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3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3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1页
    专题3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2页
    专题3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3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展开

    30.中考必背古诗词之《无题》原文诗意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②〔丝〕这里与“思”字谐音。③〔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④〔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⑤〔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⑥〔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2.文题解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3.写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二、主题思想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深挚的感情,含蓄委婉地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表现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三、写作特色❶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❷比兴手法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 ❸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蚕丝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四、考点梳理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答: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答: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3、比较揣摩“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有何不同?答: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答:“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5、赏析“夜吟应觉月光寒”中“应”字和“寒”字。答:“应”是估计、料想的意思,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表现了思念之深。“寒”是寒冷、凄凉之意,一语双关,渲染了凄清寒冷的环境,烘托出了悲凉伤感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深沉感伤和悲凉凄楚的思想感情6、赏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答:(好在)蓬莱山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可以让青鸟一样的信使热情而周到地为我探寻、察看,传递消息。诗人用了典故的手法,用“蓬山”“青鸟”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相见很难和期待双方互通音讯的意思,表现了作者苦苦相思,期待互通音讯的愿望。7、描写诗歌颈联所展现的画面。答:清晨照镜子,唯恐如云双鬓添了白色,夜晚对月吟诗,觉得夜凉如水,心情凄凉。 五、基础检测(一)重点字词检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看。 (二)理解性默写1.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中寓情于景,以春光易逝,人力对此无可奈何,渲染离清,极写伤别沉痛心情和缠绵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六、真题链接12020·河南初三一模】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下面小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情景。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1示例:暮春时节,东风衰减,百花凋零,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真让人无可奈何,而自己又要与心爱的人分离,此情此景令人多么怅惘哀伤!2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含蓄蕴藉;用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来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相思之苦,眷恋之深。【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比如:暮春天气,东风将收,显得柔弱无力,百花残谢。想到自己又要与心爱的人分离,此情此景多么让人感伤无奈!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双关的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无尽的相思。 22019·湖南初三期末】诗歌赏析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妙处。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两个“难”表面似同,义实有别。前一个“难”指难以相见,后一个“难”指分别时心境的痛苦难堪。连用两个“难”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有情人相思难解的愁苦。2寄托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美好愿望的追求。【解析】  1考查对诗歌的炼字能力。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2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美好愿望的追求。 3.2020·云南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难”字,第一个“难”指客观条件相会困难,第二个“难” 指主观感情上的难舍难分,“百花残”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笔法曲折。C.“蓬山”“青鸟传信”两个典故寄托作者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D.这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愿望的追求。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  【答案】1C2示例:运用了浅显通俗的比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自比“春蚕”“蜡炬”,形象生动写出自己像春蚕自缚,蜡炬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情。现常用来表达忠贞不二的执着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解析】1C.两人相隔很远,只能期待青鸟去传递消息。故选C2考查对诗歌名句的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又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这两句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表现忠贞不二的执著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