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0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0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0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0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0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文件包含专题1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版docx、专题1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策略

    1、落实考点。

    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这就需要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善于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专题导航

     

    目录

    常考点0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常考点0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5

    常考点归纳

    常考点0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典例1

    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格里菲思发现加热导致S型细菌失去致病性 

    C.艾弗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D.艾弗里的实验运用了酶具有专一性的原理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格里菲思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发现加热导致S型细菌失去致病性,注射小鼠,小鼠不会死亡,B正确;

    C、艾弗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每个实验去除了一种物质,C正确;

    D、艾弗里的实验利用了蛋白酶、酯酶、RNA酶、DNA酶的专一性的原理,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典例2

    关于格里菲斯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是什么的问题 

    BR型菌的遗传物质是RNAS型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物质 

    D.能从注射R型活菌与S型死菌混合物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活的S型菌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是什么的问题,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正确;

    BR型菌和S型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物质,C正确;

    D、由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能从注射R型活菌与S型死菌混合物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活的S型菌,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技巧点拨】

    1.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2.实验拓展分析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DNAR型细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3)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变式演练1

    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加热冷却后,S型菌的蛋白质和DNA都失去了活性 

    B.进入R型菌细胞内的S型菌DNA片段的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C.增加膜的通透性会提高R型菌摄入S型菌DNA的效率 

    DS型菌DNAR型菌混合培养,绝大多数R型菌转化为S型菌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解答】解:A、加热冷却后,S型菌的蛋白质失去了活性,但DNA没有失去活性,A错误;

    BDNA的表达产物是蛋白质,而荚膜多糖不是蛋白质,B错误;

    C、增加膜的通透性会提高R型菌摄入S型菌DNA的效率,进而能提高转化效率,C正确;

    DS型菌DNA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少数R型菌转化为S型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变式演练2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可与R型菌的RNA聚合酶结合 

    C.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其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首段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解答】解:A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

    BRNA聚合酶与DNA上的片段结合后可驱动基因的转录,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可与R型菌的RNA聚合酶结合,从而转录出相关mRNAB正确;

    C、荚膜多糖不属于蛋白质,而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蛋白质,C错误;

    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变式演练3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S型菌的DNA+DNA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R型菌的DNA+DNA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R型菌+DNA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S型菌+DNA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死亡、存活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死亡、死亡

    【分析】1、肺炎双球菌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光滑

    粗糙

    菌体

    有多糖类荚膜

    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毒性

    2、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S型新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失去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S型菌有毒,小鼠死亡;

    S型菌+DNA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S型菌被杀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无毒,小鼠存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常考点0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典例3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B.用35S32P同时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 

    C.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D.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裂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以区别两种物质,同时利用离心技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中保留被感染的大肠杆菌,A正确;

    B、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以区别两种物质,分别研究两者的功能,B错误;

    C、子代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C错误;

    D、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典例4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证明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是(  )

    选项

    亲代噬菌体

    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

    子代噬菌体

    A

    35S标记的蛋白质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

    检测不到35S

    B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检测不到35S

    C

    32P标记的DNA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检测到32P

    D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检测到32P

    AA BB CC DD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亲代噬菌体35S标记的蛋白质,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子代噬菌体检测不到35S,只能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AB错误;

    CD、亲代噬菌体的DNA32P标记,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子代噬菌体检测到32P,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进而证明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技巧点拨】

    1.噬菌体的增殖

    (1)模板:噬菌体DNA

    (2)合成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3)合成蛋白质

    2.侵染特点及过程

    (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3.标记噬菌体

    用分别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培养的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分别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和DNA32P标记的噬菌体。

    【特别提醒】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

    (1)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4.侵染实验结果及分析

    由上表分析可知:噬菌体的DNA是其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桥梁,即“DNA是遗传物质”(结论)

    【特别提醒】 该实验可同时证明:

    (1)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变式演练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组实验:甲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H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后,分析放射性情况。若该过程中大肠杆菌未裂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上清液与沉淀物放射性都很强 

    B.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与DNA分子中都可检测到3H 

    C.乙组上清液放射性很强而沉淀物几乎无放射性 

    D.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35S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解:A、甲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因此甲组沉淀物放射性很强,上清液应该不含放射性,A错误;

    B、甲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且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含有H元素,因此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与DNA分子中都可检测到3HB正确;

    C、乙组用3H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其中3H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上清液和含有被侵染的大肠杆菌的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都很强,C错误;

    DDNA的组成元素不含S,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检测不到35S,但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可检测到少量的3H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变式演练5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后者设置了对照,前者没有对照 

    C.原理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表达的特性设计的 

    D.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并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A错误;

    B、两个实验都有对照,B错误;

    C、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生物繁殖的特性而设计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C错误;

    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并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演练6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充分分离 

    B.直接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 

    C32P标记的实验组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D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沉淀物的放射性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错误;

    B、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不可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B错误;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

    D、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噬菌体的外壳蛋白不进入细菌,所以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6单元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6单元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含解析),共2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1 生物变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1 生物变异,文件包含专题21生物变异教师版docx、专题21生物变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