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2《泊秦淮》(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1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展开12.中考必背古诗词之《泊秦淮》原文诗意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迷蒙的月色轻烟雾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后庭花》。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②〔商女〕歌女。③〔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2.文题解读泊秦淮,泊,停泊。泊秦淮的意思为夜晚停泊在秦淮河上。 3.写作背景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二、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三、写作特色情景交融。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四、考点梳理1.第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看法。答:第一句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烟、水 、月、沙。 这两句中“笼”字用得好。“笼”是“笼罩”的意思,运用互文,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联系在一起,描绘出秦淮河岸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2.“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答: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3.第二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没有。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作用: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一是点题,二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三是由景及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4.“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答:“犹唱”:还在唱。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那些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达官贵人。 五、基础检测(一)重点字词检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理解性默写1.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2.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六、真题链接1.(2019·河北初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用自己的话说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洲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2)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描绘出即可。(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感情。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据此得出: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2.(2018·湖南中考模拟)阅读《泊秦淮》,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作者对商女犹唱《后庭花》一事持怎样的态度?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2)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案】 (1)否定与讽刺的态度。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听这种靡靡之音,讽刺晚唐的统治者不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忧虑。(2)B【解析】 (1)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讽刺了权贵阶层不顾国家危亡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不满愤慨之情。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迷酒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关键字的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指自然之月,并且在此句中没有任何修辞手法,所以只有B项符合。 3.(2019·北京中考模拟)阅读《泊秦淮》,完成后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示例:诗句中“夜泊秦淮”既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又照应了诗的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和“后庭花”,由此触动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这句诗承上启下,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2)示例:“犹唱”是指国运衰微时,商女还在唱《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指责商女,实则却是讽刺那些不顾国事、沉迷享乐的达官显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解析】 (1)本义考查诗句的赏析,诗句的赏析还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角度等方面出发。根据题干可知,本题需要我们理解“夜泊秦淮近酒家”中值得玩味的地方,这就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理解。内容上,“夜泊秦淮”点出了时间、地点;结构上,“夜泊秦淮”照应标题,“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和“后庭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做这类题目,不可孤立地看某个词语,需要将它放入诗句中理解。在本题中,也就是要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这就简单了。《后庭花》是亡国之音,作者通过商女唱《后庭花》这件事讽刺了那些不顾国家安危,只顾享受的达官显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