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产业转向第一产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铧强中学高2022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由图推断,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 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 B. 人口分布趋向于高原地区
C. 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流两岸 D. 人口分布趋向于内陆地区
2. 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
A. 0km-1km B. 1km-2km C. 2km-3km D. 3km-4km
3. 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 C. 矿产 D. 交通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读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亚洲人口密度在0-1km约52人/km2,1-2km约20人/km2,2-3km约5人/km2,3-4km约5人/km2,4-5km约1人/km2;欧洲人口密度在0-1km约65人/km2,1-2km约15人/km2,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都是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小,说明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A正确;高原地区海拔较高,B错误;从图中不能读出人口分布与沿河流和内陆地区的关系,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非洲人口密度在0-1km约10人/km2,1-2km约10人/km2,2-3km约18人/km2,3-4km约10人/km2;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2-3k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欧洲人口分布都是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小,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海拔高的地区更冷,不适宜人类居住。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高海拔地区,非洲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海拔高的地区更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正确,海陆、矿产、交通也能影响人口分布,但不是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发展与布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诸如重大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动、战争、灾荒、疫病、传统观念等)。
2020年10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中国人口分布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43.24
94.23
230.25
56.76
5.77
10.82
1990年
43.24
9413
259.02
56.76
5.87
12.40
2000年
4324
94.59
303.78
56.76
5.41
13.23
2010年
43.24
94.41
325.84
56.76
5.59
1468
4. 从1982年到2010年期间( )
A. 东南半壁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B. 西北半壁人口数总体减少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少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5. 黑河一腾冲一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最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差异 B. 经济水平差异 C. 社会文化差异 D. 人口政策差异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从1982年到2010年期间,从表中信息判断,东南半壁人口比重波动增加,A选项错误;西北半壁少数民族数量多,有计划生育的优待政策,在加上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人口数总体增加,B选项错误;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C错误;西北半壁人口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D选项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黑河——腾冲一线西侧生态环境恶劣,东侧生态环境优良适宜人类居住。A选项正确;B、C、D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选A。
【点睛】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取决于自然生长率。即出生率减死亡率。自然变动是各种区域性地理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人口迁移、宗教、习俗、人口政策、战争等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年龄性别结构、人体生理素质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通常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因素。
读世界人口随纬度和距海远近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据图可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多分布在( )
A. 热带沿海 B. 温带沿海 C. 极地地区 D. 内陆地区
7. 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均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差异 B. 降水状况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地势
8. 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大洋洲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20°N-60°N集中了大约世界人口的79.4%,距海岸200Km以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大,所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多分布在温带沿海,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7题详解】
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均较少,C正确;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气候和降水差异不是很大,AB错误,地形地势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D错误。所以选C。
【8题详解】
根据右图可知,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大洋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下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某省人口合理容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可能–满意度为0.9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A. 能源供给 B. 人居环境 C. 粮食供给 D. 土地资源
10. 为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A. 提高科技水平 B. 山区全面开垦 C. 扩大对外开放 D. 降低消费水平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原理,当可能–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其为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短时间来看,科技水平变动较小,A错误;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持续,最终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减少,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人口容量会提高,C正确;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下图示意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及文化区,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 住宅区、工业区 B. 工业区、文化区 C. 住宅区、商业区 D. 文化区、商业区
12. a、b、c、d中,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3. 甲、乙、丙、丁四处,拟选择一处建钢铁厂,最适宜建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1. C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①区域分布在城市各处,范围广,且都在交通较为便利地区,为住宅区;②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为商业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高级住宅区对于环境要求较高,abcd四地中,d位于城市上风向且在半山坡环境较好,最为适宜,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钢铁厂会产生大气污染需要在城市盛行风下风向,即西南部,且乙邻近铁矿,更为适宜钢铁厂布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原则(1)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2)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3)商业区的布局要求:商业区的布局一般有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出现分离现象,这样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终身迁移人口雷达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推测上海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 安徽、江苏、浙江 B. 安徽、四川、江西
C. 河南、江苏、浙江 D. 山东、河南、江西
15. 与浙江省相比,江苏省迁住上海市终身迁移人口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通达度高 B. 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人口密度较高 D. 地理位置较近
16. 外来人口大量迁人上海市,对上海市的负面影响是( )
A. 缓解当地住房紧张 B. 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C. 降低了城市化水平 D. 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答案】14. A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终身迁移人口雷达图可知,上海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江苏、安徽、浙江等中东部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与浙江省相比,江苏迁住上海市终身迁移人口比重较高,主要是由于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苏北、苏中人口迁移上海的人数多,B正确;交通通达度、人口密度,位置差异不大,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外来人口大量迁人上海市,对上海市的影响是加剧当地住房紧张,A错误;外来人口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不是负面影响,B错误;外来人口会提高城市化水平,C错误;外来人口会增加城市环境压力,D正确,故选D。
【点睛】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利: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2、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3、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弊:1、外来人口的迁入给当地的各种基础建设带来压力,人口密度的增大,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如学校,住房等。2、交通压力加大。3、春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4、人口增多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5、人口的增多也会给当地治安带来巨大挑战。
下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 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B. 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 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D. 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18. 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的是( )
A. 中心商务区 B. 行政办公区 C. 旅游休憩区 D. 科教文化区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地价等值线应均匀的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B错误。交通线与环线交汇交通通达度提高,等值线多会发生变曲,故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受交通通达性影响较大,A正确。受结合图示可知,地价等值线向多个方向弯曲,且弯曲延伸较大,不可能是与商品产地距离的大小造成的,C错误。环境质量优劣可导致局部地区地价的升降,应形成环形岛状,而不是地价向郊区突出弯曲,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读图乙,⑤位于中心城区外缘,交通线附近,临近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的技术人才较多,所以最可能是科教文化区,D正确。中心商务区应在市中心,而不是在市区外缘,A错误。行政办公区应在市内,方便管理和服务,B错误。旅游休憩区应是旅游区,图中未显示旅游资源或旅游区,C错误。故选D。
【点睛】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地租的高低也非常重要。第一: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近,基础和配套设施齐全,人口关注程度高,地租就更高。第二: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好地租高,反之则低。
生态移民具有扶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西部,其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范围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等)6个山区经济落后县的4万多名移民,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下图示意闽宁镇区位和样本村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西海固4万余名移民迁往闽宁镇的主要原因是闽宁镇( )
A. 政策扶持 B. 经济发达 C. 降水丰富 D. 土壤肥沃
20. 与闽宁镇相比,移民原居住地西海固( )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人口密度过大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④工业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可知,西海固移民迁往闽宁镇的主要原因是闽宁镇有扶贫政策扶持,A正确;闽宁镇地处我国西部,经济不算发达,此次移民不是经济因素所致,B错误;降水和土壤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该地进行对口迁移扶贫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次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此次移民属于生态移民,其原居住地生态脆弱,①正确;西海固地区生态脆弱,不适合居住,可推测人口密度不会太大,②错误;由材料可知知当地经济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③正确;经济水平低,工业落后,工业污染问题少,④错误。①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例如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
在丹麦有这样的都市农场:农场由24个圆形组成,每个圆形被绿篱分割成了16个梯形结构,每个梯形结构就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每个圆形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直径10米的停车场(见图)。这种结构的农场被中国网友称之为丹麦“十六合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丹麦“十六合院”的建设( )
A. 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向往 B. 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C. 利于疏散城市过密的产业 D. 将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开发
22. 丹麦“十六合院”适宜建设在( )
A. 城市中心 B. 交通枢纽 C. 城市郊区 D. 辽阔草场
23.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适宜建设“十六合院”,其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沿海,海岸线曲折 B. 河流入海,湿地广阔
C. 城市密集,形成城市带 D. 人多地狭,土地紧缺
【答案】21. A 22. C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都市农场有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可以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向往,A正确;都市农场可以种花草、养宠物,但并未大量承接城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等,故对疏散城市过密的产业、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作用小,BC错误;此模式是一种现代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打造,没有体现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开发,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的结论,丹麦“十六合院”是吸引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适宜建设在距离城市较近、可用地多的城市郊区,C正确;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人流物流量大,人口和产业密集,用地较紧张,不适合建设“十六合院”,AB错误;辽阔草场距离城市地区太远,生活不便利,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农场由24个圆形组成,圆心部分为直径10米的停车场,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此模式占地面积较大,适合在地形平坦、河网密度小的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狭,用地紧张,不适合此种模式,D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丹麦均位于位于沿海,海岸线曲折,且“十六合院”不一定要紧邻海岸建设,故海岸线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湿地广阔,可利用土地面积大,是有利于建设“十六合院”的因素,B错误;城市密集,形成城市带,应该对田园生活更加向往,利于建设“十六合院”,C错误。故选D。
【点睛】都市农场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的经营理念,以商业运营模式,将城市商业综合体闲置屋顶打造成为集农业景观、园林景观和蔬菜景观为一体的生态休闲体验园,为都市人群提供一种全新的田园生活方式。
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
A. 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 B. 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
C. 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 D. 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
25. 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
A. 高度聚集时间更长 B. 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
C. 晚出晚睡特征明显 D. 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分析可知,工作日9:00~10:00处于上班高峰期,武汉市中心城区上班族离家去上班,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导致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C正确;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都会使得人口密度下降,AD错误;早9点,人们应该是从住宅区外出,而不是休闲区,B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工作日11:00~17: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较大,为高度聚集时间,而周末休息日高度聚集时间为13:00~17:00,工作日比周末休息日的高度聚集时间更长,A正确;工作日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早,B错误;周末休息日不需要上班,晚出特征更明显,C错误;休息日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较工作日大,D错误。故选A。
【点睛】不同城市功能区、不同时间的人口热力分布式不同的。
“绿心环形城市”的概念于上世纪50年代由荷兰政府提出,以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等为规划原则,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间的农业区作为“绿心”,将城市布局成由多个中心集结而成的环形。我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率先构建了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的城市形态结构(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绿心环形城市”的特点是( )
A. 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B. 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 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二、三产业转向第一产业
D. 城市功能趋于分散,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
27. 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城市形态结构的构建,主要依托于该地的( )
A. 山水组合的自然条件 B. 交通通达度
C. 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D. 承租能力
28. 推测甲功能区为( )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行政区 D. 文化区
【答案】26. B 27. A 28. A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绿心环形城市”的概念,可以看出,绿心环形城市保留中间的农业区作为“绿心”,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这些做法能够体现人与自然有机结合,也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B正确;依据绿心环形城市的“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规划原则,可以看出城市用地规模不会缩小,A错误;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会由第二、三产业转为第一产业,C错误;绿心环形城市是将城市布局成由多个中心集结而成的环形,因此功能区仍然是集中布局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不会降低,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27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乐山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在岷江干流和支流的交汇处,地形平坦,适合布局城市绿心和城市环;东面和南面有山林分布,适合布局风景区、田园风光区、度假旅游区,因此可以判断,乐山城市布局结构由里向外排列为“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这种构建,主要依托于该地的山水组合的自然条件,A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
【28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乐山城市布局结构由里向外排列为“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甲功能区分布特点是①远离城市中心区和城市环等人口相对密集地区,位于城市布局结构的最外围,因此排除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BCD错误;②位于流过主城区的岷江河流的下游位置,不会对主城区带来水污染等,而且由于远离主城区,土地面积大,地价低,推测可能是工业区,A正确。综上所述,故选A。
【点睛】城市布局 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 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B. 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C. 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D. 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30. TOD开发模式可以( )
A. 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B. 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C. 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D. 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A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BD错误;B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为核心商业区,C为办公区,C正确,A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由材料“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可知,TOD开发模式居住区距离工作区和文化区都较近,可以减少人口通勤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C正确。对土地利用密度和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从图和材料中读不出来,B、D错。从图中看,该模式下依然有公交,不可能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A错。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几部分组成,各项用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每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又相矛盾的关系。城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把在使用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地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既要满足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和干扰。在开始规划一个城市时,要根据该城市不同特点和要求,对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市内道路广场、对外交通、仓库等城市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功能分区。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图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凭借每年大量的资源出口,其人均GDP常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2022年总人口约288万人,其中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图右)。2022年11月20日-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据统计,期间约有120万外国球迷到现场观赛,对当地影响空前。
(1)分析卡塔尔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2)试说明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
(3)试列举外籍人口在卡塔尔从事的主要行业。
(4)论述世界杯期间大量球迷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
【答案】(1)卡塔尔纬度低,气候炎热,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国内大部分地区为荒漠,水资源短缺,沿海地区更易获得生产生活用水;沿海海运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联系。
(2)都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多为距离卡塔尔相对较近的国家;多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口基数大)的国家。
(3)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
(4)有利影响:带动卡塔尔航空、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会增加公共设施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住宿(酒店)环境超载等问题。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卡塔尔为载体,考查人口分布、人口迁移流动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气候来看,读图知卡塔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纬度低,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非常炎热,只有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相对凉爽湿润一些,适宜人类居住;从水资源看,由于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加上国内大部分地区地表为覆盖沙土的荒漠,地表河流极少,水资源短缺,沿海地区更易获得生产生活用水;从交通条件看,卡塔尔位于波斯湾沿岸,经济支柱依赖石油出口,沿海海运较为便利,便于对外贸易和对外联系。
【小问2详解】
由材料知,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从人口分布看,都属于南亚地区国家,离位于西亚的卡塔尔距离较近;从人口数量看,这三个国家位于世界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且人口数量都在1亿以上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卡塔尔自然条件恶劣,但石油资源丰富,并且大量出口,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因此来自南亚的经济落后地区的外籍人口主要从事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
【小问4详解】
首先从有利影响看: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球迷来此观赛,能够带动卡塔尔航空运输业、旅游业、宾馆住宿、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大量球迷观赛产生的消费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足球世界杯在此举行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地球迷聚集于此,利于世界各国文化在此碰撞,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其次从不利影响看:大量球迷(120万,占卡塔尔总人口近一半)进入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极大增加了当地供水供电、医疗保障等公共设施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住宿(酒店)紧张、污染加重、社会治安混乱等众多问题。
32.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发展,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分别是零售商业区和批发商业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①____②____
(2)在A、B、C、D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
(3)该城市最早的火电厂在E处,后搬迁到F处,搬迁到F处是考虑____、____
(4)若在图中建绿化带,请你设计位置(画在图上合理位置)。
【答案】(1) ①. 接近消费市场 ②. 交通便捷(或租金低)
(2)D地。理由: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市区上风地带;地势较高,靠近河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3) ①. 城区规模扩大,污染加剧,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F地处下风向。 ②. 交通便利。
(4)见图。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为载体,涉及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病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零售商业区主要考虑的是要靠近消费市场,要选择人流大的市中心位置;批发商业区占地面积大,货物流通要快,而且运输量也大,因此要选择租金低,交通便利的地区。
【小问2详解】
“地王”,应该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A、B、C、D四处中D处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城市的上风地带,靠近河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此D处可以称得上“地王”。
【小问3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E处附近有煤矿,所以早期火电厂布局在E处的原因就是靠近煤矿区,节省运费;早期城市规模小,污染物对城区的影响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火电厂对城区的污染也在加剧,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火电厂要搬迁,同时F处交通便利,而且根据风频图可以看出F处基本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所以火电厂搬迁至F处。
【小问4详解】
绿化带一般分布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作用是:消除噪音;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如图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