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合肥滨湖寿春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安徽合肥滨湖寿春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默写
(1)一尺素笺,一纸帛书,传情寄意。人在他乡,神驰故里之时,王湾想起“雁足传书”,便有了《次北固山下》“①______ ?②______”的托雁寄书;留居巴蜀,夜深不寐之时,李商隐听着秋雨,便有了《夜雨寄北》里“③______,④______”来日重逢谈心的设想;独自把酒、万籁俱寂之时,辛弃疾挑灯看剑,便有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⑤______,⑥______”完成大业的雄心壮志。古人往来的书信沉淀下来,成了丰富璀璨的书信文化。
(2)诗歌通过描写再现画面,让人如临其境。《蒹葭》开篇中“①______,②______”两句用萧瑟的秋景起兴,让我们深感凄清的氛围;白居易《卖炭翁》中“③______,④______”两句,运用外貌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卖炭翁谋生的艰难。
二、基础知识综合
2.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这A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guàn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dài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guàn( )通 衣冠( ) dài( )了高帽
(2)下列有关语法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中,“但”“既”的词性相同、作用一致。
B.“极高的帽子”“花明柳媚”“天性聪明”三个短语的类型都各不相同。
C.“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中“一乘”表示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
(3)以上文段选自讽刺小说《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
(4)选文说“但他性情不同”,请结合选文和原著相关情节分析A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综合性学习
3.学校开展“我的书屋”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你的书屋起个有意义的名称,并阐述其出处和内涵。
示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为“老学庵”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以下三本名著中,你最想选择哪一本放在你的书屋里?请简述理由。
《水浒传》 《红岩》 《简·爱》
(3)下面是小宁同学粘贴在书桌上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忙完善。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A】______。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B】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C】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建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①据语境,在【A】处再补写一个句子。
②请你将【B】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③画线句【C】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四、现代文阅读
住在梦里
①三舅的手一伸,三妗子就把倒满的茶杯递过来。
②三舅喝一杯,三妗子给倒一杯。如今三舅的手伸出去,没有一只手让他握住。三妗子弥留之际,一次又一次地把枯瘦的手哆哆嗦嗦伸出来,三舅的手迎上去紧紧抓住,久久不松开。三妗子的手就在三舅的手里慢慢变得冰凉。
③一把老陶壶,通体散发着淳厚沉稳的青铜色。三妗子说老运河边上那么多植物都能当茶喝,天然野生,还取之不尽。她采来竹叶、蒲公英、银杏叶、葛根、大蓟,洗净,沥水晾干,冰箱封存。喝的时候取出一小撮放进陶壶里烹煮。那些叶子虽然形状各异,其实很难区分,但见水亲,烹煮后原味尽显。三舅开始喝不惯这样的茶,那些味道生出万千毛刺似的,舌尖和喉咙被剌出无数毛细血管样的印痕,在抗拒着的口齿与沙砾般的味道摩擦中,他逐渐顺从了。三妗子颇得意地说这茶就三舅降得了。
④蒲公英叶子惊诧的大,见火先自馁,味儿一泻而出。而葛根在老运河边生得天长地久了,把味藏得很深。在水与火炽热的激情中,各种味道缠在一起,融合,又分离,各自固守着自己的味,倔强而缓慢地散发着,颇有你中有我但你是你我是我的决绝与冷漠,像寒夜旷野里的笑声,神秘而又令人向往,渺远而又近在舌尖。在火与水和茶叶的爱恨情仇里,三舅品味着人生百味。
⑤三舅“嘬”茶而不是饮,看不见喉结蠕动,也听不到咕咚声,嘬一口茶含在嘴里,并不急于咽下,稍停片刻,待茶水漫延开来,角角落落都被滋润到了。再缓慢咽下,而甘甜驻扎在口齿间,几乎在同时,身心像被水漫洇过的土地安静下来。
⑥遇见这样的茶需要机遇和阅历,然而嘬饮则需要选择与智慧。三妗子离开后的大多数日子里,三舅一个人坐在屋檐下的躺椅里眯眼看太阳,偶尔睁眼四下望一圈,折起身嘬一口,又眯瞪过去。有时候三舅折起身就不再躺下去,嘬一口茶,剩下的时间只好用来发呆、沉默和忧伤。他双手托着茶盏,手却莫名抠紧了,仿佛一松手茶盏就会摔得粉身碎骨。透亮的茶水陪伴着三舅拥有着素静的时光。
⑦三舅说,从此喝茶就是一个人的事了。
⑧一个人嘬茶让三舅模糊了季节的边界,未有察觉般地失去了对季节准确的把握与分辨。他静静地嘬茶,发呆。月光垂下无数发光的绳子,虫鸣声攀援而上,星光像磨碎的珍珠粉窸窸窣窣地落下,那声音像周围都是善良的东西在落座。三舅嘬一口,茶味仿佛是岁月的合谋者,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放在余生的月光里,越发清晰和聚焦。茶或许是一道密语,幸好有茶相伴着,有大把的时间心平气和而缓慢地与岁月达成和解。
⑨三舅伸出手去,莫名地停在半空。他是想抓住那只苍老枯瘦的哆哆嗦嗦的手!他手指并拢攥紧了,半天不松开。三舅低声说迟了。迟了。
⑩茶杯已空,盛满了月光,像个窥视者。三舅松开手。收回来,把冰凉的手紧紧捂在脸上,许久。他长叹一声,起身进屋。这夜三舅睡得踏实。
⑪让三舅入睡的不是那些茶的味道,而是拥有三妗子的每个梦。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第④段属于插叙,主要交代了茶的味道以及带给人的独特感受。
C.第⑤段的“驻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茶水可以滋润人,使人身心安静。
D.三舅喝茶从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的顺从,再到后来与茶作伴且忧伤地活着。
5.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月光垂下无数发光的绳子,虫鸣声攀援而上,星光像磨碎的珍珠粉窸案窣窣地落下,那声音像周围都是善良的东西在落座。
6.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材料 | 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探究结果 |
三舅的手一伸,三妗子就把倒满的茶杯递过来。 | ① |
|
三妗子弥留之际,一次又一次地把枯瘦的手哆哆嗦嗦伸出来,三舅的手迎上去紧紧抓住,久久不松开。 | 形象地表现三舅对于三妗子的离世感到悲痛与不舍 | ③ |
三舅松开手,收回来,把冰凉的手紧紧捂在脸上,许久。他长叹一声,起身进屋。这夜三舅睡得踏实。 | ② |
|
7.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三舅是一个怎样的人。
8.结合文章③和⑧,分别说说“遇见这样的茶需要机遇和阅历,然而嘬饮则需要选择与智慧”中的“这样”指什么?三舅在嘬饮中获得了怎样的智慧?
【材料一】
“手机和出去玩,她可能会选择手机。”80后的凌雪,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情结,也从中汲取了生命的滋养:“难过、心里堵得慌的时候,我就会回忆小时候跟曾祖母在农村老家的日子,跟小伙伴上山下河、种菜喂猪捞鱼的过往。”如今,她的孩子被城市文明和现代科技冲淡了鲜活的乡土回忆、厚重的生命底色,而笼上层层薄如蝉翼的虚无——“之前有一个单元的作文是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她要观察豆芽,自己弄的没发芽,然后拿手机搜视频看的整个发芽生长过程。”更让凌雪忧虑的是,远离自然、土地,孩子对亲情的感知也变得很浅。“她跟我之间,学校的事情占90%以上,她的亲情记忆只停留在妈妈怎么教她学习、怎么盯着她写作业,这对她的未来不会有好的影响。”
(摘编自周丽《耕读教育,唤醒远离土地的孩子》)
【材料二】
“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和中国古人关于做人的智慧。处在天地间的农耕劳作,晴耕雨读、耕读结合的生活,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满足生计的物质,而且可以健体修德、开慧学艺。天地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而是承载着“道”和“德”,充溢着精神与文化的世界。在古人看来,天地就像生养我们的父母一样,不仅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也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和老师。《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向天学习,厚德载物的品行要向地学习。而连接这种学习的桥梁,就是耕读。
【材料三】
①“耕”应当是融健身、修德、开慧、学艺为一体的劳动,通过除草、种树、摘果、种庄稼等丰富多样的农耕劳动体验,让青少年掌握农业技能,感悟传统文化,理解劳动人民,实现知行合一。
②“读”主要是指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上包括传承家风家训、了解乡风民俗、学习节气农谚等,载体上包括楹联戏曲、祠堂宗谱、学堂伦理、诗文农书、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绝活等。新时代耕读教育要着力培养勤俭节约、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服务奉献,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艰苦奋斗、不惧困难的革命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追求。
③传统耕读教育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现代教育仍要发挥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的独特作用,在家庭中形成崇文重教、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同时,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展览馆等,鼓励各层级学校开展文化传承式生产劳动教育,深化大中小学生对农耕文化、乡风民俗、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同。通过校园、田野和社会三大场域,将课堂延伸至大自然,扩容耕读文化知识、充实生产劳动体验。
④新时代耕读教育要注重可持续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开展适应其身心特点的耕读活动。对小学生,重在培养“动手做”能力,让耕读教育“有趣味”;对中学生,重在理清耕读文化传统脉络,培养劳动与教育、体验与感悟能力,让耕读教育“有温度”;对大学生,重在通过参与耕读教育的建设和服务,培养传承耕读文化、服务“三农”事业的意识和能力,让耕读教育“有情怀”。做好各学段耕读教育之间的过渡衔接,才能让学生对耕读文化有完整、系统的把握,充分发挥耕读教育的育人效能。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鲜活的乡土回忆可以缓解、减轻有些人在城市生活的焦虑感。
B.对中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与教育、体验与感悟能力,让耕读教育“有温度”。
C.只有做好各学段耕读教育间的过渡衔接,才能充分发挥耕读教育的育人效能。
D.“读”侧重青少年掌握农业技能,增强劳动体验、感悟传统文化。
10.材料二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述为什么要开展耕读教育。
12.材料一“80”后妈妈凌雪所在城市即将开展耕读教育,请你依据上述材料,为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五、对比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①,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
[注]①责蹊田:责备说踩了他的田。②曷(hé):为什么。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益慕圣贤之道
(3)尝趋百里外
(4)或牵牛来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5.[乙]语段中王冕“七八岁时”就“______”(用[甲]中一个词填空)。最能体现王冕求学专注的一句话是“______”。
16.[甲]语段中的宋濂求学时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体现了他哪些优秀的品质?
六、作文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寻常是什么?是一对白发老人,相依相伴着,一同老去。寻常也是春和景明,好花好天。寻常更是细水长流,一粥一饭,是人世的踏实和温暖。
(李娟)
请以“寻常”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2.(1) 贯 guān 戴
(2)A
(3) 儒林外史 王冕
(4)聪颖好学,他终日读书,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性情孤傲,不慕名利,他不交朋友,拒绝做官,甚至外逃隐居终老;懂事孝顺,外出玩耍时带着母亲。
3.(1)致远斋。取诸葛亮“非宁静无以致远”,意在激励自己排出干扰以达远大目标。
九万里。取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意在勉励自己像大鹏一样乘万里长风矢志不渝追求梦想。
(2)理由可以从作品内容、特色与地位、“我”的读书体会等角度阐述。
(3)①三月,是俏立枝头的杏花。三月是谁家屋梁的新燕。三月,是小娃纯真的笑颜。
②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喜欢。
③“肆意挥霍”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4.D 5.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月夜宁静的氛围,烘托出三舅在三妗子离世后倍感落寞和孤寂的心理,为下文三舅与岁月和解,与自己和解做铺垫。 6.①表现了三舅与三妗子相处默契,感情融洽。 ②表现了三舅对于三妗子离世的无奈与释怀。③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能够反映人物心理和人物间的关系。 7.重感情;有生活情趣;有智慧。 8.(1)“这样”:生长在老运河边,形状各异,烹煮后原味尽显,喝起来舌尖和喉咙会被剌出无数毛细血管样的印痕,人在摩擦中逐渐适应和顺从。
(2)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与茶相伴,心平气和而缓慢地与不幸和解,与岁月和解,与自己和解。
9.D 10.比喻论证、道理论证,把天地比作父母,并引用《易经》中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天地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承载着“道”和“德”,充溢着精神与文化的世界的观点,使论证更通俗易懂。 11.耕读教育能够加强与土地的联系,拥有鲜活的乡土回忆、厚重的生命底色;亲近自然和土地,能加深孩子对生命、亲情的感知与理解;耕读教育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满足生计的物质,而且可以健体修德、开慧学艺;耕读教育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人从天地间汲取精神给养。 12.明确耕读教育的时代内涵,有继承,有创新;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耕读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可持续性、针对性。
13.(1)因此 (2)更加 (3)曾经 (4)有人 14.(1)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2)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痴迷),何不由着他?(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 15. 嗜学 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 16.“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以解决无书之难,看出宋濂吃苦耐劳、刻苦勤奋、诚实守信;“尝趋百里外”“色愈恭,礼愈至”等以解决无师之难,体现其勤学好问、尊师重道。
17.例文:
寻常
窗前,是一张洁白的宣纸,我缓缓拉开窗帘,昏暗的书房顿时填满了光亮。窗外,狂野的风呼呼地刮着,树上的叶子被这蛮横的风侵略得所剩无几。这个寒冷的周末,我的心仿佛也寒冷起来,没有半点活力,如眼前这张白纸一般。
这是一个寻常的周末,我准备写一幅作品参加镇书法比赛。一个学期没动过纸、墨、笔、砚的我,早已对那方、正、扁、宽的隶书字体生疏如十年未见的朋友。而那张摊在桌上的宣纸,它好似在同我宣战一般,不断催促我在它身上划上痕迹,但我迟迟不敢应战,仿佛那白纸有着不寻常的东西让我惧怕、担忧。
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着,从我的指尖无情地飞去了。灰白的墙上,时钟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下午两点了,我必须赶快行动,不能再拖延时间了,我举起冰冷的手拿着尺子去量度宣纸的大小,开始折格子了。
第一次尝试折格子,我很不自信。果然,因距离没把握好,纸的长度多出了一大截。我继续尝试,一次、两次、三次,一张原来平整的白纸被我摧残得如一件破旧的百褶裙。我不得不换了一张新纸,这次我不敢轻易动手了,焦虑与紧张奔涌而出——我害怕失败!我正颓废地望着空洞的白纸,脑海突然蹦出书法老师说过的话:“结果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你能够学到什么。”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
一页纸,一双手,一颗心,我全神贯注,双手似乎变得灵活,心情也变得轻松了。不一会,一张纸恰到好处地折完了。我的心像鸟儿钻出笼子迫不及待就要往天空飞翔一般,我对接下来的写字充满了信心。
直立的毛笔,细腻柔软的笔毛,整洁匀称的格子,一切是那么寻常,但在我的眼中又是那么的不寻常。笔尖蘸墨,笔尖贴纸,笔墨交织,美妙神奇的反应在笔与纸的摩擦间迸发,七彩夺目。提笔顿笔,起笔收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舒展有力,遒劲潇洒。这时,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折射进来,落在纸上、笔尖上、墨韵上,一道道夺目的光彩,折射出这张作品的不寻常。奋笔直书的这一刻,仿佛空气凝固了一般,仿佛时间静止了一样,只余下笔墨在纸上舞蹈的欢快之情。
终于,接近五点,作品完成。
爸爸妈妈看了我的作品,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说道:“我们的女儿真棒!”
书法是一件寻常的事,但在书法中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坚持到底、学会享受孤独寂寞、学会不断超越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寻常的事,不管我这幅作品最终能否获得名次,我都感谢它给了我新的体验和感悟,感谢它给了我成功感与满足感,从中我也更加明白,享受过程比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美更加重要。
晚上,当我离开书房准备到卧室休息时,我回望书桌上那架着的毛笔和挂在墙上的作品,我的心如映入一缕明媚的阳光。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寿春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寿春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江雪,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