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主客二分的思维,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棠湖中学高2023届高三3月模拟检测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观点是“中和之美”。《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论述揭示了“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致中和”的最终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其位,从而阴阳交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这是中国文化观念中“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
    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腊,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客观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派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和谐,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整、比例对称、节奏等。”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
    材料二:
    中国古代以和谐为美早已成为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不仅内容和谐、形式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而且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文艺的和谐就是为了调节人类的和谐。中和就是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和原则。也是和谐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尚书》强调“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开始,就奠定了中和之美的和谐说基础,说明了文艺和谐美和人类和谐美的关系。因此,文艺不仅追求外在的韵律、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追求文艺生命节律的内在和谐美。如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和谐,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和谐美的必要手段。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当然,不独戏剧,而且诗、词、小说、散文也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体现出创作心态和欣赏心态的一种民族共同文化心理趋同的追求。显而易见,这是吻合《八佾》中指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以大团圆来调节人们的感情和心态,使之趋向中和之美。
    (摘编自张利群《中和之美模式辨析》)
    材料三: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刚柔相济”的艺术要求,是和我国古代的阴阳说相联系的。古人认为,世界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宇宙规律就是阴阳的推移运动。而“别柔”实质上也就是“阴阳”。虽然优秀的艺术作品各不一样,有的偏于阳刚,有的偏于阴柔,但都是阳刚和阴柔的对立统一,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互生互济。而绝不是单一的。中国艺术史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由于以中和为艺术标准,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悲剧。但他的喜剧和悲剧与西方纯喜剧、纯悲剧不同,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融合,也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引起严肃的思考。这就大大拓宽、加深了戏剧的表现面和力度。
    “中和”作为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充满着辩证法,它要求艺术作品在美和善、刚和柔等方面都不能偏废,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要彼此照顾、彼此制约、彼此生发。这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中和”既有辩证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它强调的是平衡、统一,调和矛盾,这就有利于维护旧的事物,旧的同一。相对来说,它不十分强调对立、斗争,促使矛盾的转化,这就不利于产生新的事物,建立新的统一。因此“中和”的标准又常被用来反对激进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在艺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摘编自顾建华《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中和之美》)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中和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和核心观点。
    B. 以和谐为美是中国古代的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目的是调节人类的和谐,而中和是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和原则。
    C. 中国古典戏剧、诗、词、小说等均以大团圆结局,这体现了中和之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创作和欣赏心态上的趋同追求。
    D. 刚柔相济是实现中和之美的艺术要求,刚、柔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的对立统一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毕达哥拉斯派与材料二中中国古代文艺都追求形式的和谐,如认为平面图中圆形最美,律诗讲究形式整齐等。
    B. 中国古典戏剧注重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这不仅是出于结构形式和谐的需要,更是获得情感和谐的需要。
    C. 喜剧和悲剧因素相互渗透、融合,使得关汉卿的杂剧在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表现面和力度大大拓宽、加深。
    D. “中和”曾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强调平衡、统一,过于保守,对新时代艺术的创新有制约性。
    3. 下列选项,最适合支持“中和之美”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美学的差异。
    5. 《红楼梦》的结尾,宝玉和贾兰科考得中,贾政被赦复官,衰败的贾府“家道复兴”;宝玉中举后出家,在雪天中拜别贾政,“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组情节的看法。
    【答案】1. C 2. B 3. C
    4. ①基本原则不同:中和之美的基本原则是万物诞育,天人合一;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是形式和谐,比例对称。
    ②功能不同:中和之美沟通天人关系,西方美学沟通理性与感性。
    ③思维方式不同:中和之美为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西方为一分二、主客二分的思维。
    ④起源不同:中和之美起源于农耕文明(万物的运行规律),西方起源于商业文明。
    5. ①“家道复兴”与“中举出家”“雪天拜别”(这组情节)体现了中和之美(或符合中和之美的文艺思想)。
    ②在贾府衰败,宝玉出家的悲剧中,增添了“家道复兴”的大团圆因素,调节了人们过于悲伤的感情。
    ③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中和之美,“家道复兴”的喜剧和“出家”的悲剧相互制约、渗透、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表现面和力度。
    ④这样的结局不十分强调对立和斗争,强调调和矛盾,有利于维护旧制度(或“科考”“中举”“家道复兴”的大团圆结局,削弱了小说对封建大家族衰朽制度的批判力度,不利于引发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思考,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中国古典戏剧、诗、词、小说等均以大团圆结局”错。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当然,不独戏剧,而且诗、词、小说、散文也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体现出创作心态和欣赏心态的一种民族共同文化心理趋同的追求”,据此看出,原文为“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即“诗、词、小说、散文体现了大团圆结局所具有的中和之美”,不是“均以大团圆结局”。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更重要的是获得情感和谐”错。材料二最后一段“如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和谐,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和谐美的必要手段。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据此看出,“注重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是追求形式上的和谐美”,大团圆结局才是获得情感和谐美的手段。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可看出谈的是君子与小人在处事为人方面的差异;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可看出是孟子的“仁政”学说;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可看出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和谐观;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可看出孔子指出了学《诗》的益处,兴、观、群、怨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中国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美学的差异:
    ①基本原则不同: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
    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的基本原则是万物诞育,天人合一;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是形式和谐,比例对称。
    ②功能不同: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
    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沟通天人关系,西方美学沟通理性与感性。
    ③思维方式不同: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为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西方为一分二、主客二分的思维。
    ④起源不同:材料一第一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材料一第二段“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
    据此分析出,中和之美起源于农耕文明(万物的运行规律),西方起源于商业文明。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材料三第一段 “由于以中和为艺术标准,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悲剧……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融合”, 而贾府“家道复兴”、宝玉中举后出家与雪天拜别贾政的情节兼具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互相渗透、融合,符合中和的艺术标准刚柔相济。
    据此分析出,“家道复兴”与“中举出家”“雪天拜别”(这组情节)体现了中和之美(或符合中和之美的文艺思想)。
    ②材料二“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和谐,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和谐美的必要手段……这是吻合《八佾》中指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以大团圆来调节人们的感情和心态,使之趋向中和之美”。
    据此分析出,在贾府衰败,宝玉出家的悲剧中,增添了“家道复兴”的大团圆因素,调节了人们过于悲伤的感情。
    ③材料三第一段“‘中和之美’,要求艺术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由于以中和为艺术标准,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悲剧。但他的喜剧和悲剧与西方纯喜剧、纯悲剧不同,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融合,也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引起严肃的思考。这就大大拓宽、加深了戏剧的表现面和力度”。
    据此分析出,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中和之美,“家道复兴”的喜剧和“出家”的悲剧相互制约、渗透、融合,丰富了小说的表现面和力度。
    ④材料三最后一段“‘中和’既有辩证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它强调的是平衡、统一,调和矛盾,这就有利于维护旧的事物,旧的同一。相对来说,它不十分强调对立、斗争,促使矛盾的转化,这就不利于产生新的事物,建立新的统一”。
    据此分析出,这样的结局不十分强调对立和斗争,强调调和矛盾,有利于维护旧制度(或“科考”“中举”“家道复兴”的大团圆结局,削弱了小说对封建大家族衰朽制度的批判力度,不利于引发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思考,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圆世界
    李新文
    ①团湖被大批量的荷叶、荷花覆盖,俨然魅力无穷的生命场。还别说,进入视野的荷太多了,多得无法用数字计算。放眼望去,仿佛除了阳光,便是梦幻丛生的景致。当然,还有一湖好闻的气息。
    ②比翠绿还绿的荷,在天空下交集着,铺排着,涌动着,宛若另一种河流呈现人间。这么说吧,不管你愿不愿意,荷叶准会把形如波浪的绿色送给你,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涂满荷的色彩、光芒和质地。随后,钻进你的脑子和每一根神经,好让你与整个场域一同呼吸、脉动,成为湖的一部分。这样的荷看久了,再看什么都是绿的了。那就闭上眼吧。可眼一闭,骤然听见大地在律动,阳光有降落,荷花在悄悄开放,好比展开一个隐秘的妙趣横生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感到荷的影子无所不在,把她们的光与影、声与色、美与洁、梦与幻,以及生命里的宁静与超脱等,都推向极致。不一会儿,又变成连通天地广宇的大象。迷幻中,感觉自己也像一根植物在阳光里生长,拔节,开花,结果。至少,这些过程在你的体内悄然发生。便想,一个在紫陌红尘中行走的人,能与这片荷色相遇或听一听荷的声音,真是福气。
    ③有鸟在叫。唧哟,唧哟,唧哟。简约明快得充满不可理喻的弹性与张力,像在呼唤什么,又像略带伤感的内心独白。睁眼一瞅,是翠衣鸟,与荷一个颜色。起先,它在柳树上叫了几声。一会儿,从树丫间蹿下来,栖在一片荷叶上,扭一下头,抖一下翅膀。看得出,这鸟飞了不短的路程,来到这里很累了,少不得小憩一会儿或休整一番,再出发。
    ④我也倦了。
    ⑤面对不俗的荷花,我想起一个人——屈原。对了,还真是屈原。那个身心忧悒的人被楚怀王抛弃后,只好风一程、雨一程,在江南的山水间流转,再次作生命的出发。起初,我满以为流放不过是古代很轻松的刑罚,大可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我错了,到如今总算明白,流放绝不是什么放任自流,更不是让你游山玩水、随心所欲,而是比任何一种酷刑都残酷的惩罚——终日艰难跋涉,作苦苦的精神泅渡,甚至看不到生命的彼岸。然而,屈原遭遇的偏偏是流放。毫无疑问,团湖是一脉水,汨罗江也是一脉水,纵使从团湖到汨罗江得绕一个大弯,也仅仅数十里水路。可恰恰就是这曲折的生命线,勾勒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图景。似乎,他的脚跟丈量的不是水路,而是某种精神性的距离——完成一个冥冥中设下的生命大圆,仿佛水就是他生命的起点与终点。此刻,站在团湖边,我不知哪一朵荷花属于屈原,哪片花瓣上还残留着他的体温。只觉得,满湖的荷声,像是从两千多年前的阳光下传过来的,那么缥缈而又真实。走近这片荷,心里的许多事情仿佛一下全消散了。
    ⑥吁口长气,细细想来,人世间还真像由一个个这样那样的圆组成的。就我来说,这么些年从乡下出发,以谋食为圆心、为半径,绕着圈跑了很多地方,现如今浑然不觉转到绿意浓郁的团湖寻求心灵的净化。想想,这不是个圆,又是什么呢?
    ⑦傍晚时分,夕阳照红一湖莲花,莲花在风里摇曳,融成绝美的景致。不多久,村庄的瓦屋上,白色炊烟袅袅升起,增添了不少静谧。远远地,一群农人牵着耕牛归来,一只只牛蹄敲打着土地,清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哞,摇动一湖荷色。
    ⑧月儿上来了,挂在柳树的枝丫间。雇一条木船,在湖里慢慢荡开来。这滋味,与汉乐府里采莲的情形有得一比。月光并不太皎洁,从树丫的缝隙里钻出来,落在大片的荷叶上,如蒙着一层薄雾。不远处站着一座凉亭,高耸突兀的样子,像一个人在沉思,又像在观望一个个日子。透过月光,我恍惚看见成群结队的月光分子以及荷的香气分子一个劲地涌向木亭,继而进入亭子的内心,而此时的木亭,似乎已经成为夜色里的一个精神性象征了。
    ⑨船在荷丛中穿行,如同浮在梦里。月下看荷,一片墨绿,显出只可意会的风味。而莲花在月色里睡去,流露着难以言说的美,似乎把一湖心事掩藏起来。我躺在船头,顺手摘一片荷叶把脸遮着,然后大口呼吸,口鼻一张一翕间,不单感受到荷的清香,还有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大,像与喧闹的世界隔着很远的距离。倏忽间,只剩一个由天空、月色、荷花以及湖泊组成的大圆。我在这样的“圆”里,什么也不再想,让荷的香气和月光的味道一遍遍渗入身心……
    (选自《散文》2020年9月刊,有删改)
    [注]团湖又称莲湖,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广兴镇,原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后经长期的淤积围垦治理形成“湖中湖”,人们因其形状而习惯称它为团湖。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末句作者觉得“真是福气”,是因为人与团湖的那片荷完美契合,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获得极好的体验。
    B. 因为团湖距汨罗江不远,加上自己与屈原心境相似,作者自然而然想到屈原,及其流放的路线所勾勒出的精神图景。
    C. 当感受到团湖荷花与屈原的关联,作者联想到屈原苦苦的精神泅渡,觉得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精神困扰也无足轻重了。
    D. 文章结尾“什么也不再想”与《荷塘月色》中“什么都可以不想”意思相同,都表达出作者对当时氛围的喜爱和享受。
    7. 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写小鸟“像略带伤感的内心独白”“很累了”,暗示作者心绪不佳,渴望得到慰藉。
    B. 作者为谋生跑了很多地方,可谓身心俱疲,呼应前文“我也倦了”,引出下文净化心灵之说。
    C. 第⑧段中的木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与当时的氛围融为一体,成为宁谧、深邃的存在。
    D. 本文语言优美雅致,熟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通感、设问等,极富文采。
    8. 文章第⑦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请从艺术特色的角度简要赏析。
    9. 文章以“圆世界”为题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D
    8. ①借景抒情/精选意象。夕照、荷花、炊烟、归家的农人等共同组成了一幅极美的团湖夕照晚归图,充满了静谧恬淡的田园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的团湖风景的喜爱之情。②视听结合。视觉方面温暖的夕照、摇曳的莲花、袅袅的炊烟,和听觉方面清脆悦耳的牛蹄声、牛叫声结合在一起,景物更加立体,画面更加灵动,颇有诗情画意;③动静结合,静态的夕照和团湖,动态的莲花、牛蹄声、牛叫声,以动衬静,营造了静谧的氛围。④俯仰结合/远近结合。村庄的屋瓦、袅袅的炊烟是从仰视的角度,摇曳的莲花、农人牵牛归来是从俯视的角度,视角多变,更有层次感;⑤语言色彩鲜明。红色的夕阳和莲花,白色的炊烟,明艳的颜色让画面鲜活有层次;⑥用词讲究,夕阳“照红”莲花,化静态阳光为动态,突出“照”的作用;动词“照红”“摇曳”“敲打”“摇动”等描摹出画面感;⑦运用叠词。如“袅袅”写出白色炊烟的动态之美,“远远”写出农人牵牛归来的悠闲之态,形成一种匀称和谐的音韵美。⑧多用短句。如“清脆、悦耳”等,简洁明快,活泼灵动。⑨通感,牛叫声“夹杂”着“湿漉”,化无形的潮湿为有形可“夹杂”之物,将听觉与触觉、视觉连通。(答出任意三个层面,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 ①眼前的团湖。团湖因其形状而得名,作者与团湖邂逅,周游在这个圆形的世界里。②屈原毕生求索的生命“大圆”。屈原被楚怀王抛弃,遭受流放,跋涉泅渡的曲折生命线弯弯绕绕,终于勾勒出了屈原的精神图景,完成了生命的大圆。③人世间的种种“人生之圆”。比如作者从淳朴自然的乡下走出来,为谋生不停奔波,辗转多地,生出伤感疲倦,又重回自然洗涤尘俗的心,实现了心灵的净化。④由团湖扩展开的一个“大圆”。作者在团湖里感受荷的清香,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大,远离世界的喧闹,在由天空、月色、荷花以及湖泊组成的大圆里享受那份美好。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自己与屈原心境相似”理解错误,本文是写作者远离喧嚣的世界,享受团湖的宁静氛围,在这种宁静中休憩、净化心灵”。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本文没有使用设问手法。“想想,这不是个圆,又是什么呢?”是反问,不是设问。其他三种修辞,以文章最后一段为例,比喻有“在荷丛中穿行,如同浮在梦里”,拟人有“而莲花在月色里睡去,流露着难以言说的美,似乎把一湖心事掩藏起来”,通感有“让荷的香气和月光的味道一遍遍渗入身心”。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写景技巧层面:
    借景抒情/精选意象。这是一段景物的描写,其中“夕阳照红一湖莲花,莲花在风里摇曳”“色炊烟袅袅升起”“一群农人牵着耕牛归来”为画面的主体,这里有“夕照、荷花、炊烟、归家的农人”等一系列意象,呈现出傍晚时分团湖的恬静与优美。
    视听结合。“夕阳照红一湖莲花,莲花在风里摇曳”“白色炊烟袅袅升起”为视觉描写,“一只只牛蹄敲打着土地,清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哞”为听觉描写,视听结合,画面生动。
    动静结合。“夕阳照红一湖莲花”为静态描写,“莲花在风里摇曳”“清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哞”为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营造了和谐静谧的乡村氛围。
    俯仰结合/远近结合。“村庄的瓦屋上,白色炊烟袅袅升起”为仰视,“莲花在风里摇曳”为俯视,“一群农人牵着耕牛归来”为远景描写,描写灵活,视角多变,更有层次感。
    用词层面:
    语言色彩鲜明。“夕阳照红一湖莲花”“白色炊烟袅袅升起”运用色彩词语,使画面色彩丰富。
    用词讲究。“照红”“摇曳”“敲打”“摇动”等描摹形象生动,动词的使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
    运用叠词。“袅袅”“远远”叠音词既描绘了意象的情态,也传达出和谐优美的韵律。
    句式层面:
    多用短句。“傍晚时分”“不多久”“远远地”把时间词和空间词独立出来,形成简短停顿;“清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哞,摇动一湖荷色”句式简短,短句的使用,使句子简洁明快,活泼灵动。
    修辞层面:
    通感。“清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本是描绘牛叫的声音,用“湿漉”诉诸视觉和触觉,打通了不同的感觉器官,引发读者的联想。
    答出任意三个层面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眼前的团湖。结合“团湖被大批量的荷叶、荷花覆盖,俨然魅力无穷的生命场”和注释“人们因其形状而习惯称它为团湖”可知,团湖因其形状而得名,作者与团湖邂逅,周游在这个圆形的世界里。
    屈原毕生求索的生命“大圆”。结合“那个身心忧悒的人被楚怀王抛弃后,只好风一程、雨一程,在江南的山水间流转,再次作生命的出发”“屈原遭遇的偏偏是流放。毫无疑问,团湖是一脉水,汨罗江也是一脉水,纵使从团湖到汨罗江得绕一个大弯,也仅仅数十里水路。可恰恰就是这曲折的生命线,勾勒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图景”“他的脚跟丈量的不是水路,而是某种精神性的距离——完成一个冥冥中设下的生命大圆,仿佛水就是他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可知,屈原被楚怀王抛弃,遭受流放,跋涉泅渡的曲折生命线弯弯绕绕,终于勾勒出了屈原的精神图景,完成了生命的大圆。
    人世间的种种“人生之圆”。结合“人世间还真像由一个个这样那样的圆组成的。就我来说,这么些年从乡下出发,以谋食为圆心、为半径,绕着圈跑了很多地方,现如今浑然不觉转到绿意浓郁的团湖寻求心灵的净化”可知,作者从淳朴自然的乡下走出来,为谋生不停奔波,辗转多地,生出伤感疲倦,又重回自然洗涤尘俗的心,实现了心灵的净化。
    由团湖扩展开的一个“大圆”。结合“我躺在船头,顺手摘一片荷叶把脸遮着,然后大口呼吸,口鼻一张一翕间,不单感受到荷的清香,还有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大,像与喧闹的世界隔着很远的距离。倏忽间,只剩一个由天空、月色、荷花以及湖泊组成的大圆。我在这样的‘圆’里,什么也不再想,让荷的香气和月光的味道一遍遍渗入身心……”可知,作者在团湖里感受荷的清香,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大,远离世界的喧闹,在由天空、月色、荷花以及湖泊组成的大圆里享受那份美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军臣单于立岁余,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后岁余,文帝崩,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于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伊稚斜单于既立,匈奴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会博望侯军救至,李将军得脱,尽亡其军。合骑侯后骠骑将军期,及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其秋,单于怒昆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昆邪王、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迎之。明年春,匈奴入定襄等郡各数万骑,杀略千余人。其明年春,汉谋以为“翕侯信为单于计,居幕北,以为汉兵不能至”。乃粟马,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粮重不与焉。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中分军,大将军出定襄,骠骑将军出代,咸约绝幕击匈奴。单于闻之,远其辎重,以精兵待于幕北。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辞请和亲。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边。”汉使敞使于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B. 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C. 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D. 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帝指的是汉文帝刘恒,“文”是古代皇帝的谥号之一,具有赞美之意。
    B. “咸约绝幕击匈奴”与文中两处“幕北”中的“幕”均为“漠”的通假字。
    C. “汉士物故者”与“前以降及物故”(《苏武传》)两句中的“物故”含义不同。
    D. “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中的“相当”指相抵,现在则多用来指两方面差不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匈奴军臣单于大举入侵汉朝边塞并杀人抢掠。当汉军到达边塞时,匈奴军队已经远离,汉军只好撤回。
    B. 匈奴伊稚斜单于在位时,入侵代郡、雁门郡并杀掠几百人,汉武帝派博望侯和李广率军迎战,最终全军覆没,只有李广逃脱。
    C. 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的第二年,匈奴人侵定襄等郡,次年汉朝派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前往围攻并大败之。
    D. 翕侯赵信曾给匈奴单于提出遣使与汉朝和亲建议,后来又给匈奴单于献计,让匈奴迁居到大漠以北,匈奴单于都采纳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骑侯后骠骑将军期,及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
    (2)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
    14. 西汉时期的景帝和武帝是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请结合文本分别加以概括。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合骑侯延误了与骠骑将军约定的日期,他和博望侯都被判处死刑,(用爵位)赎罪做了平民。
    (2)单于自己揣度打不过汉军,便单独与几百精锐骑兵一起突破汉军的包围,向西北逃走了。
    14. 景帝:景帝(在内乱的情况下)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
    武帝: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厚;面对匈奴的大举入侵,派将士全力迎击匈奴。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汉朝派博望侯和李广将军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包围了李广,李广率领的四千汉军死者过半,杀死的敌人也超过了自己牺牲的人数。
    “右北平”是“出”的状语,强调“出”的地点,不宜断开,排除AC。
    “死者”是“过半”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不宜断开。排除A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重点词的含义的能力。
    A. 正确。
    B. 句意:共同约定越过大漠攻打匈奴/大漠以北。
    C. “汉士物故者”中的“物故”是去世,死的意思,句意:汉朝士兵死亡的。
    “前以降及物故”中的“物故”也是去世,死的意思,句意: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
    D. 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汉武帝派博望侯和李广率军迎战,最终全军覆没,只有李广逃脱”错误。左贤王包围了李广,李广率领的四千汉军死者过半,杀死的敌人也超过了自己牺牲的人数。正好博望侯的救军来到,李将军才得以脱身,(但)他的军队全军覆没。可知“全军覆没”的只是李广的军队。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后”,延误、迟、迟到;“当死”,(被)判处死罪;“庶人”,百姓、平民。
    (2)“度”,揣度、推测;“溃(汉)围”,突破、冲破(汉军)包围;“遁”,逃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原文“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吴楚两国谋反时,汉军包围并攻破了赵国,自是后,汉景帝又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可知,为防止内忧外患的局面,景帝对匈奴怀柔之策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可概括出:景帝(在内乱的情况下)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
    原文“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汉武帝继位后,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厚。“伊稚斜单于既立,匈奴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伊稚斜单于继位后,匈奴侵入代郡、雁门郡,杀掠几百人。汉朝派博望侯和李广将军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左贤王。面对入侵,虽远必征。可概括出: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厚;面对匈奴的大举入侵,派将士全力迎击匈奴。
    参考译文:
    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军臣单于继位一年多后,大举入侵上郡、云中郡,每郡去了三万骑兵,两郡被杀死、抢走的人很多。几个月后,汉军开到了边塞,匈奴人也远离边塞而去,汉军也就撤回了。一年多以后,汉文帝死了,汉景帝继位,赵王刘遂竟暗中派使臣去匈奴。吴楚两国谋反时,匈奴想与赵国合谋侵入汉朝边塞。汉军包围并攻破了赵国,匈奴人也就停止了行动。从这以后,汉景帝又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汉武帝继位后,申明有关和亲的规定,在边境市场贸易中对待匈奴十分优厚。匈奴从单于以下的人都与汉人亲近,往来于长城下。伊稚斜单于继位后,匈奴侵入代郡、雁门郡,杀掠几百人。汉朝派博望侯和李广将军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包围了李广,李广率领的四千汉军死者过半,杀死的敌人也超过了自己牺牲的人数。正好博望侯的救军来到,李将军才得以脱身,(但)他的军队全军覆没。合骑侯延误了与骠骑将军约定的日期,他和博望侯都被判处死刑,用爵位赎罪做了平民。那年秋天,单于对驻扎在西方的昆邪王、休屠王被汉军杀死、俘虏几万人的事很生气,想把他们叫来杀掉。昆邪王、休屠王害怕了,商议投降汉朝,汉朝派骠骑将军前去迎接他们。第二年春天,匈奴又分别以几万骑兵侵入定襄等郡,杀掠一千多人。那之后的第二年春天,汉朝君臣商议认为“翕侯赵信给单于献计谋,迁居到大漠以北,认为汉军攻不到那里”。于是便用粮食喂马,出动十万骑兵,另有自带衣粮马匹的共十四万人,运粮食辎重的车马没有计算在内。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一半部队,大将军从定襄出发,骠骑将军从代郡出发,共同约定越过大漠攻打匈奴。单于听说这事,便把辎重粮草运到远方,率精兵在漠北迎战。与汉朝大将军卫青交战一天,正好天黑,刮起了大风,汉军出动左右两翼军队包围了单于。单于自己揣度打不过汉军,便单独与几百精锐骑兵一起突破汉军的包围,向西北逃走了。当初,汉朝两将军大规模出兵围攻单于,杀死匈奴八九万人,而汉朝士兵死亡的也有几万人,汉军战马死去十多万匹。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派使者来说好话请求和亲。丞相长史任敞说:“匈奴新败,困乏疲惫,应该让他们做外臣,到边塞地带朝拜汉朝天子。”汉朝派任敞出使到单于那里,单于听说任敞的主意后,大发怒火,把任敞扣留不让他回去。在此之前,汉朝也招降了一些匈奴使者,单于也总是扣留汉朝的使者相抵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大观园里众人结诗社,作诗咏白海棠,宝钗写道: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1】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1】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
    15.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刻画花主亲手浇灌白海棠,因“珍重”而“掩门”不愿将其轻易示人。
    B. 颔联描写白海棠洗掉了胭脂色,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
    C. 颈联“淡极”“更艳”看似矛盾,实则写出白海棠于淡雅中更显风姿绰约。
    D. 颈联以“愁多”的美玉怎能没有斑点,来衬托白海棠的平和淡然洁白无瑕。
    16. 小说中的宝钗对咏物诗有自己的见解,她说:“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宝钗这首诗如何借咏白海棠“寄兴写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宝钗以花自喻(或借咏白海棠自写身份,或暗用《庄子》“抱瓮灌畦”的典故);
    ②首联明写花主对白海棠珍重有加,自喻矜持自重(端庄自持)的处世态度;
    ③颔联、颈联描写白海棠洁白无瑕的花容,自喻冰清玉洁的精神追求;
    ④尾联描写白海棠在秋天的夕阳中静美绽放,自喻淡然平和(随分从时、宁静自安)的心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错误。“冰雪招来露砌魂”是说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白海棠冰雪般的精魂,“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的处世态度。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自喻冰清玉洁的精神追求。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亭亭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自喻淡然平和的写照。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思念之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如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 ①.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 任重而道远 ③. 此时相望不相闻 ④. 愿逐月华流照君 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士、弘毅、逐、照、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论题,众多科学家和艺术大师都曾为此争论。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重要分支,由于视角不同,有的人突出强调它们的差别,认为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而艺术则倾向于探索人类心灵。科学后浪飞速覆盖前浪,而艺术更能青春永驻。另一些人则指出它们的一致性,认为艺术家的构想与科学家的发现极其相似,强调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的思维过程 ① 。
    其实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他们都对世界的起源和生命的本质着迷,试图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影响宇宙自然和万物命运的那种能量。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各自的手段,展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就像人的左右脑发挥各自功能一样,科学与艺术, ② 而又协同配合。
    (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融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他一生颠覆了六大产业,即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他所做的产品都超前于时代,这一点是 ③ 的。包豪斯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深深影响着乔布斯。包豪斯认为,我们应该对丑的事物深恶痛绝,而对美要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
    B.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
    C. 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D.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他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③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19. B
    20. 把科学的发展比喻成后浪覆盖前浪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把艺术拟人化,“青春永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艺术能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特点。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联系语境“指出它们的一致性”,此处是说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的思维过程非常相似,可以用“如出一辙(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第一空,联系语境“就像人的左右脑发挥各自功能一样”“而又协同配合”,此处是说科学与艺术在“协同配合”之外的独立特征,可以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所管理的职务。
    第一空,联系语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融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此处是说“他所做的产品都超前于时代”这一点被人们熟知,可以用“有目共睹 (毋庸置疑)”。“有目共睹”:形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后文指出包豪斯理论对乔布斯的影响看,此处应强调“乔布斯是包豪斯理论的追随者”,排除A;
    结合后面“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设计格局,融化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冰山”,从句子结构和表述内容来看,与之衔接的句子应是“他完美地诠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CD。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科学后浪飞速覆盖前浪”可知,此处把科学的发展比喻成后浪覆盖前浪的过程,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表达更有感染力。
    从“艺术更能青春永驻”可知,此处把艺术拟人化,使“艺术”具有了人的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青春永驻”写出了艺术能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的特点,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更活泼、亲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经典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的来源。越是有名的著作,产生的成语也就越多。据《成语探源辞典》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有140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也隐含在这些成语之中。
    21. 请分别从《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中找出1条成语。
    2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1)第一副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副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
    【答案】21. 《论语》中的成语,举例如下:
    ①“巧言令色”语出《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②“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③“文质彬彬”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④“循循善诱”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⑤“升堂入室”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人于室也”。
    《孟子》中的成语,举例如下:
    ①“杯水车薪”语出《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②“不言而喻”语出《孟子•尽心上》“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③“出尔反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④“出类拔萃”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⑤“反求诸已”语出《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庄子》中的成语,举例如下:
    ①“越俎代庖”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②“薪尽火传”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③“白驹过隙”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④“亦步亦趋”语出《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⑤“呆若木鸡”语出《庄子•达生》“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22. ①. 戏水沐风咏歌回 ②. 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经典名著中的成语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别从《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中找出一条成语。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熟悉经典,日积月累,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平时的积累,做出正确的回答。需要提醒的是,要回答出成语,且要写出出处及例句。
    如“扶摇直上”,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揠苗助长”,出自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等等。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是一种应用文体,它既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又关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对联的要求:(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本题要求为曾皙的春游图写对联。为“呼朋引伴踏春去”拟写下联,为“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拟写上联。
    拟写时注意对联要求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仄起平落。
    第一副上联“呼朋引伴”,由原文“浴乎沂,风乎舞雩”可对“沐水临风”或“戏水沐风”;“踏春去”可对“歌咏来”或者“咏歌回”,注意仄起平落.
    第二副下联为“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要对上联。“童子六七”和可对“冠者五六”,“沂水濯衣”可对“舞雩当风”,“衣犹香”可对“风正暖”。注意两个“衣”相连,对的时候也要两个字相连。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有这么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是毫不逊色的传奇人物。他叫邓清明,今年55岁,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23年前,包括他在内的14名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邓清明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尽管如此,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忠于本分 静候花开
    “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二十三年默默无闻的坚守,虽无缘于头顶的星辰浩宇,却铸就了心中的一片海阔天空。邓清明忠于本分,无言得失,在人生的道路上静候一片花开。
    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拿着“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在世界上呼云唤雨。有时,你会幡然醒悟,自己并不是生来受于大任,注定挥舞干戚,而是屡屡同成功擦肩而过,被冷峻的现实所伤害。“青春就是追逐别人的背影而有力奔跑”,不少人总是落得个“备胎”的下场。
    现实中,不少青年被目前的窘境所吓倒,奉“佛系”为圭臬,沦为躺平人土,终日无所追求,碌碌无为;也有人渴望光鲜亮丽,用过度消费来包装精致的外表,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在社会剧烈的竞争下,有些青年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泥淖,羡艳别人的成功,终至迷失了自我定位,与当代青年人应有的本分相背离,丧失了追求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有时不是看到希望而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轮椅博土李麟青从小下肢瘫痪,只能靠轮椅移动,但他自幼刻苦,终获计算机博士学位,并研发出残障人士无障碍导航系统;姜馨田作为全球首位聋哑人残障大使,怀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终破茧成蝶,成为奥运圣火的传递手。他们忠于青年人的本分,即使上天给予了他们先天的不公,但依旧凭借毅力和坚持赢得了异样的精彩人生。
    忠于本分,静候花开,要甘于隐藏光环,忍受花开前的寂寞。援藏医生周南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前住医疗落后的西藏,用耐心和毅力传播医学知识,千辛万苦建立风湿免疫血液科,面诊上万人次,在中国第二个医师节中被评定为“最美医师”。西藏天寒地苦,却难掩她的赤诚之心,坚持作一名恪尽职守的医生,最后迎来化茧成蝶的契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个青年都应坚守自己的人生“本分”。越来越多的青年志士,从盲目困顿中走出,从安逸享乐中蜕变,气宇轩昂,创造改变,用生命温润大地,慷慨踏歌而来。黄文秀、吴应谱、樊贞子,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他们时刻铭记本分,将理想信念镌刻在血脉中,静候那一片花开,赢得无悔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记叙的是邓清明作为备份航天员默默无闻却毫不逊色的故事。
    立意的关键点在于备份航天员邓清明的话“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这个本分可以理解为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忠诚,可以理解为高度的信念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23年不计较一直做“备份”,坚持训练,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个写作要求提醒考生在立意时不能只就事论事,应该引申到“每个人都应遵循自己的本分”,这个本分就是信念、使命、责任、担当,为了恪守这个本分,我们应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坚持不懈、不计得失。
    行文时最好写成议论文,要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多样。要从材料出发,提炼出观点,紧扣“本分”这个关键词,建议从“怎么办”的角度分析恪守本分的意义或如何恪守本分。
    立意:
    1.恪守本分,时刻准备。
    2.恪守本分,执着追求。
    3.恪守本分,不计得失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60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