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语文 期中专项复习(句子品析)
展开六下 期中专项复习(句子品析)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下列词语中的“儿”的读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A.零七八碎儿 B.杂拌儿 C.玩意儿 D.幸运儿
(2)下列对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说法不恰当的是( B )
A.朴素自然 B.普通随意 C.给人亲切感 D.俗白清浅
2.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果干(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段话中将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人们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三个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腊八粥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这句话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使人倍感生活的温馨。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里的花生仁因长时间熬煮变得软烂的样子。
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句话通过“靠”和“斜立”两个动词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八儿喝饱粥后心满意足的心理。
3 古诗三首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诗人抓住暮春时节典型之景,通过“飞”“斜”二字,明写花、柳,暗写风,向我们展现了长安城的美好春景。
2.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这两句动静结合,表现出织女的娇柔、勤苦。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营造出寂寥、冷清的氛围。
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都是乱石野草。他又累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一句描写了荒岛恶劣的环境,第二句是对鲁滨逊的心理描写,从中可以读出他的无助和悲伤。
2.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这句话中“几乎花了一年工夫”和“小小的”形成对比,说明鲁滨逊当时建房的艰难,同时也突出他是一个坚持不懈、聪明能干的人。
3.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受尽折磨的处境”指一个人流落荒岛,没有住处,食物缺乏,没有人陪伴,孤独寂寞;“值得宽慰的东西”的意思是:虽然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困难重重,但相比那些葬身大海的伙伴,自己还是幸运的,至少还活着。
(2)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A.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B.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要想到人生中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获得活下去的力量。
C.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要想到最坏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在困难来临时从容镇定。
第三单元
8 匆匆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点,写出了时间流逝的共同点。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句中的“他们”是指时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
A.表示语意递进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话题的转换
(3)画线部分看似在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念。
3.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段话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这样写更能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9 那个星期天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这几句话主要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从“再不”“决不许”等词语可以看出“我”急切的心情。
2.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A.这句话通过对光线的描写,告诉我们天色渐晚。
B.这句话借助光线的描写,不仅交代了时间变化,还写出了“我”的希望一步步落空的真实的心理感受。
C.这句话中“我”一声不吭是因为“我”看母亲洗衣服看得入迷了。
D.这句话中“我”忽然明白了光线会有变化。
3.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句中“荒凉”指的是“我”内心的沮丧和失落。这里作者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寂寥、严寒的边疆夜色图。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烧成石灰粉的情景,“浑不怕”蕴含不怕牺牲的精神。诗人借石灰以抒发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中“咬”“立”两个字突出表现了竹子意志坚定、顽强不屈的特点。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段话是对李大钊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遭受了酷刑,从“平静而慈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是一个即使经历残酷的折磨仍然坚贞不屈的革命者。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忠于革命、无私无畏的品质。
3.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展现了革命者的沉着镇定。
12 为人民服务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引用司马迁的名句,说明人要死得有意义。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由四组关联词串联起来,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和严密。第一句表明“我们”欢迎批评,第二句表明“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表明“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部编版六下语文 期中专项复习(字词3):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下语文 期中专项复习(字词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易混字辨析,选词填空,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六下语文 期中专项复习(字词2):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下语文 期中专项复习(字词2),共3页。
部编版六下语文 期中专项复习(字词1):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下语文 期中专项复习(字词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