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01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02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时间,近期,国内部分C刊发表声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沈阳二中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23届)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atGP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说实话,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摘编自王钟的《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07日)

    材料二: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们能够通过理解人类语言与互动者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等。只不过,ChatGPT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致使其爆火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试(SA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 GotBa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构思了简短的侦探小说;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而进行的工作。

    巴黎政治大学已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AI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外国专家表示ChatGPT将增加虚假信息风险;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tGPT,阻止学生用AI写作业。ChatGPT面世仅2个月,就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社会。人们在畅想高科技的未来社会的同时,实际很难想象出下一代的人工智能交互产品能够发展并影响人类到何种地步。

    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具备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总会超出人类控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程序将会对人造成的影响。

    故而,虽然ChatGPT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但还是让人类社会有点措手不及。可以预见的是,“真实的人”群体只会在未来社会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也因此,每每有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面世,人们都会想要从伦理、法律等多重角度审视。宏观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必要约束,已经在人类社会取得共识。这正说明,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的人类,最终将会把控住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发展的方向。基于这份清醒,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发展就有望保持平衡,算法“黑箱”也最终有望破解。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ChatGPT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ChatGPT功能强大,火爆全球。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接近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在用它写作业。

    B.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际上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没有思考能力,只能机械地参与一些自动流水线式的生产过程。

    C. 作为一款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不仅能与人类进行互动,还能够按照人类预设的道德准则加强学习,以此来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D. 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的人类,最终将会破解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把控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的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ChatGPT的诞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它搜集了海量素材,能够更加灵活地回答用户的高难度问题。

    B. 一些大学课后作业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应对自如”地完成,这也给大学老师提出了警醒:以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要更有新意?

    C. ChatGPT在算力足够强大的情况下,成长越快,与人类的互动越多,会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

    D.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可能会面临人工智能超出人类控制的危险,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范和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哪组职业未来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ChatGPT取代(3分)  (   )

    ①媒体编辑 ②律师助理 ③会计师 ④客服 ⑤市场研究分析师 ⑥特种警察 ⑦艺术工作者 ⑧外科医生

    1. ①②④⑤⑥
    2. ②③④⑥⑦
    3. ②③④⑤⑧
    4. ①②③④⑤

    4.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主要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4分)

    5.近期,国内部分C刊发表声明:隐瞒ChatGPT使用情况将被退稿或撤稿。这种做法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月香雪

    铁凝

    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

    ③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

    ④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

    ⑤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

    ⑥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

    ⑦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16日,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三月香雪”在文中的含义是指三月里一场带着清香的、洁白的雪,文章结尾以“一场晶莹的香雪”对标题做了照应。

    B.文中写“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到山村用一斤挂面换得一只肥鸡”的情节,借夸大的物品间的价值落差,突出了山村的拮据寒酸、封闭落后。

    C.第⑥段写“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人们对温暖、清新的美德的珍惜,深化了主题。

    D.文中作者讲述了小说《哦,香雪》的创作动机,开头写《哦,香雪》在《人民日报》发表,结尾又写到那张发黄发脆的《人民日报》,首尾照应。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短篇小说《哦,看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独特而巧妙。

    B.“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高大的火车”,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们对火车到来的热切渴望。

    C.文章生动描绘“香雪们”梳洗打扮赶着去看七点钟只停靠一分钟的火车的细节,突出了她们对火车在“这一分钟”所呈现的东西的期盼。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山村鸟鸣山青图,寄托了作者对山村的美好怀念与诚挚期待。

    8.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9.在铁凝的《哦,香雪》和本文中,“火车”这一物象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极具象征性。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物象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之,襄子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 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构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惠孟见宋康王,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勇耳。

                                                      (《淮南子·道应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断句处对应字母。(3分)

    虽A有B力C不D敢E击F夫G不H敢I刺J不K敢L击M非N无O其P意Q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方”字含义不同。

    B.“不通乎持胜也”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两句中的“通”字含义不同。

    C.“此其贤于勇有力也”与“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贤”字含义相同。

    D.万乘,古时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认为自然现象的变化之理和治国之道有相似之处,他清醒地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孔子也正因为这一点认为赵氏会昌盛。

    B.贤明的君主知道保持胜利比取得胜利更为困难,所以他们能保持胜利。而无道之君即使获得一时胜利也难以福及后世。

    C.惠孟认为宋康王是一个有道之君,他抓住宋康王的心理,和他深入谈论身体不被刺入、人不被击倒的方法,深受认可。

    D.惠孟劝谏宋康王凭君王的身份以孔、墨作为自己的标准,全国的人都会获益,影响力也会远超孔、墨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2)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14.上面文段认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题。

    伍员庙

    瞿佑(明)

    一过丛祠泪满襟,英雄自古少知音。

    江边敌国方尝胆,台上佳人正捧心

    郢共知仇已雪,沼吴谁识恨尤深。

    素车白马终何益,不及陶朱像铸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名员。曾助吴王破楚都,败越国,后因吴王听信谗言而被赐死。②素车白马,传说伍员被杀害后,魂魄乘素车白马,随钱塘江潮来去。③陶朱,即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句照应题目,写诗人谒祠感其人之事,“泪满襟”三字绘出诗人形象,奠定全诗基调。

    B. 颔联写出吴国的外忧内患,敌国正卧薪尝胆准备复仇,吴王却沉迷于美人的歌舞宴饮。

    C. 颈联写吴人都知伍员已经雪耻,却没人了解他对吴国未来的担忧,照应前文英雄少知音。

    D. 这是一首怀古诗,全诗主要笔墨用于览古迹,写古人,叙古事,只在末尾抒发怀古之情。

    16.诗歌尾联中“不及”二字蕴含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竹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存在文化关联。

    (2)《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用的意象,文人们借楼表达或喜或悲或闲适或忧愁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借“楼”表达作者怀远伤感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        ,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        。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声出如丝,穿云裂石,听者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张岱《陶庵梦忆》)清代李渔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烘托得万分高涨:“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在这种曲会中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曲中名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鉴赏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没有在虎丘山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        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另一种戏曲唱腔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并将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可适当增删词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湿球温度”是相对于“干球温度”的概念,“干球温度”就是空气中的真实温度,用一个普通的温度计就可以直接测出,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①                                          。而“湿球温度”则是考虑了水的蒸发对温度的影响,水的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通过水的蒸发能把空气降到的最低温度,就是“湿球温度”。

    人是恒温动物,自身可以调节体温,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的降温,主要依靠皮肤传导、辐射、对流,②                                                        。前三种方式都需要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才可以,而汗液的蒸发是人体处于比人体温度更高的环境中,唯一散热的手段。

    曾经有人做过人体耐热的试验,在干燥空气下,人置身其中,尚能呼吸的极限的温度大约是116℃。人体的耐热试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干燥的空气。因为水的蒸发受空气中相对湿度的限制,③                                          ,蒸发的效果就越差。当“湿球温度”35℃的时候,意味着空气中相对湿度已经达到了100%,此时已经无法靠蒸发汗液散发热量,人体已经失去了所有降低体温的手段。“湿球温度35℃”,即是人体的“热量极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为什么“湿球温度35℃”是人体的“热量极限”?请概括上文三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回答,不超过10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倡导儒家“入世”的理念,但也有不少人肯定道家“出世”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沈阳二中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23届)语文试题(学生答案)

    1.C2.C3.D

    4.答案: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2分,每种论证方法各1分)

    ①事例论证。材料在阐述ChatGPT的作用时一共列举了创作诗歌等4个事例,材料二在论述ChatGPT与网友互动的情况时则罗列参加入学资格考试等6个优秀事例。(1分)

    ②对比论证。在说明ChatGPT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时,材料材料二均将ChatGPT和一般的智能聊天程序进行了对比。(1分)

    5.答案:(1)看法:合理。(1分,只答看法没有分析不给分)

    2)理由:(3分,答出一点给1分)①ChatGPT依托海量数据库信息存在,生成的文本有泄露信息的风险,也可能会导致侵权。②ChatGPT生成的文本有提供虚假信息的隐患,也会助长学术欺诈行为。③ChatGPT生成的文本不具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很难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6.A7.B

    8.答案:①物质生活方面:三十五年前,山区农村贫穷闭塞,三十五年后成为旅游风景区,开放富裕;②人物方面:从前的香雪们贫穷卑微,向往美好,渴求变化;如今的香雪们从容自信,有经济意识。③精神方面: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发展、心灵成长速度滞后。

    9.答案:①“火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2分)“火车”是“香雪们”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小小窗口,它让贫穷山区的女孩们有了向往与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带给女孩们美好的感受。(1分)②“火车”又是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的象征。(2分)“火车”是本文中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带来了大批的游客,让当地人不用再只是向往美好生活,而是切实地改变了他们贫苦的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1分)

    10.F、J、M

    11.C12.C

    13.答案:(1)现在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累多少,而一个早晨就夺取两座城镇,灭亡大概要降临我头上吧(或灭亡会接踵而来了吧?)(“朝”“其”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位客人)很善于辩论,他用辩说使我十分佩服。”(“辩”“胜”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通畅1分,胜,由战胜,引申为说服也可。)

    14.答案:①注重德行的积累,②懂得持胜之道,③能获得天下人的喜爱和敬仰。能居安思危(答出一点给1分,任意三点满分)

    译文:

        赵襄子派兵攻打翟国获胜,夺取了尤人和终人两座城镇,使者前来报告赵襄子,赵襄子正准备吃饭,听后露出忧虑的神色。他身边的人看到后就说:“一个早上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所高兴的事。现在您反而显得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回答说:“长江黄河发大水,也不过三天就退下去了。狂风暴雨,太阳当头照,也都是片刻的现象。现在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累多少,而一个早上就夺取两座城池,灭亡大概会接踵而来了吧?”孔子知道此事后说:“赵氏将要昌盛了!”取得胜利后反而忧虑、反思,这恰恰说明会进一步取胜和昌盛;而为了一点胜利就沾沾自喜则说明非但不会进一步取胜,还会导致失败。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贤明的君主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能保持胜利,并将所缔造的胜利果实传给后代。而历史上的齐、楚、吴、越四国都曾战胜过诸侯,称霸过天下,但最终都走向衰亡,这是因为四国君主都不懂如何保持胜利果实的道理。只有“道”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果实。孔子的力气大得能拉开城门的门,但他却不愿意以力大而著称;墨子善于守御攻城,连公输般都不得不佩服,但是墨子不愿意以善于用兵而出名。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尽管处于强势,但却表现出柔弱。

        惠孟拜见宋康王,康王跺着脚、咳嗽着,大声说:“我所喜欢的是勇猛有力的人,不喜欢那些讲仁义的人。你将有何高见指教我?”惠孟回答说:“我这里有一种道术,能够让你有这种功夫:再骁勇的人也刺不进你的身体,再有力的人也击不倒你。大王难道不想具有这种功夫吗?”康王说:“好。这种功夫我倒想听听。”惠孟接着说:“刺你而刺不进身体,攻击你而击不到你,这还是使人感到羞辱。我这里有一种道术,能够让再骁勇的人不敢刺你,再有力的人不敢攻击你。但不等于他没有这种想刺杀你、想攻击你的意图。所以,我这还有一种道术,能让别人根本没有想伤害你的意图。但是没有这种想伤害你的意图,不等于说他就有一种爱护你、使你得利之心。我这还有一种道术,能使别人非但没有伤害你的意图,还无不欣喜愉悦地爱你,使你得利。这种德行要远远超过勇武有力,在这四种情况中属于最好的一种。大王难道不想获得这种德行吗?”康王听后说:“这正是我想获得的。”惠孟接下说:“孔子、墨子就是具有这种德行的人。所以,他们尽管没有任何领地但却成为众人敬仰的精神领袖,他们尽管没有任何官职但却能成为人们的主宰。天下男男女女无不伸长脖子踮着脚跟仰望他们、并希望他们平安幸福。如今大王是大国君主,如果你真有孔、墨这样的德行,那么,全国范围内的人、包括你自己,都能得到利益,这种影响力不远超孔、墨了吗?”听了之后,宋康王无话可答。惠孟出去后,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位客人很会辩论,他用辩说使我十分佩服。”所以《老子》说:“勇于柔弱就不会陷于死地。”由此看来,大勇反而是勇了。

    1. D

    16.答案:①“不及”,表层义是素车白马的伍员比不上功成身退的范蠡。(2分)②深层义:一是正话反说,表达对英雄无人赏识的遗憾,以及对当权者昏聩无能、不识英雄的愤慨;(2分)二是悲愤之下心灰意冷,表达明哲保身的无奈之情。(2分)

    17.(1)江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桂枝香•金陵怀古》)

    18.【参考答案】①万人空巷 ②纷至沓来 ③铺天盖地

    19.【参考答案】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或: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

    20.【参考答案】①通感。“声”为可听之物,“丝”是可见之物,沟通了听觉和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形容声音的细微悠长、高亢嘹亮。(2分)②“穿云裂石”,用“穿”“裂”来夸张,突出歌声高亢嘹亮与震撼人心:“听者心血为枯”,用心血枯竭来夸张,表明了聆听者被音乐吸引,沉湎其间不可自拔的境界,突出歌声感染力强。(2分)

    21.【参考答案】①就是指“干球温度”②以及汗液的蒸发 ③空气湿度越大(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参考答案】“湿球温度”是指通过水的蒸发能把空气降到的最低温度。(1分)当人体处于比体温更高的环境时,蒸发汗液是唯一的散热手段,“湿球温度35℃”意味着人体无法靠蒸发汗液散发热量。(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3.略

    相关试卷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3,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