的角质层,将葱段沿葱壁剪开至距离底部约五分之一处,分别放入食盐水和清水中,观察如图所示的现象,甲、乙碗中葱花分别闭合和张开,则甲中装的是________(填“清水”或“食盐水”)。

    28.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 1964年,他用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水稻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选填 “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之一、“米粉” 是用籼米加工而成的食物,食用后的“米粉”在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29.如图一质量均匀的棒重力为100N,长度为1m,和地面成60°角斜靠在一竖直墙面上(忽略棒厚度的影响,答案保留根号)。

    (1)若墙面和棒之间的摩擦不计,求棒对墙面的压力。
    (2)棒沿墙面滑落到地面上,重力做功多少?
    30.如图所示的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某品牌叉车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自重
    4300kg
    最大行驶速度
    20km/h
    行走方式
    内燃式叉车
    额定起重量
    2000kg
    起升高度
    3000mm
    额定功率
    63kW

    某次装货过程中,该叉车载着2000kg货物以最大行驶速度水平行驶将货物送往1km货车处,然后将2000kg货物举高2m.叉车水平行驶过程中受到阻力为总重的0.03倍。求:
    (1)叉车行驶1k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将货物举起时对货物做的功。
    (3)若在整个过程中消耗汽油0.5L,计算叉车的效率。(计算结果保留到0.1%)(q汽油=4.6×107J/kg,ρ汽油=0.72×103kg/m3)
    31.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闻风而动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迂曲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1)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_处。
    (2)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写出该实验的现象(列举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家用电饭锅内部电路简化示意图如图甲,某次使用该电饭锅在220V的电压下煮饭过程中,通过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当自动开关S与2连接,此时电饭锅处于_________(选填“加热”或“保温”)状态。
    (2)该电饭锅处于正常加热状态时的功率为多大___________?
    (3)该电饭锅此次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___________?

    33.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锌跟稀硫酸的反应,小明对实验后试管中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先用pH试纸测得反应后剩余溶液的pH=1,然后往该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当他滴下第一滴溶液后,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老师将稀硫酸加入有锌粒的试管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锌粒有上浮到液面的现象,请解释此现象:____。
    (2)小明认为滴下第一滴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不可能是氢氧化锌,理由是 ____________ 。
    (3)老师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沉淀质量随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BC段产生的沉淀是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石油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
    B、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C、天然气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
    D、核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但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故选B
    2.C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详解】由题干中四种物质的pH可知,猕猴桃的pH最小,因此其酸性最强。故选C。
    3.C
    【详解】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观察分子模型,正确的是C,A、B、D错误。故选C。
    4.B
    【详解】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质量,故A正确;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但是会引起土地板结、并且对水等产生污染,故B不正确;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故C正确;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故选B。
    5.B
    【详解】A.树荫下的光斑时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月亮在水面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笔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6.B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能达到实验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能达到实验目。
    D、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7.A
    【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能力的强弱主要由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大小决定。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详解】A、比较甲和乙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硝酸钾固体导电,溶液和熔融状态可以导电,故A不正确;
    B、比较甲和丙的实验现象,水灯泡不亮,蔗糖溶液灯泡也不亮,则蔗糖溶液不导电,故B正确;
    C、比较乙和丙的实验现象,硝酸钾在溶液中会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蔗糖不能电离,则可得出溶质影响溶液的导电性,故C正确;
    D、丙是蔗糖溶液,含有水,灯泡不亮,则仅观察丙的实验现象,就可知此实验中的水不导电,故D正确。故选A。
    【点睛】盐类物质大多数固体本身不导电,溶液和熔融状态都可以导电。
    8.B
    【详解】试题分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一般贮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
    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种皮的功能是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子叶两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因而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由花生种子的子叶压榨出来的。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种子的结构和成分,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9.D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气压减小,量筒内的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内,通过水体积变化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
    B、铁丝燃烧,集气瓶内事先放些水和沙子,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正确;
    C、水用作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正确;
    D、水除了提供热量,还有使白磷和空气隔绝,防止白磷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D。
    10.A
    【分析】根据地球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故A正确;地球内部按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故B错误;地震发生时,应该快速离开室内,到空旷地带躲避,故C错误;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水是循环的,是可再生资源,但我们很多地方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状态,所以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D错误;故选A。
    11.D
    【详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不会产生沉淀,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反应结束,不再生成沉淀,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与图像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燃气向下喷射,火箭携带卫星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在航天领域,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故B正确。
    C.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月球土壤样品从月球送到地球,样品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卫星在围绕月球转动时,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卫星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能够排出尿液。
    【详解】A.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成年人一天产生的原尿约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肾小管重吸收的结果,错误。
    B.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的产生是连续的,而尿液的排出是间断性的,错误。
    CD.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例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所以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但其反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14.A
    【详解】白炽灯工作时电能未全部变为光能,有部分变为热能;故错误;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氢气和氧气具有一定的化学能,电能主要变为化学能;故正确;
    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这是化合物构成遵守的规则;故正确;
    生活中,“娃哈哈”、“农夫山泉”矿泉水等是在水里面添加了很多其他的物质,形成的都是混和物;故错误;
    等质量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因为酸和碱溶液的浓度不知。故错误;
    科学家把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称为“四中子”,元素的种类与中子数无关,故不是新发现的元素,故错误;
    升高温度不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气体作为溶质时也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故不正确;
    【点睛】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一定注意个别的例子和特殊的现象,如大多数物质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而特例就是氢氧化钙;如等质量的烧碱和盐酸溶液反应,看似完全反应,其实计算需要用到相对质量,看浓度的。
    15.C
    【分析】(1)呼气时,胸腔缩小(肋骨向内向下,膈肌舒张,横膈拱起),肺容积减小,气压增大气体呼出。吸气时与之相反。
    (2)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种子自身提供,等种子萌发出绿叶后才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
    (4)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值的变化可以确定两个作用的进行情况。
    【详解】A.若甲中y表示人呼吸时肺容量的变化,则ab段是肺容量增大,应该是气体进来,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A错误。
    B.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图中a点光合作用开始强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增加,所以在a点之前已经有光合作用了,B错误。
    C.若丙图a、b曲线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中20℃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表明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正确。
    D.若丁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强度变化 ,应该从A点开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但A点到B点由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吸收量仍是负值,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呼气和吸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6.     C+O2CO2     H2CO3═H2O+CO2↑     H2O+CO2═H2CO3     C+2CuO 2Cu+CO2↑
    【详解】(1)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合理均可).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4)已知:化合物甲+单质乙 化合物丙+单质丁,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丁是铜,则化合物甲是氧化铜,乙是碳,丙为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故答案为
    (1)C+O2CO2(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H2CO3═H2O+CO2↑(合理均可);
    (3)H2O+CO2═H2CO3;
    (4)C+2CuO2Cu+CO2↑.
    17.(1)10 (2)红 无 (3)NaCl和HCl。
    【详解】(1)pH=7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 mL。
    (2)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 mL时,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当pH=2.1时,稀盐酸过量,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既有生成的氯化钠,又有未反应的盐酸。
    18.     做功     热值大,无污染
    【详解】(1)[1]探测器穿过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2)[2]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而且无污染;
    19.     液化     3. 53×109     7×105     化学能转化电能     108
    【详解】(1)[1]氢气在高压下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故高压储氢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2]受力面积

    碳纤维“外衣”能承受的压强为

    (3)[3]5克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4] 氢燃料电池内部储存的是化学能,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5]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x=108g
    答:需要电解108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氢气。
    20.     傍晚     二氧化碳
    【分析】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详解】由于在不同的时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叶积累的淀粉不同,滴上碘液颜色也会不同。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将在暗处放置两天的天竺葵植株种植在广口瓶里,瓶内有氢氧化钠溶液,用日光照射植株两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灯溶去叶绿素后,在叶片上滴碘液,叶片不变蓝,是由于缺少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
    21.     B     金属     MgCl2
    【详解】(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填:B。
    (2)第3号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金属。
    (3)第12号元素(镁元素)和第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故填:MgCl2。
    22.(1)d(2)ca(3)73.3%(4)偏小
    【详解】(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因此选用固液加热型的d装置,故答案为d
    (2)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以及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一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c、a  ;
    (3)根据题意可知E装置增重8.8g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8.8g× =6.4g,因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只能抢铁的氧化物中一个氧原子变成二氧化碳,即6.4g氧元素的质量一半来自于一氧化碳,一半来自于铁的氧化物,那么铁红中氧元素的质量是6.4g÷2=3.2g,则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73.3%
    实验反思: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水蒸气会通过,E装置也具有吸水性,因此E装置会增重,氧元素的质量偏大,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故答案为(1)d     (2)c、a   (3)73.3%   (4)偏小.
    【点睛】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现象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实验过程和结论的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本题型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     催化     H2O2的用量越多,产生的氧气越多     C
    【详解】(1)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2)分析图乙的坐标图,二氧化锰的质量都为0.1克,6毫升3%的双氧水比4毫升3%的双氧水产生氧气的速度要快,4毫升3%的双氧水比2毫升3%的双氧水产生氧气的速度要快,由此可以得出双氧水的用量越多,产生的氧气越多的结论;
    (3)图丙是3% 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混合产生氧气的速度关系,当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此时3% 溶液体积与的质量关系比为8毫升:0.08克,数值关系比为100:1,当的质量为4克时,满足上述比值关系,的分解速率即可达到实验要求,则3% 溶液体积应为400毫升,C选项满足题意,故选C。
    24.          乙
    【详解】(1)[1]根据“一上一下”原则,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如下图

    (2)[2]由表中数据知道,电流值随电压值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电流值与电压值成的比值不变,所以,应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故电路图应为乙。
    25.     氯酸钾在受热过程中将熔化外流     反应后经溶解过滤烘干得到的氧化铜、氧化铁的质量或各组产生氧气的量     将混合物AB分别放置于内外两试管中,加热试管,若内试管物质先反应,则该物质分解温度低。若外试管物质先反应,则将内外试管物质交换重复实验
    【详解】(1)图甲中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氯酸钾在受热过程中将熔化外流,所以不能选用图甲作为实验1的发生装置;
    (2) 要研究氧化铜、氧化铁是“本身有参与反应”还是“仅像二氧化锰一样只起到催比作用”,完全反应后需测量反应后经溶解过滤烘干得到的氧化铜、氧化铁的质量或各组产生氧气的量;
    (3)要验证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温度有影响,小明将等质量的氧酸钾分别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后得到混合物A、B,用如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比较AB分解温度的高低,实验方案是 将混合物AB分别放置于内外两试管中,加热试管,若内试管物质先反应,则该物质分解温度低。若外试管物质先反应,则将内外试管物质交换重复实验。
    26.     4.25%     氧气会带走水蒸气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误差较大     需用500 mL量筒(因为产生氧气的体积约是282 mL)
    【详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体系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20+75+0.5-95.1=0.4g,则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氧气会带走水蒸气使得实验产生误差。
    (3)托盘天平测量气体的质量精确度不够高,采用测体积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氧气的体积约为 选取500ml量筒。
    27.     18:3:16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食盐水
    【详解】(1)根据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
    (2)温度越高,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烹饪时用葱作调味品,温度越高,葱的香味越香;
    (3)当菜细胞中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水分子会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因此膨胀,反之萎缩,对比甲、乙现象可知,甲中应是食盐水,乙是清水。
    28.     有性生殖     小肠
    【分析】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袁隆平经人工授粉,水稻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利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是属于有性生殖。
    (2)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功能是不同的,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9.(1)   (2)25J
    【详解】(1)过木棒的重心E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过木棒与墙壁的接触点作垂直于墙面向右的支持力F;支点为O,OC为F的力臂,OD为重力G的力臂,如下图所示:

    已知棒长AO=1m,E为木棒的重心,则OE=×1m=0.5m,
    已知∠AOB=60°,则∠OED=90°-60°=30°,
    则阻力臂:
    OD=OE=0.5m=0.25m---------①,

    由几何知识可知∠BAO=∠COA=30°,则
    AC=AO×1m=0.5m,
    在直角△AC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动力臂:
    OC===0.5m---------②,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OC=G×OD,
    则F===N
    木棒受到的支持力与棒子对墙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所以棒子对墙面的压力:
    F′=F=N;
    (2)棒子沿墙面滑落到地面上,重力移动的距离:
    h=ED===m,
    重力做功:
    W=Gh=100N×m=25J。
    答:(1)若墙面和棒子之间的摩擦不计,棒子对墙面的压力为N。
    (2)棒子沿墙面滑落到地面上,重力做功为25J。
    30.(1)叉车行驶1k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89×106J.
    (2)将货物举起时对货物做的功为4×104J.
    (3)若在整个过程中消耗汽油0.5L,叉车的效率为11.7%.
    【详解】(1)叉车和货物的总重力:
    G=(m货+m车)g=(2000kg+4300kg)×10N/kg=6.3×104N,
    该叉车载着货物以最大行驶速度水平行驶,则牵引力:
    F=f=0.03G=0.03×6.3×104N=1.89×103N,
    叉车行驶1k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1=Fs=1.89×103N×1×103m=1.89×106J.
    (2)将货物举起时对货物做的功:
    W2=G货h=m货gh=2000kg×10N/kg×2m=4×104J.
    (3)在整个过程中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
    W有=W1+W2=1.89×106J+4×104J=1.93×106J,
    根据Q=mq、ρ=可得0.5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mq=ρVq=0.72×103kg/m3×0.5×10﹣3m3×4.6×107J/kg=1.656×107J,
    叉车的效率:η=×100%=×100%≈11.7%.
    31.     焦点     +2     红色固体消失(减少)、管内液面下降
    【详解】试题分析:
    (1)凸透镜的焦点处温度最高,所以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故填:焦点;
    (2)氧化汞中,氧元素显﹣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汞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0,故填:+2;
    (3)氧化汞(红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汞和氧气,玻璃管内的压强增大,所以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填:红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32.     保温     880W     7.92×105J
    【详解】(1)[1]由甲图可知,当自动开关S与2连接,两电阻串联,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根据公式知,电压一定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电路的总功率最小,所以此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
    (2)[2]由乙图知,该电饭锅处于正常加热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为4A,所以其功率为

    (3)[3]该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时的功率为

    该电饭锅此次工作30分钟过程中,加热时间为10min,保温时间为20min,
    该电饭锅此次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

    33.     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密度增大,同时生成的氢气在锌粒表面形成气泡,导致锌粒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剩余溶液的pH=1,稀硫酸过量,能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BaSO4和Zn(OH)2
    【详解】(1)当老师将稀硫酸加入有锌粒的试管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锌粒有上浮到液面的现象,是因为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密度增大,同时生成的氢气在锌粒表面形成气泡,导致锌粒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故填: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密度增大,同时生成的氢气在锌粒表面形成气泡,导致锌粒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2)小明认为滴下第一滴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不可能是氢氧化锌,理由是剩余溶液的pH=1,稀硫酸过量,能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故填:剩余溶液的pH=1,稀硫酸过量,能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3)BC段产生的沉淀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硫酸钡沉淀、锌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氢氧化锌沉淀。
    故填:BaSO4、Zn(OH)2。


    相关试卷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模拟预测卷一: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模拟预测卷一,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答案用0,全卷g取10N/kg,5/30g×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中考真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真题,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