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14章 5 章末热点集训
展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1、精练习题。复习时不要搞“题海战术”,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一些源于课本的变式题,或体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本题,通过解题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解题时,要独立思考,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反复玩味,悟出道理。
2、揣摩例题。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认真研究,深刻理解,要透过“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
3、重视错题。“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但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4、加强审题的规范性。每每大考过后,总有同学抱怨没考好,纠其原因是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审题决定了成功与否,不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高考的成败。那么怎么审题呢? 应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 。
章末热点集训[学生用书P289]
热点1 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应用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0.10 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
B.在t=0.25 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 10πt(国际单位)
[解析] 由y-t图象可知,t=0.10 s时质点Q沿y轴负方向运动,A错误;由y-t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T=0.2 s,由y-x图象可知λ=8 m,故波速v==40 m/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0.10 s到0.25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6 m,C正确;t=0.25 s时,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此时质点P的位移沿y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B正确;Δt=0.15 s=T,质点P在其中的T内路程为20 cm,在剩下的T内包含了质点P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小于10 cm,因此在Δt=0.15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小于30 cm,D错误;由y-t图象可知质点Q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 t(m)=0.10sin 10πt(m),E正确.
[答案] BCE
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 )
解析:选D.由波的形成规律可知,一个周期内x=0处,质点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结合振动图象知,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x=λ(λ为该波波长)处,质点振动了个周期,质点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x=λ处的质点,振动了个周期,质点位于负向最大位移处,D正确.
热点2 波动多解问题的求解
(2020·河北邢台质检)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和图丙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
A. m B. m C.1 m D. m E. m
[解析] 题图乙所示质点在t=0时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图丙所示质点在t=0时,y=-0.05 m,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结合波形图找到对应的点,如图所示,若题图乙所示质点为图中左侧波峰上的点,则两点距离为 m,D正确;若题图乙所示质点为图中右侧波峰上的点,则两点距离为 m,B正确;考虑到空间周期性,则x=nλ+(m)或x=nλ+(m)(n=0、1、2,…),E正确.
[答案] BDE
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14.6 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
解析:选BDE.由v=λf可知,波的波长为λ==0.8 m,xPS=λ,xQS=λ,根据波传播的周期性可知,P、Q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正好相反,即运动方向始终相反,A错误,B正确;距离相差半波长整数倍的两点,同时通过平衡位置,而P、Q两质点与S的距离不为半波长的整数倍,C错误;由波的传播特点知,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距其λ的点在波峰位置,D正确;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距其 λ的点在波峰位置,E正确.
热点3 折射定律的应用
人的眼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折射率相同、半径不同的两个球体共轴,平行光束宽度为D,对称地沿轴线方向射入半径为R的小球,会聚在轴线上的P点.取球体的折射率为,且D=R,求光线的会聚角α.(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解析]
设入射角为i,由几何关系sin i=,解得i=45°
则由折射定律=n,解得γ=30°
且i=γ+,解得α=30°.
[答案] 30°
(2017·高考全国卷Ⅱ)
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底面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直,求该液体的折射率.
解析:设从
光源发出直接射到D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1,折射角为r1.在剖面内作光源相对于反光壁的镜像对称点C,连接C、D,交反光壁于E点,由光源射向E点的光线,反射后沿ED射向D点.光线在D点的入射角为i2,折射角为r2,如图所示.设液体的折射率为n,由折射定律有
nsin i1=sin r1 ①
nsin i2=sin r2 ②
由题意知
r1+r2=90°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n2= ④
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i1== ⑤
sin i2==⑥
联立④⑤⑥式得
n=1.55.
答案:见解析
热点4 对全反射现象的分析计算
如图所示,△ABM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其中∠A=30°.一束单色光从AM的中点P以一定的入射角入射,恰好能在AB边上发生全发射,且反射后的光线垂直BM边射出.已知BM边的长度为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1)该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2)该单色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时间.
[解析] (1)单色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路线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当单色光在AB边上刚好发生全反射时,其临界角为60°
由sin C=可得n=,代入数据可得n=.
(2)由几何关系可得PE=a,∠PEQ=120°,所以PQ=PE=a,AQ=PQ=a;
又因为QB=AB-QE-AE=a,所以QF=a;
单色光在该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c,
所以单色光在该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时间t=,
代入数据可得:t=.
[答案] (1) (2)
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
(1)求池内的水深;
(2)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2.0 m.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1)如图,
设到达池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依题意,水的折射率n=,光线的折射角θ=90°.由折射定律有
nsin i=sin θ ①
由几何关系有sin i= ②
式中,l=3.0 m,h是池内水的深度.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h= m≈2.6 m.③
(2)设此时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x.依题意,救生员的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由折射定律有nsin i′=sin θ′ ④
式中,i′是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设池底点光源A到水面入射点的水平距离为a.由几何关系有
sin i′= ⑤
x+l=a+h′ ⑥
式中h′=3.0 m
联立③④⑤⑥式得x=m≈0.7 m.
答案:(1)2.6 m (2)0.7 m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10章 5 章末热点集训: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10章 5 章末热点集训,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0章5章末热点集训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0章5章末过关检测十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0章5章末热点集训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9章 5 章末热点集训: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9章 5 章末热点集训,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5章末热点集训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5章末热点集训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9章5章末过关检测九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6章 5 章末热点集训: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6章 5 章末热点集训,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5章末热点集训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5章末过关检测六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5章末热点集训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