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4《使至塞上》(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14《使至塞上》(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1页
    专题14《使至塞上》(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2页
    专题14《使至塞上》(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4《使至塞上》(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展开

    14.中考必背古诗词之《使至塞上》原文诗意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我)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浩瀚沙漠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到萧关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②〔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关守军。③〔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④〔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⑤〔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⑥〔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⑦〔长河〕指黄河。⑧〔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⑨〔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⑩〔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2.文题解读《使至塞上》使,出使。至,到。题目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达塞上”,交代了出使的地点。 3.写作背景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二、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奇特壮美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三、写作特色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传神。“蓬”“雁”多喻漂泊在外的人,诗人身为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也以“蓬”“雁”自比,曲折地表现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孤”“直”“长”“圆”等字都用得逼真传神。 四、考点梳理1.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答: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4.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答: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基础检测(一)重点字词检测单车欲问边,属国居延征蓬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理解性默写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使至塞上》一诗中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使至塞上》一诗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表达了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4、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六、真题链接1.2020贵州遵义中考】古诗阅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答案】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2D【解析】1标题考查炼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2D.有误。“候骑”是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诗人到萧关,遇见了侯骑,却没有见到将官,原来都护正在前线作战。写出了战事之紧,表达了对将官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孤寂之感。 2.2020河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诗歌颈联因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费为“千古壮观”,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请从意象选用的角度,概括王维“征蓬出汉塞”与文天样“身世浮沉雨打萍”在表情达意上的共同点。                                                                                                          【答案】1示例一:颈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大、孤、直、长、圆等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真可谓是“千古奇观”。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对仗工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突出了边境的荒凉。同时侧面烘托了成边将士艰苦生活。凸显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2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征蓬”指随风飘荡的蓬草,王维借“征蓬”的意象来自喻,写出了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文天祥则借用水中浮萍的意象来比喻自己坎坷的身世漂泊无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一个“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生动而又传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能力。“征蓬出汉塞”中,诗人以“征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身世浮沉雨打萍”中,作者以“浮萍”为喻,概括了自己坎坷不平的一生。 3.2018年黄冈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题。(8分)【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分)                                                                                                          【答案】1C2乙诗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3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解析】1C项对诗文意思理解有误。“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2诗句的理解1分,答到“心系祖国、立志杀敌、报效祖国”给1分,大意正确即可。共2分。3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首先找到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再点出景物的特点。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