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1页
    专题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2页
    专题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展开

    33.中考必背古诗词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词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②〔梦回〕梦中回到。③〔连营〕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④〔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熟的肉食。⑤〔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⑥〔沙场〕战场。⑦〔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⑧〔霹雳〕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⑨〔了却〕了结,完成。⑩〔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2.文题解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州永康(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是辛弃疾的好朋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寄给好友陈亮的抒发抗金壮志的词。 3.写作背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志士,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一生坚持抗金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学术上的好友。辛、陈二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他们的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二、主题思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描写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三、写作特色❶构思层层递进。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❷结构奇特巧妙。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四、考点梳理1、首联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2、“可怜白发生!”这句诗在词中起何作用,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加以赏析。答:结构上:画龙点睛,与首句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上:使感情一落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有志报国志不伸的愤闷。 3、赏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仍然是半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何等悲愤!何等苍凉!不由使人产生对投降派的痛恨,对作者深深的同情。 五、基础检测(一)重点字词检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理解性默写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诗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六、真题链接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2《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酒足饭饱后列队布阵场面和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分别是什么?  【答案】1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2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应联系作者写作此词时的经历和心情,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最后一句讲述的是作者完成使命,博得美名,却已白发斑斑,表达了其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沙场秋点兵”一句讲的正是 将士们分吃完烤熟的牛肉,军中鼓乐弹奏着悲壮粗犷的战歌,开始了检阅军队的场景。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马之快和弓箭之响,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概括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侧面烘托了出征战士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英雄形象。 22020年湖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B.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C. 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D. 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答案】1 C    2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这些都是作者的回忆,是虚写,不是实写,故C错误,选C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翻译:可怜白发丛生。(2)赏析。这一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想象中杀敌报国,功成名就,现实却是壮志未酬,身老发白,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感情由雄壮到悲壮,现实和梦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感情。进而表达恶劣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3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一),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①,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塞上长城③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1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               ;“                    ”和“                           ”两句又写出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2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妙笔、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场景的。  【答案】(1)    ①抗敌报国,统一河山    ②可怜白发生    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2)    答案示例1:诗句运用“的卢”典故,以及“弓如霹雳”的比喻,写出了将军铁骑飞奔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景,让人仿佛看到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的战斗画面。答案示例2:诗句运用典型意象组合的方式,将“楼船”与“夜雪”、“铁马”“秋风”分别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瓜洲渡水战与大散关陆战特点突出、意境开阔、场面壮盛的战场画卷。【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翻译: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知“君王天下事”指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结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译文: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可知这里作者是以诸葛亮自比,借此表明心迹:想要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故共同愿望:抗敌报国,统一河山。2)结合“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可知,找到既写年华流逝、又表现功业未成的痛苦的句子。辛弃疾的词“可怜白发生!”,感叹自己白发满头,但是功业未成。陆游的诗“镜中衰鬓已先斑”,描绘了白头的自己,同时“先”字暗示了白头在功业成就之前。故这两个空分别是:②可怜白发生;③镜中衰鬓已先斑。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翻译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手法。“的卢马”是一种烈性快马,由此联想到刘备的故事,引用典故。“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修辞,把弓箭离弦的气势比成惊雷,生动写出了弓箭速度之快。效果。典故和比喻修辞生动的写出了战场战斗的激烈,展现了战斗场面的宏大。2)翻译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这两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展现了盛大的战斗场面。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