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遂川中学2023届第一次高中结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仁”和“中庸”的说法均有失片面,其合理内核应为“责任”。
B.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此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就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作用而言,儒家认为“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制度的有益补充。
D.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典籍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一前提,文章探讨了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文章指出需从社会性和动物性两个角度理解人,并就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C.文章以“尧舜”“大禹”为例,使用例证法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进行了揭示。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阐述了对于儒家思想本质的深刻见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于它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儒家“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文中以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则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
D.无论对个人修养抑或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都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与“贫困”两大问题相互交织,生态贫困问题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新“陷阱”。毫不夸张地讲,全球生态贫困问题不解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讲,生态贫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客观结果。从人的需求角度来看,生态贫困是由于人的基本生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导致的生活困难状态,比如缺乏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无污染的土地、安全的食物、多样化的物种、绿色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等。生态需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人的生态需求具有合理性和有限性,当基本生态需求无法满足或被严重抑制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贫困状态。从人的权益角度来看,生态贫困是由于社会制度设计不公平、不公正,致使人们无法平等地获得生态福利和维护自身的生态权益而导致的社会后果,比如富人可以随意转移污染物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穷人却不得不接受由此带来的恶果。
材料二:
在2020年的多事之春中,一场席卷北印度洋地区的蝗灾也飞入了人们的视线。此次蝗灾缘起于2018年5月,一场意外的台风光临了阿曼、也门和沙特部分地区,丰盈的降水造成了植被的兴旺,加了餐的蝗虫群顿时暴涨400倍。本来这里严酷的夏季会让植被枯萎。虫群自然萎缩,孰知天有反常,10月份又发生了飓风,进一步激励了虫群的繁衍。至2019年3月,增长了8000倍的蝗虫耗尽了当地可食用的植被,于是除了部分留守,其余的开始借助季风兵分两路迁徙,其中一路最终跨越红海进入非洲之角,逐步肆虐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极可能酿成非洲数十年来最大的粮食危机。
蝗灾诞生在阿曼与也门,随后在也门南部完成了关键的种群扩大和迁徙准备,而这里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内战,根本无暇灭蝗。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蝗虫,巨额的杀虫剂采购成本与洒药飞机等设备都成为非洲受灾国难以承受的负担。非洲的农业生态体系中丝毫没有对蝗虫的生态自我调节力量,而且东非广泛分布的单一种植农业生态对病虫害的抵御力格外羸弱,不要说穷凶极“饿”的蝗虫,异常的气象与一般虫害都可能酿成重大危机。
对肯尼亚来说这是70年来最严重的灾害,数亿只蝗虫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涌入了这个东非国家。在肯尼亚东北部,一个特别大的蝗虫群甚至达到了60公里长,40公里宽。联合国称,当三月份降雨到来并在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带来新的植被时,速生蝗虫的数量还可能增长500倍。
材料三:
肯尼亚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这里的农业发展根本不是根据当地人的利益来决定的,完全是为了考虑它能给帝国的整体发展做出什么贡献。首先,白人殖民者不择手段圈地,从侵占土地开始,就想使用廉价的当地劳动力发展由自己掌控的大型种植园,尤其是单一种植经济作物如咖啡、剑麻和玉米。19世纪后半期,大英帝国最主要的咖啡种植中心斯里兰卡遭遇了咖啡叶病,咖啡产量严重下降,只剩原来的五分之一。于是从1907年开始,英国在肯尼亚大力推广咖啡种植。到1922年,肯尼亚有700个以上的庄园种植了咖啡。此外,肯尼亚还大规模种植用来出口其他非洲殖民地的玉米。这种单一种植景观的扩大,意味着极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自然异动的承受力也大大降低。
4.下列对“生态贫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解决全球生态贫困问题,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重要。
B.生态贫需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当基本生态需求无法满足或被严重抑制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贫困状态。
C.当新鲜空气、干净的水、完备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等生态需求无法满足或被严重抑制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贫困状态。
D.只有社会制度的公平公正才能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生态福利,并维护自身的生态权益,从而惩戒随意转移环境问题的行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贫困从本质上讲,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客观结果,生态贫困问题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新“陷阱”。
B.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蝗虫,扑杀的巨额成本与设备都成为非洲受灾国难以承受的负担,致使蝗虫种群得以扩大和大范围迁徙。
C.肯尼亚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它的农业发展根本不由当地人的利益来决定,完全要考虑它给帝国的整体发展做出的贡献。
D.三则材料都与生态贫困有关,材料一从理论上阐述了生态贫困的多维原因,材料二和三以具体例子来展现生态贫困问题。
6.为什么说一场蝗灾成为了肯尼亚70年来最严重的灾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 异 乡①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得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意: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儿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的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文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是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械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注】 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和一群伤兵每天都到医院治疗,“我”伤愈后还能踢足球,而少校这位战前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战后却不想击剑了。
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
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似乎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
D.少校爱他的妻子,而妻子却早早离他而去。他不愿看到“我”重蹈他的覆辙,遭受如此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极力反对“我”结婚。
8.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9.小说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襄公如楚,及汉,闻康王卒,欲还。叔仲曰:“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远而听于楚。非义楚也,畏其名与众也。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吊其忧,况畏而服焉?闻畏而往,闻丧而还,苟芈姓实嗣,其谁代之任丧?王太子又长矣,执政未改,予为先君来,死而去之,其谁曰不如先君?将为丧举,闻丧而还,其谁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谁由己贰?求说其侮,而亟于前之人,其仇不滋大乎?说侮不懦,执政不贰,帅大仇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若从君而走患,则不如违君以避难。且夫君子计成而后行,二三子计乎? 有御楚之术而有守国之备,则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乃遂行。反,及方城,闻季武子袭卞,公欲还,出楚师以伐鲁。荣成伯曰:“不可。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若楚之克鲁,诸姬不获窥焉,而况君乎? 彼无亦置其同类以服东夷,而大攘诸夏,将天下是王,而何德于君,其予君也?若不克鲁,君以蛮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获矣。不如予之。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君其入也!”乃归。
材料二:公还,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曰:“闻守卞者将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之矣,敢告。”公冶致使而退,及舍而后闻取卞。公曰:“欲之而言叛,只见疏也。”公谓公冶曰:“吾可以入乎?”对曰:“君实有国,谁敢违君?”公与公冶冕服。固辞,强之而后受。公冶致其邑于季氏,而终不入焉。曰:“欺其君,何必使余?”及疾,聚其臣,曰:“我死,必无以冕服敛,非德赏也。且无使季氏葬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B.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C.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D.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国而恃诸侯/诸侯其谁/暱之若得楚师以伐鲁/鲁既不违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汉,闻康王卒”与“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及”字含义不同。
B.“而何德于君”与“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C.玺书,文中指季武子以印章封记送给鲁襄公的文书。“玺书”秦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固辞,强之而后受”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叔仲带认为大家应该借鉴君子“计成而后行”的智慧,凡事要考虑周密,既然两国开战在所难免,鲁国就应该提前谋划好抵御楚国的办法。
B.材料一中,荣成伯认为,尽管鲁国大夫季武子夺取卞城的举动不合规矩,但是如果请求楚国出兵来讨伐季武子,无论胜负,对鲁襄公来说,都是不利的。
C.材料二中,鲁国大夫季武子侵占卞城,却谎称卞城有人叛乱,自己率部下去平叛,已经取得了卞城。鲁襄公识破了季武子的谎言,看出了他的不臣之心。
D.《国语》和《左传》对鲁襄公回国后的记述,显示出不同的侧重点,《国语》重在记言,以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左传》也记言,但叙事较为翔实,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吊其忧,况畏而服焉?
(2)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写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常常会心微笑、流连忘返。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15.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将士们虽然思念家乡,但因尚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还的痛苦心理。
(2)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周《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_”来写大鹏怒飞情景的句子,作者极尽想象,采用以点代面的手法来描写鹏鸟此时飞行的情态。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者:(①)?
导演:小剧场戏曲利用特有的空间规模和舞台技术,拉近甚至___________了“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距离,把灯光、音响、舞台装置、演员和观众共同纳入到“戏剧空间”之中有选择地排列组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剧场效果。
记者:(②)?
导演:小剧场戏曲的观演模式,要求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我改良”。演员需要根据空间规模调整表演幅度和表现分寸,并做好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呢,则要___________,既要充分开发小剧场的空间能量,又要尊重戏曲舞台艺术的传播规律,不滥用技术,不炫耀技巧,探索符合小剧场戏曲风格的舞台呈现方式。
记者:(③)?
导演:小剧场戏曲近几年的发展生态持续向好,但优秀作品的数量并没有随之___________很多剧目只在展演时___________,之后便雁过无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取缔 因地制宜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
B.取消 因地制宜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
C.取缔 就地取材 水涨船高 昙花一现
D.取消 就地取材 青云直上 煊赫一时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
B.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C.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小剧场戏曲的吸引力。
D.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国现行法律中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规定。②比如,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农业法也规定,国家提倡节约粮食。③去年制定的民法典规定,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④但从中也不难看出,这些规定比较分散,系统性、针对性还不够强,缺乏必要的惩戒机制和约束措施。
⑤法律“长牙齿”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⑥立法遏制餐饮浪费,需要对餐饮浪费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⑦比如,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的责任,着眼于设计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并重的工作程序。⑧通过立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让节约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④中的“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可以删去。
B.句⑤中的“长牙齿”是形象的说法,没必要替换为“有震慑力”。
C.句⑥中有3处“餐饮浪费”,其中第2处可以替换为“这种”。
D.句⑧中的“可以”应该置于“让节约”之后。
21.句④中的画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要求:保留原有信息,将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卡上。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应当有三种品质:敢于承认,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不惧眼前的困难;敢于担当,勇挑时代重任。
你更欣赏这三种品质中的哪一种?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就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作用而言,儒家认为‘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制度的有益补充”说法错误。“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规定的有益补充”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就是说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无主次之分。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文章指出需从社会性和动物性两个角度理解人,并就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说法错误。“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错误,文中强调的是应“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于它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分析可知,文中只是强调人性化是儒家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并没有表述儒家思想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项,“儒家‘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说法错误。“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错误,儒家认为,一般人只要尽到与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达到了儒家的要求。
C项,“文中以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则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说法错误。“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错误,应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概括,而非补充。
故选D。
4.C 5.B 6.①反常的气候。意外的台风与飓风造成植被的兴旺,使蝗虫暴涨。②社会动荡(战乱)。也门南部的内战延误了灭蝗时机,使之完成了关键的种群扩大和迁徙准备。③农业生态问题。肯尼亚单一种植的农业生态对病虫害的抵御力格外羸弱。④历史原因。肯尼亚100多年的被殖民史,造成了单一种植的脆弱生态体系,对自然异动的承受力大大降低。(写到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当新鲜空气、干净的水、完备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等生态需求无法满足或被严重抑制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贫困状态”,与“生态需求”是两个概念,“完备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已经超出了“基本生态需求”的范畴。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蝗虫,扑杀的巨额成本与设备都成为非洲受灾国难以承受的负担,致使蝗虫种群得以扩大和大范围迁徙”说法错误。结合原文“蝗灾诞生在阿曼与也门,随后在也门南部完成了关键的种群扩大和迁徙准备,而这里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内战,根本无暇灭蝗。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蝗虫,巨额的杀虫剂采购成本与洒药飞机等设备都成为非洲受灾国难以承受的负担”分析可知,蝗虫种群得以扩大和大范围迁徙的原因,不仅是扑杀成本与设备的问题,更因为也门南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战乱,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本题题干“为什么说一场蝗灾成为了肯尼亚70年来最严重的灾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结合“此次蝗灾缘起于2018年5月,一场意外的台风光临了阿曼、也门和沙特部分地区,丰盈的降水造成了植被的兴旺,加了餐的蝗虫群顿时暴涨400倍。本来这里严酷的夏季会让植被枯萎。虫群自然萎缩,孰知天有反常,10月份又发生了飓风,进一步激励了虫群的繁衍”分析可知,肯尼亚蝗灾是因为反常的气候。意外的台风与飓风造成植被的兴旺,使蝗虫暴涨。
结合“蝗灾诞生在阿曼与也门,随后在也门南部完成了关键的种群扩大和迁徙准备,而这里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内战,根本无暇灭蝗。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蝗虫,巨额的杀虫剂采购成本与洒药飞机等设备都成为非洲受灾国难以承受的负担”分析可知,肯尼亚蝗灾是因为社会动荡(战乱)。
结合“非洲的农业生态体系中丝毫没有对蝗虫的生态自我调节力量,而且东非广泛分布的单一种植农业生态对病虫害的抵御力格外羸弱,不要说穷凶极‘饿’的蝗虫,异常的气象与一般虫害都可能酿成重大危机”分析可知,肯尼亚蝗灾是因为农业生态问题。
结合“首先,白人殖民者不择手段圈地,从侵占土地开始,就想使用廉价的当地劳动力发展由自己掌控的大型种植园,尤其是单一种植经济作物如咖啡、剑麻和玉米”“这种单一种植景观的扩大,意味着极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自然异动的承受力也大大降低”分析可知,肯尼亚蝗灾是因为历史原因。
7.C 8.答案:环境的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
作用:(1)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2)烘托主人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3)同时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9.①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我”——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国他乡;②远离战争的米兰城,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而他们的希望是和平和治疗好战争的创伤;③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解析】7.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战后却不想击剑了”错。从原文“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可以看出,少校本身擅长击剑,但是却问以后能不能踢球,还对“为”眨眨眼,从中可以看出少校诙谐幽默,文中文中没有提到战后是否击剑的问题。
B项,“‘我’感到很伤心”错。文中第五段“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意: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儿变了”可以看出,文中未提到伤心,只是说伙伴对他的态度变化。
D项,“他不愿看到‘我”’重蹈他的覆辙,遭受如此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极力反对‘我’结婚”错。从文中“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可以看出,少校是因为心爱的妻子死掉了而感到特别痛苦,他认为如果注定要失去,就不要让自己落入那种痛苦的境界,不要结婚,就不会有痛苦,而不是不愿意看到“我”因为将来丧妻痛苦。
故选C。
8.本题考查概括环境特点及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地点、气候、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等;社会环境指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描写,包括对城镇、农村、军营、学校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从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方面考虑。
文章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而且是深秋,天气冷飕飕的,天黑的也很早,第一段结尾点明秋天很冷,而且风从山冈上吹来。从中可以归纳出环境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
作用:从环境自身角度看,阴冷的环境,秋风萧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为文章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烘托人物心情做了铺垫。文中写到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每天去接受治疗,他们有的擅长踢足球,有的擅长击剑,但是都因为战争,可能再也没有办法接触他们喜爱的运动。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少校,提到失去的妻子,更是彷徨、无助、绝望,“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做了铺垫,从而奠定了犬瘟的感情基调。从文中“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是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械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可以看出,以少校为代表的这些军人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特别大,从身体到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暗示了文章主题,烘托主人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
9.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看标题的本身义和深层义。本身义就是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义指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可以联系文本,从与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联系,进行多层次切入。
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从文中第一段可以知道,故事发生在米兰,从文中第五段“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可以知道我是美国人,美国人在米兰,是在异乡。
从文章开头“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可以知道,战争已经远离米兰,华灯初上,看橱窗很惬意,从中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作为一个伤员,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生死的伤员,这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我”每天去医院治疗,期待者好起来的那一天,是“在异乡”的深层义,预示者和平。
文中第二段写到“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第四段写到“少校的一只手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销售,拍打着僵硬的手指”,下文还提到了很多的伤员,因为战争,有人死掉了,有人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可能永远站不起来,恢复不到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因为战争,或孤独、或痛苦、或绝望,这也是以中国“异乡”,远离正常生活的异乡。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10.C 11.A 12.A 13.(1)认为别人有正义,本来就应该庆贺他的喜事,慰问他的忧患,何况我们是出于畏惧而服从楚国呢?
(2)季武子侍奉君主,不敢不改。喝醉后发怒,醒来后欢喜,这难道会有什么伤害?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对于臣,权威应该是很大的。如今君主命令在鲁国国内行不通,而依赖其他诸侯国,天下诸侯还有谁来亲近鲁国呢?如果搬来楚军讨伐季武子,鲁国民众既然不违背季武子袭取卞城的意志,那么就一定会听从季武子命令,他们的防守一定是很坚固的。
“不能令于国”,“于国”为“令”的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D;
“诸侯”为“暱之”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含义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意为“到”。句意:到达汉水,听说楚康王去世/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
B.都为介词,对。句意:他们对您会有什么恩德/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
C.正确。
D.坚决。句意:公冶坚决推辞,襄公坚持要给才接受了。
本来。句意:本来是当世的英雄。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既然两国开战在所难免”错误,材料一原文是“且夫君子计成而后行,二三子计乎?有御楚之术而有守国之备,则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叔仲带论述了两种情况,且明显认为鲁国不宜得罪楚国,更不宜与楚国开战。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义”,意动用法,认为……有正义;“固”,本来;“吊”,慰问。
(2)“事”,侍奉;“悛”,改变;“庸”,难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襄公到楚国朝贡,到达汉水,听说楚康王去世,便想返回鲁国。叔仲带说:“您来楚国,并不是想找一个安身之处,而是为了鲁国的利益,因此才不怕劳苦路远而听命于楚国。我们并不是认为楚国有正义,而是怕它的大国之名和甲兵众多。认为别人有正义,本来就应该庆贺他的喜事,慰问他的忧患,何况我们是出于畏惧而服从楚国呢?由于畏楚而前往朝贡,听到楚王去世就返回,如果楚国仍然是芈姓继承王位,谁又能代替楚国嗣王作为丧主呢?楚王太子已经年长,而执政的人又没有换人,我们为先君楚康王而来,康王去世后就返回,谁能说楚国嗣王以及执政的人不如先君康王呢?鲁国本来应该为楚丧有所举动,如今闻丧之后却返回,谁能说鲁国这种行为不是轻侮呢?楚国大臣侍奉新君而当政,谁能说他们对新君已有二心? 楚国君臣追求除掉那些轻侮自己的国家,比他们的前人动作还要快,这样楚鲁之间的仇恨不是更大了吗?楚国君臣除掉那些轻侮自己的国家毫不手软,执政大臣对楚王没有二心,以楚国这样大的敌国来恐吓弱小的鲁国,谁又能抵御楚国呢?跟随君主走向祸患,还不如违背君主意志来规避灾难。况且君子先成计谋而后行动,你们的计谋形成了吗?如果有抵御楚国的战术,有守卫鲁国的防备设施,那么我们是可以不去楚国的;如果这些都还没有,那就不如到楚国朝贡。”于是鲁国君臣继续前往楚国。鲁襄公从楚国返回,走到方城时,听说季武子袭取卞城作为己有,鲁襄公想返回楚国都城,请楚国出兵讨伐鲁国正卿季武子。荣成伯说:“不可以。君对于臣,权威应该是很大的。如今君主命令在鲁国国内行不通,而依赖其他诸侯国,天下诸侯还有谁来亲近鲁国呢?如果搬来楚军讨伐季武子,鲁国民众既然不违背季武子袭取卞城的意志,那么就一定会听从季武子命令,他们的防守一定是很坚固的。如果楚国战胜了季武子,姬姓诸侯国连窥测鲁国土地的机会都没有,何况是您呢? 楚国也会安置他们的同姓来镇服东夷,排除华夏诸侯国,这样楚国就会称王天下,他们对您会有什么恩德,难道会把卞城还给您吗?如果楚国不能战胜季武子,那么您率蛮、夷讨伐鲁国,如今又要求进入鲁国,季武子一定不会答应的。不如把卞城送给季武子。季武子侍奉君主,不敢不改。喝醉后发怒,醒来后欢喜,这难道会有什么伤害?君主您还是归国吧!”于是鲁襄公一行回到国内。
材料二:
鲁襄公回国,到达方城。季武子攻占了卞城,派公冶去问候鲁襄公,公冶走后,季武子又派人追上公冶,带给他用印章封好的书信,让他交给裹公,信中说:“听到守卞人要叛变,下臣率领部下讨伐,已经占领了卞城,谨此报告。”公冶拜见襄公后退出,到了住处以后才知道攻取卞城之事。襄公说:“想要得到它却借口说它叛变,只能说对我表示疏远。”襄公问公冶道:“我可以入境吗?”公冶回答说:“国君拥有国家,谁敢违背国君?”襄公奖励公冶冕服。公冶坚决推辞,襄公坚持要给才接受了。公冶把自己的封邑还给季武子,就再也不进季氏的家门。他说:“他要欺骗国君,何必派我去?”到病危时,公冶召集身边人,说道:“我死后,一定不要用冕服入殓,因为这不是靠德行得来的奖赏。同时不要让季氏来安葬我。”
14.C 15.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②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③学会从书中寻找解决现实困境的办法。如正因为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难分难明,辛弃疾便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④读书既要苦读又不要盲从,要深入思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如辛弃疾对古人古书可笑之处的思考与探寻。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会心微笑、流连忘返”错,“堪笑处”是指可笑之处,“摩腹”指揉着肚子大笑,“步长廊”指在长廊上散散步,以纾解笑痛的肚子。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会大笑,笑过之后,站起来揉揉肚子,到长廊下散散步,回味思考。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陆诗第一句“归老宁无五亩园”意思是: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陆诗第三四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意思是:即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
(2)陆诗第二句“读书本意在元元”的意思是: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据此可知: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
(3)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第二句写自己把平时无用的卷册书籍拿来仔细评读。这两句是说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由此得到启示为:当自己是非不分时,要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
(4)辛诗第三句“掩卷古人堪笑处”意思是:我合上书想古人可笑之处不正是今人的可笑之处。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由此得到启示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
16.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其翼若垂天之云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浊”“勒”“垂”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7.B 18.D 19.①小剧场戏曲有什么特点?
②小剧场戏曲对从业人员有哪些要求?
③小剧场戏曲的发展面临什么问题?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取消:除去,使失去效力。根据语境“小剧场戏曲”的语境,使用“取消”合适。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就地取材:在本地方找取原材料。语境是在小剧场戏曲风格的舞台,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需因地制宜进行调整,选“因地制宜”合适。
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高很快。水涨船高:意思是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语境是“优秀作品的数量”,与人的地位无关,选“水涨船高”合适。
煊赫一时:意思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昙花一现:意思是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语境中很多剧目只是短暂受欢迎,之后便雁过无痕,所以用“昙花一现”合适。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两处错误:
一是成分赘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义重复,“原因”“因为”语意重复。
二是句式杂糅,“究其原因,主要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下文涉及的“小剧场戏曲的独特优势、剧场效果等”相关内容,可以推测记者提问应该是“小剧场戏曲的特点”。
第二处,根据下文“小剧场戏曲的观演模式,要求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我改良’”“演员”“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的内容,推测记者的提问应该是“关于小剧场戏曲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第三处,下文导演的回答主要是“关于小剧场戏曲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虽然持续向好,但优秀作品没有变多,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推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是关于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提问。
20.D 21.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D.“可以”放在前面,是强调“通过立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一做法带来的作用,即“让节约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置于“让节约”之后,表达的意思不够准确鲜明。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缺乏必要的惩戒机制和约束措施”的语病是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两个短语逻辑上应按照语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应改为“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2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人应当有三种品质:
一是“敢于承认,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成长过程中,让人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正视缺点然后不断修正,一个人如何认错,就意味着他将如何成长。有些人,明知自己有错,却为了面子、害怕承担,而否认错误,缺乏悔过之心,错误将一直存在;有些人,愿意认错,却没有真正反思错误的根源,这样的认错,充其量只能生出内疚,会阻碍一个人改错的决心;真正的认错,是从内心长出惭愧心,直面错误,是一种愿意主动改变的力量。
一是“敢于面对,不惧眼前的困难”,当我们在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去战胜他,本就需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冲出重围。最可怕的是,问题来临时,不敢去面对。能够困住人们的,不是一路上的泥泞和荆棘,而是不敢面对困难的心。
一是“敢于担当,勇挑时代重任”,担是肩挑,当是承受。担当指的是接受并承担某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担当是一种负责的行为,是一种自觉的状态,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精气神,也是动机、智慧、勇气、能力的有机统一。当前,我们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梦想,勇于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厚积跬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根据任务要求,“你更欣赏这三种品质中的哪一种?” 考生要“三选一”,要明确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要有比较,有鉴别,阐明“更欣赏”的具体理由。三种品质各有侧重:若更欣赏品质一,可阐述“正视自己的不足”是一种难得的“自知之明”,先内后外,这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若更欣赏品质二,可阐明“不惧眼前的困难”是一种勇往直前、敢打敢冲的无畏精神,“行”胜于“言”;若更欣赏品质三,可突出强调“勇挑时代重任”比前两种品质更具有大智慧、大境界,还可联系新时代背景,强调这种“敢于担当”品质对于青年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意义,在“躺平”“佛系”思想流行的今天,青年人拥有这种品质更是难能可贵!行文要有侧重,观点要鲜明,不要走极端,不要夸张式地捧高踩低。在论证方法上,适合采用比较论证法,以体现出思维的辩证性和严密性。
立意:
1.正视不足,强大自己。
2.不惧风雨,奋而前行。
3.勇挑时代重任, 厚积跬步前行。
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遂川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遂川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
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