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江省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
- 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默写题(一) 试卷 5 次下载
- 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题 试卷 5 次下载
- 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 试卷 6 次下载
- 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二) 试卷 5 次下载
- 浙江省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题(一) 试卷 6 次下载
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默写题(二)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默写题(二),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品四时美景】, 家乡名人, 填写诗文,发现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默写题(二)
1. 【诗文颂微光】小意象,大情怀。冬奥燃起冰雪微光。古诗文中,也有不少意象闪烁着“微光”,照亮心灵。请填写以下诗歌选录单。
塞外军营一抹红
(1) ______ ,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久别重逢一点灯
(2) ______ , 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______
(4) ______ , 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清明澄澈
(5) ______ ,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毕业册取名源于古诗文,请写出他们的出处。
纪念册名称
出处
《笃志》
(1) ______ , ______ 。(《<论语>十二章》)
《鹏程万里》
(2) 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天涯比邻》
(3) ______ , 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破浪集》
(4) ______ , 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3. 小玉发现中国“航天•军事”的命名可以在古诗文中找到依据,请你帮她完成任务。
航天•军事
命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作者
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
但愿人长久,(1) ______ 。
《水调歌头》
苏轼
运-20运输机
鲲鹏
鲲之大,(2) ______ ;
(3) ______ ,其名为鹏。
《北冥有鱼》
庄子
防空导弹系统
红旗
(4) ______ ,
(5) ______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全球卫星系统
鸿雁
(6) ______ ?
(7) ______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4. 【品四时美景】
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读览古人笔下诗文,祖国四时美景如在目前。在春天,你能读到秦观“倚东风,______。小园几许,______”的园中踏青景象;在夏天,你能读到孟浩然于洞庭一角所见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__”的波澜壮阔风光;到了秋天,当你与温庭筠于晨间同行,便能观览到“______,______”的农村霜降天气;而在冬天,李益于受降城外见到的“______,______”景象,则牵绕着无数戍边将士的心,显得更加动人心魄。
5. 【诵名句】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背诵历史山水名句。
(1) ___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泰山被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山势磅礴,为五岳之首。
峨眉山月半轮秋,(2) 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因秀丽如螓首蛾眉,故而得名峨眉山。
( 3) ______ , ______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浮光跃金,(4) _____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
悬泉瀑布,(5) ______ 。
郦道元《三峡》
三峡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6) ______ , 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6. 家乡名人
请你为家乡名人填补古诗文,并概括他们的情怀。
金华名人
古诗诗镇
古人情怀
李渔
“莫听穿林打叶声,(1) ______ 。”(苏轼《定风波》)
乐观旷达
宋濂
“(2) ______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助学善读
范浚
“(3) ______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神院》)
浅泊宁静
陈亮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南赋壮词以寄之》)
(4) ______
章懋
“(5) ______ ,(6) 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清正廉洁
邵飘萍
(7) ______ ,(8) 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无私奉献
7. 下面是同学们用来探究“江河诗文”主题的表格,请你补全。
主题词
诗文佳句集锦
说明
奇观
大漠孤烟直,(1) ______ 。
此句体现了(9) ______ (作者)作品“诗中有画”的特点。
伤世
商女不知亡国恨,(2) ______ 。
杜牧以曲笔抒写对国事隐忧的心境。
惜时
(3) ______ ,不舍昼夜。
此语出自儒家经典《(10) ______ 》。
怀古
(4) ______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望长江,咏古迹,借古讽今。
乡愁
(5) ______ ?(6) ______ 。
崔颢登上黄鹤楼顿生缠绵的思乡之情。
自强
(7) ______ ,(8) ______ 。
李白借宗悫的典故表达乐观进取之意。
8.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是小溪以“古人山水田园的情怀”为专题整理的诗文材料,请在划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主题
古诗文名句
评点
出处
言志
① ______ ,一览众山小。
豪情万丈登高峰
杜甫《望岳》
② ______ ,若出其里。
凌云壮志伴海来
曹操《观沧海》
明心
采菊东篱下,③ ______ 。
不期而遇
陶渊明《饮酒(其五)》
涧户寂无人,④ ______ 。
万事随缘
王维《辛夷坞》
寄情
⑤ ______ ,万里送行舟。
你我皆有不舍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 ______ , ______ 。
我心另有所属
欧阳修《醉翁亭记》
悟道
⑦ ______ , ______ 。
豁然开朗
陆游《游山西村》
⑧政入万山围子里, ______ 。
无惧艰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⑨ ______ ,江春入旧年。
【甲】 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9. 填写诗文,发现鉴赏。
诗意
角度
联系诗文
归纳发现
叠词
妙用
(1)水何澹澹, ______ 。(曹操《观沧海》)
(2) 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亭亭山上松, ______ 。(刘桢《赠从弟》)
(4) ______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
(8)仿照示例,提炼发现。
发现1:叠词使音律和谐,读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发现2: ______
意象
巧设
(5) 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征蓬出汉塞, ______ 。大漠孤烟直, 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7)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______ 。(贺铸《青玉案》)
发现3:多重意象叠加,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发现活用】
积雨辋川庄①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释:①辋(wǎng)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菑(zī):泛指农田。
(9)请从归纳发现中任选两点,为《积雨辋川庄作》写一段鉴赏语。
10. 在撰写《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演讲稿时,需要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请补全古诗文名句(连续的两句)。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理想
______ , 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祝福
______ , 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刚毅
______ , 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自信
______ , ______
杜甫《望岳》
11. 古往今来,正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了先贤们的气质和品质。请根据批注在画线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对象
批注
诗句
出处
任光
献身革命,名垂青史
(1) 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马寅初
摧残和践踏,哪能让一个不屈的灵魂低下高傲的头颅。
(2) 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竺绍康
临危受命,勇于担当,民族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3) 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王子猷
率真任诞的行为中有人生的意义,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4) 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12. 【体味名人情思】将上面这段文字中所引的名句填写完整。
古代诗歌常常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情达意。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宴席的丰盛、营造欢乐氛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运用典故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惆怅之情;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直抒胸臆表达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温庭筠的“______,人迹板桥霜”,张岱写雪天西湖的“______,上下一白”则都用了白描的手法,用精炼的词语展现眼前之景,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思。
13. 【诗词意蕴】驰骋华夏的江河湖海,孕育了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第二小组同学准备布置中国古典诗词中“江河湖海”的诗文展板,请你一起探究水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古诗文
水的特点
日暮乡关何处是?① ______ 。(崔颢《黄鹤楼》)
情思绵长的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② 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磅礴大气的河
大漠孤烟直,③ 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④ 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壮阔灵动的湖
⑤ ______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东临碣石,⑥ 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⑧ ______
长风破浪会有时,⑦ ______ 。(李白《行路难》)
我的发现:水无声,诗有情。诗词中的水,不再只是“水”,也是表达诗人情感的载体。
14. 古诗文填空。
观天地山川、花草树石皆有所得:河水奔流,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 1)______”的感慨,珍惜当下;惬意畅游,吴均油然而生“鸢飞戾天者,(2)______;经纶世务者,(3)______”的联想,抛却俗务;夜未尽,日已升,王湾感受“海日生残夜,(4)______”的壮美,积极乐观;春将逝,花已落,晏殊生发“(5)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思,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途中遇雨,苏轼则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6)______”的彻悟,宁静快乐;群山巍峨,杨万里有“政入万山围子里,(7)______”的发现,不被眼前顺利蒙蔽双眼;置身山道,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8)______”的欣喜,重拾信心;白日斜晖,落花飘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9)______,(10)______”的心愿,只要繁花似锦,情愿落入尘埃,化为春泥。
15. 摘录古诗文名句,发掘体育精神。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诗文名句
体育精神
三军可夺帅也,① ______ (《<② ______ >十二章》)(②处填写作品名)
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③ ______ ,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 ______
长风破浪会有时,⑤ 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激流勇进,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
⑥ ______ ,⑦ ______ (杜甫《望岳》
敢于攀登,勇争第一。
1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我的历史自信浸润在历代名家诗文中。面对困境,李白用《行路难》中的“①______,②______”告诉我们要有积极昂扬的豪气;《游山西村》中陆游用“③______,④______“给我们增添信心;当别人不了解我们,甚至误解我们的时候,孔子劝解我们要有“⑤______,⑥______”的宽容(《论语》);受到不公正对待,范仲淹告诉我们应用“⑦______,⑧______“的态度泰然处之(《岳阳楼记》)。正是这些“正气”的汇聚积淀,使万千中国人始终坚信,那就是总有一天我们能够“⑨______,⑩______”,站在世界之巅。(杜甫《望岳》)
17. “我为城市添光彩”语文学习活动任务是充实乡村文化大礼堂宣传窗内容,各小组找到了不少关于农村美景的古诗词,请你帮忙完成任务。
“振乡村•青山绿水”
组别
分类
古诗文名句
出处
自然美景组
悠闲之景
(1) ______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明丽之景
槲叶落山路,(2) 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开阔之景
(3) ______ ,(4) 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人文景观组
生活安逸
(5) ______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待事乐观
莫听穿林打叶声,(6) ______
苏轼《定风波》
待客热情
(7) ______ ,(8) 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18. 品味古诗文的深长意味。
中国,是个“诗国”。三千年诗文,流淌着文明,惊艳着岁月。在心中建一座诗文博物馆,珍藏着别样的中国。
诗文博物馆
隽永中国
古诗文名句
出处
风光
美丽
树绕村庄,① ______ 。
秦观《行香子》
繁华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 ______ 。
杜牧《泊秦淮》
风俗
风气
是故③ ______ ,④ ______ 。
《礼记•大道之行也》
礼节
⑤ ______ ,⑥ ______ ,不敢出一言以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习惯
⑦ ______ ,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风情
丰彩
⑧ 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志趣
⑨ ______ ,⑩ _____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19.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是小语以“古人山水田园的情怀”为专题整理的诗文材料,请在划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主题
古诗文名句
评点
出处
言志
① ______ ,一览众山小。
豪情万丈登高峰
杜甫《望岳》
② ______ ,若出其里。
凌云壮志伴海来
曹操《观沧海》
明心
采菊东篱下,③ ______ 。
不期而遇
陶渊明《饮酒(其五)》
寄情
④ ______ ,万里送行舟。
你我皆有不舍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 ______ , ______ 。
我心另有所属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政入万山围子里, ______ 。
无惧艰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⑦ ______ ,江春入旧年。
新旧更替,万象更新
王湾《次北固山下》
20. 古诗文名句积累。
(1) ______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 ______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3) 家国情怀,以诗发声,它是辛弃疾在想象中骑马率领铁骑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豪情,“ ______ , 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它是范仲淹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 ______ , ______ ”(《渔家傲•秋思》);它是苏轼老之将至却依然要为国家平定边疆战乱的决心,“ ______ , ______ , ______ ”(《江城子•密州出猎》)。
21. 古诗文名句填空。
在古诗文中,文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不泯,“______,______”(《行路难》),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韩愈降职远调,却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报国之心弥坚;苏轼仕途坎坷,仍写下“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自勉,心念万家忧乐;辛弃疾虽失意闲居,但仍希望“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宋濂求学艰辛,但仍以苦为乐,“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专心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22. 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庭中有奇树》中“①______,将以遗所思”是主人公想通过“折花”这样的举手之劳,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木兰诗》中“小弟闻姊来,②______”是弟弟听说姐姐归来,用劳动表达对姐姐的热情;《卖炭翁》中“③______,④______”是卖炭翁不畏艰辛,起早运炭真实的写照;《十五从军征》中“⑤______,⑥______”通过做饭这种简单的劳动场景,表现出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再无亲人的孤苦悲凉;《愚公移山》中“⑦______,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是愚公移山积极行动的表现;《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之从师也,⑧______”凸显出宋濂求学之艰辛劳苦。
23. 【诉真情】
汉服中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追求平和自然、宽厚仁爱的境界,正如孔子对颜回的感叹( 1)“______,______,______。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追求物我相会,闲淡安逸的风格,正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那一句“(2)______,______。”(《竹里馆》);追求包容四海,宽大随和的气度,正如一代枭雄曹操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发出“(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观沧海》)
24. 序言组打算根据古今少年的事例,寄语青春。
(1) 根据积累,补全古诗文名句。
人物
背景
诗句
王勃
18岁在长安赠别友人杜少府
①海内存知己, ______ 。
李贺
17岁赋诗鼓舞士气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______ 。
李清照
16岁的一次郊游玩赏
③兴尽晚回舟, ______ 。
谭嗣同
18岁随父赴任甘肃,途经潼关
④ ______ ,山入潼关不解平
夏完淳
17岁随父抗清,后被捕入狱
⑤ ______ ,谁言天地宽。
曾参
16岁拜孔子为师
⑥曾子曰:“ _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宋濂
20岁“益慕圣贤之道”
⑦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 。
(2) 从表格中任选两位人物,根据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补写“序言”片段。
新年伊始,我们集中见识了一波“同学少年”的正茂风华。因春晚节目被大众关注的北宋画家王希孟,在 18岁时的画作《千里江山围》中,表达了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北京冬奥会上,18岁的谷爱凌、苏翊鸣夺得滑雪大跳台的金牌,既给观众带来力与美的享受,也体现了勇于拼搏、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古典文学宝库时,同样会发现一波那时的“同学少年”。 ______ ; ______ 。
……
身处大时代的我们,也都以切实的行动,书写着自己最美的青春。愿青春,无悔!
25.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采菊东篱下, ______ 。(陶渊明《饮酒》)
(2) ______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 大漠孤烟直, 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4) 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______ ,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6)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7) 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9)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借月这一意象来表达思亲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10)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浪漫的笔调抒发内心热情与豪情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11) 谭嗣同在《潼关》中借黄河与华山,表达豪迈奔放的激情和追求自由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6.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 但愿人长久, 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 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过零丁洋》中生动形象地展现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5) 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7. 古诗文中的抒情。请在下面横线处填空。
直接抒情
① 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______ , ______ 。(请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作答)
间接抒情
借景(借景抒情)
③ 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借物(托物言志)
④ ______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⑤ ______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借事(因事缘情)
天明登前途,⑥ ______ 。(杜甫《石壕吏》)
借史(咏史抒怀)
⑦ ______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借典(用典抒情)
闲来垂钓碧溪上,⑧ ______ 。(李白《行路难》)
28. 诗文名句梳理。
诗章锻造着民族性格。爱情纯真,质朴美好,“窈窕淑女,( 1)______”(《关雎》);亲情绵长,格高千古,“但愿人长久,(2)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友情深厚,不受空间限制,“(3)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而意气风发,“(4)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老则壮志弥坚,“(5)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顺境不傲,“莫言下岭便无难,(6)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逆境不馁,“(7)______,______”(请写出连续两句)
29. 默写。
(1) 露从今夜白, 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 。(李商隐《无题》)
(3) 《水调歌头》中苏轼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5) 《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描写洞庭湖一动一静的月色的两句: ______ , ______ 。
(6) 很多古代诗人,借助典故来表情达意,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古诗: ______ , ______ 。
30. 【感受冬奥会文化】将下面所引用名句填写完整。
我国通过承办冬奥会,可以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宣传中华灿烂文明和优秀文化,展示大国实力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仁人志士的民族精神。“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坐观垂钓者,______,”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是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作者对国家执著的忠诚。“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作者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31. 中考复习伊始,小语跟着课本去旅行,请帮助她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历史名城
名胜古迹
古诗文名句
北京
幽州台
念天地之悠悠,(1) 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镇江
北固亭
(2) ______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成都
杜甫草堂
(3) ______ ,(4) 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滁州
醉翁亭
欧阳修被贬滁州,他意在山水,与民同乐,宽和仁爱之风遗泽至今:
(5) ______ ,(6) 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粤港澳
零丁洋
面对家国命运绝境,文天祥慷慨激昂,展现视死如归的豪情:
(7) ______ ,(8) 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9) ______
(10) ______ ,(11) ______ 。
小结:温州素有“温润之州”的美誉。其实,一座城,其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是一代代积(diàn)(12) ______ 而成的。先贤们也许壮志难chóu(13) ______ ,但他们不埋yuàn(14) ______ 、不计较个人的荣(rǔ)(15) ______ 得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16) ______ ,(17) ______ ”,他心胸旷达,风雨兼程……他们的思想成为历史名城的精神底蕴。
由此可见,要让复习更有效,需要端正态度,师生协作,坚持“(18) ______ ,(19) ______ ,仁在其中矣”,最终成为自己的老师:“(20) ______ ,可以为师矣。”
【任务一】请在(1)-(8)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名句。
【任务二】任选一座其他的历史名城,写出对应的古诗文名句,填写在(9)-(11)的横线上。
【任务三】根据拼音写出(12)-(15)的汉字。
【任务四】根据文意,填写(16)-(20)的名句。
32. 请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茅飞渡江洒江郊, ______ ,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 ______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3) ______ ,色愈恭, ______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4)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______ , ______ ”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______ , ______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33. 同学们对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很感兴趣,邀你来探究。
(1) 整理诗文中的“柳”与“别”。
诗文中的“柳”
古诗里的“别”
摇曳多姿的柳,在古人笔下意趣万千。它是《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离愁;是谢道韫“① ______ ”(《咏雪》)的才情;是李白“② 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的乡愁;是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③
______ ”(《游山西村》)的希望;是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④ ______ ”(《咸阳城东楼》)的苍凉。
试听别语慰相思。“山回路转不见君,⑤ 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目送;“挥手自兹去,⑥ ______ ”(《送友人》)是李白的静听;“⑦ 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的牵挂;“⑧ ______ , 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安慰。
⑨由以上发现,除了柳,古人别时寄情的载体还有 ______ 、 ______ 。
(2) 以下两首诗分别借柳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修辞、炼字、意象任选其一分析。
【甲】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乙】柳①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②拂舞筵③,乐游春苑断肠天④。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①李商隐年少多才,但因党争倾轧,一生不得志。写作此诗时他已39岁,妻子亡故,自己又将远赴蜀地。②东风:指春风。③舞筵:歌舞的筵席。④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34. 阅读下面即席发言稿内容,请结合语境将其补充完整。
面对别离、岑参驻足目送。用“山回路转不见君,( 1)______”来表达不舍;王勃却一扫愁云,用“(2)______,天涯若比邻”来宽慰友人。面对历史,杜牧用“(3)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抒怀;而许浑用“行人莫问当年事,(4)______”怀古伤今。面对贬谪,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5)______”来抒写沉痛和悲凉;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6)______,______”这富于哲理的诗句直面失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7)______,______”的开阔襟怀。劝慰友人,勉励自己。
35. 将下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
上世纪 70年代,已是国外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宁愿不要任何报酬也要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这是写给她的颁奖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易安即南宋诗人①______,我们在八(上)语文书中读到过她写的一首好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其中,表现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是②______,③______
36. 将下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
传统佳节,总能引发人的无限思绪。在中秋节,苏轼与其弟苏辙分隔两地,惆怅中他怀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①______,②______”的感叹,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在这样的佳节里充满着痛苦与矛盾,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③______”的设问,表现了蔑视世俗的壮志雄心;辛弃疾面对中秋夜的良辰美景,只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④______”的行动,反映了真挚无限的爱国思想。在春社日,陆游看到人们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的场景,描绘“⑤______,⑥______”的风俗,赞美了古老淳朴的乡土风俗。
37. 【赏家乡美景】家乡四季分明,景色之美可用下面表格中诗句来描述。请根据提示将表格补充。
季节
内容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春景
(1)
______
(2)草树知春不久归,
______ 。
韩愈《晚春》
(3) 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夏
夏景莲花品行高洁。
(4) ______ , ______ 。
陶渊明《爱莲说》
秋
秋风浩浩,霜露洁白。
(5) ______ ,水落而石出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冬
借梨花喻雪景。
(6) ______ , 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结合古诗词学习,完成默写填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古人多能坦然面对,不为命运所屈服。面对贬谪,刘禹锡乐观坚强,依旧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 1)______”;面对羁旅,温庭筠以“(2)______,枳花明驿墙”的山野情趣冲淡远行的愁苦;虽处“江湖”,范仲淹依旧心念苍生,胸怀社稷,发出(3)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慨叹。正如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的“(4)______,______”,只要心怀乐观与坚韧,远大理想终将实现;毕业在即,我们也可将诗句“(5)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赠与同学共勉,学习古人以乐观豁达的姿态迎接风雨,奋勇前行。
39. 古诗文填空。
(1) 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______ ?青衫湿!(李清照《满江红》)
(3)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______ , ______ 。
(4)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射天狼。
(5) ______ ,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6) 《十五从军征》中,远景描写了凄凉破败的景色,得知亲故凋零,抒发无限悲凉之情的句子是:遥望是君家, ______ 。
(7) 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______ 。
(9) 伤心秦汉经行处, 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0)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不尽愁绪和感慨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 ______ , ______ 。
(12) 莫听穿林打叶声, ______ 。(苏轼《定风波》)
(13)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 _____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 ______ ,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5) 一抹晚烟荒戍垒, ______ 。(纳兰性德《浣溪沙》)
(16) 无限山河泪, ______ 。(别云间《夏完淳》)
(17) 饿死真吾志, ______ 。(文天祥《南安军》)
(18)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______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参考答案
1.【答案】纷纷暮雪下辕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辞旧迎新一点光新旧更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庭下如积水空明
【解析】答案: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重点字:辕)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重点字:烛)
(3)示例一:辞旧迎新一点光新旧更替
示例二:思念家乡一归雁鸿雁传书(重点字:雁)
(4)示例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示例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庭下如积水空明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九万里风鹏正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答案:
(1)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注意“笃”的书写)
(2)九万里风鹏正举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千里共婵娟,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答案:
(1)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2)不知其几千里也
(3)化而为鸟
(4)纷纷暮雪下辕门(重点字:暮)
(5)风掣红旗冻不翻(重点字:掣)
(6)乡书何处达
(7)归雁洛阳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答案】豪兴徜徉,收尽春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解析】①豪兴徜徉 (注意“徜徉”的书写);收尽春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注意“茅”的书写);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注意“烽”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会当凌绝顶,影入平羌江水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静影沉璧,飞漱其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1)会当凌绝顶
(2)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4)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
(5)飞漱其间(注意“漱”的书写)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何妨吟啸且徐行,以中有足乐者,万籁此都寂,建功立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1)何妨吟啸且徐行
(2)以中有足乐者
(3)万籁此都寂(注意“籁”的书写)
(4)建功立业
(5)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书写)
(6)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涟”的书写)
(7)落红不是无情物
(8)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以及文章名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长河落日圆,王维,隔江犹唱后庭花,逝者如斯夫,论语,千古兴亡多少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答案:
(1)长河落日圆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逝者如斯夫
(4)千古兴亡多少事
(5)日暮乡关何处是
(6)烟波江上使人愁
(7)长风破浪会有时
(8)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意“沧”的书写)
(9)王维
(10)论语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答案】会当凌绝顶,星汉灿烂,悠然见南山,纷纷开且落,仍怜故乡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山放出一山拦,海日生残夜,蕴含哲理
【解析】①会当凌绝顶(重点字:凌)
②星汉灿烂
③悠然见南山
④纷纷开且落
⑤仍怜故乡水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重点字:翁)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⑧一山放出一山拦
⑨海日生残夜
甲:蕴含哲理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9.【答案】山岛竦峙,晴川历历汉阳树,瑟瑟谷中风,伫倚危楼风细细,叠词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枯藤老树昏鸦,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圆,梅子黄时雨
【解析】(1)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瑟瑟谷中风(注意“瑟瑟”的书写)
(4)伫倚危楼风细细(注意“伫倚”的书写)
(5)枯藤老树昏鸦
(6)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
(7)梅子黄时雨
(8)叠词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9)鉴赏:颔联写自然景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运用叠词,使得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更加形象。两种意象叠加,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突出“诗中有画”这一艺术氛围。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诗歌的背诵与赏析。
叠词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二是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三是音乐性。叠词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古典诗词中叠词使用频率很高。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词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这些叠词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词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 的一大艺术特色。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词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10.【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意“罹”的书写)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答题时需结合语境填充,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1.【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析】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青”的书写)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意“碾”的书写)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意“辨”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2.【答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留取丹心照汗青,鸡声茅店月,天与云与山与水
【解析】答案: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重点字:樽)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汗)
鸡声茅店月(重点字:茅)
天与云与山与水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3.【答案】烟波江上使人愁,不尽长江滚滚流,长河落日圆,气蒸云梦泽,最爱湖东行不足,以观沧海,波澜壮阔的海,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答案:
①烟波江上使人愁
②不尽长江滚滚流 (重点字:滚)
③长河落日圆
④气蒸云梦泽 (重点字:泽)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
⑥以观沧海
⑦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示例:波澜壮阔的海(重点字:澜)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4.【答案】不舍昼夜,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江春入旧年,无可奈何花落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山放出一山拦,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答案:
(1)不舍昼夜(注意“昼”的书写)
(2)望峰息心
(3)窥谷忘反(注意“窥”的书写)
(4)江春入旧年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也无风雨也无晴
(7)一山放出一山拦
(8)柳暗花明又一村
(9)落红不是无情物
(10)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书写)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5.【答案】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必先苦其心志,吃苦耐劳精神,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①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论语》
③必先苦其心志
④吃苦耐劳精神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的书写)
⑦一览众山小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以及作者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6.【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答案: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己所不欲
⑥勿施于人
⑦不以物喜
⑧不以己悲
⑨会当凌绝顶
⑩一览众山小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和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7.【答案】采菊东篱下,枳花明驿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牧人驱犊返,何妨吟啸且徐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答案:
(1)采菊东篱下(注意“篱”的书写)
(2)枳花明驿墙(注意“枳”的书写)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5)牧人驱犊返(注意“犊”的书写)
(6)何妨吟啸且徐行
(7)莫笑农家腊酒浑
(8)丰年留客足鸡豚(注意“豚”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8.【答案】水满陂塘,夜泊秦淮近酒家,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色愈恭,礼愈至,莫笑农家腊酒浑,老夫聊发少年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夭下之乐而乐
【解析】答案:
①水满陂塘(重点字:陂)
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谋闭而不兴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⑤色愈恭(重点字:恭)
⑥礼愈至
⑦莫笑农家腊酒浑
⑧老夫聊发少年狂(重点字:聊)
⑨先天下之忧而忧
⑩后夭下之乐而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9.【答案】会当凌绝顶,星汉灿烂,悠然见南山,仍怜故乡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山放出一山拦,海日生残夜
【解析】答案:
①会当凌绝顶(重点字:凌)
②星汉灿烂(重点字:灿)
③悠然见南山
④仍怜故乡水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一山放出一山拦(重点字:拦)
⑦海日生残夜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0.【答案】【小题1】杏花疏影里
【小题2】一抹晚烟荒戍垒
【小题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答案:
(1)杏花疏影里
(2)一抹晚烟荒戍垒(注意“戍垒”的书写)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注意“霹雳”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1.【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肯将衰朽惜残年,会挽雕弓如满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肯将衰朽惜残年会挽雕弓如满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重点字:雕、赢)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22.【答案】攀条折其荣,磨刀霍霍向猪羊,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叩石垦壤,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解析】(1)攀条折其荣(注意“攀”的书写)
(2)磨刀霍霍向猪羊(注意“霍”的书写)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心忧炭贱愿天寒
(5)羹饭一时熟(注意“羹”的书写)
(6)不知贻阿谁(注意“贻”的书写)
(7)叩石垦壤
(8)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注意“箧”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3.【答案】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答案:
(1)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注意“堪”的书写)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4.【答案】【小题1】天涯若比邻,提携玉龙为君死,误入藕花深处,河流大野犹嫌束,无限山河泪,吾日三省吾身,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2】18岁的王勃赠别友人时,安慰友人不必忧虑,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展现了超越年龄的胸襟与情怀,18岁时,谭嗣同经过潼关,被自由奔腾的河流所震撼,激起了心中渴望冲破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解析】答案:
(1)①天涯若比邻
②提携玉龙为君死(注意“携”的书写)
③误入藕花深处
④河流大野犹嫌束
⑤无限山河泪
⑥吾日三省吾身
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示例:18岁的王勃赠别友人时,安慰友人不必忧虑,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展现了超越年龄的胸襟与情怀:18岁时,谭嗣同经过潼关,被自由奔腾的河流所震撼,激起了心中渴望冲破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5.【答案】【小题1】悠然见南山
【小题2】浮云游子意
【小题3】长河落日圆
【小题4】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5】一轮秋影转金波
【小题6】蓬舟吹取三山去
【小题7】野芳发而幽香
【小题8】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小题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题1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解析】(1)悠然见南山
(2)浮云游子意
(3)长河落日圆
(4)一夜征人尽望乡
(5)一轮秋影转金波
(6)蓬舟吹取三山去(注意“蓬”的书写)
(7)野芳发而幽香
(8)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涟”的书写)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注意“潼”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6.【答案】【小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
【小题2】千里共婵娟
【小题3】忽如一夜春风来
【小题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小题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答案: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重点字:滩)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重点字: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7.【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夕阳西下,斫去桂婆娑,零落成泥碾作尘,独与老翁别,伤心秦汉经行处,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答案: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重点字:阴)
③夕阳西下
④斫去桂婆娑(重点字:娑)
⑤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
⑥独与老翁别
⑦伤心秦汉经行处
⑧忽复乘舟梦日边(重点字:忽)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8.【答案】君子好逑,千里共婵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河流大野犹嫌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赚得行人错喜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答案:
(1)君子好逑(注意“逑”的书写)
(2)千里共婵娟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河流大野犹嫌束
(5)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6)赚得行人错喜欢
(7)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9.【答案】【小题1】月是故乡明
【小题2】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题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题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解析】(1)月是故乡明
(2)蜡炬成灰泪始干 (注意“炬”的书写)
(3)但愿人长久,里共婵娟 (注意“婵娟”的书写)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注意“璧”的书写)
(6)示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0.【答案】隔江犹唱后庭花,徒有羡鱼情,后天下之乐而乐,提携玉龙为君死,落红不是无情物,会挽雕弓如满月
【解析】答案:
隔江犹唱后庭花徒有羡鱼情后天下之乐而乐提携玉龙为君死落红不是无情物会挽雕弓如满月(注意“徒”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1.【答案】独怆然而涕下,天下英雄谁敌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杭州,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淀,酬,怨,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温故而知新
【解析】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怆)
(2)天下英雄谁敌手
(3)安得广厦千万间(重点字:厦)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在乎山水之间也
(7)人生自古谁无死
(8)留取丹心照汗青
(9)示例:杭州
(10)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
(11)示例:浅草才能没马蹄(重点字:蹄)
(12)淀
(13)酬
(14)怨
(15)辱
(16)不以物喜
(17)不以己悲
(1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重点字:笃)
(19)切问而近思
(20)温故而知新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2.【答案】【小题1】高者挂罥长林梢
【小题2】山河破碎风飘絮
【小题3】或遇其叱咄,礼愈至
【小题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小题5】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解析】(1)高者挂罥长林梢(注意“罥”的书写)
(2)山河破碎风飘絮
(3)或遇其叱咄 礼愈至(注意“叱”的书写)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3.【答案】【小题1】未若柳絮因风起,此夜曲中闻折柳,柳暗花明又一村,蒹葭杨柳似汀州,雪上空留马行处,萧萧班马鸣,我寄愁心与明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马,明月
【小题2】略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与识记。解答此题根据日常积累以及语境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炼字、意象任选其一分析。【甲】诗运用比喻、拟人、设问修辞,将春柳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枝绿意盎然、纤尘不染的姿态,使人联想起楚楚动人的妙龄少女,充满青春活力。将春风比作剪刀,“裁”运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表现春天的生机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乙】诗运用拟人、反问修辞,“逐”字将柳人格化,化被动为主动,富有生机活力;“拂”字将柳条摆动比拟成女子衣袖舞动,富有情韵,前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春柳的喜爱之情。后两句运用反问,借秋柳的冷清孤寂,抒发乐诗人不得志的伤感之情。【甲】诗中的“裁”字用得特别好,将春天拟人化,把春风比作剪刀能“裁”出细细的柳叶,新颖别致,表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诗中“肯”字用在反问句中,“如何肯”即“不肯”的意思,写出柳不愿从生机盎然的春天来到萧条冷清的秋天,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伤感之情。【甲】诗中“细叶”“春风”的意象让人看到了春柳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一面,给人无限的希望,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诗中“斜阳”“蝉”的意象营造了衰败、冷清的氛围,衬托了秋柳的枯瘦萧索、冷清孤寂,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伤感之情。任选其一赏析即可。
答案:
(1)①未若柳絮因风起;②此夜曲中闻折柳;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蒹葭杨柳似汀州;⑤雪上空留马行处;⑥萧萧班马鸣;⑦我寄愁心与明月;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⑨马、明月
(2)【示例一】修辞角度。【甲】诗运用比喻、拟人、设问修辞,将春柳比作“碧玉”,将春风比作剪刀,“裁”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春天的生机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乙】诗运用拟人、反问修辞,“逐”字将柳人格化;“拂”字将柳条摆动比拟成女子衣袖舞动,前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春柳的喜爱之情。后两句运用反问,借秋柳的冷清孤寂,抒发乐诗人不得志的伤感之情。
【示例二】炼字角度。【甲】诗中的“裁”字用得好,把春风比作剪刀能“裁”出细细的柳叶,新颖别致,表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诗中“肯”字用在反问句中,“如何肯”即“不肯”的意思,写出柳不愿从生机盎然的春天来到萧条冷清的秋天,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伤感之情。
【示例三】意象角度。【甲】诗中“细叶”“春风”让人看到了春柳的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诗中“斜阳”“蝉”营造了衰败、冷清的氛围,衬托了秋柳的枯瘦萧索、冷清孤寂,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伤感之情。
译文:
咏柳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柳
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咏柳》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古诗词鉴赏时要抓住诗歌的诗眼、炼字和意象等。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题。
34.【答案】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东风不与周郎便,故国东来渭水流,好收吾骨瘴江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答案:
(1)雪上空留马行处(注意“留”的写法)
(2)海内存知己 (注意“己”的写法)
(3)东风不与周郎便 (注意“郎”的写法)
(4)故国东来渭水流(注意“渭”的写法)
(5)好收吾骨瘴江边(注意“瘴”的写法)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注意“畔”的写法)
(7)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注意“己”的写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结合语境填充。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应对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1.反复默写。2.整体背诵。3.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35.【答案】李清照,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解析】答案:
①李清照
②我报路长嗟日暮(重点字:嗟)
③学诗谩有惊人句(重点字:谩)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6.【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英雄末路当磨折,直下看山河,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答案:
①但愿人长久
②千里共婵娟 (重点字:婵)
③英雄末路当磨折
④直下看山河
⑤箫鼓追随春社近 (重点字:箫)
⑥衣冠简朴古风存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7.【答案】百花争奇斗艳,百般红紫斗芳菲,乱花渐欲迷人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风霜高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答案:
(1)百花争奇斗艳
(2)百般红紫斗芳菲(注意“芳菲”的书写)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
(5)风霜高洁
(6)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8.【答案】病树前头万木春,槲叶落山路,先天下之忧而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竹杖芒鞋轻胜马
【解析】答案: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槲叶落山路(注意“槲”的书写)
(3)先天下之忧而忧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5)竹杖芒鞋轻胜马(注意“杖”的书写)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9.【答案】【小题1】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2】何处觅知音
【小题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小题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小题5】出门东向看
【小题6】松柏冢累累
【小题7】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题8】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9】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小题10】至今遗恨迷烟树
【小题11】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小题12】何妨吟啸且徐行
【小题13】清光更多
【小题14】古今多少事
【小题15】半竿斜日旧关城
【小题16】谁言天地宽
【小题17】梦中行采薇
【小题18】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解析】答案: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何处觅知音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5)出门东向看
(6)松柏冢累累(注意“冢”的书写)
(7)千树万树梨花开
(8)雪上空留马行处
(9)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至今遗恨迷烟树
(11)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何妨吟啸且徐行
(13)清光更多
(14)古今多少事
(15)半竿斜日旧关城
(16)谁言天地宽
(17)梦中行采薇
(18)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作文题,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阅读写作情境,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题(三),共1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8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题(二),共10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通过矛盾读小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非文学性作品阅读, 阅读劳动之美, 非文学作品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